图书介绍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漫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漫谈
  • 张成权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40411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漫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走进文明(上) 3

史前文明:史前文化的踪影 3

文明的标志 3

“新石器革命”:农业革命 5

中华大地上的“农业革命” 7

原始农业类型 9

中华文明的多源起源 10

新石器文明掠影 12

掠影(1):绚丽多彩的陶器 12

掠影(2):独特的玉器 16

掠影(3):汉字的发明 17

掠影(4):城市的构建 19

掠影(5):金属冶炼技术 20

掠影(6):惊现神龙 21

走进文明(下) 27

传说中的盘古和“三皇”、“五帝” 27

华夏族群的形成 28

尧、舜与“禅让” 30

夏王朝:从“大同”到“小康” 32

夏王朝需要考古证明? 33

青铜文化的高峰:商王朝 34

甲骨文的发现 34

商代青铜器 35

“郁郁乎文哉”:西周王朝 37

周文王:“演《周易》” 37

周公“制礼作乐” 38

在金文上发现的“中国” 40

东周:中国的“轴心时代” 47

“轴心时代” 47

西周的覆亡和东周的建立 47

王权的衰落 50

等级制度的打破 51

“初税亩” 52

学术下移 53

“士”阶层的出现 55

学术的多元化 56

“百家争鸣” 58

老子与先秦道家 63

老子与《老子》 63

《老子》的“道” 64

“无为” 66

“上善若水” 68

“自胜者强” 70

“反者道之动” 70

杨朱:“重生”的道家思想家 72

庄子与《庄子》 73

《庄子》论“道” 74

处世之道 75

精神自由 76

“得意忘言” 78

孔子与先秦儒家 87

孔子 87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1):创办私学 89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2):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90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创立儒学和儒家学派 91

孔子思想(1):对“礼”的继承 92

孔子思想(2):“仁学” 93

孔子思想(3):中庸 94

孟子 96

孟子思想(1):“仁政”思想 97

孟子思想(2):性善论 98

孟子思想(3):“养气”的修养论 100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101

墨子与先秦墨家 111

墨学:由显而隐 111

墨子和墨家 112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 113

“利”与“义” 115

墨子的逻辑思想 115

“非儒”:“百家争鸣”的序幕 117

后期墨家的逻辑学 119

后期墨家与自然科学 119

时空概念 120

“有穷”和“无穷” 121

物理学举例 121

数学举例 123

从管仲到韩非:先秦法家 131

“礼”与“法” 131

管仲:法家的先驱 132

成文法的公布 133

前期法家:李悝与吴起 135

商鞅、慎到与申不害 137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140

韩非的思想(1):明法 141

韩非的思想(2):任势 143

韩非的思想(3):用术 144

封建帝国对意识形态的选择 153

“百家争鸣”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探索 153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154

秦王朝的建立 155

法家治国:封建帝国对意识形态的第一次选择 156

道家治国:封建帝国对意识形态的第二次选择 159

窦漪(窦太后) 161

汉初的儒学 162

“独尊儒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 163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165

“经学” 168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169

司马迁与《史记》 172

“三教”:从并立到融合 179

社会动乱:“三教”并立的背景 179

经学的衰微 180

玄学:士大夫精神避难所 181

道教的创立 184

道教的发展 185

道教的主要特点 186

佛教:既熟悉又陌生的宗教 187

佛教的创立 188

原始教义 188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190

佛教传入中国 190

佛教在中原传播 191

“格义” 193

“礼仪”引发的争议 193

道生的佛性论和僧肇的“不真空”论 194

“判教”与创宗立派 196

禅宗 197

“三教论衡” 199

理学的兴衰 205

儒学的中衰和复兴儒学的呼吁 205

社会的变化 208

理学的形成 209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10

陆九渊:“心学” 213

明初的理学 214

王阳明学派 217

泰州学派:王艮 220

晚明:对王学的反思 222

从“实学”到儒学文献学化 223

考据学的兴起 226

儒学:复兴,还是继承? 227

西学东渐 235

“西学东渐” 235

耶稣会士来华 235

利玛窦的传教方式 237

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38

明末士大夫与西学 239

“历案” 240

“礼仪之争”和中西文化交往的中断 242

马戛尔尼使团 244

“师夷之长技” 246

“自强”运动 247

“维新”思潮 248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50

“新文化运动” 251

有容乃大 257

从林则徐的对联说起 257

说“来”、“贝” 258

“夷夏之防”不是不可逾越的墙 259

赵武灵王“胡骑胡服” 261

“张骞凿空于前,班超投笔于后” 263

唐代的“胡风” 265

昆仑奴 267

开封的犹太人 268

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大学” 269

从“会通”到“超胜” 270

后记 27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