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田永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5066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古建筑-中国-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建筑文化特征 1
1.1 中国古建筑文化点题 1
【1.1.1】中国古建筑文化历史阶段 1
【1.1.2】宋《营造法式》著作 2
【1.1.3】清《工程做法则例》著作 3
【1.1.4】吴《营造法原》著作 4
【1.1.5】中国仿古建筑类型 5
【1.1.6】台榭体系结构 6
【1.1.7】版筑技术 6
【1.1.8】汉式建筑 7
【1.1.9】宋式建筑 7
【1.1.10】清式建筑 8
【1.1.11】庑殿建筑 9
【1.1.12】歇山建筑 9
【1.1.13】硬山建筑 11
【1.1.14】悬山建筑 12
【1.1.15】攒尖建筑 13
【1.1.16】殿堂与楼阁 13
【1.1.17】亭子与游廊 14
【1.1.18】水榭与石舫 15
【1.1.19】垂花门、牌楼 15
1.2 中国古建筑尺制度量 16
【1.2.1】中国古建筑常用尺制 16
【1.2.2】宋“材份等级”制 19
【1.2.3】檐栿、椽栿、乳栿、草栿 21
【1.2.4】清“斗口”制 22
【1.2.5】“斗口”含义 23
【1.2.6】中国古建筑平面词语 24
【1.2.7】面阔与进深 25
【1.2.8】椽每架平、步架、界深 27
【1.2.9】中国古建筑檐高 28
【1.2.10】柱子“收分”与“侧脚” 30
【1.2.11】中国古建筑屋顶坡度线 31
【1.2.12】《营造法式》“举折”法 32
【1.2.13】《工程做法则例》“举架”法 33
【1.2.14】《营造法原》“提栈”法 35
【1.2.15】屋顶檐口伸出 36
【1.2.16】屋檐转角起翘度 37
【1.2.17】大子角梁、老仔角梁、老嫩戗 39
【1.2.18】殿庭、厅堂和大式、小式建筑 41
第二章 中国古建筑台基与地面 44
2.1中国古建筑台基 44
【2.1.1】台明、阶基、阶台 44
【2.1.2】柱顶石、柱础、鼓蹬 45
【2.1.3】磉墩 47
【2.1.4】栏土 48
【2.1.5】领夯叠石 48
【2.1.6】阶条石、压阑石、阶沿石 49
【2.1.7】陡板石 49
【2.1.8】角柱石 50
【2.1.9】土衬石 51
【2.1.10】须弥座、金刚座 51
【2.1.11】须弥座上下枋 54
【2.1.12】须弥座上下枭 54
【2.1.13】须弥座束腰 55
【2.1.14】须弥座圭脚和螭首 55
【2.1.15】踏道、踏跺、踏步 56
【2.1.16】象眼石 57
【2.1.17】平头土衬、燕窝石 58
【2.1.18】御路、礓? 59
【2.1.19】背里砖、金刚墙 59
2.2 基础土方 59
【2.2.1】定向、定平、筑基 59
【2.2.2】景表板、木望筒、水池景表 60
【2.2.3】水平板、木真尺 62
【2.2.4】地基放线 63
【2.2.5】五边形地基放线 64
【2.2.6】六边形地基放线 64
【2.2.7】八边形地基放线 65
【2.2.8】开基、刨槽、开脚 66
【2.2.9】筑基、垫层、垫土 67
【2.2.10】夯筑二十四把小夯灰土 68
【2.2.11】夯筑二十、十六把小夯灰土 69
【2.2.12】夯筑大夯灰土 69
【2.2.13】夯筑素土 69
【2.2.14】夯、硪、雁别翅 70
【2.2.15】地丁 70
2.3 地面与路面 71
【2.3.1】砖墁地面 71
【2.3.2】地面砖料 72
【2.3.3】地面拼砖形式 72
【2.3.4】细墁地面 72
【2.3.5】金砖地面 73
【2.3.6】淌白地面、粗墁地面 74
【2.3.7】砖墁地面石构件 74
【2.3.8】殿内斗八 75
【2.3.9】石墁地面 75
【2.3.10】焦渣地面 76
【2.3.11】砖墁甬路 77
【2.3.12】石墁甬路 79
【2.3.13】门鼓石 80
【2.3.14】平台石栏杆 80
【2.3.15】抱鼓石、砷石 84
【2.3.16】沟门、沟漏、沟嘴、沟盖 84
【2.3.17】石墙帽、门窗碹石及碹脸石 84
【2.3.18】滚礅石、夹杆石 85
【2.3.19】石构件加工程序 86
【2.3.20】石雕刻 87
第三章 中国古建筑木构架 89
3.1 木构架种类及结构 89
【3.1.1】中国古建筑木构架 89
【3.1.2】硬山、悬山木构架 90
【3.1.3】硬山、悬山木排架 93
【3.1.4】硬山与悬山木构架的区别 94
【3.1.5】庑殿木构架 94
【3.1.6】庑殿柱网及木排架 99
【3.1.7】庑殿推山 102
【3.1.8】歇山木构架 104
【3.1.9】歇山柱网及木排架 106
【3.1.10】“轩”贴式 108
【3.1.11】“轩”的构造 109
【3.1.12】攒尖木构架 112
【3.1.13】廊道木构架 117
【3.1.14】水榭木构架 117
【3.1.15】石舫木构架 119
3.2 木构架的木构件 120
【3.2.1】檐柱、廊柱 120
【3.2.2】金柱、步柱、重檐金柱 122
【3.2.3】瓜柱、蜀柱、童柱 123
【3.2.4】架梁、椽栿、界梁 124
【3.2.5】抱头梁、桃尖梁、乳栿、剳牵、廊川、双步 126
【3.2.6】平梁、月梁、山界梁 128
【3.2.7】承重 129
【3.2.8】顺梁、趴梁 130
【3.2.9】井字梁、抹角梁 131
【3.2.10】太平梁、雷公柱 132
【3.2.11】大小额枋、阑由额、廊步枋 133
【3.2.12】随梁枋、穿插枋、顺栿串、夹底 134
【3.2.13】平板枋、普拍方、斗盘枋 135
【3.2.14】承椽枋、围脊枋 136
【3.2.15】棋枋、间枋 137
【3.2.16】平棊方、天花枋 137
【3.2.17】踩步金 137
【3.2.18】草架柱、横穿、踏脚木 137
【3.2.19】角梁 138
【3.2.20】衬头木、戗山木 142
【3.2.21】榑、桁、檩 142
【3.2.22】檩垫板、替木 143
【3.2.23】襻间、檩枋、机木 144
【3.2.24】椽子 145
【3.2.25】飞椽 146
【3.2.26】翼角椽 147
【3.2.27】罗锅椽 148
【3.2.28】大小连檐、里口木 148
【3.2.29】椽椀板、隔椽板、闸挡板、瓦口木 149
【3.2.30】博风板、山花板 150
【3.2.31】梅花钉、垂鱼和惹草 151
【3.2.32】菱角木、龙径木、眠檐勒望 151
【3.2.33】扶脊木、帮脊木 152
【3.2.34】轩梁、荷包梁、弯椽 152
【3.2.35】蒲鞋头、山雾云、抱梁云、棹木 153
3.3 木构架榫卯连接 154
【3.3.1】馒头榫、管脚榫、套顶榫 154
【3.3.2】夹脚腰子榫 155
【3.3.3】燕尾榫 155
【3.3.4】穿透榫、半透榫 155
【3.3.5】箍头榫 156
【3.3.6】大头榫、桁檩椀 157
【3.3.7】十字刻口榫、十字卡腰榫 158
【3.3.8】阶梯榫卯 158
【3.3.9】压掌榫、栽销榫 159
【3.3.10】裁口榫、龙凤榫、银锭扣 159
【3.3.11】穿带、抄手 160
【3.3.12】檐(廊)柱上连接构件 160
【3.3.13】金(步)柱上连接构件 161
【3.3.14】转角柱连接构件 162
【3.3.15】童檐柱连接构件 163
【3.3.16】梁枋端头霸王拳、三叉头 164
第四章 中国古建筑屋面结构 166
4.1 屋顶及瓦作 166
【4.1.1】中国古建筑常用屋面 166
【4.1.2】庑殿屋顶结构 166
【4.1.3】歇山屋顶结构 167
【4.1.4】硬山屋顶结构 169
【4.1.5】悬山屋顶结构 170
【4.1.6】攒尖屋顶结构 172
【4.1.7】屋面瓦作工艺 172
【4.1.8】屋面筑底 173
【4.1.9】屋面铺瓦的“排当放线” 175
【4.1.10】屋面琉璃瓦瓦材 178
【4.1.11】琉璃瓦屋面铺筑 180
【4.1.12】屋面布筒瓦瓦材 182
【4.1.13】布筒瓦屋面铺筑 185
【4.1.14】筒瓦裹垄、捉节夹垄 186
【4.1.15】堵抹燕窝 186
【4.1.16】合瓦屋面 187
【4.1.17】仰瓦灰埂屋面 188
【4.1.18】干槎瓦屋面 188
4.2 屋顶筑脊瓦作 189
【4.2.1】清制琉璃屋脊 189
【4.2.2】清制尖顶式琉璃正脊 194
【4.2.3】清制卷棚式琉璃正脊 196
【4.2.4】清制琉璃垂脊 197
【4.2.5】清制排山脊、铃铛排山脊 199
【4.2.6】清制琉璃戗脊、博脊 200
【4.2.7】清制琉璃围脊 201
【4.2.8】清制琉璃攒尖屋脊 202
【4.2.9】宋制正脊 203
【4.2.10】宋制垂脊 205
【4.2.11】吴制正脊 207
【4.2.12】吴制垂脊 209
【4.2.13】吴制赶宕脊 211
【4.2.14】吴制攒尖垂脊 212
【4.2.15】清制尖顶式布筒瓦正脊 212
【4.2.16】清制卷棚式布筒瓦正脊 213
【4.2.17】清制布筒瓦垂脊 213
【4.2.18】清制布筒瓦戗(角)脊 215
【4.2.19】清制布筒瓦博脊和围脊 215
【4.2.20】清制布筒瓦攒尖屋脊 216
【4.2.21】合瓦过垄脊 216
【4.2.22】鞍子脊 217
【4.2.23】清水脊 218
【4.2.24】皮条脊 219
【4.2.25】扁担脊 219
【4.2.26】披水排山脊 220
【4.2.27】披水梢垄 220
【4.2.28】清制小式黑活博脊 221
【4.2.29】清制小式黑活攒尖脊 221
第五章 中国古建筑砖墙砌体 223
5.1 砖墙 223
【5.1.1】砖砌墙体类型 223
【5.1.2】墙体厚度 225
【5.1.3】中国古建筑前檐围护结构 226
【5.1.4】中国古建筑后檐围护结构 228
【5.1.5】中国古建筑两山围护结构 229
【5.1.6】前檐槛墙 230
【5.1.7】后檐墙露檐出 230
【5.1.8】后檐墙封护檐 231
【5.1.9】庑殿、歇山建筑山墙 234
【5.1.10】硬山建筑山墙 234
【5.1.11】悬山建筑山墙 237
【5.1.12】墀头、垛头 238
【5.1.13】廊心墙 240
【5.1.14】影壁墙 240
【5.1.15】院墙 243
【5.1.16】墙门、门楼 246
【5.1.17】砖挂落、砖博缝 249
【5.1.18】琉璃博缝 249
【5.1.19】琉璃挂落、琉璃滴珠板 250
【5.1.20】砖券 250
5.2 墙体材料及施工 253
【5.2.1】砖料类别 253
【5.2.2】砖料规格 254
【5.2.3】砖料加工 256
【5.2.4】砖雕 257
【5.2.5】墙体摆砖砌缝 258
【5.2.6】干摆墙 259
【5.2.7】丝缝墙 260
【5.2.8】淌白墙 260
【5.2.9】糙砖墙 261
【5.2.10】碎砖墙 261
【5.2.11】虎皮石墙、千山背石墙 261
【5.2.12】月洞、地穴、门窗樘套 261
【5.2.13】砖细漏窗 262
【5.2.14】全张瓦片式、软景式、平直式 263
【5.2.15】花墙子做法、什锦窗做法 264
【5.2.16】落膛心做法、砖池子做法 264
【5.2.17】圈三套五做法、五进五出做法 265
【5.2.18】古建灰浆特点 266
【5.2.19】古建灰浆种类 267
【5.2.20】墙面抹灰 269
第六章 中国古建筑斗栱 272
6.1 斗栱及其类型 272
【6.1.1】斗栱 272
【6.1.2】斗栱类型 274
【6.1.3】铺作、斗科、牌科 275
【6.1.4】出跳、出踩、出参 276
【6.1.5】外檐斗栱 277
【6.1.6】柱头科斗栱 278
【6.1.7】平身科斗栱 279
【6.1.8】角科斗栱 281
【6.1.9】溜金斗栱 284
【6.1.10】平座斗栱 285
【6.1.11】计心造、偷心造 286
【6.1.12】内檐斗栱 287
【6.1.13】出踩斗栱、不出踩斗栱 288
【6.1.14】一斗三升栱 288
【6.1.15】一斗六升栱 289
【6.1.16】牌楼斗栱 289
【6.1.17】斗栱计量和间距 290
【6.1.18】斗栱规格换算 291
6.2 斗栱组件 293
【6.2.1】栱件“斗” 293
【6.2.2】栱件“栱” 295
【6.2.3】栱件“翘” 298
【6.2.4】栱件“昂” 300
【6.2.5】栱件“升” 305
【6.2.6】附件“耍头” 307
【6.2.7】附件“撑头木” 308
【6.2.8】附件“素枋木” 310
【6.2.9】附件“风栱板” 310
【6.2.10】隔架斗栱雀替 311
【6.2.11】一斗二升麻叶栱的麻叶 311
【6.2.12】溜金斗栱尺寸 312
【6.2.13】斗栱安装 313
【6.2.14】枫栱 315
第七章 中国古建筑木装修 317
7.1 木门窗 317
【7.1.1】版门 317
【7.1.2】槛框 319
【7.1.3】宕子、框宕门 322
【7.1.4】槛框大门 323
【7.1.5】实榻门 324
【7.1.6】棋盘门 324
【7.1.7】撒带门 326
【7.1.8】屏门 326
【7.1.9】软门 327
【7.1.10】将军门、矮挞 328
【7.1.11】隔扇 329
【7.1.12】长窗 333
【7.1.13】格子门 335
【7.1.14】门光尺 337
【7.1.15】槛窗 341
【7.1.16】夹门支摘窗 342
【7.1.17】半窗、和合窗 343
【7.1.18】阑槛钩窗 344
【7.1.19】牗窗 346
【7.1.20】门钉、铺首、门钹 347
【7.1.21】大门包页、寿山福海 347
【7.1.22】面页、鹅项、屈戌海窝、碰铁 348
7.2 室外装饰木构件 349
【7.2.1】清制木栏杆 349
【7.2.2】宋制钩阑 351
【7.2.3】吴制古式栏杆 353
【7.2.4】挂落、楣子 354
【7.2.5】雀替、花牙子 356
【7.2.6】挂檐板、滴珠板 358
【7.2.7】梁垫、蜂头、蒲鞋头 359
【7.2.8】担梁式垂花门 359
【7.2.9】一殿一卷式垂花门 363
【7.2.10】四檩廊罩式垂花门 364
【7.2.11】五檩单卷棚式垂花门 365
【7.2.12】乌头门 366
【7.2.13】冲天柱式木牌楼 368
【7.2.14】屋脊顶式木牌楼 372
【7.2.15】石牌楼 374
7.3 室内装饰木构件 375
【7.3.1】天花、平棊 375
【7.3.2】藻井 378
【7.3.3】壁纱橱、殿内截间格子 382
【7.3.4】飞罩、栏杆罩、落地罩 384
【7.3.5】门洞罩、床罩 385
【7.3.6】博古架、板壁 386
第八章 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 388
8.1 古建油漆彩画 388
【8.1.1】油漆彩画类型 388
【8.1.2】五彩遍装之梁栱彩画 391
【8.1.3】五彩遍装之柱额椽彩画 394
【8.1.4】碾玉装彩画 396
【8.1.5】青绿叠晕棱间装彩画 397
【8.1.6】解绿装饰屋舍彩画 398
【8.1.7】丹粉刷饰屋舍彩画 399
【8.1.8】杂间装彩画 401
【8.1.9】清制彩画的构图 401
【8.1.10】和玺彩画及其特点 403
【8.1.11】金龙和玺彩画图案 403
【8.1.12】龙凤和玺彩画图案 405
【8.1.13】龙草和玺彩画图案 406
【8.1.14】旋子彩画及其特点 407
【8.1.15】金琢(烟琢)墨石碾玉彩画图案 408
【8.1.16】金线(墨线)大点金彩画图案 410
【8.1.17】金线(墨线)小点金彩画图案 411
【8.1.18】雅伍墨(雄黄玉)彩画图案 411
【8.1.19】苏式彩画及其特点 412
【8.1.20】枋心式彩画图案 412
【8.1.21】包袱式彩画图案 414
【8.1.22】海墁式彩画图案 416
【8.1.23】金琢墨苏式彩画图案 416
【8.1.24】金(黄)线苏式彩画图案 417
【8.1.25】清制斗栱彩画图案 417
【8.1.26】清制椽子彩画图案 418
【8.1.27】清制天花彩画 419
8.2 油漆彩画基本要素 421
【8.2.1】彩画起打谱子 421
【8.2.2】彩画沥粉贴金 421
【8.2.3】彩画的颜料 423
【8.2.4】彩画颜料入胶调制 424
【8.2.5】胶矾水 425
【8.2.6】熟桐油 426
【8.2.7】金胶油 428
【8.2.8】油漆色油 428
【8.2.9】油漆色彩配兑 429
【8.2.10】灰油 430
【8.2.11】油满 431
【8.2.12】地仗灰 432
【8.2.13】麻(布)灰地仗 434
【8.2.14】单皮灰地仗 435
【8.2.15】腻子灰 435
【8.2.16】油饰基本操作 436
【8.2.17】油饰基层处理 437
8.3 裱糊饰作 439
【8.3.1】裱糊 439
【8.3.2】天花板裱糊 440
【8.3.3】壁板顶隔裱糊 440
【8.3.4】白樘篦子裱糊 440
【8.3.5】秫秸秆平顶裱糊 441
【8.3.6】裱糊纸 441
【8.3.7】綾缎裱糊 443
【8.3.8】裱糊胶粘剂 445
参考文献 446
作者著作简介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