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
  • 吴家鸣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3396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船舶工程-高等学校-教材;海洋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海洋概论 2

第一章 海洋浅识 2

1.1 海洋资源与海洋开发 2

1.1.1 海洋资源 2

1.1.2 海洋开发 3

1.1.3 人类在水中活动的难题 5

1.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介 6

1.2.1 制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三次国际会议 7

1.2.2 根据《公约》设立的机构简介 8

1.2.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现状 11

1.2.4 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1

1.2.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相关国家享有的主要海洋权利 12

1.2.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上不同区域权利的规定 13

1.3 中国海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与执法队伍 16

1.3.1 我国海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16

1.3.2 我国海洋管理执法队伍 17

1.4 海洋特征 18

1.4.1 洋 18

1.4.2 海 18

1.4.3 海水的性质 19

1.5 我国海区的特征 21

1.5.1 我国海区的概况 21

1.5.2 我国的海岸线、海域面积与海岛 22

1.5.3 我国海区的水温情况 22

1.5.4 我国海区的盐度情况 23

1.5.5 我国海区的密度情况 23

1.6 海洋底的浅识 24

1.6.1 概述 24

1.6.2 过渡带特征 25

第二章 海洋环境 29

2.1 风 29

2.1.1 概述 29

2.1.2 大气环境与影响我国海域的主要风系 32

2.1.3 平台设计载荷的构成与风载荷计算 37

2.2 波浪 39

2.2.1 波浪的分类 40

2.2.2 风浪的产生、发展与消衰 41

2.2.3 我国沿海海浪分布规律 42

2.2.4 海洋平台波浪载荷的计算 44

2.3 海流 45

2.3.1 海流现象和成因 45

2.3.2 海洋环流 48

2.3.3 我国近海的海流 50

2.3.4 浅海大陆架的海流系统 52

2.3.5 海洋结构物中的圆形构件海流力计算 52

2.4 潮汐 53

2.4.1 潮汐现象 53

2.4.2 潮汐的成因 54

2.4.3 近海工程对潮汐的考虑 57

2.5 海啸与风暴潮 57

2.5.1 海啸 57

2.5.2 风暴潮 59

2.5.3 沿海大型工程对海啸与风暴潮造成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 61

2.6 海冰 62

2.6.1 海冰分类 62

2.6.2 海冰对海洋工程建筑物的作用 63

2.6.3 抗冰防冰设计 63

2.7 海底地震 64

2.7.1 概述 64

2.7.2 地震载荷的特点 65

2.8 海洋生物 65

第二篇 船舶工程概论 67

第三章 世界造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67

3.1 世界造船业中心的转移 67

3.2 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造船业简介 68

3.2.1 韩国造船业简介 68

3.2.2 日本造船业简介 69

3.2.3 欧洲造船业简介 70

3.2.4 美国造船业简介 71

3.3 我国造船业的历史与现状 72

3.3.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造船产量和占世界市场份额的变迁 72

3.3.2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73

3.3.3 《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简介 74

3.3.4 中国造船企业的构成以及在世界造船业中的地位 75

3.3.5 我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78

3.3.6 中国部分大型造船企业简介 79

第四章 船舶分类 83

4.1 按船舶用途分类 83

4.1.1 军用舰船 83

4.1.2 民用船舶 83

4.2 按船舶的航行区域分类 85

4.2.1 海船 85

4.2.2 内河船 85

4.3 按船舶在水中的航行状态分类 85

4.4 按动力装置的不同进行分类 86

4.4.1 蒸汽动力装置船 86

4.4.2 蒸汽轮机船 86

4.4.3 内燃机动力装置船 88

4.4.4 核动力装置船 89

4.4.5 电力推进船 90

4.4.6 舰船的混合动力装置 92

4.5 按船舶的推进方式分类 95

4.5.1 螺旋桨推进船 95

4.5.2 喷水推进船 95

4.5.3 直翼推进船 98

4.5.4 吊舱推进船 100

4.5.5 明轮推进船 102

4.6 船舶的其他分类方式 103

4.6.1 按船体材料分类 103

4.6.2 按船的主体数目分类 103

4.6.3 按机舱的部位分类 104

4.6.4 按主体连续甲板的层数分类 105

第五章 军用舰船与武备 106

5.1 作战舰船 106

5.1.1 航空母舰 106

5.1.2 战列舰 119

5.1.3 巡洋舰 120

5.1.4 驱逐舰 123

5.1.5 护卫舰 129

5.1.6 濒海战斗舰 134

5.1.7 猎潜艇 139

5.1.8 军用快艇 141

5.1.9 登陆作战舰艇 144

5.1.10 扫雷、猎雷舰艇 148

5.1.11 布雷舰 150

5.1.12 潜艇 151

5.2 军用辅助舰船 157

5.2.1 医院船 157

5.2.2 综合补给舰 158

5.2.3 电子侦察船 160

5.2.4 远洋打捞救生船 161

5.2.5 潜艇支援舰 163

5.2.6 维修供应船 164

5.2.7 消磁船 164

5.2.8 训练舰 165

5.3 军舰的武备 166

5.3.1 舰炮 166

5.3.2 导弹 167

5.3.3 舰载火箭炮 168

5.3.4 鱼雷 170

5.3.5 水雷 173

5.3.6 深水炸弹 175

5.3.7 舰载电子战系统 176

5.3.8 航母舰载机 177

5.3.9 舰载无人机 179

5.3.10 声呐 181

5.3.11 舰载雷达 183

第六章 民用船舶的用途与特点 186

6.1 运输船舶 186

6.1.1 客船 186

6.1.2 杂货船 189

6.1.3 散货船 189

6.1.4 按特定航道或船舶规模设计的散货船或油船的分类 191

6.1.5 油船 193

6.1.6 液体化学品船 194

6.1.7 液化天然气船 195

6.1.8 液化石油气船 197

6.1.9 冷藏船 198

6.1.10 集装箱船 198

6.1.11 滚装船 200

6.1.12 载驳船 201

6.1.13 牲畜运输船 203

6.1.14 活鱼运输船 204

6.1.15 渡船 206

6.2 海洋工程专用船舶 207

6.2.1 海洋调查船 207

6.2.2 海洋地质勘探船 211

6.2.3 钻探船 212

6.2.4 铺管船 212

6.2.5 起重船 216

6.2.6 潜水器工作母船 218

6.2.7 布缆船 219

6.2.8 平台供应船 220

6.2.9 下水驳 222

6.2.10 半潜船 223

6.2.11 坞式子母船 225

6.2.12 溢油回收船 226

6.3 渔业船舶 227

6.3.1 拖网渔船 229

6.3.2 围网渔船 230

6.3.3 流网渔船 231

6.3.4 延绳钓渔船 233

6.3.5 渔业加工船 234

6.3.6 渔政船 235

6.4 工程、工作船舶 236

6.4.1 挖泥船 236

6.4.2 航标船 240

6.4.3 打捞船 240

6.4.4 救助船 241

6.4.5 破冰船 241

6.4.6 浮船坞 242

6.4.7 打桩船 243

6.4.8 消防船 243

6.4.9 引水船 244

6.4.10 教学实习船 244

6.4.11 动力定位系统 244

6.5 高性能船舶 247

6.5.1 滑行艇 247

6.5.2 水翼艇 249

6.5.3 气垫船 251

6.5.4 地效翼船 254

6.5.5 小水线面双体船 256

6.5.6 小水线面四体船 258

6.5.7 高性能船舶的特点小结 260

第三篇 海洋工程概论 261

第七章 海洋石油钻探与生产装置 261

7.1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状况 261

7.1.1 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简况 261

7.1.2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状况 264

7.2 海洋油气开发基本步骤 266

7.3 海洋油气开发装置的演变 269

7.3.1 钻井方式的演变 269

7.3.2 钻井平台形式的演变 270

7.4 移动式平台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73

7.4.1 坐底式平台 273

7.4.2 自升式平台 275

7.4.3 半潜式平台 278

7.4.4 钻井船 280

7.4.5 现代移动式钻井平台的现状与特点 281

7.4.6 结构独特的“希望1号”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 284

7.5 采油平台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85

7.5.1 海底支撑型采油平台 285

7.5.2 浮动式深海采油平台 290

7.5.3 水下生产系统 320

7.6 海上石油钻探原理及主要设备与系统 324

7.6.1 海上油气钻探原理 324

7.6.2 海上油气钻探的主要设备及系统 328

7.7 海上油气田的开采和其集输系统 335

7.7.1 合理开发海上油气田 335

7.7.2 几种采油方法和油井管理 336

7.7.3 海上采油的生产系统 339

7.8 海上油气集输方式 339

第八章 单点系泊系统与早期生产系统 342

8.1 单点系泊系统 342

8.1.1 单点系泊系统产生及应用背景 342

8.1.2 单点系泊系统的优点及其主要类型 344

8.1.3 单点系泊系统主要部件简介 352

8.1.4 结束语 354

8.2 早期生产系统 355

8.2.1 海洋石油开发的特征 355

8.2.2 海上石油开采的几种模式 357

第九章 水下工程技术 362

9.1 水下设施简介 362

9.1.1 水下居住舱 362

9.1.2 水下隧道 363

9.1.3 海底军事基地 364

9.1.4 海洋倾废场 365

9.2 潜水技术 365

9.2.1 潜水系统 365

9.2.2 潜水作业装备与遥控水下作业机械 382

9.3 水下施工技术 389

9.3.1 水下焊接 389

9.3.2 水下切割 395

第十章 海洋能源开发技术 402

10.1 海洋机械能 404

10.1.1 波浪能开发 404

10.1.2 潮汐能开发 412

10.1.3 海流能开发 418

10.2 海洋热能 420

10.2.1 克劳德温差能发电实验装置 421

10.2.2 温差发电的几种形式 421

10.2.3 国内外温差发电开发研究状况 424

10.3 海洋盐度差能 425

10.3.1 半透膜与渗透压 425

10.3.2 盐度差能发电装置 426

10.3.3 海洋盐度差能发电装置研发现状 428

10.4 海洋生物能源 429

10.5 海洋能开发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430

参考文献 4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