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1840-1949年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仲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21327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935页
- 文件大小:220MB
- 文件页数:952页
- 主题词:城市史-研究-上海市-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1840-1949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修订版序&张仲礼 1
初版序&汤志钧 1
前言&张仲礼 1
总论 1
研究对象 1
上海自然地理与古代历史沿革 6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与关节点 9
近代上海城市特点 14
城市发展规律初探 21
若干理论问题 23
经济篇 34
第一章 上海城市经济的近代化 34
城市经济繁荣的历史前提 34
开埠:城市经济近代化的起始点 39
人口聚集与城市发展 47
经济发展的新路:以外贸为先导 52
“黄金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 58
示范作用与积聚效应 69
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形成 76
第二章 内外贸易推动上海城市发展 82
开埠前的国内外贸易 82
直接对外贸易随开埠而兴起 89
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106
贸易枢纽地位的确立 119
第三章 交通拓展与近代上海的崛起 146
利弊相因的自然条件及封建航运业 147
近代航运业的拓展与东方明珠的腾起 152
航道与港岸近代化及若干经验教训 171
近代城市的必备条件:市内交通近代化 181
电讯、铁路、公路与上海近代城市 194
第四章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208
开埠后随外贸增长而发展的初期金融活动 208
形成汇丰银行统治的早期金融体制 215
三大金融势力的形成 226
形成基本功能完整的近代上海金融中心 244
第五章 近代上海工业结构的不平衡性与演化轨迹 262
工业部门结构的历史演变 263
工业资本所有制结构发展的特点 274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与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293
工业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 308
工业产品结构的演化分析 319
近代上海工业结构历史演进评析 332
第六章 房地产业与近代城市建设 343
房地产业的形成及其影响 343
市政建设和管理 358
城市建设的进展及其局限 371
第七章 上海工商团体的近代化 398
传统行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变化 398
近代工商同业团体的不同类型及其作用 419
社会革新潮流的推进与上海商会的兴衰 441
政治社会篇 471
第一章 近代上海政治制度的演变 471
开埠前的封建地方统治 471
华洋杂居与工部局的设置 473
三权分立的租界政权体系 478
华界传统管理体制的突破 496
市政府的建立 502
第二章 上海市政管理的近代化 509
市政会议与集体讨论 509
各部门及其人员职责规章的制订 512
重视市政法规的制订、公布 518
选用专业技术人才与人员 525
提出、制订报告、总结和计划成为一项工作制度 529
第三章 作为全国各种政治力量必争之地的上海 534
中国政治大舞台 534
资产阶级改良派大本营 537
资产阶级革命派集散地与活动中心 545
中国国民党的活动基地 553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557
第四章 上海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与劳资问题 566
劳资两大阶级的产生、特点及早期劳资争议 566
20世纪20—40年代劳资问题的激化及其原因 572
上海统治当局应付劳资问题的政策及其得失 593
第五章 市民的群体构成与政治趋向 612
从乡民、邑人到市民 612
不同步转变与不和谐共处 628
近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异趋 645
第六章 帮会与上海社会 667
帮会溯源 668
青洪帮在上海 672
上海帮会组织形式的变迁 684
文化篇 698
第一章 在吴越文化圈 698
后来居上 699
士风丕变 703
第二章 开埠以后西方文化的输入 713
西方物质文明输入历程 713
译书机构与内容概观 722
新式文化传播媒介:报纸刊物的风行 737
新式学校带来新风 742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碰撞、认同与排拒 747
世界观念:从“夷场”到“洋场” 747
市民意识:居民与市民 750
价值观念:义与利 753
民主观念:君与民、男与女 762
科学技术:天与人,移植、变通、托古 767
碰撞的回响:认同与排拒 772
第四章 启蒙宣传与教育中心 775
启蒙宣传中心 775
开启民智从教育入手 782
20世纪教育界盛况 793
第五章 全国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817
上海特殊地位的形成 817
新型知识分子的集结 820
文化中心的形成 823
民国初年:新文化发源地 83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 844
第六章 大众文化五彩缤纷 856
适合市民口味的画报 856
通俗文学长盛不衰 861
新剧应时而起因时而衰 873
新兴艺术品种电影异军突起 889
各种戏曲荟萃一地 901
第七章 “海派”与近代市民文化 909
“海派”源流 909
“海派”内涵 917
“海派”定义 930
初版后记&编者 934
修订版后记&张仲礼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