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 彭会资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2341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定位和学习研究范围 1

一、古代文论与古代文艺学 1

二、本课程以讲授古代文学理论为主 4

第二节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意义 5

一、迫切需要吸取古代文论的精华,以丰富当今的文艺理论批评 5

二、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体系 8

三、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世界文论宝库作出更大贡献 13

第三节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方式和方法 16

一、学习研究理论的一般方式 16

二、学习研究古代文论的方法 18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 23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演变 24

一、文学观念的产生及其内涵屡变 24

二、文学特征和原质的确认 28

第二节 文论萌芽期的张力 30

一、先秦经传典籍中的文学观 30

二、先秦诸子著述中的文学观 33

三、人们物欲的审美调控与导向 40

第三节 文论拓展期的气势 44

一、《毛诗序》的出现 44

二、关于屈原作品的论争 45

三、王充的《论衡》纵论文学 47

第四节 文论独立期的辉煌 49

一、文论自觉独立的标志 50

二、文学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53

三、文学批评专著:钟嵘的《诗品》 58

第五节 文论分枝期的繁盛 61

一、唐代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及其巨大影响 61

二、白居易的诗论与司空图的诗论 65

三、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理论 70

四、宋代散文理论 73

五、宋代诗话 77

六、宋元词论 79

七、宋金元小说戏曲理论的萌芽 81

第六节 文论成熟期的集成 85

一、明清诗歌散文理论 85

二、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与叶燮的《原诗》 92

三、明清戏曲理论与李渔的《闲情偶寄》 96

四、明清小说理论 102

五、明代民间文艺理论 105

六、清代词论 108

第七节 文论转型期的革新 113

一、近代文学革新的先声 114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主张 117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文学理论 121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理论 127

五、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132

第三章 文学创作论 137

第一节 体察和构思 137

一、体察积累 137

二、艺术构思 140

三、立意和谋篇布局 142

第二节 心物交应,构而成象 146

一、“按实肖象”与“凭虚构象” 148

二、“以少总多”与“万取一收” 149

三、“悉取而加之”与“肖其声口” 150

第三节 创意立象 151

一、意象的创造 151

二、兴象的创造 153

三、意境的创造 155

四、形神俱似的艺术表现 156

第四节 创作方法 158

一、写实派 159

二、理想派 161

一、主张“言而当法” 164

第五节 写作技法 164

二、主张“文成法立” 165

三、主张“活法” 166

四、要“以意役法” 167

第四章 文学作品论 170

第一节 文学作品构成概说 170

一、文与质 171

二、文与道 172

三、文与理 174

四、文与意 175

一、“文章以体制为先” 177

第二节 文学体裁 177

二、文学体裁的艺术形态分析 179

三、文体论发展概观 183

四、文学体裁比较 194

第五章 艺术辩证法 200

第一节 艺术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200

一、中国辩证法的形成 200

二、中国艺术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203

第二节 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05

一、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体系 205

二、内容特别深广的艺术辩证法范畴 209

一、促进当代艺术辩证法的建设和发展 233

二、促进当今文艺创作和文艺赏评的发展 233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古典艺术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233

第六章 文气论 235

第一节 文气论的产生 235

一、气源说是文气论的哲学基础 236

二、文气论产生的背景 239

第二节 气与文艺创作 243

一、气是文艺发生发展的本原和动力 243

二、作家禀气不同,艺术风格各异 244

三、气是文艺作品构成的要素和生命所在 250

四、气在文艺创作中的把握和运用 253

五、鲁迅对古代文气论的继承和发展 256

第三节 作家的养气 259

一、养气说的提出和发展 259

二、养气说的审美实质 262

第七章 文学通变论 276

第一节 通变 276

一、通变的涵义 276

二、“文随世变”说 279

三、革新与师承 283

第二节 文学创新 286

一、“推陈出新”说 287

二、文学创新的基本途径 288

三、复古模拟与反复古模拟的论争 292

第八章 作家论 295

第一节 作家论的生成 295

一、“作家”概念的出现及其多层内涵 295

二、作家论的滥觞和发展 297

第二节 作家主体心理结构的“有我”说 301

一、主体情性构成 301

二、主体个性构成 304

三、主体需要构成 305

第三节 作家主体人格结构的“文德”说 307

一、以“德”为立身之本 308

二、以“德”为核心的作家人格系统结构因素 309

三、守德以建造创作心理环境 310

第四节 作家主体智能结构的“才、胆、识、力”说 312

一、才 313

二、胆 314

三、识 315

四、力 317

第九章 文学审美论 320

第一节 文学是审美对象 321

一、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审美特征的探讨 321

二、审美与非审美的文学功能观 328

一、对艺术风格的积极探讨和多姿多彩的描述 335

第二节 文学审美意趣的密集点 335

二、热烈追求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338

三、对艺术风格成因的卓越见解 343

第三节 特有的文学审美崇尚 345

一、“余味曲包”的含蓄美 345

二、“清水出芙蓉”的朴素自然美 349

三、韵 351

四、味 355

五、趣 359

第一节 文学赏评概说 363

一、文学赏评的性质 363

第十章 文学赏评论 363

二、文学赏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364

三、文学赏评的地位和作用 366

第二节 文学赏评的态度和思想方法 367

一、“贵古贱今”与“文无古今,优者为高” 368

二、“文人相轻,崇己抑人”与“审己以度人” 369

三、“学不逮文,信伪迷真”与“博观” 369

四、“知多偏好,人莫圆该”与“圆照” 370

第三节 文学赏评的标准 371

一、真——作品内容的真实性 372

二、善——作品内容的倾向性 373

三、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 374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84

第四节 文学赏评方法 384

二、“将阅文情,先标六观” 389

三、“披文入情”、“深识鉴奥” 393

四、比较研究,显示特色 395

附录 中国历代文论选注 398

1.尚书·尧典(节录) 398

2.论语(选录) 399

3.毛诗序 404

4.典论·论文 魏·曹丕 411

5.文赋(节录) 晋·陆机 417

6.文心雕龙·神思(节录) 梁·刘勰 423

7.文心雕龙·知音 梁·刘勰 429

8.诗品序(节录) 梁·钟嵘 437

9.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唐·陈子昂 443

10.与元九书(节录) 唐·白居易 445

11.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456

12.与李生论诗书(节录) 唐·司空图 461

13.书黄子思诗集后 宋·苏轼 464

14.沧浪诗话·诗辨 宋·严羽 467

15.童心说 明·李贽 476

16.原诗(节录) 清·叶燮 481

17.人间词话(选录) 近代·王国维 496

后记 50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