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新编 古代史 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历史新编  古代史  下
  • 张岂之主编;张国刚,张帆,李伯重撰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5571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233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古代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新编 古代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隋朝的兴亡 1

第一节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

一、隋朝的建国 2

二、统一大业 4

第二节 隋朝的政治与经济建设 6

一、政治制度重建 6

二、迁都大兴城 7

三、并省州县 8

四、法律改革 8

五、推行均田制 9

六、租庸调制度 11

七、府兵制度改革 12

八、推崇佛教 13

九、开皇之治 14

第三节 隋炀帝的统治 15

一、杨广夺嫡 15

二、炀帝的政治 17

三、三征高丽 18

四、杨玄感叛乱 20

五、江都宫变 21

第二章 唐朝的建立与前期的政治 25

第一节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5

一、晋阳起兵 25

二、唐朝的建立 27

三、唐初的制度建设 29

四、贞观之治 31

第二节 唐高宗与武则天 35

一、永徽之政 35

二、武则天的崛起 36

三、易唐为周 40

四、五王政变 42

第三节 唐玄宗与开元天宝盛世 44

一、中宗复辟 44

二、唐隆政变 45

三、开元之治 46

四、天宝危机 48

第三章 安史之乱及其后的政治发展 51

第一节 安史之乱 51

一、李林甫擅权 51

二、杨贵妃获宠 54

三、安禄山的崛起 55

四、潼关失守 57

五、平定叛乱 57

第二节 中央与藩镇的战争 59

一、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59

二、中央与藩镇的斗争 59

三、元和中兴 61

四、藩镇关系的再平衡 62

第三节 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62

一、宦官势力的膨胀 63

二、二王八司马事件 63

三、甘露之变 64

四、朋党之争 65

五、大中之政 67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69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69

一、农业与水利 69

二、手工业 72

三、行会组织 75

四、商业与城市 76

五、货币与金融 77

六、驿站与交通 79

七、经济重心南移 80

第二节 经济政策与财政体制 82

一、唐代均田制度 82

二、屯田与营田 83

三、后均田时代 84

四、唐代租庸调制 86

五、两税法 88

六、杂徭、色役 90

七、工商业税 91

八、财政体系的变化 93

第三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管理 95

一、士族与社会等级结构 95

二、奴婢问题 98

三、社邑与乡里组织 99

四、户籍与人口管理 100

第五章 唐代政治法律制度 103

第一节 唐代中央行政机构 103

一、宰辅与决策中枢 103

二、尚书省六部与卿监百司 105

三、监察制度与勾检制度 107

四、使职差遣制度 108

第二节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 110

一、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110

二、方镇与幕府 111

第三节 唐代官吏选拔制度 113

一、学校与贡举 113

二、唐代官员的入仕途径 114

三、铨选制度 116

四、考课、俸禄与致仕 117

第四节 唐代礼制与法制 118

一、唐代礼制的演变 118

二、唐代的法律体系 119

三、唐代的司法与审判制度 121

第五节 唐代的军事制度 123

一、兵役制度 123

二、军事领导体制 125

三、南北衙禁军制度 126

四、边防兵与藩镇兵 127

第六章 唐末的乱亡与五代的兴衰 129

第一节 唐朝的灭亡 129

一、唐末的腐朽统治 129

二、黄巢农民起义 131

三、唐朝的灭亡 132

第二节 五代政权的递嬗 133

一、后梁 133

二、后唐 134

三、后晋 135

四、后汉 136

五、后周 136

第三节 十国的兴亡 138

一、前蜀与后蜀 138

二、吴与南唐 138

三、吴越 139

四、闽 139

五、荆南 140

六、南汉 140

七、楚 140

八、北汉 141

第四节 五代十国的经济与制度 141

一、社会经济与人口 141

二、职官制度 143

三、法律与军事制度 144

四、赋役制度 145

五、财政体制 145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关系 147

第一节 对外政策与海陆交通 148

一、对外政策 148

二、中外交通 149

第二节 突厥及其他北方民族 150

一、北突厥与东突厥 150

二、西突厥 152

三、薛延陀 152

四、回纥 153

第三节 吐蕃、吐谷浑和南诏 155

一、吐蕃 155

二、吐蕃在河陇 156

三、吐谷浑 157

四、南诏 158

第四节 奚、契丹与渤海 160

一、奚 160

二、契丹 161

三、靺鞨与渤海国 162

第五节 东亚地区 164

一、朝鲜 164

二、日本 167

第六节 西域地区 170

一、中亚 170

二、波斯 172

三、大食 172

四、拂菻 173

五、西域宗教 174

第七节 南亚、东南亚 176

一、南亚 176

二、东南亚 179

第八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181

第一节 经学 181

一、王通与新经学 181

二、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182

三、啖、赵、陆与《春秋》学 183

四、韩愈、李翱与唐后期儒学 184

第二节 历史学与地理学 186

一、史馆与官修正史 186

二、刘知幾与《史通》 188

三、《通典》等史地著作 189

第三节 佛教与道教 191

一、佛教宗派及其哲学 191

二、道教宗派及其哲学 193

三、儒道佛的融合 194

第四节 文学艺术 196

一、诗歌 196

二、古文 200

三、传奇与变文 201

四、书院的出现 203

五、书法艺术 204

六、绘画艺术 205

七、雕塑艺术 207

八、音乐舞蹈 208

九、戏剧散乐 209

第五节 科学与技术 210

一、天文历数 210

二、医药与化学 212

三、建筑学 215

四、雕版印刷术 216

第九章 北宋前、中期统治 219

第一节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219

一、赵匡胤建立北宋 219

二、“先南后北”的统一 221

第二节 “防弊”之政的制定 222

一、收地方之权于中央 222

二、分散各层次的权力 224

三、崇文抑武 225

四、“防弊”之政的影响 227

第三节 统治危机的出现 228

一、积贫(上):冗官 228

二、积贫(下):冗兵和冗费 230

三、积弱 232

四、因循保守之风 233

五、地方变乱 235

第四节 党争的展开 236

一、士大夫集团的活跃 236

二、庆历新政 238

三、濮议 240

第十章 北宋后期统治 243

第一节 王安石变法 243

一、王安石当政 243

二、财政经济改革 245

三、军事及科举学校改革 247

四、变法的效果 248

第二节 党争激化与北宋走向覆亡 249

一、元祐更化 249

二、党争的反复 251

三、徽宗和蔡京的腐朽统治 252

第十一章 辽与西夏 255

第一节 辽朝的兴衰 255

一、辽朝的建立与发展 255

二、辽宋关系 257

三辽了朝的衰亡 258

第二节 辽朝制度与文化 260

一、辽朝国家制度 260

二、辽朝文化 261

第三节 西夏概况 263

一、从割据到建国 263

二、夏与宋、辽的和战 264

三、西夏后期的内政和外交 266

四、西夏制度与文化 267

第四节 辽宋夏金时期的其他边疆民族政权 268

一、回鹘 268

二、喀喇汗王朝 269

三、西辽 270

四、吐蕃 272

五、大理 273

第十二章 金朝前、中期统治 275

第一节 金朝建立与人主中原 275

一、金朝的建立 275

二、灭辽与灭北宋 277

三、统治重心内迁与金朝疆域的奠定 278

第二节 从宗室共治到皇权独尊 280

一、金初的宗室共治 280

二、汉化改制与皇权独尊 282

第三节 金朝的鼎盛与中衰 284

一、金朝的鼎盛 284

二、猛安谋克的内迁和积弱 286

三、通检推排与括地 287

四、北部边疆的困扰 289

第十三章 南宋前、中期统治 293

第一节 南宋建立与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93

一、南宋的建立和稳定 293

二、绍兴和议 295

三、秦桧专权 297

四、隆兴和议 299

第二节 南宋中期的内政与外交 301

一、孝宗、光宗朝政局 301

二、韩侂胄当政与庆元党禁 302

三、开禧北伐与嘉定和议 304

四、史弥远专权 306

第十四章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309

第一节 蒙古崛起与夏、金的灭亡 309

一、大蒙古国的建立 309

二、早期蒙古国家制度 311

三、西夏和金朝的灭亡 312

四、金朝灭亡前后的南宋 314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内政 315

一、汗位的继承和争夺 315

二、草原本位政策与中原的混乱局面 317

三、整顿中原统治状况的努力 318

第三节 蒙古的大规模扩张 320

一、三次西征 320

二、进攻南宋与收服吐蕃、大理 321

第四节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323

一、忽必烈建立元朝 323

二、贾似道专权与南宋的灭亡 324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26

第十五章 元朝的中衰与灭亡 329

第一节 汉化迟滞与元朝的中衰 330

一、元世祖时期治国方针的变化 330

二、蒙古旧制的大量保留 331

三、汉化迟滞的表现及其原因 333

第二节 元朝中后期的统治 334

一、皇位争夺 334

二、权臣擅政 336

三、财政危机 337

四、元朝的灭亡 338

第三节 元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340

一、民族等级制度 340

二、民族融合与交流 342

三、与四大汗国的关系 343

四、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345

五、与欧洲、非洲的往来 346

第十六章 宋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349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349

一、农业 349

二、手工业 351

三、交通 353

四、商业 354

五、都市 356

六、海外贸易 358

七、南北经济差异 359

第二节 经济政策与制度 361

一、土地政策与土地占有情况 361

二、户籍类别 363

三、赋役制度 365

四、财政管理 367

五、货币发行 368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变动 370

一、统治集团身份色彩的消长 370

二、租佃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 372

三、奴隶制因素的注入 374

四、宗族与家庭 376

第十七章 宋金元的文化 379

第一节 从宋学到理学 379

一、宋学的兴起和发展 379

二、朱熹与理学的形成 381

三、心学和事功学派 383

四、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385

第二节 宗教 387

一、佛教 387

二、道教 389

三、伊斯兰教、景教与天主教 391

第三节 史学 393

一、《资治通鉴》及相关著作 393

二、宋人撰著的本朝史 394

三、典制体通史的发展 395

四、方志编纂的兴盛 397

五、少数民族文字史籍 398

第四节 文献学与语言文字学 400

一、类书和总集的纂修 400

二、目录学 401

三、金石学 402

四、文献整理与辨伪 404

五、八思巴字 405

第五节 文学艺术 407

一、文、诗、词 407

二、曲与话本 409

三、书法与绘画 410

第六节 科技 412

一、三大发明的发展和应用 412

二、天文历算 414

三、医药学 415

四、农学 417

五、建筑学与地图学 418

六、沈括与郭守敬 419

第十八章 明朝至清朝中期大事简述 423

第一节 明代初期 424

一、明朝建立 424

二、靖难之役 426

三、永乐北伐 428

第二节 明代中期 429

一、土木之变 429

二、大礼议 431

三、平定倭寇 432

第三节 明代后期 435

一、张居正改革 435

二、援朝之战 436

三、明末党争 438

第四节 明清之际 440

一、天灾人祸 440

二、满洲兴起 441

三、明末农民起义 445

四、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446

第五节 清代初期 447

一、统一内地 447

二、统一边疆 450

第六节 清代中期 453

一、赋税改革 453

二、“十大武功” 454

三、嘉道萧条 457

第十九章 明朝朝至清朝中朝的治与军事 459

第一节 明清政治制度 459

一、中央政府组织 459

二、地方政府组织 461

三、法律制度 463

四、八旗制度 465

第二节 明代政治特色 467

一、强化皇权 467

二、宦官专权 470

三、内阁政治 473

第三节 清代政治特色 475

一、君主集权的发展 475

二、“首崇满洲”与“满汉一体” 478

三、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480

第四节 军事制度 484

一、明代兵制 484

二、清代兵制 486

第二十章 明朝与清朝前中期的经济与社会 489

第一节 社会构成与变化 489

一、主要社会阶层及其变化 489

二、科举制的发展与社会流动 492

三、户籍制度的变化与人口迁徙 493

第二节 社会组织 495

一、家族与宗族 495

二、乡村共同体 496

三、行会与行帮 497

第三节 秘密结社与秘密教门 499

一、白莲教与天理教 499

二、天地会 502

第四节 经济状况及主要变化 503

一、农业 503

二、工业与交通运输业 505

三、商业与金融业 508

第五节 经济制度及其变化 510

一、土地所有制 510

二、租佃制度 512

三、赋税制度 514

四、工商业制度 516

第二十一章 明朝与清朝前中期的学术与教育 519

第一节 文化 519

一、精英文化 519

二、大众文化 522

第二节 学术 527

一、理学与实学 527

二、乾嘉学派 533

三、经世学派 535

第三节 教育 537

一、精英教育 537

二、大众教育 538

三、学校 542

第二十二章 明朝与清朝前中期的中外关系 545

第一节 外部世界的剧变 545

一、东北亚 545

二、东南亚 547

三、西方殖民者的东来 548

第二节 政治 550

一、朝贡制度 550

二、郑和下西洋 551

三、主要对外关系 553

第三节 经济 558

一、东亚贸易圈的形成 558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 559

三、鸦片与茶叶 561

第四节 文化 563

一、“儒家文化圈” 563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 563

三、中国文化的西传 568

附表 571

附表一 帝王世系表 571

附表二 大事年表 579

后记 61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