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客家学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客家学导论
  • 王东著 著
  • 出版社: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ISBN:957638486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客家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客家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1

第一节 汉民族及其各民系 1

一、汉民族及其基本特徵 1

二、民系的概念及民系形成的主要原因 6

三、汉民族内部的客家民系 9

第二节 客家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11

一、客家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1

二、客家学研究的意义 17

第三节 客家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关系 22

一、客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2

二、客家学与民族学 23

三、客家学与历史学 24

四、客家学与文化人类学 25

五、客家学与历史人文地理学 25

六、客家学与文化区域学 26

第四节 客家学研究的方法 26

一、逻辑与历史的结合研究 26

二、田野调查与文献材料的综合分析 28

三、家族谱牒与正史文献的相互印证 29

四、比较法在客家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 31

第二章 客家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33

第一节 客家学研究的回顾 33

一、客家问题研究的发端 33

二、罗香林先生的巨大贡献 39

三、港台和海外关于客家问题的研究 41

四、80年代以来客家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复兴与发展 44

第二节 近一个世纪以来客家问题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48

一、成就 48

二、不足 49

第三节 对客家学研究的展望 50

一、非客籍学者的介入 50

二、各学科的渗透 51

三、海内外学术界的携手合作 52

四、客家社团、研究机构与学术期刊 52

第三章 客家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55

第一节 客家民系与汉民族的关系问题 55

一、问题的提出 55

二、汉族:客家根系所在 58

三、汉民族的种族血统与客家 59

第二节 客家民系与汉民族共同体内其它民系的关系 61

一、罗香林先生的初步研究 61

二、近年来的新说 63

三、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评价 64

四、处理客家民系与汉民族南方各主要民系关系应取的原则 68

第三节 客家民系与大本营区域土著居民的关系 70

一、古越族:客家的先民? 70

二、畲族:不是客家的客家 78

三、客家与瑶人、僚人、俚人、溪人及蛋人的关系 81

第四节 客家民系的血统问题 83

一、客家乃“纯粹汉族”辩证 83

二、客家“士族”血统辩证 84

第四章 客家民系的起源 91

第一节 客家先民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 91

一、客家先民的概念 91

二、客家先民构成的一元论及其检讨 92

三、客家先民构成的多元论及客家民系起源的多线论 94

第二节 “原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由来 96

一、秦汉时期的蛛丝马迹 96

二、两汉之际北方人民的南迁 98

三、东汉末年的北方人民南迁 99

第三节 “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产生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100

一、“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产生 100

二、对“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迁出和迁入地域的分析 102

三、对“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整体素质的分析 104

四、南北民族大融合过程中的“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 105

第四节 汉民族南方支系的形成及“再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产生 110

一、越海系的形成 110

二、湘赣系的孕育 113

三、“再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产生 116

第五章 客家民系的孕育 121

第一节 客家先民向大本营区域的迁移 121

一、客家先民向大本营区域迁移的背景 121

二、客家先民迁入大本营地区的三种类型和三大途径 122

第二节 大本营地区的开发 124

一、大本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124

二、五代至北宋大本营地区的开发 129

第三节 “新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迁入及相关问题研究 132

一、“新生形态的客家先民”之迁入 132

二、对“新生形态的客家先民”迁出地的分析 133

三、大本营地区人口的激增 136

第四节 关于客家民系形成于五代宋初的商榷 137

一、有关著述中的客家民系形成于“五代宋初”说 137

二、对“五代宋初”说有关证据的检讨 139

三、“五代宋初”说的悖论 141

四、从宋代广东的人口构成看“五代宋初”说之破绽 143

第五节 元代大本营地区的人口及经济概况 145

第六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 151

第一节 客家称谓的由来 151

一、客家称谓由来诸说 151

二、对上述诸说的辩证 152

三、客家称谓由来之再研究 156

第二节 客家民系的形成 161

一、以往关于客家民系形成问题研究的误区 161

二、客家民系形成的标准 163

三、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 165

四、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及途径 173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客家 179

第一节 对明代中期大本营地区人口数的估计 179

一、估计明代中期大本营地区人口数的意义 179

二、估计明代中期大本营地区人口数的可行性 180

三、对明代中期大本营地区人口数的估计 180

四、对明代中期大本营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184

第二节 明清时期大本营地区的农业生产 186

一、以小盆地和梯田爲基础的农耕生活 186

二、明清时期大本营地区人均占有土地的估算 188

三、明清时期大本营地区的粮食作物 194

第三节 明清时期大本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概况 199

一、手工业 199

二、商业 201

第八章 客家民系的发展(上) 207

第一节 由大本营向广东各地的发展 207

一、人口压力与客家民系的向外播迁 207

二、客家民系向外发展的政治动因 208

三、由《赤溪县吉》看客家民系在广东的发展 211

第二节 闽粤客家向江西的迁移 214

一、赣南 214

二、赣西北和赣东北 220

第三节 由大本营向湖南、四川、广西和浙江的迁移 222

一、由大本营向湖南的迁移 222

二、由大本营向四川的迁移 226

三、由大本营向广西的迁移 228

四、由大本营向浙江的迁移 230

第九章 客家民系的发展(下) 235

第一节 由大本营向台湾的迁移 235

一、客家人迁入台湾始末 235

二、客家人在台湾的分布 238

三、客家人移民台湾的特点 242

第二节 由大本营向海外的迁移 246

一、客家人向海外迁移的原因及其过程 246

二、客家人在海外的分布 249

第十章 客家文化的历史生成 253

第一节 移民与客家文化 253

一、移民的时间层次与客家文化的时间层面 253

二、移民的地域层次与客家文化的地域层面 255

三、迁移生活与文化变异 261

第二节 土著民族与客家文 265

一、百越民族与客家文化 265

二、畲族与客家文化 269

第三节 地理环境与客家文化 271

第十一章 客家社会与客家文化 275

第一节 农耕文明:客家文化的物质基础 275

一、以拓荒、种植爲基础的农耕文明 275

二、农耕文明背景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78

第二节 家族制度:客家文化的社会土壤 281

一、客家人的家族制度 281

二、家族和家庭的运作程序 286

三、家族的主要功能 289

第三节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 293

一、质朴无华的风格 293

二、务实避虚的精神 295

三、反本追远的气质 296

第十二章 客家的生命礼俗 299

第一节 客家的婚嫁礼俗 299

一、恪守传统的婚嫁礼仪 299

二、广家族、衍子孙的婚姻内涵 300

三、童养媳与等郎妹 302

第二节 客家的丧葬礼俗 304

一、繁琐复杂的丧葬礼仪 304

二、长盛不衰的“二次葬”习俗 309

三、客家丧葬礼俗的观念基础 313

后记 32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