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
  • 卢红梅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8645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汉语-文化语言学-研究;英语-翻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汉英翻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 2

一、伏羲八卦和神农“结绳为治” 2

二、仓颉造字说 4

第二节 汉字的构造原理和发展 5

一、汉字的造字原理——“六书” 5

二、汉字的演变 7

第三节 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 10

一、汉字体现中国古人的直觉思维 10

二、汉字折射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11

三、汉字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11

四、汉字表现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 12

五、汉字拆字的日常应用 13

第四节 汉字文化 14

第二章 汉字谐音及其英译 17

第一节 谐音的定义 17

第二节 汉字谐音的现象 18

一、谐音双关 18

二、取名谐音 21

三、歇后语谐音 24

四、禁忌谐音 26

五、祈福谐音 31

六、网络语言中的汉语谐音 40

七、广告语言中的汉语谐音 43

第三节 汉语谐音的文化内涵 45

第四节 汉语谐音的英译 47

一、谐音双关的英译 47

二、歇后语谐音的英译方法 60

三、祈福谐音的英译 64

四、汉语广告语谐音的翻译 71

第三章 汉语骂詈语及其英译 74

第一节 骂詈语的界定 74

第二节 骂詈语的语义分类 75

一、与牲畜、妖魔鬼怪或无生命物有关的骂詈语 75

二、与性有关的骂詈语 82

三、与污物有关的骂詈语 84

四、与不端行为有关的骂詈语 85

五、与驱逐、威胁、诅咒有关的骂詈语 86

六、与低微、卑贱的社会地位有关的骂詈语 89

七、与亲属关系错用有关的骂詈语 91

第三节 骂詈语的功能及文化内涵 91

一、骂詈语的功能 91

二、骂詈语的文化内涵 98

第四节 汉语骂詈语的英译 102

一、直译汉语骂詈语内容和形式 102

二、意译汉语骂詈语内容和形式 107

三、删去骂詈语内容不译 118

第四章 汉字谜语及英译 121

第一节 汉字谜语 122

一、谜语的构成 122

二、谜语的分类 123

第二节 汉字字谜的制作方法 125

一、利用汉字字形制作谜语 125

二、利用汉字同音相谐制作谜语 127

三、利用汉字字义制谜 127

四、综合法 127

五、利用字序变化、颠倒制谜 127

第三节 汉字谜语的英译 127

附录:汉字字谜集锦 136

第五章 汉语楹联及其英译 139

第一节 楹联的起源与历史 139

第二节 汉语楹联的种类 141

第三节 汉语楹联的语言艺术特点及常见修辞 142

一、汉语楹联的特点 143

二、汉语楹联中的对仗 144

三、汉语楹联中的修辞 146

第四节 楹联中的文字游戏 152

一、析字 153

二、联边 155

三、叠字和复字 155

四、多音法 156

五、巧用数字 157

第五节 汉语楹联的英译 157

一、形意兼备的英译法 157

二、意在形先的英译法 163

三、得意忘形的英译法 169

四、音意兼备的英译法 170

附录一:对偶句和对联的英译文(对联的英文摘自《中华对联研究英译初探》) 171

附录二:云南大观楼长联及英译文 178

附录三:许渊冲先生翻译“天下第一长联”的心得体会 180

第六章 自然词汇的文化意蕴及其英译 186

第一节 自然词汇“风”、“月”、“云”、“雨”、“水”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187

一、自然词汇“风”、“月”、“云”、“雨”、“水”的文化意蕴 187

二、汉语“风”、“月”、“云”、“雨(水)”的文化意蕴在英译文中的阐释 204

第二节 汉语“东风”、“西风”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212

一、“东风”、“西风”的文化意蕴 212

二、“东风”、“西风”的文化意蕴在英译文中的阐释 216

第三节 汉语“风月”、“云雨”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221

一、“风月”、“云雨”的文化意蕴 221

二、“风月”、“云雨”的翻译方法 223

第四节 汉语“春”、“秋”、“春秋”的文化意蕴及英译 227

一、汉语“春”、“秋”、“春秋”的文化意蕴 227

二、“春”、“秋”、“春秋”的文化内涵在英译文中的阐释 234

附录:形意兼备创而有度——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天净沙·秋思》的复译 242

第七章 方位词“上、下”的含义及其英译 254

第一节 方位词语的界定及种类 254

第二节 汉语“上”、“下”的含义 255

一、作形容词的“上”、“下” 256

二、作动词的“上”、“下” 257

三、作趋向动词的“上”、“下” 260

四、作方位词的“上”、“下” 266

五、作量词的“下” 267

第三节 “上下”的基本意义及引申义 268

一、上下的基本意义 268

二、“上下”的引申义 272

第四节 汉语“上”、“下”的引申义 274

一、好为上,下为坏(上等货,下等货) 276

二、长为上,幼为下(上有父母,下有子女) 277

三、先为上,后为下(上半夜,下半夜) 279

四、热为上,凉为下 280

五、硬为上,软为下(硬不起来,软了下去) 281

六、明为上,暗为下 281

七、接触为上,脱离为下 283

八、出现为上,消失为下 284

九、静变动为上,动变静为下 285

十、北为上,南为下——权重为上,权轻为下(表示地域概念) 286

第五节 汉语方位词“上”“下”的英译 286

一、“下”作为量词的英译 286

二、“上”、“下”基本义的英译 288

三、“上下”基本义和引申义的英译 291

四、“上”、“下”引申义的英译 292

参考文献 29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