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 何忠礼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371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主要史料介绍 3

第一章 先秦史史料 3

一、先秦史学概况和史料特点 4

(一)史学概况 4

(二)史料特点 5

二、先秦史料介绍 7

(一)甲骨文与金文中的史料 7

(二)历史著作与官方用书中的史料 14

(三)诸子之书和其他私家著作中的史料 24

(四)汉代以后著作中有关先秦的史料 30

(五)主要文物考古著作 35

第二章 秦汉史史料 36

一、秦汉史学概况和史料特点 37

二、秦汉史料介绍 40

(一)基本史料 40

(二)其他史料 43

(三)考古史料 49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史料 52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 53

(一)史学发展概况 53

(二)史学发展的原因 55

(三)史料特点 55

(一)基本史料 57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史料介绍 57

(二)其他史料 61

(三)文集中的史料 64

第四章 隋唐五代十国史史料 67

一、隋唐五代十国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 68

(一)史学发展的原因 68

(二)史料特点 69

二、隋唐五代十国史史料介绍 73

(一)基本史料 73

(二)其他史料 80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84

第五章 宋史史料 95

(一)史学发展的原因 96

一、两宋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 96

(二)史料特点 99

二、宋史史料介绍 101

(一)基本史料 101

(二)其他史料 111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121

第六章 辽金西夏史史料 150

一、辽史史料 150

(一)基本史料和辽人杂作 150

(二)正史和会要中的史料 152

(三)宋人使辽报告 153

(四)后人辑佚的辽史史料 154

(五)外国史料 154

二、金史史料 155

(六)考古资料 155

(一)基本史料 156

(二)其他史料 158

(三)宋人著作 159

(四)文集 160

(五)外国史料和考古资料 161

三、西夏史史料 161

(一)西夏文史料(包括汉文译本) 162

(二)正史中的史料 163

(三)宋人著作中的史料 164

(四)金、元人著作中的史料 164

(五)清以来所辑撰的史书 164

(六)其他考古资料 165

第七章 元史史料 167

一、元史史料特点 169

二、元史史料介绍 170

(一)基本史料 170

(二)其他史料 174

(三)各类行记 177

(四)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180

(五)外国史料 189

第八章 明史史料 193

一、明史史料特点 194

二、明史史料介绍 198

(一)基本史料 198

(二)重要史料 204

(三)档案和外国史料 212

(四)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214

第九章 清史史料 232

一、清史史料特点 234

二、清史史料介绍 238

(一)基本史料 238

(二)重要史料 243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248

第十章 各类地方志书中的史料 261

一、方志的起源、性质和种类 261

(一)方志的起源和性质 261

(二)方志的种类 263

二、方志的史料价值 264

(一)全国性的总志 266

三、各类方志和地方杂记 266

(二)各省通志 270

(三)府州县志 273

(四)地方杂记 278

第十一章 在类书和《十通》中的史料 283

一、类书 283

(一)古类书及其史料价值 283

(二)宋代类书大盛的原因 286

(三)重要类书介绍 288

二、《十通》 300

(一)《十通》的形成及其史料价值 300

(二)《十通》介绍 302

一、史料错误的普遍性 309

第二编 史料的鉴别和利用 309

第一章 鉴别史料,正其讹误 309

二、史料引用致误的几种主要原因 317

(一)史料本身无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原意或者标点不正确而造成错误 317

(二)史料本身无误,由于引用者推断不确而造成失误 321

(三)史料内容比较含蓄,由于引用者缺乏深入辨析而造成失误 322

(四)没有直接引用原书,造成以讹传讹 323

(五)因版本不善而造成史料的错误或脱漏 324

(六)史料本身就有错误 325

三、如何正确引用史料和鉴别史料 328

(一)搞清史料的确切含义,尊重史料的客观性 330

(二)引用他书所录史料,要核对原文,并尽可能引用第一手史料 331

(四)要详细占有史料,才能去伪存真 332

(三)要尽可能使用好的版本 332

(五)要全面客观地运用事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功过好坏的史料 334

(六)本证、旁证是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 337

(七)正误与辨伪,贵在反证 338

(八)正确采用理证的方法 338

(九)借助考古发掘来核实史料 341

(十)应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年代学、避讳学等各种知识进行鉴别 342

第二章 应用版本学知识以正误 343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版本学的产生 343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343

(二)版本和版本学的萌芽 347

(三)版本学的形成 350

(四)版本学的发展和鼎盛 352

二、古籍装订的演变 355

(一)卷轴制度 356

(二)折叠制度 357

(三)册叶(页)制度 358

三、古籍的版式、结构和字体 362

(一)版式 362

(二)结构 364

(三)字体 366

四、版本的时代和地区特征 367

(一)宋版本(附辽、金版本) 367

(二)元版本 370

(三)明版本 370

(一)按刻主分类 372

五、刻本分类 372

(四)清版本 372

(二)按刻印先后分类 374

(三)按刻印情况分类 375

(四)按流传情况分类 377

六、版本的鉴别 378

(一)版本作伪的原因 378

(二)版本作伪的手段 379

(三)鉴别版本的方法 380

第三章 应用校勘学知识以正误 384

一、什么是校勘和校勘学 384

二、校勘学的基本任务 387

(一)整理错乱 387

(二)删去衍羡 389

(三)补上脱漏 390

(四)改正讹误 390

三、搞好校勘工作的基本条件 393

(一)要尽可能多地收储各种版本 393

(二)要广泛搜集与校勘内容有关的各种著述 393

(三)校勘者本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394

四、校勘古籍的几种方法 398

(一)对校法 399

(二)本校法 400

(三)他校法 400

(四)理校法 401

(一)校勘结果的处理 403

五、校勘结果的处理和校记常规 403

(二)校记常规 404

(三)校记出处 405

第四章 应用训诂学、年代学知识以正误 406

一、训诂学和它在鉴别史料中的作用 406

(一)什么是训诂学 406

(二)应用声韵通借以正误 407

(三)应用音韵学知识以正误 408

二、年代学和它在鉴别史料中的作用 409

(一)年代学知识概述 409

(二)应用年代学知识以正误 411

第五章 应用避讳学知识以正误 414

一、避讳和避讳学 414

(一)先秦避讳及其规定 415

二、避讳的产生和变化 415

(二)秦汉以降避讳的逐渐严格化 418

(三)常用的几种避讳方法 422

(四)避讳的复杂性 426

三、避讳学知识的应用 430

(一)鉴别成书年代 430

(二)鉴别伪撰伪作 431

(三)鉴别史料讹误 432

(四)鉴别史书有否后人增补改动 432

(五)鉴别文物制作年代及真伪 433

第六章 史料的检索和利用 434

(一)阅读史书是寻找史料的基础 435

一、认真阅读史书,掌握寻找史料的方法 435

(二)介绍寻找史料的几种方法 437

二、充分利用工具书检索史书寻找史料 440

(一)书目工具书 443

(二)各种辞典和索引 450

三、如何引用史料 468

(一)史料引用规范 468

(二)注释规范 471

附录 479

一、历代帝王世系名讳表 479

二、书名索引 491

三、主要参考书目 522

后记 52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