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蜜蜂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盛禄主编(中国养蜂学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854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77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863页
- 主题词:饲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蜜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蜜蜂在国计民生中的意义 1
一、授粉的巨大效益 1
目录 1
第二节蜜蜂的起源地 2
一、从古化石看蜜蜂起源地 2
三、人类健康之友 2
二、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2
二、从被子植物发源、古生态和地史看蜜蜂起源地 3
三、从蜜蜂繁殖方式和飞迁习性看蜜蜂起源地 3
四、从东方蜜蜂体色和个体大小看蜜蜂的起源地 4
第三节 中国蜂业发展的历史时期 4
一、中蜂独养历史时期 4
二、中蜂和西方蜜蜂共养历史时期 4
第四节 中国蜂业发展和科技成就 5
一、古老的中蜂独养历史时期的科技进步 5
二、中蜂和西方蜜蜂共养历史时期的蜂业成就 7
一、养蜂生产基本情况 9
第五节世界现代养蜂概况 9
三、蜜蜂研究动态 10
二、养蜂教学、科研和期刊 10
第六节 发展中国蜂业的优越条件 11
一、野生和家养蜜蜂种质资源丰富 11
二、中国蜜源花期衔接,蜜源种类繁多 11
三、地域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 12
四、科教机构完善,科技力量较强 12
五、潜在的蜂产品市场广阔 12
一、提高全民对养蜂重要意义的认识,稳步发展养蜂 13
六、中国农村闲散劳力资源丰富 13
第七节 中国现代养蜂的展望 13
二、科技上要不断学习先进,缩短差距,力争领先 14
三、促进蜜蜂授粉产业化 14
四、实现适度规模养蜂的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 15
五、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拓宽国内外市场 15
参考文献 15
二、蜜蜂属各种分述 16
一、蜜蜂属下的种类 16
第一节蜜蜂属下的蜜蜂种类及其分布 16
第二章蜜蜂种质资源 16
第二节 主要蜜蜂种的主要亚种 20
一、西方蜜蜂 20
二、东方蜜蜂 23
第三节我国饲养的蜜蜂品种 24
一、人工培育的蜜蜂品种 24
二、西方蜜蜂 27
四、我国境内中华蜜蜂的不同生态型 28
三、西方蜜蜂的组配蜂种 28
参考文献 30
第三章蜜蜂遗传育种 31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31
一、脱氧核糖核酸 31
二、染色体 34
三、染色体复制和传递 36
四、蜜蜂的配子形成和受精 37
五、受精卵和未受精卵的发育 38
一、分离规律 39
第二节蜜蜂遗传的规律 39
二、独立分配规律 40
三、连锁互换规律 41
四、蜜蜂的性别决定 41
五、遗传与变异 43
六、行为遗传 45
第三节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 46
一、蜜蜂集团闭锁繁殖育种理论的内容 47
三、新育成品种的保种理论和方法 50
二、理论的创新点和优越性 50
第四节传统的蜜蜂育种理论 51
一、蜜蜂的选择育种 51
二、蜜蜂杂交育种 53
三、蜜蜂工程育种 57
第五节近交与近交系培育 61
一、近交的遗传效应 61
二、蜜蜂近交遗传效应的表现 62
三、蜜蜂近交程度的度量 62
四、近交的形式 64
五、蜜蜂近交系的培育 66
一、杂交的方式 68
第六节杂交 68
二、配合力测定 69
第七节蜂种特性 71
一、生产性能 71
二、生物学特性 72
第八节蜜蜂遗传标记 75
一、形态标记 76
二、细胞学标记 77
三、生化(同工酶)标记 77
四、分子标记 79
五、各类遗传标记的特点与应用 80
第九节蜂种选择 81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选择原则 82
二、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82
三、蜂种选择方法 85
四、间接选择 87
五、蜜蜂性状遗传力的估计 88
六、蜂王的后裔测定 90
七、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91
一、蜜蜂形态特征的鉴定 94
第十节蜂种的鉴定与推广 94
二、细胞学鉴定 97
三、生化指标测定 98
四、蜜蜂分子遗传标记检测 99
五、新品种的鉴定与推广 101
第十一节生物技术与蜜蜂遗传育种 103
一、蜜蜂基因的克隆 103
二、非洲化蜜蜂的鉴别和扩散机理 105
三、转基因蜜蜂技术 106
参考文献 106
一、蜜蜂级型分化 108
第四章蜜蜂生物学 108
第一节蜜蜂个体生物学 108
二、蜜蜂的外部形态 110
三、蜜蜂解剖学 123
四、蜜蜂个体发育 142
五、成年蜂生活及行为 146
第二节蜜蜂群体生物学 158
一、蜂群的组成与各型蜂间的血缘关系 158
二、结成蜂群有机体的纽带 160
三、蜂群生长和蜂群生殖 166
四、蜜蜂的群体活动 168
参考文献 175
第五章蜜蜂生态学 178
第一节环境因素对蜜蜂的影响 178
一、生物因素 179
二、非生物因素 181
第二节蜜蜂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185
一、蜜蜂的起源与社会性进化 185
二、植物对蜜蜂的适应 186
三、蜜蜂对植物的适应 188
第三节蜜蜂种群动态分析 189
一、蜜蜂种群的结构特征 189
二、蜜蜂种群竞争 190
三、蜜蜂生命表 191
第四节养蜂生态系统 193
一、生态系统 193
二、养蜂生态系统的组成 194
三、蜜蜂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95
参考文献 196
一、天气预报 197
第六章蜂业气象 197
第一节 天气预报和主要气象灾害 197
二、简易天气预报 198
三、主要的气象灾害 199
第二节蜂业与天气的关系 200
一、天气对蜂群饲养的影响 200
二、天气对蜜源植物泌蜜的影响 200
三、天气与蜂产品生产的关系 201
四、天气对蜂病的影响 201
一、蜜源植物泌蜜花期预报 202
第三节蜂业气象预报 202
五、未来气候变化对蜂业的可能影响 202
二、蜜源植物泌蜜量的预报 204
三、蜜源植物泌蜜年景丰歉预报 205
四、蜜蜂引种效果的预报 206
参考文献 208
第七章蜜蜂的营养与配合饲料 209
第一节蜜蜂的营养需要 209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蜜蜂的营养作用 209
二、碳水化合物对蜜蜂的营养作用 210
三、脂类对蜜蜂的营养作用 211
四、维生素对蜜蜂的营养作用 213
五、矿物质对蜜蜂的营养作用 213
六、水对蜜蜂的作用 214
七、雄蜂和蜂王的营养 214
八、蜜蜂幼虫的营养 215
九、营养对蜜蜂免疫及疾病的影响 215
第二节 蜜蜂对营养物的消化吸收 216
一、蜜蜂的消化生理特点 216
二、花粉的消化 217
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18
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218
五、脂类的消化吸收 219
第三节蜜蜂配合饲料的加工 219
一、配合饲料的基本要求 220
二、蛋白质类配合饲料的原料选择 220
三、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 224
四、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 226
一、饲料添加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27
第四节饲料添加剂 227
二、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与功能 228
三、饲料添加剂的设计 229
参考文献 230
第八章蜜粉源植物 231
第一节我国蜜粉源植物资源 231
一、蜜粉源植物资源概况 231
二、蜜粉源植物利用现状 231
三、花的构造与花蜜的成分 232
一、花蜜分泌生理 234
第二节影响开花泌蜜的因素 234
二、内在因素对花蜜分泌的影响 236
三、外界因素对花蜜分泌的影响 237
第三节 蜜源植物的调查与泌蜜规律的预测预报 238
一、蜜源植物种类、数量及面积 238
二、开花期和泌蜜量测定 238
三、开花泌蜜预测预报的实践 239
第四节获取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 246
一、草本主要蜜源植物 246
二、木本主要蜜源植物 249
一、泌蜜多面积少的辅助蜜源 253
第五节 主要辅助蜜源和粉源植物 253
二、泌蜜少面积大的辅助蜜源 257
三、粉源植物 260
第六节花蜜或花粉有毒植物 264
一、卫矛科有毒植物 264
二、其他科有毒植物 265
参考文献 269
一、西方蜜蜂蜂箱 270
第一节蜂箱 270
第九章蜂业机具设备 270
二、中蜂蜂箱 278
三、交尾箱 281
第二节饲养管理器具 284
一、面网 284
二、喷烟器 285
三、隔王板 285
四、饲喂器 286
第三节蜂产品生产机具 289
一、分蜜机 289
五、蜂刷 289
六、起刮刀 289
二、产浆台基条 292
三、取浆机 292
第四节运蜂工具与养蜂专用车 295
一、养蜂专用车 295
二、蜂群运输工具 297
第五节巢础及其生产设备 298
一、巢础 298
二、巢础生产设备 300
一、功能蜂蜜加工设备 304
第六节蜂制品加工设备 304
二、冷冻升华干燥设备 305
三、产品包装机 307
参考文献 308
第十章蜂场建设 309
第一节蜂场的规模 309
一、蜂场的规模 309
一、蜂场的密度 309
第二节 环境在养蜂中的作用 310
第三节 蜂场周围环境和蜜蜂、职员的关系 311
一、生物 311
二、气候 312
三、水源 313
四、地形地物 314
五、大气 314
六、农事活动 317
第四节蜂场建设 317
一、场址选择 318
二、蜂场建设 318
参考文献 322
一、蜂种和品种 323
第一节影响蜂群管理法的因素 323
第十一章蜂群饲养管理概述 323
二、饲养方式和目的 324
三、蜂群状况 324
四、环境条件 325
五、养蜂人员素质与资金 325
六、蜂箱和设备 325
七、放蜂密度 326
第二节取得蜂蜜丰收和王浆高产的要素 326
一、影响蜂蜜丰收的主要因素 326
三、影响王浆高产的因素 328
二、影响因素在蜂蜜丰收中的协同作用 328
第三节养好蜜蜂的关键 330
一、养好蜜蜂的关键措施 330
二、关键措施在养好蜂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330
第四节王蜂指数和蜂子比值在养蜂生产中的作用 331
一、王蜂指数在现代养蜂生产中的作用 331
二、蜂子比值在现代养蜂生产中的作用 332
参考文献 332
一、蜂群的常规排列 333
第一节蜂群的排列 333
第十二章蜂群的常规管理 333
二、蜂群特定条件下的排列 335
第二节蜂群的检查 336
一、开箱检查 336
二、箱外观察 340
三、检查记录 343
第三节群势预测 344
一、群势预测的意义 344
二、群势测定的方法 344
三、近期群势预测 345
一、蜂螫的预防 346
第四节蜂螫的防治 346
二、蜂螫的治疗 347
第五节蜂群的饲喂 348
一、饲喂蜂蜜 348
二、饲喂花粉 350
三、喂水 351
第六节蜂与脾的关系 352
一、蜂与脾的关系 352
五、喂盐 352
四、喂药 352
二、蜂脾的调整 353
三、蜂路的调整 354
第七节合并蜂群 354
一、合并蜂群的目的 354
二、合并蜂群的难度 355
三、合并蜂群的原则 355
四、合并蜂群的方法 355
一、储养蜂王 356
第八节诱入蜂王 356
二、诱入蜂王 357
第九节新分群及管理 358
一、新分群的分拨 359
二、新分群的管理 359
第十节收捕飞迁蜂群 360
一、飞迁的制止 360
二、蜂团的收捕 360
一、巢门的常规管理 361
二、巢门大小的掌握 361
第十一节巢门的管理 361
第十二节盗蜂的预防和制止 362
一、盗蜂的起因与识别 362
二、盗蜂的预防 363
三、盗蜂的制止 363
第十三节防止蜜蜂偏集 364
一、蜂种和蜜蜂特性与偏集 364
二、谨防双王群和迷巢蜂偏集 364
三、从环境和自然因素着手防偏集 365
第十四节筑造巢脾 365
一、筑造巢脾的条件 366
二、巢脾的筑造 367
第十五节巢脾的保存 368
一、巢脾的常规保存 368
三、陈旧巢脾的改造 368
二、巢脾贮存室贮存 369
参考文献 369
第十三章定地养蜂的阶段管理 371
第一节蜂群周年生活的消长规律 371
一、蜂群周年生活时期和阶段的成因 371
二、时期和阶段的划分及特点 372
一、复壮阶段的起始和持续时间 375
第二节复壮阶段的蜂群管理 375
二、复壮阶段的蜂群管理 378
三、快速增殖蜂群 389
第三节强盛阶段的蜂群管理 390
一、强盛阶段的形成 390
二、强盛阶段的维持 391
三、双王群的管理 393
四、主副群的管理 394
五、预防和解除分蜂热 395
六、炎热和寒冷时节的管理 396
七、强盛阶段的生产 397
第四节渐减阶段的蜂群管理 398
一、培育适龄越冬蜂 398
二、留足越冬饲料 400
三、茶花花粉的利用 400
第五节越冬阶段的蜂群管理 401
一、越冬前的准备 401
二、室外越冬的蜂群管理 402
三、室内越冬的蜂群管理 405
一、全渡夏阶段的蜂群管理 410
第六节渡夏阶段的蜂群管理 410
二、就地促进半渡夏为无渡夏的蜂群管理 411
三、渡夏阶段的消除 412
参考文献 412
第十四章流动养蜂的转地饲养 413
第一节放蜂场地的选择 413
一、放蜂场地的要求 413
二、落实场地的方法 415
三、可供转地放蜂的主要蜜源 418
一、长途放蜂路线 420
第二节我国的放蜂路线 420
二、短途放蜂路线 422
第三节转运前的准备 424
一、放蜂的组织安排 424
二、生产、生活的物资准备 424
三、运蜂前的思想准备 425
四、蜂群的调整和包装 426
一、起运时间 430
二、关闭巢门 430
第四节蜂群起运 430
三、装叠蜂群 431
第五节运输途中的蜂群管理 432
一、影响蜂群转运安全的因素 433
二、放蜂专用车运蜂的管理 436
三、温暖季节其他工具运蜂的途中管理 437
四、寒冷季节运蜂的途中管理 441
第六节放蜂路线场地里的蜂群饲养管理 442
一、南下繁殖的蜂群管理 442
二、追花夺蜜的蜂群管理 442
参考文献 447
第一节育种场蜂群管理 448
一、系谱档案数据库 448
第十五章育种育王蜂群管理 448
二、种蜂群的管理 452
三、考察场蜂群管理 452
四、育种蜂群经济性状考察 453
五、育种蜂群的管理 455
第二节种蜂场蜂群管理 456
一、交尾场建设 456
六、父母代的培育和供应 456
二、母群管理 457
三、父群管理 458
第三节育王蜂群管理 458
一、培育雄蜂 458
二、培育王台 460
三、诱入王台或处女王 465
四、交尾群的组织和管理 466
五、种王标记 468
六、蜂王邮寄 469
七、供王档案 470
一、蜂王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 471
二、设备器材 471
第四节蜂王人工授精技术 471
三、采集精液 474
四、授精操作 477
五、授精蜂王的管理 479
六、特殊授精技术 480
七、转地蜂场人工授精技术 480
一、笼蜂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481
第五节笼蜂的生产和饲养 481
二、笼蜂的生产和装运 483
三、笼蜂过箱与饲养 486
参考文献 487
第十六章中华蜜蜂的特殊饲养管理 488
第一节 中蜂的特殊习性 488
一、三型蜂个体小 488
二、飞翔迅速喜密集 489
四、工蜂扇风头朝外 490
五、蜂王产卵头朝下 490
三、嗅觉灵敏采集勤 490
六、工蜂不采树胶 491
七、耐寒又能耐热 491
八、怕震动易离脾 492
九、恋巢差易迁逃 492
十、易分蜂群较弱 493
十一、性情暴躁盗性强 494
十二、失王后工蜂易产卵 494
十三、造脾快又整齐 495
十四、抗蜂螨和胡蜂能力强 495
十六、蜂蜜日产量低 496
十五、怕巢虫爱咬旧脾 496
十七、蜜房封盖干白型 497
十八、生产王浆有困难 497
第二节 中蜂的特殊管理 497
一、中蜂标准箱饲养中蜂 497
二、饲养易维持强群的亚种 498
三、固定巢脾改为活动巢脾 499
四、中蜂收捕及诱捕 501
五、保持蜂多于脾 503
七、勤换老劣蜂王 504
六、保持蜜粉充足 504
八、勤补饲多造脾 506
九、注意防止盗蜂 506
十、加强蜂群日常管理 507
十一、防治囊状幼虫病 510
十二、利用中蜂哺育换意蜂 511
参考文献 512
第十七章优质蜂产品高产技术 513
第一节蜂蜜生产 513
一、分离蜜 513
二、巢蜜 517
第二节蜂花粉生产 521
一、采收花粉时期的选择 521
二、采收花粉的方法 521
三、采收花粉蜂群的管理 523
四、蜂花粉的干燥处理 523
第三节蜂胶生产 524
一、直接收刮 524
二、盖布取胶 524
二、生产蜂王浆的方法 525
一、王浆生产的基本条件 525
三、网栅取胶 525
第四节蜂王浆生产 525
三、王浆高产配套技术 526
第五节蜂蜡生产 533
一、蜂群泌蜡的基本条件 534
二、增产蜂蜡的方法 534
二、采集蜂毒的工具和设备 535
三、生产蜂毒的方法 535
一、采集蜂毒的条件 535
第六节蜂毒生产 535
第七节雄蜂蛹生产 536
一、雄蜂蛹生产的基本条件 536
二、生产雄蜂蛹的准备 536
三、雄蜂蛹的生产 536
四、雄蜂蛹的采收 537
五、雄蜂蛹的保鲜和初加工 537
六、提高雄蜂蛹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538
一、蜜蜂幼虫的生产 539
二、蜜蜂幼虫的保存 539
第八节蜜蜂幼虫生产 539
参考文献 540
种章蜜蜂授粉及配套技术 541
第一节蜜蜂授粉的意义 541
一、蜜蜂授粉的必要性 541
二、蜜蜂授粉的重要性 542
三、利用蜜蜂授粉的可行性 543
四、蜜蜂授粉的历史 544
五、国内外研究应用状况 544
一、花的构造 547
第二节 蜜蜂授粉的增产机理 547
二、受精生理 548
三、蜜蜂授粉增产的机理 549
第三节授粉蜂群的组织与管理 550
一、授粉专用工具 551
二、授粉蜂群的繁殖 551
三、授粉蜂群的管理 552
四、授粉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555
一、瓜菜类 558
第四节蜜蜂授粉技术的应用及配套技术 558
二、果树类 560
三、制种类 563
四、油料作物 565
五、农作物类 567
第五节提高蜜蜂授粉效果的措施 569
一、影响授粉效果的因素 569
二、提高蜜蜂授粉效果的措施 570
一、产值比较法 573
第六节蜜蜂授粉效果的评价 573
二、公式计算法 574
三、百分比法 574
四、评价蜜蜂授粉效果应注意事项 575
第七节其他授粉昆虫 576
一、苜蓿切叶蜂 577
二、壁蜂 578
三、熊蜂 579
参考文献 581
第一节病敌害的概念 583
一、病害的概念 583
第十九章蜜蜂病敌害及其防治 583
二、敌害的概念 584
第二节 蜜蜂病害综合防治的原理及措施 585
一、蜜蜂病害防治的前提问题 585
二、蜜蜂病害防治的类别及实质 586
三、蜜蜂病害防治的实际措施 586
第三节蜜蜂病害的防治 591
一、细菌性病害 591
二、真菌性病害 597
三、病毒性病害 600
四、蜜蜂原虫病 611
五、侵袭性螨、蜘蛛和伪蝎 615
第四节危害蜜蜂的敌害防除 630
一、侵袭性昆虫和线虫 630
二、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 643
第五节非传染性疾病和其他异常 649
一、高低温的伤害 649
二、遗传病 650
三、死卵病 650
四、其他异常 651
五、蜜蜂中毒 652
参考文献 658
第二十章蜂产品及加工 663
第一节蜂产品的理化特性及其技术质量指标 663
一、蜂蜜 663
二、蜂王浆 664
三、蜂花粉 665
四、蜂胶 666
五、蜂毒 666
七、蜂蜡 667
六、蜂巢 667
八、蜜蜂虫蛹 668
第二节蜂产品的贮存技术 669
一、蜂蜜的贮存技术 669
二、蜂王浆的贮存技术 669
三、蜂花粉的贮存技术 670
四、蜂胶的贮存技术 670
五、蜂毒的贮存技术 671
六、蜂蜡的贮存技术 671
七、蜜蜂虫蛹的贮存技术 671
第三节蜂产品的加工 671
一、蜂蜜的粗滤和精滤 672
二、蜂蜜的解晶液化 674
三、蜂蜜的杀酵母与破晶核 675
四、蜂蜜的脱色脱味 676
五、蜂蜜的促结晶 677
六、蜂蜜的浓缩加工 678
七、蜂王浆的过滤 681
八、蜂王浆的冷冻干燥 682
九、蜂花粉的干燥与去杂 687
十、蜂花粉的消毒灭菌 689
十一、蜂花粉的破壁 691
十二、蜂蜡的澄清与脱色 694
十三、蜂胶的去杂精制 695
十四、蜂毒的精制 697
十五、蜜蜂虫蛹的盐渍与干燥 698
十六、旧巢脾的化蜡及其水煮液的浓缩 699
十七、蜂产品饮料的加工 700
十八、蜂产品口服液的加工 703
十九、蜂产品片剂的加工 706
二十、蜂产品护肤化妆品的加工 721
参考文献 726
第二十一章蜂产品成分及其医疗作用 727
第一节蜂产品的化学成分 727
一、蜂蜜的化学成分 727
二、蜂王浆的化学成分 728
三、蜂花粉的化学成分 729
四、蜂胶的化学成分 730
五、蜜蜂幼虫、蛹的化学成分 731
六、蜂毒的化学成分 731
一、糖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2
第二节 蜂产品的化学成分与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2
七、蜂巢的化学成分 732
二、蛋白质、氨基酸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3
三、脂类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4
四、维生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4
五、矿物质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5
六、黄酮类物质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6
七、萜烯类物质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737
八、核酸对人类健康作用 737
第三节蜂产品的生物学功能 738
一、调节免疫机能 738
二、抗菌消炎作用 740
三、抗氧化作用 742
四、调节物质代谢作用 744
五、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745
六、抗肿瘤作用 745
第四节蜂产品的临床应用 748
一、抗辐射,抗突变,抗肿瘤 748
二、降血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750
三、降血脂,降血压,防治血管系统疾病 750
四、治疗肝炎 751
五、治疗前列腺炎 752
六、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753
七、治疗消化道系统疾病 753
八、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754
九、治疗口腔科疾病 755
十、治疗妇科疾病 755
十一、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756
十二、治疗外科皮肤科疾病 757
十三、美容养颜 757
十四、强体健身,益寿延年 758
参考文献 759
二、蜂毒过敏试验 759
第五节 服用蜂产品及蜂针疗法注意事项 759
一、使用蜂产品应该注意的事项 759
第二十二章蜂业经济管理 762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蜂业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762
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蜂业经济的建立 762
二、中国蜂业经济有待提高的问题 763
一、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基本法则 767
二、我国养蜂业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767
应对措施 767
第二节 加入WTO对我国养蜂业及蜂产品市场的影响与 767
三、中国蜂产品行业现状 768
四、稳定国内市场是最主动的应对措施 769
五、入世后的几项应急措施 769
第三节蜂场经济管理 770
一、蜂场经济管理的一般原则 770
二、衡量蜂场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 772
三、蜂场经济活动分析 773
四、蜂场规划与计划 775
参考文献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