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元文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罗宗强,陈洪主编;张毅撰(南开大学)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1915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 隋唐五代文学 宋代文学 辽金元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 目 1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1
中册 1
目 录 1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1
下册 1
第七编明代文学 1
上册 1
导论 1
绪言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3
绪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3
绪言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3
第一章明代诗歌 8
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10
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 10
第一节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10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13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21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24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 29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们 29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29
第一编先秦文学 29
绪言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31
第二章明代散文 33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37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37
第三章《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 43
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45
第三章李白的魅力 53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53
第三章李白的魅力 53
第二章周代诗歌总集——《诗经》 54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 55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60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62
第四章《水浒传》: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64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66
第四章诗圣杜甫 66
第四章诗圣杜甫 66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70
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76
第五章《西游记》: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78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及对后世的影响 81
第五章气骨顿衰的大历诗坛 84
第五章气骨顿衰的大历诗坛 84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84
第三章多姿多彩的先秦散文 85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88
第三节顾况与李益 91
第六章《金瓶梅》:世情小说的代表作 94
第六章诗到中唐体变新 95
第六章诗到中唐体变新 95
第一节写实尚俗的元、白诗派 95
第七章其他长篇小说 104
第二节 尚怪奇重主观的韩、孟诗派 108
第八章反映市民心声的明代拟话本小说 115
第三节李贺诗的奇幻之美 115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的诗 121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123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27
第一节美轮美奂的李商隐诗 127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27
第九章此起彼伏的明代戏剧 130
第二节杜牧、许浑的近体律绝 135
第三节贾岛和姚合的苦吟 139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143
第五章混沌初开的文学理论批评 145
第八章唐代散文的发展 148
第八章唐代散文的发展 148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148
第十章鹤立于剧坛的汤显祖 151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153
第十一章俗雅并兴的文学理论批评 163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164
第二编秦汉文学 167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168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168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168
绪言秦汉文学发展概况 169
第一章秦代和两汉的散文 176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181
第十章唐五代词的演变 185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185
第十章唐五代词的演变 185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189
第八编清代文学 189
绪言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191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194
第一章支派繁多的清代诗歌 195
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198
第十一章二水分流的文学理论批评 200
第十一章二水分流的文学理论批评 200
第一节发展流变 200
第二节理论批评的形式 206
第三节主要理论观点 209
第二章全面中兴的清代词 212
第五编宋代文学 215
第五编宋代文学 215
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217
绪言宋代文学发展概况 217
第三章两汉的辞赋创作 220
第三章争奇斗艳的清代散文与骈文 221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学 225
第一节王禹称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225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学 225
第四章清代小说:小说史上的巅峰 230
第二节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230
第三节晏殊的令词 233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235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235
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235
第二节梅尧臣和苏舜钦 243
第四章两汉的诗歌创作 246
第三节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247
第五章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 254
第四节 曾巩、苏洵和苏辙 255
第三章旷世奇才苏东坡 260
第一节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260
第三章旷世奇才苏东坡 260
第二节苏轼的散文成就 262
第六章《儒林外史》:文人的灵魂自省 264
第三节苏轼的诗歌创作 268
第七章《红楼梦》:中国文学的扛鼎之作 272
第五章依经立义的文学理论批评 274
第四节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274
第一节黄庭坚的诗及词 281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281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281
第二节陈师道和陈与义 288
第八章清代戏剧 288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289
绪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 291
第三节 吕本中、韩驹、曾几 292
第一章建安诗歌 293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297
第九章《长生殿》:“情缘总归虚幻” 297
第一节柳永的慢词 297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297
第二节秦观、晏几道和贺铸 303
第十章《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05
第二章正始诗歌 309
第三节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311
第十一章百川归海的文学理论批评 313
第四节李清照和朱敦儒 315
第三章两晋诗歌 318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321
第一节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 321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321
第二节辛词的题材内容 323
第三节辛词的艺术成就 327
第四节辛派词人 331
第四章 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332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336
第一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336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336
第九编近代文学 343
第二节杨万里和范成大 344
绪言近代文学发展概况 345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345
第一章求变趋新为主流的近代诗 348
第三节朱熹的文学思想与南宋散文 349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355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355
第一节姜夔的白石词 355
第二节吴文英的梦窗词 359
第三节 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364
第一节永嘉四灵 370
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370
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370
第二节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373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374
第三节文天祥与遗民作家 379
第十章闪现理性辉光的文学理论批评 384
第二章经世致用的近代文 384
第一节发展流变 384
第十章 闪现理性辉光的文学理论批评 384
第二节形态与内涵的特色 389
第三节主要理论命题 395
第四节诗话与严羽的文学思想 400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 407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 407
绪言辽金元文学发展概况 409
绪言辽金元文学发展概况 409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411
第一章辽金文学 413
第一章辽金文学 413
第一节辽代的诗歌 413
第二节金代文学的发展 416
第八章走向自觉的文学理论批评 422
第三节金代文坛巨擘元好问 423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 428
第一节白朴的杂剧作品 428
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 428
第三章空前繁盛的近代小说 430
第二节马致远的历史剧和神仙道化剧 432
第三节王实甫的《西厢记》 437
第四节北方戏剧圈的其他剧作家 444
第三章杰出的剧作家关汉卿 452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性格和剧目 452
第三章杰出的剧作家关汉卿 452
第二节关汉卿的历史剧 454
第三节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 456
第四章孕育新变的文学理论批评 457
第四节《窦娥冤》与公案剧 460
结束语 465
第一节郑光祖的剧作 466
第四章戏剧文化中心南移 466
第四章戏剧文化中心南移 466
第二节宫天挺、乔吉、秦简夫等 470
第三节周德清和钟嗣成 474
第一节元前期的散曲作品 478
第五章元代的散曲 478
第五章元代的散曲 478
第二节元后期的散曲作家 482
第一节元初文坛的诗文作家 491
第六章元代的诗文 491
第六章元代的诗文 491
第二节虞集及“元诗四家” 494
第三节萨都剌、杨维桢等元后期诗人 498
第七章宋元话本与南戏 504
第七章宋元话本与南戏 504
第一节宋元话本小说 504
第二节宋元讲史话本 507
第三节南戏与“四大传奇” 510
第四节高明的《琵琶记》 514
第八章转折中的文学理论批评 519
第八章转折中的文学理论批评 519
第一节诗文理论批评 519
第二节戏曲理论批评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