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国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4507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11
一、本土心理学在台湾、香港与祖国大陆的发展 11
(一)本土心理学在台湾的发展 11
(二)本土心理学在香港的发展 17
(三)本土心理学在祖国大陆的发展 20
(四)三地本土心理学的比较 21
二、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及其建立的目的 24
(一)文化性与生物性因素的兼重并顾 24
(二)本土性契合是本土心理学的判准 26
(三)本土心理学的消极与积极目的 29
(四)广义的与狭义的本土心理学 31
三、如何才能有效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34
(一)不利本土化研究的做法原则 35
(二)有利本土化研究的做法原则 37
(三)发展多元化的本土性方法论 39
四、本土心理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与定位 42
(一)西方本土心理学的发达与输出 42
(二)非西方国家西化心理学的形成 43
(三)西化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背景 45
(四)非西方国家本土心理学的出现 47
(五)各国的本土心理学应分头并进 49
(六)人类心理学的建立为最终目标 50
(七)几项重要问题的分析讨论 52
五、结语 58
第三章 中国人的社会取向:社会互动的观点 86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86
二、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特征 92
(一)家族取向 92
(二)关系取向 95
(三)权威取向 105
(四)他人取向 109
三、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由来 114
四、结语 120
第四章 中国人的家族主义:概念分析与实证衡鉴 132
一、前言 132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概念分析 136
(一)家族主义之认知层次的内涵 137
(二)家族主义之情感层次的内涵 141
(三)家族主义之意愿层次的内涵 144
三、研究目的与策略 151
四、家族主义认知量表题目的编拟与选择 153
(一)预试题目的搜集与编拟 153
(二)预试题本的试用与修改 154
(三)预试工作的从事 154
(四)心理成分的分析 157
五、正式量表的编制 164
六、家族主义各成分变项的信度 171
七、家族主义各层次与各成分的关系 173
八、家族主义的强弱程度 178
九、未来的研究方向 182
十、摘要与结论 184
附录1做法说明 191
附录2做法说明 192
附录3做法说明 194
第五章 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理论与测量 197
一、前言 197
二、概念架构 201
三、目的与方法 206
(一)受测样本 207
(二)研究程序 211
四、结果与讨论 216
(一)孝道内涵成分的界定 216
(二)孝道成分变项的信度 230
(三)孝道层次成分的关系 237
(四)各孝道成分上的平均数 247
五、摘要与结论 255
附录1个人认知量表(FC) 261
附录2个人意愿量表(FI) 264
附录3个人行为量表(FB) 265
附录4个人感情量表(FA) 268
第六章 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方法及发现 271
一、前言 271
二、有关孝道之以往研究的检讨 274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与行为的研究 279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与发展的研究 288
五、未来孝道研究的方向与课题 300
六、结语:孝道研究的展望与意义 306
附录1个人认知量表(MC) 314
附录2个人感情量表(MA) 317
附录3孝道个别施访问卷说明 318
第七章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反应:心理学的观点 322
一、前言 322
二、人类对环境变迁的基本适应方式 325
(一)适应变迁的基本反应方式 325
(二)适应变迁的主要心理机制 329
三、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思想反应 335
四、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变方式 344
(一)观念与行为的解离化现象 345
(二)行为与功能的解离化现象 347
(三)器物与用途的解离化现象 349
五、结语 354
第八章 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概念与测量 363
一、前言 363
二、新旧观念的比较 367
(一)对立性或分离性 367
(二)单向度或多向度 368
(三)单范畴或多范畴 369
(四)普同性或本土性 371
三、研究目的与策略 372
四、量表题目的撰写 373
五、预试工作的从事 375
六、心理成分的分析 379
七、内容范畴的厘定 393
八、正式量表的编制 395
九、信度效度的衡鉴 399
十、摘要 411
第九章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 418
一、前言 418
二、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422
三、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27
四、建构新理论的尝试 442
五、结语 456
第十章 传统价值观、个人现代性及组织行为:后儒家假说的一项微观验证 464
一、前言 464
二、方法 472
(一)受试样本 472
(二)测量工具 474
(三)研究程序 485
三、结果 486
(一)儒家化传统价值观与个人传统性、个人现代性二者的关系 486
(二)儒家化传统价值观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487
(三)儒家化传统价值观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88
(四)个人传统性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92
(五)个人现代性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497
(六)成就动机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501
四、讨论 505
附录1传统价值观量表 514
附录2个人传统性量表 515
附录3个人现代性量表 517
附录4成就动机量表 519
附录5工作偏好量表 521
附录6组织投注量表 523
附录7工作绩效量表 524
附录8社会赞许量表 525
附录9传统价值观个别项目与工作偏好变项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526
附录10传统价值观个别项目与组织投注、工作绩效两类变项间的简单相关系数 529
索引 531
汉英对照 531
本书作者学术著作目录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