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田水利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沈阳农学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16144·2075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田水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概况 1
第二节 农田水利事业的现代化 2
第三节 农田水利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4
第二章 农业水文学基本知识 7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7
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 7
二、自然界中的水分循环 7
三、水量平衡 8
第二节 径流与下渗 9
一、有关降水的一些名词解释 9
二、径流 10
三、下渗与渗透 12
四、影响径流和下渗的因素 14
第三节 降雨及径流的水文统计计算基本知识 15
一、频率的概念 15
二、经验频率曲线 16
第四节 理论频率曲线 19
一、理论频率曲线的意义和性质 19
二、水文计算中常用的理论频率曲线——皮尔逊Ⅲ型曲线 20
三、统计参数 22
四、利用频率曲线推求设计频率的变量值 25
第三章 灌溉原理 27
第一节 作物对灌溉的要求 27
一、灌溉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27
二、灌溉水质 28
一、作物吸水特性与影响因素 31
第二节 作物需水规律及其对土壤水分状况的要求 31
二、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3
第三节 灌溉制度的确定 36
一、总结群众的丰产经验来确定灌溉制度 37
二、根据水量平衡分析拟订灌溉制度 38
三、以潜在蒸腾量计算法确定灌溉制度 39
四、依作物的生理指标确定灌水时期 41
第四章 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 42
第一节 地面灌溉 42
一、畦灌法 42
二、沟灌法 45
三、淹灌法 47
一、概述 48
第二节 喷灌 48
二、喷灌系统及其设备 50
三、喷灌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技术指标的测定 55
四、喷灌系统的规划与布置 58
第三节 滴灌 62
一、概述 62
二、滴灌系统的组成与设备 64
三、滴灌系统的规划和布置 66
四、运行管理 69
第四节 浸润灌溉 70
一、浸润灌溉的优缺点 70
二、浸润灌溉方法与技术 71
一、稻田需水量 73
第一节 水稻灌溉 73
第五章 几种主要作物的灌溉 73
二、水稻的水分管理 76
第二节 小麦灌溉 80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80
二、小麦的合理用水 82
第三节 棉花灌溉 86
一、棉花需水规律 86
二、棉田的合理用水 87
第六章 灌溉渠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90
第一节 灌溉渠道系统的规划 90
一、灌溉渠道系统的组成 90
二、灌溉渠道系统的布置 91
一、渠道净流量 97
第二节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 97
二、渠道的损失流量 98
三、渠道设计流量 99
第三节 灌溉渠道的设计 99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 99
二、渠道纵断面设计 114
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成果整理 115
第四节 渠道系统上的建筑物 118
一、控制水位和流量的建筑物 118
二、交叉建筑物 119
三、联接建筑物 120
四、量水建筑物 120
第一节 排水原理 126
一、农田水分过多对土壤、作物的影响 126
第七章 农田排水 126
二、土壤物理性质与农田排水的关系 128
三、排水指标 129
四、农田排水的任务与排水原则 132
第二节 排除地表径流 134
一、地面排水流量的计算 134
二、地面排水系统的布置与排水方法 137
第三节 控制地下水位 139
一、地下水排水流量的计算 139
二、控制地下水位的沟深与间距的确定 141
三、竖井排水简介 145
第四节 排除土层滞水 147
一、引起土层滞水的因素 147
三、各种暗沟(管)排水的作用 150
二、排除土层滞水的农业措施 150
第八章 水土保持 156
第一节 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危害 156
一、土壤侵蚀类型 156
二、土壤侵蚀的危害 157
第二节 土壤侵蚀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 158
一、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158
二、社会经济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61
第三节 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162
一、农业技术措施 162
二、坡地梯田措施 163
三、水利技术措施 170
四、生物措施 173
主要参考书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