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自然历史卷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钱正英主编;刘东生(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79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干旱区-自然环境-演化-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自然历史卷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报告 1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综合报告 1
一、自然环境概况 1
(一)区域范围及地理概况 1
(二)古地理格局的形成 2
(三)自然环境特点和问题 3
二、古气候演变 5
(一)第三纪气候变化 5
(二)第四纪气候变化 8
(三)全新世气候演化 10
(四)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13
(五)全球变化下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 15
(六)末次盛冰期环境空间分布格局 16
(七)全新世适宜期环境空间格局 18
(八)中国西北地区植被演替区带 20
三、水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化 21
(一)人类影响下水生态环境演化分析 21
(二)西北典型内陆河流域水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效应分析 22
(三)内陆河流水环境模式与湖泊演化 24
(四)几个有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讨论 25
(五)结论 27
四、古植被演替 27
(一)黄土高原古植被研究主要问题 27
(二)全新世植被 30
(三)古植被与气候对应关系 36
(四)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38
五、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 39
(一)黄土高原区人类文化与全新世环境变迁 39
(二)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 45
(三)人类活动导致中国西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 47
(四)历史时期中国东部沙区沙漠化快速发生的原因 50
(五)结论 53
六、气候环境发展趋势 54
(一)从气候演化历史看现阶段气候特征 54
(二)西北地区干旱化发展趋势 56
(三)中国西北地区未来50年气候变化情景 63
七、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68
参考文献 71
专题报告 84
专题一 气象工作与西部的经济发展 84
一、引言 85
二、西部气象条件较差,不均衡性明显 89
(一)西部气候年际变率大,下垫面千差万别 90
(二)西部气象极值多,分布各有特点 91
(三)西部地域性的差异明显,规划难度大 93
(四)西部光热条件组合不合理,使得作物、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难以满足 94
(五)西部局地天气灾害给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95
三、气象工作在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有作为 97
四、人工增雨是解决西部水资源匮乏的途径 100
(一)人工增雨是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之一 101
(二)在西北干旱地区人工增雨是有科学基础的 102
(三)我国人工增雨的现状 104
(四)今后的关键问题 106
(五)小结 107
参考文献 107
专题二 西北地区古气候演化 109
一、第三纪以来气候变化 109
(一)古新世环境空间格局 110
(三)渐新世环境空间格局 112
(二)始新世环境空间格局 112
(四)中新世环境空间格局 113
(五)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环境空间格局 114
(六)上新世环境空间格局 115
(七)第三纪中国气候环境时空演变特征 116
二、第四纪时期气候变化 116
三、全新世时期气候变化 118
四、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120
五、全球变化下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 122
六、典型时段我国北方环境空间格局 124
(一)末次盛冰期(LGM)环境空间分布格局 124
(二)全新世适宜期环境空间分布格局 127
(三)25~38kaBP环境空间分布格局 130
七、中国北方植被演替区带 133
(四)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北方环境空间格局的演化特点 133
参考文献 137
专题三 西北地区水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化 140
一、人类影响下生态环境演化分析 140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变化状况 140
(二)人类影响下绿洲演变阶段划分 142
二、西北典型内陆河流域水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效应分析 144
(一)塔里木河流域 144
(二)疏勒河流域 152
(三)黑河流域 160
(一)内陆河流的水环境模式 177
三、内陆河流水环境模式与湖泊演化 177
(二)西北地区湖泊的演化概述 178
四、几个有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的讨论 181
(一)生态水资源量与生态水资源系数 181
(二)水土资源的合理配置 182
(三)水环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183
五、结论 188
参考文献 189
专题四 中国西部全新世植物遗存及对历史植被和环境变化的初步探讨 191
一、研究区自然概况 191
二、研究区环境背景的简短回顾 193
三、植物遗存的研究范围及其在环境考古研究上的应用 195
(一)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波动的大植物遗存 196
四、中国北方全新世气候波动及大植物遗存 196
(二)全新世植被及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 201
(三)中国北方及西部地区全新世植被及环境变化的阶段特征 202
五、中国北方及西部地区全新世植被及环境变化的思考与讨论 215
参考文献 219
专题五 黄土高原古植被 225
一、黄土高原地质时期古植被研究状况 225
(一)引言 225
(二)造成对黄土高原原始植被状况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 226
(二)不同地貌单元的全新世孢粉学证据 228
二、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古植被研究的部分证据 228
(一)古代文献中黄土高原的植被 228
(三)不同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植硅体证据 230
(四)土壤学证据 231
三、研究黄土高原原生植被的一些思路 233
四、古植被与气候对应关系 234
(一)引言 234
(二)黄土高原南部地区13万年来植被发育和降水量变化 235
五、小结与讨论 238
(一)小结 238
(二)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239
参考文献 242
专题六 黄土高原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环境变迁的考古学观察 245
一、文化谱系 245
(一)新石器时代中期 246
(二)新石器时代晚期 247
(三)铜石并用时代早期 248
(四)铜石并用时代晚期 248
(五)青铜时代 249
二、文化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250
(一)东部区 250
(二)西部区(甘青地区) 254
(三)小结 259
三、5kaBP和4kaBP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 260
(一)5kaBP极端气候事件 261
(二)4kaBP极端气候事件 262
(三)几点认识 263
四、先秦时期长城沿线陶器遗存的北界线及相关问题 264
(一)陶器北界线的位置及其摆动 264
(二)界线两侧人群经济方式、人种类型的差异 268
(三)界线形成和摆动原因 274
参考文献 277
专题七 人类活动导致中国西北植被碳储量变化的研究 281
一、引言 281
三、结果与讨论 282
(一)自然状态下中国西北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 282
二、材料和方法 282
(二)现有状态下中国西北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 283
(三)人类活动导致的西北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 283
参考文献 285
专题八 贺兰山以东沙漠化发生的地质背景与原因 287
一、特征地质时段中国古沙漠的空间分布 287
二、历史时期中国东部沙区沙漠化快速发生的原因 289
(一)历史时期沙漠化加剧的自然因素 290
(二)历史时期沙漠化加剧的人为因素 290
三、东部沙区沙漠化的防治对策 293
参考文献 294
(一)材料 295
专题九 气候发展的自然趋势 295
一、材料与方法 295
(二)方法 297
二、长尺度环境演变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 300
(一)从80万年以来环境演变规律看现阶段气候发展趋势 300
(二)从15万年以来环境演变规律看现阶段气候发展趋势 301
三、研究区年降水量变化及干旱化趋势预测 302
(一)分区描述 302
(二)总体分析 320
四、研究区年均气温变化分析 322
(一)分区描述 322
五、结论 335
(二)总体分析 335
参考文献 336
专题十 中国西北地区未来10年和50年气候变化预估 337
一、引言 337
二、方法介绍 338
三、未来10年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率的预估 340
(一)我国夏季温度的气候背景 340
(二)我国夏季降水的气候背景 341
四、未来50年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预估 342
五、未来50年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趋势预估 343
六、未来50年中国西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预估 344
(一)极端最高气温 345
(二)极端最低气温 346
(三)降水日数和强降水日数 347
七、结论与讨论 347
参考文献 348
专题十一 中国西北地区近3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349
一、引言 349
二、1971~2001年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 350
(一)资料说明和研究方法 350
(二)1971~2001年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变化的时空特征 350
(三)30年西北地区东、西部降水变化的位相关系 353
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趋势变化特点 353
四、结论 354
参考文献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