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复调音乐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复调音乐教程
  • 于苏贤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 ISBN:780553949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复调音乐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赵沨 1

上卷 复调技术理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章 二声部基本对位 10

第一节 总论 10

第二节 第一类对位一音对一音 11

一、和声音程 11

二、调性结构 11

三、声部进行 12

四、对位声部避免同音反复及连续模进 13

第三节 第二类对位二音对一音 14

一、基本构成 14

二、第二个二分音符的音程性质 14

三、二度音程的处理 16

四、终止式 16

第四节 第三类对位 四音对一音 18

一、基本构成 18

二、不协和音及协和音转换的处理原则 18

三、终止式 19

二、切分音的性质 21

一、基本构成 21

第五节 第四类对位 切分音对全音符 21

三、声部进行与终止式 22

第六节 第五类对位 混合节奏对全音符 23

一、基本构成 23

二、新因素与变化形式 24

二、对比复调的概念 27

第二节 新增加的不协和音形式 27

一、跳进辅助音 27

一、单对位的概念 2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7

第三章 二声部单对位对比复调 27

二、连用的跳进辅助音 28

三、非延留音声部的旋律性运动 29

四、倚音 31

第三节 对比复调的对比因素 33

一、不同特性的对比 33

二、相同特性的对比 35

第四节 严格写作的二声部对比复调 37

一、严格对位的旋律特性 37

二、二声部对比复调的结合原则 3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2

第四章 二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42

第二节 八度二重对位 43

一、特性 43

二、八度二重对位的构成与技术处理原则 45

三、实际应用 49

四、写作方法 49

第三节 十二度二重对位 51

一、特性 51

二、写作原则 52

一、特性 55

第四节 十度二重对位 55

二、写作原则 56

第五节 其他音程的二重对位 58

一、九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58

二、十一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58

三、十三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59

四、十四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59

第六节 横向可动对位 60

一、特性 60

二、写作原则 61

一、特性 62

第七节 纵横可动对位 62

二、写作原则 64

第八节 倒影对位 65

一、特性 65

二、写作原则 66

第九节 逆行对位 72

一、特性 72

二、写作原则 73

第十节 二重对位的分析方法 7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78

第五章 二声部模仿复调 78

第二节 严格模仿 79

一、局部模仿 79

二、卡农 82

第三节 变化模仿 88

一、倒影卡农 88

二、扩大卡农 89

三、扩大倒影卡农 90

四、紧缩卡农 92

五、紧缩倒影卡农 92

六、逆行卡农 93

七、逆行倒影卡农 95

八、同步倒影卡农 96

九、自由卡农 97

十、节奏卡农 97

第六章 二声部复对位模仿复调 9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99

第二节 无终卡农 99

一、特性 99

二、无终卡农的应用形式 99

三、无终卡农的写作方法 101

二、卡农模进的构成 104

第三节 卡农模进 104

一、特性 104

三、卡农模进的写作方法 105

四、卡农模进的应用 107

第四节 转位卡农 109

一、特性 109

二、转位卡农的应用 109

三、转位卡农的写作方法 112

二、紧接模仿的应用 113

一、特性 113

第五节 紧接模仿 113

三、紧接模仿的构成及写作方法 115

第七章 二声部复调乐曲 120

第一节 综述 120

第二节 卡农曲 120

一、卡农曲的概念 120

二、卡农曲的结构 120

三、卡农曲的特性 121

二、创意曲的结构形式 125

三、创意曲的写作 125

一、创意曲的概念 125

第三节 创意曲 125

第四节 其他形式的二声部复调乐曲 126

第八章 三声部基本对位 133

第一节 综述 133

第二节 三声部基本对位 133

一、和弦 133

二、和弦的应用原则 134

三、不协和音的新形式 134

一、三个不同特性的主题相结合 138

第二节 艺术表现特性 138

第九章 三声部单对位对比复调 13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38

二、两个不同特性的主题与陪衬性对比旋律结合 141

三、一个主题旋律与两个陪衬性对比旋律结合 141

第三节 三声部对比复调的结合原则 143

一、基本相同的节奏组织之间的对比 143

二、节奏特点鲜明的旋律之间的对比 144

三、三个旋律开始的进入形式 147

第四节 严格写作的三声部对比复调 147

一、特性 149

二、写作原则 149

第一节 综述 149

第二节 八度三重对位 149

第十章 三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149

三、实际应用 151

四、严格写作的八度三重对位 155

第三节 三声部倒影对位 157

一、特性 157

二、写作原则 157

三、实际应用 159

四、严格写作的三声部倒影对位 160

二、写作原则 161

第四节 附加平行三度的三声部复对位 161

一、特性 161

第十一章 三声部模仿复调 164

第一节 综述 164

一、三声部模仿的构成 164

二、声部进入的形式 164

第二节 严格模仿 165

一、局部模仿 165

二、三声部卡农 167

一、倒影变形的三声部卡农 171

第三节 变化模仿 171

二、扩大时值的三声部卡农 172

三、紧缩时值的三声部卡农 173

四、扩大倒影与紧缩倒影卡农 173

五、自由卡农 174

第四节 模仿与对比结合的三声部复调结构 174

一、加自由声部的卡农 174

二、加自由声部的变形卡农及卡农模进 176

第十二章 三声部复对位模仿复调 17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79

第二节 三声部无终卡农 179

第三节 三声部卡农模进 180

一、八度三重对位转位卡农 181

第四节 转位卡农 181

二、二重对位转位的三声部卡农 184

第十三章 三声部复调形式 186

第一节 综述 186

第二节 复调合唱曲 186

一、“分对”原则 198

二、四声部和弦的应用原则 198

第一节 综述 198

第十四章 四声部对比复调 198

第二节 四声部对比复调 202

一、艺术表现特性 202

二、四声部对比复调的结合原则 205

三、严格写作的四声部对比复调 207

第十五章 四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209

第一节 综述 209

第二节 八度四重对位 209

一、特性 209

二、写作原则 210

三、实际应用 210

四、严格写作的八度四重对位 212

一、特性 214

二、写作原则 214

三、实际应用 214

第三节 四声部倒影对位 214

四、严格写作的四声部倒影对位 215

第四节 附加平行三度的四声部复对位 216

一、特性 216

二、实际应用 217

三、写作方法 218

一、四声部模仿的构成 219

二、声部进入形式 219

第一节 综述 219

第十六章 四声部模仿复调 219

第二节 四声部局部模仿 220

第三节 四声部卡农 222

一、模仿条件相同的四声部卡农 222

二、模仿条件不相同的卡农的选择 223

三、八度四重对位转位卡农 227

第四节 二重模仿与二重卡农 227

一、特性 227

二、二重卡农的构成 228

三、二重无终卡农 231

四、二重卡农模进 234

第五节 四声部变形卡农 235

一、扩大卡农 235

二、扩大倒影卡农 235

三、二重倒影卡农 237

第六节 模仿与对比的自由组合形式 239

一、三声部卡农与一个自由声部的结合 240

二、二声部卡农与两个对比旋律的结合 240

一、基本原则 243

第二节 五声部复调 243

第一节 综述 243

第十七章 五声部至八声部复调 243

二、五声部对比复调 244

三、五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245

四、五声部模仿复调 247

五、严格写作的五声部复调 249

第三节 六声部复调 250

一、基本原则 250

二、六声部对比复调 250

三、六声部模仿复调 252

一、二重卡农与三个对比旋律结合 257

第四节 七声部复调 257

二、二重变形卡农与对比旋律结合 258

第五节 八声部复调 262

一、三重卡农加自由声部的八声部复调 262

二、八声部二重卡农 264

三、四部和弦陈述的二部卡农 265

下卷 赋格及其他复调音乐形式 269

第十八章 绪论 269

第一节 综述 272

第二节 主题的结构形式 272

第十九章 赋格的主题 272

一、一部结构 273

二、二部结构 276

三、三部结构 278

第三节 带变音的主题 279

一、转换调性的主题 279

二、带装饰性变化音的主题 281

第四节 隐伏二声部的主题 281

第五节 中国传统调式的赋格主题 283

一、完全答题 286

第二节 答题 286

第一节 综述 286

第二十章 赋格的呈示部 286

二、守调答题 289

三、带变音的主题的答题 293

四、中国传统调式赋格主题的答题 296

第三节 对题 297

三、对题的结构形式 298

第四节 连接句与对题的初次陈述 298

一、连接句的应用 298

二、对题与主题横的连接关系 298

一、对题与主题纵的结合关系 298

二、连接句的结构意义 303

第五节 呈示部的写作 303

一、呈示部的结构 303

二、二声部赋格呈示部 304

三、三声部赋格呈示部 310

四、四声部赋格呈示部 315

五、五声部赋格呈示部 327

六、中国传统调式赋格的呈示部 328

二、间插段的写作原则 338

一、间插段的特性 338

第二节 间插段 338

第一节 综述 338

第二十一章 赋格的中部 338

第三节 紧接段 340

一、紧接段的构成 340

二、紧接段的应用与写作 341

第四节 持续音 344

第五节 赋格主题在中部的调性发展 344

第六节 主题在中部的变形发展 345

一、中部开始于第一间插段 346

第七节 赋格中部与呈示部的界限 346

二、呈示部结束于第一间插段 347

三、呈示部与中部的界限处于间插段内部 349

四、中部与呈示部运用调式调性对置划分 351

第二十二章 赋格的再现部与结尾 353

第一节 再现部的结构特性 353

第二节 再现部的基本构成原则 353

一、再现部的调性布局及其与中部的界限 353

二、再现部的结构形式及其与中部的界限 357

第三节 结尾 363

第二节 二部形式的赋格曲 364

第一节 综述 364

第二十三章 赋格整体的结构形式 364

第三节 三部形式的赋格曲 369

第四节 回旋形式的赋格曲 370

第五节 赋格其他因素的整体布局 376

一、赋格声部数目在整体布局中的处理方法 376

二、中国传统调式的赋格整体结构 376

第二十四章 二重赋格 37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77

第二节 二重赋格的结构形式 377

一、并列式结构的二重赋格 377

二、重叠式结构的二重赋格 386

三、循环间插式结构的二重赋格 398

第二十五章 三重赋格 407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07

第二节 三重赋格的结构形式 407

第二十六章 其他结构的赋格 424

第一节 四重赋格与更多主题的赋格 424

第二节 小赋格 424

第三节 赋格段 424

一、基本概念 424

三、赋格段的写作 425

二、赋格段的应用 425

第二十七章 赋格的应用形式 427

第一节 概述 427

第二节 独立体裁的赋格曲 427

第三节 作为套曲组成乐章的赋格 427

一、前奏曲与赋格二乐章套曲 427

二、幻想曲与赋格二乐章套曲 440

三、托卡塔与赋格二乐章套曲 440

四、变奏曲与赋格二乐章套曲 445

一、插入其他曲式内部的赋格 453

第四节 作为其他曲式组成部分的赋格 453

五、多乐章套曲中的赋格 453

二、赋格与其他曲式的综合形式 454

第二十八章 其他复调音乐形式 472

第一节 综述 472

第二节 创意曲 472

第三节 复调变奏曲 472

一、动机式固定旋律型的复调变奏曲 472

二、完整音乐主题的固定旋律复调变奏曲 475

第四节 圣咏前奏曲 48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