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工程师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玉元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2701X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964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9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全工程师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安全工程理论基础 1
1.1 伤亡事故及其致因 1
1.1.1 事故致因因素 1
1.1.2 安全 1
1.1.3 危险源 1
1.1.4 危险度 1
1.1.5 事故 1
1.1.6 事故因果连锁论 2
1.1.7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 2
1.1.8 强调管理的事故因果连锁 2
1.1.9 亚当斯的因果连锁 3
1.1.10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4
1.1.11 轨迹交叉论 4
1.1.12 变化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5
1.1.13 人的不安全行为 6
1.1.14 个性心理特征与不安全行为 6
1.1.15 非理智行为 6
1.1.16 生活变化单位论 6
1.1.17 事故频发倾向 7
1.1.18 人失误 8
1.1.19 信息处理过程与人失误 9
1.1.20 人失误致因 9
1.2 系统安全工程 10
1.2.1 系统安全 10
1.2.2 系统可靠性 10
1.2.3 危险源辨识 11
1.2.4 系统安全分析 11
1.2.5 故障类型影响分析 12
1.2.6 故障树分析 12
1.2.7 事件树分析 13
1.2.8 管理疏忽与危险树分析 13
1.2.9 人失误率预测技术 14
1.2.10 安全检查表 15
1.2.11 安全评价 16
1.2.12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16
1.2.13 概率危险性评价 18
1.2.14 死亡事故发生概率 18
1.2.15 火灾、爆炸指数安全评价法 19
1.3 安全人机工程学 20
1.3.1 人机工程学与安全人机工程学 20
1.3.2 人机系统类型 21
1.3.3 人机学分析检查表 21
1.3.4 人机匹配 21
1.3.5 人体测量 21
1.3.6 人体模型 22
1.3.7 人的传递函数 22
1.3.8 空间行为 23
1.3.9 侧重行为 23
1.3.10 捷径反应 23
1.3.11 躲避行为 23
1.3.12 作业空间设计原则 23
1.3.13 显示装置 24
1.3.14 控制装置 25
1.3.15 操纵器的人机学设计 26
1.3.16 劳动环境 26
1.3.17 气体环境 28
1.3.18 大气污染浓度计算 28
1.3.19 光照环境 29
1.3.20 色彩环境 29
1.3.21 声音环境 30
1.3.22 疲劳及其特征 31
1.3.23 防止疲劳的措施 32
2.伤亡事故预测与决策 33
2.1 伤亡事故预测模型与方法 33
2.1.1 伤亡事故预测模型 33
2.1.2 预测的上限和下限 33
2.1.3 典型预测方法 34
2.1.4 回归法预测 35
2.1.5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 36
2.1.6 卡尔曼滤波器原理预测 37
2.1.7 专家系统预测 38
2.2 安全决策 39
2.2.1 预测、预防与决策 39
2.2.2 决策的类别 39
2.2.3 常用决策法 40
2.2.4 安全决策原则 41
2.2.5 安全决策支持系统 42
3.机械安全 44
3.1 机械伤害事故及其预防的一般措施 44
3.1.1 机械的危害因素 44
3.1.2 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 44
3.1.3 机械危害的伤害频率和严重率 45
3.1.4 机械安全措施分类 46
3.1.5 机器设备设计安全要求 46
3.1.6 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 46
3.1.7 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 50
3.1.8 机器设备的保养 50
3.1.9 设备运转时出现的异常 50
3.1.10 运动机械中易损件的故障检测 51
3.2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 52
3.2.1 车削加工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52
3.2.2 铣床加工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54
3.2.3 钻床加工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54
3.2.4 镗床加工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55
3.2.5 刨床加工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 55
3.3 磨削加工安全 56
3.3.1 磨削加工危害 56
3.3.2 砂轮的选择 56
3.3.3 磨料的选择 57
3.3.4 粒度的选择 57
3.3.5 硬度的选择 57
3.3.6 结合剂的选择 58
3.3.7 组织的选择 58
3.3.8 形状和尺寸的选择 58
3.3.9 砂轮的标记 60
3.3.10 砂轮装置的安全技术 60
3.3.11 砂轮主轴的安全要求 60
3.3.12 砂轮卡盘的安全要求 61
3.3.13 砂轮防护罩 62
3.3.14 砂轮安全速度 64
3.3.15 砂轮的检查 64
3.3.16 砂轮安装 65
3.3.17 砂轮平衡试验 65
3.3.18 砂轮修整 66
3.3.19 磨削作业安全操作要求 66
3.3.20 磨削机械的管理维护 66
3.4 机械传动安全 66
3.4.1 机械传动安全的一般要求 66
3.4.2 轴系 67
3.4.3 带传动系统 67
3.4.4 齿轮、蜗杆、蜗轮传动系统 69
3.4.5 链传动系统 69
3.4.6 其它零部件 69
3.4.7 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69
3.4.8 防护装置的材料要求 70
3.4.9 防护装置的外形尺寸要求 70
3.4.10 防护装置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71
3.4.11 防护装置的制作 71
3.4.12 防护装置的安装 71
3.4.13 防护装置的检查 71
3.5 冲压机械安全 71
3.5.1 冲压伤害事故频率 71
3.5.2 冲压伤害事故的原因 72
3.5.3 冲压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 72
3.5.4 压力机的基本安全要求 72
3.5.5 安全防护栏 73
3.5.6 双手操作安全装置 74
3.5.7 推(拨)手式安全装置 75
3.5.8 拉手式安全装置 76
3.5.9 检测制动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 76
3.5.10 光线投射式安全装置 76
3.5.11 光线反射式安全装置 77
3.5.12 红外光安全装置 78
3.5.13 电容感应式安全装置 78
3.5.14 检测制动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 79
3.5.15 防连冲装置 80
3.5.16 安全型模具 80
3.5.17 手用工具 81
3.5.18 冲压作业环境 82
3.5.19 温度 82
3.5.20 通风 82
3.5.21 照度 82
3.5.22 噪声 83
3.5.23 人机工程 83
3.5.24 工作地面 83
3.5.25 冲压安全的组织措施 84
3.5.26 冲压机的安全操作 84
4.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85
4.1 锅炉压力容器的危害及预防 85
4.1.1 锅炉压力容器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85
4.1.2 锅炉压力容器发展概况 85
4.1.3 锅炉压力容器是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承压设备 86
4.1.4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 86
4.1.5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危害性 87
4.1.6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状况预测 87
4.1.7 锅炉压力容器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 87
4.1.8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88
4.1.9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控制和事故预防技术 88
4.2 锅炉及安全附件 90
4.2.1 锅炉 90
4.2.2 锅炉分类 91
4.2.3 工业锅炉型号表示方法 92
4.2.4 锅炉结构型式的发展 92
4.2.5 锅壳式锅炉 93
4.2.6 小型水管锅炉 93
4.2.7 卧式水火管锅炉 97
4.2.8 安全阀 98
4.2.9 水位表和水位警报器 100
4.2.10 压力表 101
4.2.11 排污装置 103
4.2.12 锅炉的启动 104
4.2.13 锅炉运行中的正常调节 108
4.2.14 停炉及停炉保养 110
4.2.15 水中杂质对锅炉的危害 112
4.2.16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113
4.2.17 锅炉水处理 114
4.2.18 锅炉除垢 117
4.2.19 热水锅炉的特点和分类 118
4.2.20 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热水锅炉 118
4.2.21 供热网路的水循环 119
4.2.22 热水锅炉的安全问题 120
4.2.23 运行中锅炉受压元件的常见缺陷 122
4.2.24 锅炉检验 124
4.2.25 锅炉缺陷的处理原则 127
4.2.26 锅炉运行事故的分类 128
4.2.27 锅炉爆炸事故及预防 128
4.2.28 锅炉重大事故及预防 129
4.2.29 锅炉事故的统计报告 130
4.3 气瓶安全 134
4.3.1 气瓶 134
4.3.2 气瓶结构 134
4.3.3 气瓶分类 135
4.3.4 气瓶瓶阀 136
4.3.5 气瓶安全附件 136
4.3.6 气瓶的漆色 138
4.3.7 气瓶的标志 139
4.3.8 气瓶爆炸的威力 139
4.3.9 气瓶燃烧、爆炸的原因分析 141
4.3.10 气瓶的充装 144
4.3.11 气瓶的运输 147
4.3.12 气瓶的储存 147
4.3.13 气瓶的安全使用 148
4.3.14 气瓶的定期检验 150
4.3.15 气瓶的水压试验 153
4.3.16 气瓶检验后的工作 154
4.3.17 气瓶改装 157
4.3.18 气瓶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 157
4.3.19 气瓶事故的调查内容 157
4.3.20 气瓶破坏形式的鉴别 159
4.3.21 气瓶事故分析 160
4.3.22 气瓶事故报告 160
4.4 储气罐安全 162
4.4.1 压力容器 162
4.4.2 压力容器综合分类 163
4.4.3 压力容器安全综合治理 163
4.4.4 储气罐 164
4.4.5 球形储罐 164
4.4.6 圆筒形储罐 164
4.4.7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的分类及安全附件 166
4.4.8 压力容器安全泄压装置类型 166
4.4.9 储气罐的安全泄放量 166
4.4.10 安全阀 167
4.4.11 爆破片装置 172
4.4.12 其它安全装置 174
4.4.13 储气罐使用中的技术管理 176
4.4.14 储气罐的安全使用 177
4.4.15 储气罐的定期检验 179
4.4.16 储气罐的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 182
4.4.17 储气罐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183
4.4.18 储气罐缺陷的处理 183
4.4.19 储气罐安全检验的注意事项 184
4.4.20 储气罐事故危害 184
4.4.21 储气罐爆破能量 184
4.4.22 储气罐爆炸的破坏作用 185
4.4.23 储气罐事故分析 187
4.4.24 储气罐事故传统分析方法 188
4.4.25 储气罐事故系统工程分析方法 189
4.4.26 储气罐事故分析程序与内容 190
4.5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193
4.5.1 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概况 193
4.5.2 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职权 193
4.5.3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立法工作 193
4.5.4 锅炉压力容器设计质量的安全监察 194
4.5.5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安全监察 195
4.5.6 锅炉压力容器安装的安全监察 196
4.5.7 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管理的安全监察 196
4.5.8 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监察 196
4.5.9 锅炉压力容器修理、改造的安全监察 196
4.5.10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 196
4.5.11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 197
5.焊接安全 198
5.1 焊接安全特点 198
5.1.1 焊接的危险性分析 198
5.1.2 焊接发生的主要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 199
5.2 气焊与气割安全 199
5.2.1 常用气体的危险性与使用安全 199
5.2.2 常用焊接气瓶安全 201
5.2.3 乙炔发生器安全 202
5.2.4 胶管与管道安全 206
5.2.5 焊割炬安全 208
5.3 电焊安全 209
5.3.1 电焊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 209
5.3.2 焊接电源安全 210
5.3.3 电焊工具安全 213
5.4 特殊焊接作业安全 214
5.4.1 登高焊割作业安全 214
5.4.2 水下焊割作业安全 215
5.4.3 燃料容器管道焊补安全 216
5.5 焊接劳动卫生防护 217
5.5.1 焊接有害因素的来源与危害 217
5.5.2 焊接卫生防护措施 222
5.6 焊接安全检查要点及技术条件 226
5.6.1 电石库 226
5.6.2 乙炔站 227
5.6.3 厂区乙炔管道和氧气管道 229
5.6.4 乙炔瓶库 230
6.防火防爆 232
6.1 燃烧爆炸机理 232
6.1.1 燃烧 232
6.1.2 燃烧过程 232
6.1.3 燃烧波 233
6.1.4 引燃和燃点 233
6.1.5 引燃的几种形式 233
6.1.6 闪燃、闪点和自燃 234
6.1.7 燃烧温度 235
6.1.8 燃烧热 235
6.1.9 燃烧速度 236
6.1.10 气体的燃烧速度 236
6.1.11 液体的燃烧速度 237
6.1.12 爆炸 237
6.1.13 爆炸极限 237
6.1.14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238
6.2 火灾的形成及其预防原理 238
6.2.1 火灾产生的原因 238
6.2.2 火灾事故的发展过程 239
6.2.3 火灾事故的特点 239
6.2.4 火灾发生的条件 239
6.2.5 防火 239
6.2.6 生产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 239
6.2.7 控制和消除引火源 240
6.2.8 阻止火焰及爆炸波的扩展 242
6.2.9 防止形成爆炸介质 243
6.3 易燃易爆物质及其管理 244
6.3.1 化学危险物品的分类 244
6.3.2 衡量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245
6.3.3 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245
6.3.4 评价易燃与可燃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246
6.3.5 易燃与可燃固体物质的分类 246
6.3.6 影响可燃性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因素 247
6.3.7 决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因素 248
6.3.8 决定易燃与可燃固体火灾危险性的因素 249
6.3.9 遇水燃烧物质 250
6.3.10 自燃物质 251
6.3.11 氧化剂 251
6.3.12 108种物质的燃烧爆炸参数 253
6.3.13 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55
6.3.14 禁止共同贮存的物品 256
6.3.15 化学危险物品的储藏 257
6.3.16 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的防火要求 258
6.3.17 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的安全管理 259
6.3.18 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的防火间距 259
6.3.19 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与易燃、可燃液体贮罐、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260
6.3.20 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260
6.3.21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防火防爆 260
6.4 建筑物火灾与防护 262
6.4.1 建筑物室内火灾特征 262
6.4.2 烟气的扩散 263
6.4.3 烟气的危害 263
6.4.4 烟的排放 266
6.4.5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特点 266
6.4.6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 268
6.4.7 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 268
6.4.8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68
6.4.9 耐火等级的选择 269
6.4.10 耐火等级的检查和评定 269
6.4.11 防火分隔 274
6.4.12 防火墙 275
6.4.13 防火间隔墙 276
6.4.14 防火带 277
6.4.15 防火门 277
6.4.16 防火窗 278
6.4.17 防火间距 278
6.4.18 厂房的防火间距 279
6.4.19 汽车加油柱与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 280
6.4.20 屋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 280
6.4.21 库房的防火间距 281
6.4.22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282
6.4.23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和安全环境 282
6.4.24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 284
6.4.25 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的依据 284
6.4.26 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 287
6.4.27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 291
6.4.28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楼梯宽度 292
6.4.29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 292
6.4.30 高层民用建筑的避难设施 295
6.5 罐区火灾与防护 297
6.5.1 罐区火灾 297
6.5.2 石油产品的火灾危险特性 297
6.5.3 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 298
6.5.4 液化石油气贮罐 298
6.5.5 贮罐区的一般防火安全要求 299
6.5.6 贮罐的防火安全要求 299
6.5.7 贮罐区的消防设施 300
6.5.8 易燃、可燃液体贮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301
6.5.9 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301
6.5.10 易燃、可燃液体贮罐与泵房、装卸设备、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303
6.5.11 可燃气体贮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303
6.5.12 氧气贮罐的防火间距 304
6.5.13 液化石油气贮罐或罐区的防火间距 305
6.6 灭火与消防 305
6.6.1 灭火方法 305
6.6.2 灭火剂 306
6.6.3 灭火机 307
6.6.4 扑救化学危险物品的火灾须知 308
6.6.5 扑救无机毒物和易燃、易爆液瓶、气瓶的火灾须知 308
6.6.6 扑救电气火灾须知 309
6.6.7 消防水源 309
6.6.8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309
6.6.9 消火栓给水系统 312
6.6.10 自动喷水消防给水系统 314
6.6.11 水幕消防给水系统 317
6.6.12 气压消防给水系统 318
6.6.13 空气泡沫消防给水系统 319
6.6.14 抗溶性泡沫灭火系统 320
6.7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安全措施 320
6.7.1 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320
6.7.2 测爆仪器 321
6.7.3 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321
6.7.4 建筑防爆 322
6.7.5 消除引火源 322
6.7.6 防爆泄压设施 322
6.7.7 有爆炸危险性厂房的布置 323
6.7.8 有爆炸危险性厂房的构造 325
6.7.9 建筑物其他设备和设施的防爆要求 326
6.7.10 煤气站的防火防爆与防中毒 326
6.7.11 焦炉煤气制气的防火安全措施 327
6.7.12 炭化炉煤气制气的防火防爆措施 327
6.7.13 水煤气炉制气的防火安全措施 328
6.7.14 发生炉煤气制气的防火安全措施 328
6.7.15 煤气发生炉及管道的检修动火 329
6.7.16 氧气站及供氧系统的防火 330
6.7.17 制氧生产流程中的防火防爆 330
6.7.18 制氧生产的安全操作 332
6.7.19 喷漆与烘燥过程的防火 332
6.7.20 蓄电池室的防火防爆 333
6.8 粉尘爆炸与防护 333
6.8.1 可燃粉尘 333
6.8.2 粉尘爆炸的特点 334
6.8.3 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334
6.8.4 粉尘火灾的监测 334
6.8.5 防止粉尘处理过程中的爆炸火灾 335
6.8.6 粉尘危险性混合物控制 336
7.爆破安全 338
7.1 爆炸及爆破安全 338
7.1.1 爆炸及其分类 338
7.1.2 化学爆炸的要素 338
7.1.3 炸药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 338
7.1.4 炸药的种类 339
7.1.5 炸药感度及其起爆 347
7.1.6 火雷管起爆方法 348
7.1.7 电力起爆法 350
7.1.8 导爆管系统起爆法 360
7.1.9 导爆索起爆方法 365
7.1.10 其它起爆方法 367
7.1.11 爆破事故类型 368
7.2 爆破器材的加工、储存及运输安全 368
7.2.1 炸药加工 368
7.2.2 爆破器材库 369
7.2.3 爆破器材库的防火防爆 377
7.2.4 爆破器材运输的一般要求 378
7.2.5 爆破器材的运输方法及其安全要求 379
7.3 电力起爆安全 381
7.3.1 电雷管有关参数 381
7.3.2 检测仪器的安全要求 383
7.3.3 检测引起早爆的预防 384
7.3.4 杂散电流的来源和危害 384
7.3.5 杂散电流的特点 385
7.3.6 杂散电流的测量 385
7.3.7 杂散电流的预防 385
7.3.8 静电的产生及危害 386
7.3.9 静电危险性的判别 386
7.3.10 压气装药的防静电措施 386
7.3.11 雷电引起电雷管早爆的形式 387
7.3.12 避免雷电引起早爆的措施 387
7.3.13 射频电的危害及预防 387
7.3.14 高压感应电的预防 388
7.4 起爆安全 390
7.4.1 早爆的危害及原因 390
7.4.2 早爆的预防 391
7.4.3 延迟爆炸的预防 391
7.4.4 导爆管起爆安全 391
7.4.5 导爆索起爆安全 391
7.4.6 其它起爆安全 392
7.4.7 导火索一次点火方法 392
7.5 特殊爆破安全 393
7.5.1 硫化矿中的药包自爆 393
7.5.2 硫化矿中的高温爆破 394
7.5.3 硫化矿矿尘爆炸 394
7.5.4 煤矿爆破安全 395
7.5.5 煤矿用爆破器材及仪表 396
7.5.6 煤矿爆破注意事项 396
7.5.7 拆除爆破安全 396
7.5.8 拆除爆破的基本原理 397
7.5.9 金属爆破安全 397
7.6 爆炸有害效应 398
7.6.1 爆破地震效应 398
7.6.2 爆破地震危害的估算 398
7.6.3 爆破地震波的观测 400
7.6.4 爆破振动灾害的预防 400
7.6.5 爆炸空气冲击波的形成和传播 401
7.6.6 爆炸空气冲击波的危害 401
7.6.7 爆炸空气冲击波的参量及观测 402
7.6.8 爆炸空气冲击波破坏作用的预防 403
7.6.9 爆破飞石 404
7.6.10 爆破有害气体 405
7.7 瞎炮及其处理 406
7.7.1 瞎炮的产生及预防 406
7.7.2 瞎炮的检查及处理方法 406
7.8 爆破器材的检验与销毁 407
7.8.1 爆破器材的检验内容和要求 407
7.8.2 爆破器材的检验方法 409
7.8.3 爆破器材的销毁方法 413
7.8.4 销毁爆破器材的一般要求 414
8.电气安全 416
8.1 人体电流效应 416
8.1.1 触电 416
8.1.2 电击机理 416
8.1.3 电击分类 416
8.1.4 电伤类别 416
8.1.5 50~100Hz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17
8.1.6 直流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19
8.1.7 100Hz以上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19
8.1.8 特殊波形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20
8.1.9 冲击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21
8.1.10 人体阻抗 422
8.2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423
8.2.1 绝缘破坏 423
8.2.2 绝缘常规检测 424
8.2.3 绝缘指标 424
8.2.4 屏护 426
8.2.5 遮栏 426
8.2.6 间距 426
8.2.7 线路间距 426
8.2.8 变配电设备间距 429
8.2.9 用电设备间距 431
8.2.10 检修间距 431
8.2.11 防火间距 431
8.3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432
8.3.1 IT系统基本名词术语 432
8.3.2 IT系统安全原理 432
8.3.3 保护接地应用范围 433
8.3.4 保护接地电阻允许值 433
8.3.5 TT系统限压原理 433
8.3.6 TT系统速断条件 433
8.3.7 TN系统基本名词术语 433
8.3.8 TN系统安全原理 434
8.3.9 保护接零应用范围 435
8.3.10 熔断器保护特性 436
8.3.11 断路器保护特性 436
8.3.12 重复接地 436
8.3.13 工作接地 436
8.3.14 接地装置设计要点 437
8.3.15 流散电阻计算 438
8.3.16 接地测量 443
8.3.17 保护导体 444
8.3.18 等电位联结 445
8.3.19 单相短路电流计算 445
8.3.20 相零回路测量 451
8.4 加强绝缘和安全电压 452
8.4.1 加强绝缘结构 452
8.4.2 加强绝缘安全条件 452
8.4.3 不导电环境 452
8.4.4 安全电压限值和额定值 453
8.4.5 安全电压电源和回路配置 453
8.4.6 功能特低电压 453
8.4.7 电气隔离 453
8.4.8 隔离变压器 453
8.5 漏电保护 454
8.5.1 漏电保护装置 454
8.5.2 漏电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电压 454
8.5.3 漏电保护的不动作电流 454
8.5.4 漏电保护的动作时间 454
8.5.5 漏电保护装置的接通分断能力 454
8.5.6 电流型漏电保护的原理和性能 455
8.5.7 电流型漏电保护设计 455
8.5.8 漏电保护装置选用 456
8.5.9 漏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 456
8.5.10 电压型漏电保护 456
8.5.11 中性点型漏电保护 458
8.5.12 泄漏电流型漏电保护 458
8.5.13 中性线接地保护 458
8.6 防雷 458
8.6.1 雷电种类 458
8.6.2 雷电参数 459
8.6.3 雷电危害 459
8.6.4 建筑物和构筑物防雷分类 460
8.6.5 易受雷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460
8.6.6 接闪器 460
8.6.7 引下线 462
8.6.8 防雷接地装置 463
8.6.9 消雷装置 464
8.6.10 防直击雷设计 464
8.6.11 防雷电感应设计 466
8.6.12 防雷电侵入波设计 466
8.7 静电安全 468
8.7.1 静电定义 468
8.7.2 静电导体和非导体 468
8.7.3 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 468
8.7.4 静电起电序列 468
8.7.5 静电起电 469
8.7.6 静电放电 470
8.7.7 静电泄漏 470
8.7.8 静电爆炸和火灾 471
8.7.9 静电电击 472
8.7.10 静电对生产的危害 474
8.7.11 静电抑制技术 474
8.7.12 静电泄漏技术 475
8.7.13 静电消除技术 476
8.7.14 静电特征参数测量 478
8.7.15 静电物理参数测量 479
8.7.16 静电关联工艺指标 480
8.7.17 静电带电量指标 481
8.7.18 静电检测管理 481
8.8 电气防爆 482
8.8.1 危险温度 482
8.8.2 电火花和电弧 482
8.8.3 危险物品分类 482
8.8.4 危险物品分组和分级 482
8.8.5 危险区域划分 483
8.8.6 防爆电气设备特征 484
8.8.7 防爆电气设备选用 485
8.8.8 防爆电气线路 488
8.8.9 电气防爆技术 489
8.9 电磁辐射防护 490
8.9.1 电磁波参数 490
8.9.2 电磁辐射危害 491
8.9.3 电磁辐射安全限值 491
8.9.4 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493
9.物流系统及其设备的安全技术 494
9.1 基础零部件 494
9.1.1 起重机的利用等级 494
9.1.2 起重机的载荷状态 494
9.1.3 起重机工作级别的划分 494
9.1.4 起重机金属结构工作级别的划分 494
9.1.5 机构利用等级 495
9.1.6 机构载荷状态 495
9.1.7 机构工作级别 495
9.1.8 起重机的计算载荷 496
9.1.9 起重机载荷组合 499
9.1.10 钢丝绳股的类型和捻向 500
9.1.11 钢丝绳芯的类型 501
9.1.12 钢丝绳的质量级别和标记方法 501
9.1.13 钢丝绳破断拉力的计算 502
9.1.14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502
9.1.15 钢丝绳直径的计算 502
9.1.16 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503
9.1.17 吊运熔化或炽热金属的钢丝绳选择 505
9.1.18 钢丝绳绳端连接的安全要求 506
9.1.19 钢丝绳的维护 506
9.1.20 麻绳使用安全要求 506
9.1.21 焊接环形链的构造和材料 507
9.1.22 焊接环形链的计算及安全系数 507
9.1.23 焊接环形链的检验和报废 508
9.1.24 卷筒最小许用直径 508
9.1.25 钢丝绳尾在卷筒上的固定 508
9.1.26 钢丝绳在卷筒上绕进绕出的允许偏角 508
9.1.27 卷简的绳槽 508
9.1.28 多层卷绕 509
9.1.29 卷筒的报废 509
9.1.30 卷筒设计及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509
9.1.31 滑轮直径 509
9.1.32 滑轮绳槽的形状及光洁度 509
9.1.33 钢丝绳在滑轮上绕进绕出的允许偏角 509
9.1.34 滑轮的报废 509
9.1.35 吊钩的类型和材料 509
9.1.36 吊钩的检验 510
9.1.37 吊钩的报废 510
9.1.38 制动器的用途 510
9.1.39 制动器的种类 511
9.1.40 制动轮 511
9.1.41 块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分类 511
9.1.42 制动距离及制动时间 511
9.1.43 制动器常见的故障 512
9.1.44 制动器安全技术检验要点 512
9.1.45 制动器的报废 513
9.1.46 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制动器安全系数 513
9.1.47 车轮 513
9.1.48 轨道 513
9.1.49 钢轨的固定方法 514
9.1.50 车轮的许用轮压值 514
9.1.51 车轮安全技术检验要点 514
9.1.52 车轮报废标准 514
9.1.53 轨道安装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514
9.1.54 轨道安全技术检验内容 516
9.1.55 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及要求 516
9.1.56 安全防护装置在各种起重机上设置的要求 516
9.1.57 起重机防风装置 519
9.1.58 起重机防风抗滑安全性 519
9.1.59 缓冲器 520
9.1.60 碰撞载荷 520
9.1.61 缓冲器的设计 520
9.1.62 超载保护装置的功能型式 521
9.1.63 超载保护装置综合误差和动作误差的区别 521
9.1.64 调整超载保护装置设定点要考虑的因素 521
9.1.65 取力传感器主要型式 521
9.1.66 起重机倾翻事故 521
9.1.67 按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要求划分组别 522
9.1.68 抗倾覆必须验算的工况 522
9.1.69 抗倾覆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522
9.1.70 起重机金属结构件 525
9.1.71 起重机金属构件材料安全系数及许用应力 525
9.1.72 起重机焊缝的许用应力 525
9.1.73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计算 525
9.1.74 起重机结构疲劳强度的计算 526
9.1.75 起重机构件稳定性的计算 526
9.1.76 起重机结构件许用的长细比 526
9.1.77 起重机的结构刚度要求 526
9.1.78 栏杆 527
9.1.79 直立梯 527
9.1.80 斜梯 527
9.1.81 起重机上的走台 527
9.1.82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报废 527
9.1.83 起重机电气设备安全技术 528
9.1.84 起重机电气系统中采取的主要安全保护措施 528
9.1.85 照明及信号 529
9.1.86 起重机安全操作要求 530
9.1.87 起重机设备的管理 531
9.1.88 起重机的检查与维修 531
9.2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532
9.2.1 桥式起重机的组成和分类 532
9.2.2 门式起重机的组成和分类 532
9.2.3 桥、门式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的制造 532
9.2.4 桥、门式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的报废标准 533
9.2.5 主梁的上拱度及下挠值 533
9.2.6 门式起重机主梁悬臂的上翘度 533
9.2.7 主梁水平弯曲 533
9.2.8 起升机构 533
9.2.9 小车运行机构 533
9.2.10 小车车轮打滑 533
9.2.11 小车运行的“三条腿” 533
9.2.12 小车轨道 534
9.2.13 大车运行机构 534
9.2.14 运行机构的啃道 534
9.2.15 起重机轨道安装要求 534
9.2.16 反滚轮与安全钩、安全支架 534
9.2.17 桥、门式起重机防风装置 534
9.2.18 桥、门式起重机主要安全保护装置 534
9.2.19 桥、门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项目 535
9.2.20 塔式起重机的特点及分类 535
9.2.21 塔式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535
9.2.22 塔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 535
9.2.23 塔式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 535
9.2.24 影响塔式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535
9.2.25 塔式起重机的防风抗滑安全性 536
9.2.26 塔式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 536
9.2.27 塔式起重机的基础与轨道 536
9.2.28 塔式起重机的主要安全装置 536
9.2.29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和试验 536
9.2.30 有关塔式起重机的主要技术标准 536
9.2.31 流动式起重机的分类及特点 537
9.2.32 流动式起重机的主要参数 537
9.2.33 起重特性曲线和起重特性表 537
9.2.34 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 537
9.2.35 流动式起重机的主要组成 538
9.2.36 流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的安全检验内容 538
9.2.37 水平仪和稳定器 538
9.2.38 流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 538
9.2.39 流动式起重机变幅机构 538
9.2.40 流动式起重机回转机构和臂架伸缩机构 538
9.2.41 流动式起重机的主要安全装置 538
9.2.42 流动式起重机的载荷试验 539
9.2.43 流动式起重机的主要安全技术标准 539
9.2.44 电梯安全技术 539
9.2.45 电梯的分类及基本规格参数 539
9.2.46 电梯的主要性能指标 540
9.2.47 电梯常见的不安全状态 540
9.2.48 对电梯井道的要求 540
9.2.49 电梯轿顶安全高度和轿底安全高度 540
9.2.50 对电梯机房的要求 540
9.2.51 对电梯轿厢的要求 541
9.2.52 电梯轿厢的结构组成和要求 541
9.2.53 对电梯轿顶的安全要求及轿顶安全区 541
9.2.54 对电梯轿厢安全窗和安全门的要求 541
9.2.55 对电梯曳引机制动器的要求 542
9.2.56 对电梯曳引钢丝绳的要求 542
9.2.57 曳引钢丝绳破坏的原因及报废标准 542
9.2.58 电梯的主要安全防护装置 542
9.2.59 电梯限速器及其技术要求 542
9.2.60 电梯安全钳及其技术要求 543
9.2.61 电梯缓冲器及其技术要求 543
9.2.62 电梯轿厢的超载保护装置 543
9.2.63 电梯门安全装置 544
9.2.64 对电梯的电气设备的主要要求 544
9.2.65 电梯安全技术检验的标准和主要项目 544
9.2.66 电梯安全运行 544
9.3 连续搬运设备安全技术 544
9.3.1 带式输送机 544
9.3.2 带式输送机主要零部件的安全要求 546
9.3.3 载人输送机 547
9.3.4 移动带式输送机 547
9.3.5 干燥粉状物料的输送 547
9.3.6 被运物料块度的限制 547
9.3.7 人工加载或卸载的要求 547
9.3.8 零部件的维护调整与报废 547
9.3.9 输送线 547
9.3.10 带式输送机的操作与维护 549
9.3.11 斗式提升机 549
9.3.12 斗式提升机输送有害物料壳体的密封要求 549
9.3.13 斗式提升机安全装置 549
9.3.14 斗式提升机如何供料 549
9.3.15 斗式提升机运动部件和拉紧装置的保护 549
9.3.16 斗式提升机操作和维护的安全要求 550
9.3.17 斗式提升机安全销的要求 550
9.3.18 单轨及双轨悬挂链式输送机 550
9.3.19 悬挂链式输送机设备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安全措施 551
9.3.20 悬挂链式输送机运转和使用的安全措施 552
9.3.21 刮板输送机和埋刮板输送机 552
9.3.22 刮板、埋刮板输送机输送危险有害物料时的安全措施 552
9.3.23 刮板、埋刮板输送机给料和卸料槽、贮斗、料仓的要求 552
9.3.24 埋刮板输送机的控制要求 552
9.3.25 刮板、埋刮板输送机操作和维护的要求 553
9.3.26 螺旋给料机和输送机及垂直螺旋输送机 553
9.3.27 螺旋输送机输送危险品的安全措施 554
9.3.28 螺旋输送机输送物料及加料的要求 554
9.3.29 螺旋输送机操作和维护安全要求 554
9.3.30 传动辊子输送机 554
9.3.31 振动给料机和输送机、摇动或往复给料机和摆动输送机 555
9.3.32 移动式输送机的安全要求 555
9.3.33 气力输送装置零件的设计强度 556
9.3.34 气力输送装置贮料容器的设计要求 556
9.3.35 气力输送、动臂、贮存设备的安全装置 556
9.3.36 气力输送装置软管的要求 557
9.3.37 气力输送装置动臂上移动式吸管的安全要求 557
9.3.38 气力输送装置料箱、料仓、筒仓的安全要求 557
9.3.39 气力输送装置输送有害及易燃易爆物料时的要求 557
9.3.40 气力输送装置设备及零部件的安全检查 557
9.3.41 气力输送装置操作和维护的要求 557
9.4 仓储及其机械安全技术 558
9.4.1 仓储系统消防安全 558
9.4.2 仓储系统安全组织 560
9.4.3 仓储系统工作环境管理与保护 561
9.4.4 仓储系统安全防范措施 561
9.4.5 仓储系统的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 561
9.4.6 仓储系统有关安全标志 561
9.4.7 仓储系统消防监督机构的职权 561
9.4.8 仓储贮存物品一般安全要求 563
9.4.9 仓储系统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 564
9.4.10 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要求 564
9.4.11 储存粮油等库、场防治虫鼠害的措施 564
9.4.12 仓储系统的检测设备 565
9.4.13 库、场与甲类物品库房以及其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565
9.4.14 库房设置机构和变动布局、储存类别 565
9.4.15 库房区通道 565
9.4.16 新建、扩建和改建仓库要求 565
9.4.17 仓储机械设备管理 565
9.4.18 流动机械的安全距离与速度要求 566
9.4.19 仓储起重运输机械的安全要求 566
9.4.20 高架堆垛机械的安全要求 566
9.4.21 装卸、搬运设备的安全要求 567
9.4.22 库区电器设备管理 567
9.4.23 仓储系统电气设备的防护 567
9.4.24 仓储系统火源管理 567
9.4.25 仓储系统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 568
9.5 厂内运输作业安全技术 569
9.5.1 厂内物料运输方法 569
9.5.2 厂内运输事故分类与原因 569
9.5.3 厂内运输作业安全的基本要求 569
9.5.4 无轨车辆厂内道路要求 569
9.5.5 机动车辆设备管理 570
9.5.6 厂内车辆行驶作业 570
9.5.7 叉车、铲车作业 571
9.5.8 电瓶车作业 571
9.5.9 集装箱作业车 572
9.5.10 车辆装载与装卸 572
9.5.11 机动车驾驶员 573
9.5.12 厂内铁路运输 573
9.5.13 铁路限界、线路间距和安全距离 573
9.5.14 信号、安全标志 574
9.5.15 道口安全 574
9.5.16 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的安全要求 574
9.5.17 液体金属、熔渣和高温货物的铁路运输 574
9.5.18 危险货物的铁路运输 575
9.5.19 厂内搬运装卸安全 575
10.建筑工程安全 576
10.1 建筑工程安全概论 576
10.1.1 建筑施工的特点 576
10.1.2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工作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577
10.2 拆除工程 577
10.2.1 拆除工程前的准备 577
10.2.2 拆除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578
10.2.3 拆除工程的施工方法 579
10.2.4 拆除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582
10.3 土方与基础工程 583
10.3.1 土方工程分类、鉴别和工程性质 583
10.3.2 土方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其稳定性要求 588
10.3.3 流砂的产生、危害和防治 593
10.3.4 土壁支撑 594
10.3.5 土方施工 601
10.3.6 不良地基土的加固处理 602
10.3.7 桩基施工 604
10.3.8 大直径挖孔桩 605
10.4 脚手架工程 607
10.4.1 脚手架及其种类 607
10.4.2 脚手架的作用及基本要求 608
10.4.3 木质脚手架材料的材质和规格要求 608
10.4.4 竹质脚手架材料的材质和规格要求 609
10.4.5 钢质脚手架材料的材质和规格要求 609
10.4.6 绑扎脚手架材料的材质和规格要求 610
10.4.7 脚手架荷载 610
10.4.8 脚手架设计计算规定 614
10.4.9 脚手架各杆件的设计计算方法与实例 616
10.4.10 多立杆式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 626
10.4.11 单排脚手架的搭设 627
10.4.12 木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 628
10.4.13 竹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 629
10.4.1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 629
10.4.15 工具式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 630
10.4.16 里脚手架的构造与搭设 631
10.4.17 特殊部位脚手架的处理及高层脚手架的卸荷措施 633
10.5 建筑机械 635
10.5.1 塔式起重机 635
10.5.2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与拆除要点 635
10.5.3 塔式起重机使用的安全要求 638
10.5.4 龙门架、井字架安装与拆除要点 639
10.5.5 龙门架、井字架安全使用要求 641
10.5.6 外用电梯 642
10.5.7 中小型机械工作机构的安全注意事项 643
10.5.8 中小型机械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643
10.6 高处作业 646
10.6.1 高处作业 646
10.6.2 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 647
10.6.3 临边作业 648
10.6.4 洞口作业 650
10.6.5 悬空作业 653
10.6.6 交叉作业 654
11.个体防护用品 656
11.1 安全帽 656
11.1.1 安全帽的结构与尺寸 656
11.1.2 安全帽的材料 656
11.1.3 安全帽的防护机理 656
11.1.4 安全帽的技术性能 656
11.1.5 安全帽的选择使用 657
11.1.6 安全帽的采购、监督和管理 657
11.1.7 安全帽的标记和包装 657
11.2 呼吸护具 658
11.2.1 呼吸护具的作用 658
11.2.2 呼吸护具防止的危害因素 658
11.2.3 呼吸护具的分类与选择 658
11.2.4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658
11.2.5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的结构 658
11.2.6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的滤尘材料(滤料) 658
11.2.7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的技术性能 658
11.2.8 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的选择和使用 658
11.2.9 防尘口罩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60
11.2.10 防毒呼吸护具(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护机理、种类和规格 660
11.2.11 防毒呼吸护具(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结构和性能要求 660
11.2.12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使用条件 663
11.2.13 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采购、监督和管理 663
11.2.14 过滤式防微粒口罩 663
11.2.15 防微粒口罩的结构与材料 664
11.2.16 防微粒口罩的使用条件 664
11.2.17 防微粒口罩的产品监督检验和管理 664
11.2.18 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664
11.2.19 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的技术性能与检验 665
11.2.20 送风式呼吸护具(长管面具) 666
11.2.21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666
11.2.22 空气呼吸器 668
11.2.23 氧气呼吸器 668
11.3 眼(面)护具 669
11.3.1 焊接护目镜和面罩 669
11.3.2 炉窑护目镜和面罩 671
11.3.3 防冲击眼护具 672
11.3.4 激光护目镜 673
11.3.5 微波护目镜 673
11.4 听力护具 673
11.4.1 听力护具的防护原理与分类 673
11.4.2 护耳器——耳塞 674
11.4.4 耳罩 674
11.5 防护鞋 676
11.5.1 皮安全鞋 676
11.5.2 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 676
11.5.3 胶面防砸安全靴 677
11.5.4 绝缘皮鞋 677
11.5.5 低压绝缘胶鞋 678
11.5.6 耐酸碱皮鞋 678
11.5.7 耐酸碱胶靴 679
11.5.8 耐酸碱塑料模压靴 679
11.5.9 高温防护鞋 680
11.5.10 防刺穿鞋 682
11.5.11 焊接防护鞋 682
11.6 防护服 683
11.6.1 阻燃防护服 683
11.6.2 防酸工作服 683
11.6.3 防静电工作服 685
11.6.4 劳动防护雨衣 685
11.7 防护手套 686
11.7.1 劳动保护手套 686
11.7.2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687
11.7.3 耐酸(碱)手套 688
11.7.4 焊工手套 689
11.7.5 橡胶耐油手套 690
11.7.6 防X线手套 690
11.8 劳动护肤用品 691
11.8.1 亲水性防护膏 691
11.8.2 疏水性防护膏 691
11.8.3 遮光性防护膏 691
11.8.4 皮肤防护膜剂 691
11.8.5 滋润性防护膏 691
11.8.6 皮肤清洗剂 692
11.9 防坠落护品 692
11.9.1 安全带 692
11.9.2 安全网 693
11.10 其他护品 694
11.10.1 防砸背甲 694
11.10.2 袖套与护腿 694
11.10.3 辐射防护 695
12.工业防尘与防毒 696
12.1 粉尘及防尘措施 696
12.1.1 粉尘 696
12.1.2 粉尘的分类 696
12.1.3 粉尘的粒径 696
12.1.4 粉尘的代表粒径 698
12.1.5 粉尘的粒径分布 698
12.1.6 粉尘的物理性质 698
12.1.7 粉尘浓度 702
12.1.8 粉尘的来源 702
12.1.9 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尘设备及工艺 703
12.1.10 粉尘在空气中的传播 704
12.1.11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704
12.1.12 放射性气溶胶对人体的危害 705
12.1.13 粉尘对生产的影响 705
12.1.14 粉尘爆炸 705
12.1.15 粉尘对大气的污染 707
12.1.16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707
12.1.17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710
12.1.18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711
12.1.19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方法 711
12.1.20 防尘防毒的综合措施 712
12.1.21 尘源控制 713
12.1.22 湿法防尘 714
12.1.23 通风除尘 715
12.1.24 粉尘的个体防护 715
12.2 工业毒物与防毒措施 716
12.2.1 工业毒物 716
12.2.2 工业毒物分类 717
12.2.3 无机类毒物 717
12.2.4 有机类毒物 717
12.2.5 窒息性气体 717
12.2.6 刺激性气体 717
12.2.7 有毒气体的浓度 718
12.2.8 职业中毒 718
12.2.9 职业中毒症状 718
12.2.10 化学烧伤 720
12.2.11 气体爆炸 720
12.2.1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721
12.2.13 防毒的综合措施 722
12.2.14 控制毒物的产生 724
12.2.15 通风净化 725
12.2.16 高烟囟排放 725
12.2.17 有害气体的个体防护 725
12.3 卫生标准和排放标准 725
12.3.1 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725
12.3.2 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 727
12.4 除尘器 728
12.4.1 除尘器的性能 728
12.4.2 除尘机理 729
12.4.3 除尘器的分类 729
12.4.4 重力沉降室 729
12.4.5 惯性除尘器 730
12.4.6 旋风除尘器 731
12.4.7 湿式除尘器 731
12.4.8 袋式除尘器 734
12.4.9 电除尘器 737
12.4.10 除尘器的选择 738
12.4.11 除尘器所收粉尘的处理 739
12.4.12 除尘器形式代号统一编制方法 739
12.5 有害气体的净化 741
12.5.1 吸附法 741
12.5.2 吸附剂 741
12.5.3 吸附净化流程 743
12.5.4 吸附装置 744
12.5.5 脱附方法 747
12.5.6 吸收法 748
12.5.7 吸收流程 748
12.5.8 吸收设备的分类 748
12.5.9 填料塔 749
12.5.10 板式塔 750
12.5.11 喷雾塔 751
12.5.12 文丘里吸收器 751
12.5.13 吸收设备的选择 751
12.5.14 燃烧法 752
12.5.15 直接燃烧 752
12.5.16 热力燃烧 753
12.5.17 热力燃烧炉 754
12.5.18 催化燃烧 756
12.5.19 催化剂 756
12.5.20 催化燃烧流程 758
12.5.21 催化燃烧装置 758
12.5.22 选择催化反应器的原则 759
12.5.23 热量回收利用 760
12.5.24 燃烧净化的安全措施 760
12.5.25 冷凝净化法 762
12.5.26 化学反应净化法 764
12.6 主要有害气体的治理技术 764
12.6.1 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方法分类 764
12.6.2 石灰/石灰石法 765
12.6.3 氨吸收法 767
12.6.4 钠碱吸收法 768
12.6.5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 769
12.6.6 活性炭吸附法 769
12.6.7 催化转化法 770
12.6.8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方法 775
12.6.9 含氟废气治理方法 775
12.6.10 硫化氢污染治理方法 776
12.7 通风净化 781
12.7.1 通风方法 781
12.7.2 局部通风 781
12.7.3 全面通风 782
12.7.4 自然通风 783
12.7.5 防爆与事故通风 784
12.7.6 车间通风方法的确定 785
12.7.7 排风罩及其类型 785
12.7.8 密闭罩 785
12.7.9 柜式排风罩 787
12.7.10 外部排风罩 788
12.7.11 槽边排风罩 788
12.7.12 接收式排风罩 791
12.7.13 吹吸式排风罩 792
12.7.14 通风机及其类型 792
12.7.15 离心式通风机 792
12.7.16 轴流式通风机 794
12.7.17 通风机的性能 795
12.7.18 通风机的选择 797
12.7.19 通风管道系统 798
12.7.20 通风管道 798
12.7.21 风机及管道布置 800
12.7.22 通风管道系统设计 801
12.7.23 空气的密度 806
13.振动及噪声 809
13.1 振动及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809
13.1.1 振动源及噪声源 809
13.1.2 噪声对人的危害 813
13.1.3 振动对人的危害 816
13.2 噪声控制及防护 818
13.2.1 噪声主要的物理参量 818
13.2.2 噪声评价参数 820
13.2.3 噪声的容许标准 824
13.2.4 噪声测量仪器及用法 826
13.2.5 噪声控制及防护 829
13.2.6 吸声 830
13.2.7 隔声 832
13.2.8 消声器 834
13.2.9 噪声控制的实例 837
13.3 振动控制及防护 843
13.3.1 振动的主要的物理参量及评价参数 843
13.3.2 振动的容许标准 845
13.3.3 振动测量仪器及用法 850
13.3.4 振动控制及防护 856
13.3.5 隔振的基本参数 857
13.3.6 隔振设计的步骤 859
13.3.7 隔振器和隔振垫 860
13.3.8 防振沟 864
14.职业病防治 867
14.1 职业病的产生、范围和管理 867
14.1.1 生产性有害因素 867
14.1.2 化学性有害因素 867
14.1.3 物理性有害因素 868
14.1.4 生物性有害因素 868
14.1.5 其他有害因素 868
14.1.6 职业病 869
14.1.7 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 869
14.1.8 劳动卫生标准 870
14.1.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871
14.1.10 职业病诊断 871
14.1.11 职业病报告 872
14.1.12 职业病患者的管理 873
14.2 职业病预防 873
14.2.1 职业中毒的预防 873
14.2.2 尘肺病的预防 876
14.2.3 矿山防尘 877
14.2.4 物理因素职业病的预防 877
14.2.5 工业卫生“三同时” 879
14.2.6 劳动卫生评价 881
14.2.7 职业危害对女工的特殊影响 882
14.2.8 女工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措施 883
14.2.9 职业性健康监护 883
14.3 职业病的诊断治疗与急性中毒救护 886
14.3.1 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886
14.3.2 职业病的治疗原则 886
14.3.3 特殊解毒剂 889
14.3.4 急性化学物中毒的院前救护 889
14.3.5 急性化学物中毒的院内抢救 896
14.4 常见职业病 900
14.4.1 矽肺 900
14.4.2 石棉肺 902
14.4.3 煤工尘肺 903
14.4.4 石墨尘肺 904
14.4.5 电焊工尘肺 904
14.4.6 铅中毒 904
14.4.7 汞中毒 905
14.4.8 锰中毒 906
14.4.9 砷中毒 906
14.4.10 刺激性气体中毒 906
14.4.11 窒息性气体中毒 907
14.4.12 苯中毒 910
14.4.13 甲苯中毒 910
14.4.14 二甲苯中毒 911
14.4.15 其它有机溶剂中毒 911
14.4.16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911
14.4.17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913
14.4.18 农药中毒 913
14.4.19 有机磷农药中毒 916
14.4.20 有机氯农药中毒 917
14.4.21 其他农药中毒 917
14.4.22 高温中暑 917
14.4.23 噪声性耳聋 919
14.4.24 局部振动病 919
14.4.25 电离辐射 920
14.4.26 非电离辐射 921
14.4.27 职业性肿瘤 925
14.4.28 职业性哮喘 926
14.4.29 职业性皮肤病 927
15.应急与急救 931
15.1 应急计划与组织 931
15.1.1 安全工程师与应急工作 931
15.1.2 应急计划 931
15.1.3 专业应急组织——救护队 932
15.2 应急装备与设施 934
15.2.1 火灾报警装置 934
15.2.2 气体和粉尘爆炸监测和报警装置 936
15.2.3 救护人员的服饰 937
15.2.4 救护人员的装备 939
15.2.5 消防器材 940
15.2.6 救生器材 943
15.2.7 安全出口和安全峒室 946
15.3 典型灾害应急处理 947
15.3.1 起火与报警 947
15.3.2 灭火 948
15.3.3 火场人员疏散 949
15.3.4 火场物资疏散 949
15.3.5 冒顶事故的应急处理 950
15.3.6 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950
15.3.7 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950
15.3.8 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951
15.3.9 井下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952
15.3.10 易燃、可燃物料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952
15.3.11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953
15.4 外伤救护的基本知识 953
15.4.1 伤情的判断 953
15.4.2 伤口的初步处理 953
15.4.3 骨折的临时固定 954
15.4.4 关节脱位的简易复位 955
15.4.5 伤员的搬运 955
15.4.6 伤员的途中护理 956
15.5 现场急救技术 957
15.5.1 急救常用药物 957
15.5.2 急救常用器械 957
15.5.3 人工呼吸 957
15.5.4 苏生器自动呼吸 958
15.5.5 胸外心脏挤压法 959
15.6 常见灾害下伤员的急救 960
15.6.1 现场救护组织和任务 960
15.6.2 烧伤的急救 960
15.6.3 触电的急救 961
15.6.4 溺水的急救 962
15.6.5 高温中暑的急救 962
15.6.6 生产性毒物中毒的急救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