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前后七子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前后七子研究
  • 郑利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597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47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768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前后七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 成、弘之际学术与文学风尚及其变异 1

第一节 专经时风的形成及其效应 2

第二节 台阁文风的流延与分化 10

第三节 “还其文于古”:重古文词趣尚的上扬 24

第四节 复古理念的变转趋势 36

第二章 前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 55

第一节 京师结盟与复古活动的倡起 56

第二节 政治旋涡的卷入及文学热潮的跌落 72

第三节 京师盟社的重开及唱酬活动的回复 77

第四节 中原与关中故里交游圈及活动重心的确立 82

第三章 前七子的个性与心态 93

第一节 从内在之性到时世之势 93

第二节 政治情势变易中的心态转向 102

第三节 寄心丘壑与顺适其志 108

第四章 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116

第一节 主情与求真 116

一、“发之情”与“生之心” 117

二、主情与反宋诗倾向 123

三、“真诗”说及其价值取向 129

第二节 艺术表现原则的诠说 134

一、“比物陈兴”:“诗之道也” 134

二、“示以意象”与“不露本情” 137

三、“声永而节”,“律和而应” 141

第三节 格调、文质说与审美主旨的确立 146

一、“高古”之格与“宛亮”之调 146

二、以“质”为本,以“实”为尚 152

第四节 复古的绪次与文学内蕴 158

一、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一) 159

二、诗歌复古的理路与指向(二) 166

三、“文必先秦两汉”论的倡导及其义旨 170

第五节 复古与法度 176

一、对于法度涵义的诠解 176

二、关于法度的体认方式 182

第五章 前七子的文学创作 190

第一节 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交互 190

一、拟古态势的凸显及其特点 191

二、自我精神个性与命运遭际的写照 205

三、多角度人生体验与感悟的呈示 214

第二节 表现视角的下移与日常化倾向 223

一、人物形象描画的下移特征 223

二、日常情态的谛观与叙写 228

第三节 雄浑与深秀相兼的诗调 236

一、雄厉浑厚格力的彰显 236

二、深邃蕴藉诗境的营造 255

第四节 朴略与古奥并尚的文风 269

一、质实与真率相交织 269

二、古峭与奥涩相纠结 282

第六章 正、嘉之际文坛格局的延续与衍变 291

第一节 李、何绪风的承续与张扬 292

第二节 复古理路的检省与改易 306

第三节 王、唐复古立场的分化及其取向 314

第七章 后七子文学集团的组成及其活动 326

第一节 前期活动与核心阵营的形成 326

第二节 诸子离京转迁后的交往及著述 351

第三节 南北之薮:济南与吴中营垒的构筑 370

第四节 后期活动与以王世贞为中心文学阵营的建立 384

第八章 后七子的个性与心态 401

第一节 寓志于仕路艺途之始 401

第二节 坎廪之遇、世事之感与消沮之怀 410

第三节 在进退之间徘徊 423

第九章 后七子的文学思想 440

第一节 宗尚态度与基本取向 441

一、“修辞”之论与古文之道 447

二、“得之心而发之文” 459

三、“性情”说及其相关问题 465

四、格调的重申与强化 479

第二节 关于法度的阐论 492

一、文章之法 494

二、诗歌之法(一):声律 500

三、诗歌之法(二):结构 508

第三节 复古习法的径路与境界 522

一、“积学”与“精思” 523

二、“拟议成变”与“悟以见心” 534

三、“因意见法”与“不法而法” 544

第四节 诗学观念显现的审美向度 552

一、诗复“雅道”的主张 552

二、对“和平”之音的强调 561

第十章 后七子的文学创作 572

第一节 拟古取向与自我抒写的消长 572

一、拟古取向的延展及其特点 573

二、人生经历与自我心路的间现 586

第二节 博杂化与趣致化倾向的呈现 599

一、博杂化之特征 600

二、趣致化之特征 608

第三节 雄浑诗调的相承与变易 617

一、雄浑之势,精工之饰 617

二、婉缛风调的杂错与旁出 633

第四节 古奥文风的调习与铸冶 643

一、裁剪之法,缜致之笔 643

二、奥峭气习的融炼与加强 656

馀论 665

前后七子文学年表 686

参考文献 733

后记 74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