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证之道 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心证之道  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
  • 陈云林,孙力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1073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刑事侦查-心理测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证之道 心理测试技术新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第一部分 人证 7

第一章 概论 7

第一节 证据方法检验 9

一、真实性 9

二、关联性 10

三、合法性 11

第二节 证据信息检验 11

一、物证信息检验 11

二、人证信息检验 12

第二章 传统物证检验之静态属性 16

第一节 可检验性 16

第二节 可重复性 17

一、重复性与复现性 17

二、可重复性实质 18

第三节 检验鉴定结论 19

一、检验鉴定结论的价值 19

二、检验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 21

三、检验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22

四、述评 23

第三章 系统论与动态检验 24

第一节 概述 24

第二节 系统论基础 24

一、耗散结构与混沌 25

二、复杂性 26

三、复杂性层级理论 27

第三节 动态检验 28

一、动态的普遍性 28

二、动态检验特点 31

三、不确定推理和非单调推理 34

第四节 结语 36

一、关于复杂性 36

二、科学规则的历史性与相对性 37

三、证据的属性 37

四、言辞可信度 40

第四章 人证之动态表现形式——语言 41

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 41

第二节 语言的动态性 42

一、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42

二、自然语言不是逻辑语言 43

第三节 语言顺应论 45

一、简介 45

二、顺应论为人证动态研究 46

第五章 人证之动态检验(一) 50

第一节 口供 50

一、传统常见的检验口供方法 50

二、口供的动态特点分析 51

第二节 口供与心理测试技术 53

一、黑箱理论 54

二、黑箱方法研究 54

三、黑箱方法研究与心理测试技术 56

四、黑箱方法在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58

第三节 翻供 60

一、翻供的类型及原因 60

二、翻供的特点 61

三、翻供的对策 62

四、易翻供案件例析 64

第四节 心理测试技术与翻供 70

一、案例 70

二、作用 71

三、注意 72

第六章 人证之动态检验(二) 74

第一节 被害人陈述 74

一、被害人陈述的含义、特征 74

二、被害人陈述的证据效力 76

三、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 77

四、被害人陈述变化及应对 79

第二节 证人证言 80

一、依据证言认定事实 80

二、证言意思 81

三、证言可信度的研究 82

四、质证 88

五、结语 90

第三节 反常表现 92

一、概述 93

二、反常表现的形式 93

三、反常表现的特征 94

四、反常表现的实质 95

五、反常表现的应用 98

参考文献 100

第二部分 欺骗 105

第一章 欺骗与谎言 105

第一节 概述 105

第二节 言语中的欺骗 107

一、言语的内容 107

二、言语的形式 108

第二章 欺骗机制 110

第一节 概述 110

第二节 人际欺骗理论(IDT) 110

一、理论框架 111

二、IDT中的被骗人 112

三、IDT中的情绪 113

四、对IDT的评价 113

第三节 信息操控理论(IMT) 114

一、概述 114

二、实验发现 115

第四节 述评 115

第三章 欺骗检测——可信度评估 117

第一节 可信度 117

一、定义 117

二、主动可信度评估与被动可信度评估 117

三、述评 119

第二节 可信度与欺骗(非真实性言语)检测 119

一、心理学与欺骗检测 119

二、认知理论与欺骗检测 120

三、讯(询)问中的欺骗分析 121

四、欺骗识别的一般性 122

第三节 言词效度分析(SVA) 123

一、前言 123

二、言词效度分析(SVA) 123

第四节 记忆特征判别(JMC) 127

一、题目内容 127

二、答题表(答卷) 131

三、国内试用情况 133

第五节 科学内容分析(SCAN) 134

一、概述 134

二、SCAN标准 135

三、SCAN应用 137

第六节 摩根询问主题技术(MITT) 137

一、概述 137

二、基本步骤 137

第七节 真实陈述与虚假陈述区分标准的实验验证 138

一、目的 138

二、方法 138

三、文本材料的内容分析 138

四、数据分析 139

五、研究结果 139

六、分析与讨论 141

第四章 可信度评估与心理测试技术 143

参考文献 145

第三部分 多道仪 155

第一章 测试之理 155

第一节 测试 155

一、概说 155

二、测试与测试准确度 155

三、真值 157

四、约定真值 158

五、测试特性 158

六、阈值 160

七、基本率 160

第二节 心理测试之特性 161

一、基本概念 161

二、兼容性与拓展性 166

三、心理测试之功能 168

第三节 测试原理探讨 168

一、概述 168

二、传统心理学理论中的“刺激—反应” 169

三、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 171

四、多道仪测试理论演化 179

第四节 测试之质量的控制 183

一、质量控制 183

二、心理测试之内部质量控制 183

三、心理测试之外部质量控制 184

第二章 多道仪和多道仪测试概论 185

第一节 概论 185

一、基本概念 185

二、多道仪与测谎 188

三、多道仪测试与可信度评估 189

第二节 多道仪测试基本技术(一)——相关/不相关测试(RIT) 190

第三节 多道仪测试基本技术(二)——准绳问题测试(CQT) 191

一、概述 191

二、问题类型 193

三、基本格式 195

第四节 多道仪测试基本技术(三)——隐蔽信息测试(CIT) 196

一、概述 196

二、题目类型 196

三、基本格式 196

第五节 多道仪的用途 198

一、筛查测试 198

二、调查测试 203

三、监查测试 207

四、小结 208

第三章 多道仪测试之基本过程 209

第一节 测前准备 209

第二节 测前谈话 209

第三节 数据采集 210

第四节 形成测试结果 210

第五节 测后处置 211

第四章 系统(调查)测试(SPEI)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一、一项功能——信息探查 212

二、两个分布——心理信息反应分布 212

三、一套系统——系统(调查)测试(SPEI) 213

第二节 原则 213

一、循证测试原则 213

二、最小测试量原则 214

三、适度刺激原则 214

四、测前状态评估严格谨慎原则 215

第三节 基本测试和精细测试 216

一、基本测试(BE) 217

二、精细测试(FE) 217

第四节 系统(调查)测试题目结构 217

一、基本测试 217

二、精细测试 217

三、示例(1)——某盗窃案的SPEI 218

四、示例(2)——安全筛查测试 219

第五节 测试图谱分析 221

一、原则 221

二、特征值 222

三、阈值 222

四、打分及概率转换 223

五、结果表述 227

第五章 多道仪测试的证据关联性分析计算 229

第一节 证据的价值取决于关联性和证明标准 229

一、关联性 229

二、证明标准 229

第二节 多道仪测试结果的关联性 230

一、图谱概率获取 230

二、优势计算 231

第三节 SPEI的优势计算与分析 235

一、计算与标准 235

二、计算示例 235

三、讨论 236

四、案例测试计算 238

第六章 反测试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第二节 反测试各论 242

一、定义 242

二、药物与酒精的作用 242

三、精神反测试 243

四、身体(动作)反测试 243

五、故意不合作反测试 243

六、反测试与假阳性 243

第三节 反测试对策 243

一、测前准备阶段 243

二、测试实施阶段 244

三、数据分析阶段 244

四、两类具体对策 244

五、结果处置 245

第七章 结语 246

第一节 心理信息的形和意 246

第二节 证据关联性意义 250

一、证据比对条件下的贝叶斯定理 250

二、优势计算 250

三、发现与检验 252

第三节 结束语 253

参考文献 254

附录 263

附录1 心理测试技术术语词典 263

附录2 美国联邦机构的人员资格筛查测试 298

附录3 美国司法岗前资格测试 314

附录4 一份多道仪测试的专家证言 323

参考文献 378

跋 38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