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 历史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  历史卷
  •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707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01页
  • 文件大小:320MB
  • 文件页数:7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 历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从三(两)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到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02—1949) 5

第一章 三江师范学堂农学科与两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1902—1912) 5

第一节 三江师范学堂的创立与演变 5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7

第三节 师生概况 11

第二章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与东南大学农科(1915—1927) 20

第一节 学校演变与管理 20

第二节 系科设置 21

第三节 师资队伍 23

第四节 教学工作 25

第五节 研究与推广 29

第三章 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早期发展(1927—1937) 41

第一节 学校变迁 41

第二节 历任院长与各系师资 43

第三节 系科演变与教学工作 47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与推广 49

第五节 师生员工的抗日爱国运动 60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中央大学农学院(1937—1945) 62

第一节 西迁四川 62

第二节 行政管理与组织机构 64

第三节 系科演变与研究所的创立 66

第四节 教学工作 68

第五节 科学研究 74

第六节 学生社团与革命活动 78

第七节 沦陷区的南京中央大学(1940—1945) 81

第五章 复员后的中央大学农学院(1945—1949) 84

第一节 复员东还 84

第二节 历任院长 85

第三节 系所恢复与扩充 87

第四节 教学工作 89

第五节 学生社团与革命活动 90

第六章 中央大学农学院各系概况 95

第一节 农科生物学系 95

第二节 农艺系 96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系 98

第四节 森林系 100

第五节 园艺系 100

第六节 蚕桑系 102

第七节 农业化学系 104

第八节 畜牧兽医系 105

第九节 农业经济系 110

第十节 农业工程系 113

第二篇 从金陵大学农科到金陵大学 农学院(1914—1949) 117

第一章 金陵大学农(林)科(1914—1929) 117

第一节农(林)科的创立 117

第二节 历任科长与师资 122

第三节 系科演变 125

第四节 学制与教学工作 128

第五节 科学研究与推广 129

第二章 金陵大学农学院(1930—1949) 1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36

第二节 领导人的更替 139

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系科设置 141

第四节 教学工作 145

第五节 科学研究 155

第六节 推广工作 160

第七节 农场 171

第八节 合作与交流 177

第九节 学生社团及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180

第三章 金陵大学农学院各系概况 185

第一节 农艺系概况 185

第二节 植物学系概况 191

第三节 植物病虫害系概况 194

第四节 森林系概况 197

第五节 园艺系概况 197

第六节 蚕桑系概况 200

第七节 农业经济系概况(附农业图书研究部) 203

第八节 乡村教育(农业教育)系概况 210

第九节 农业工程系概况 213

第十节 农业推广部(系)概况 215

第十一节 农业专修科与林业专修科概况 217

第三篇 新中国成立初期调整与南京农学院成立(1949—1952) 225

第一章 新中国对大学的接管与调整 225

第二章 中央大学的接管和新秩序的建立 226

第三章 金陵大学的接管和新秩序的建立 228

第四章 南京农学院的组建 231

第四篇 从南京农学院到南京农业大学(1952—1984) 237

第一章 独立建院初期(1952—1956) 237

第一节 院系调整与南京农学院的成立 237

第二节 苏联模式的移植与教学改革 245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253

第四节 党的建设与知识分子工作 259

第二章 曲折发展时期(1957—1960) 265

第一节 政治运动使学校失去正常秩序 266

第二节“大跃进”中的教育革命 271

第三节 科学研究与对外学术交流 279

第四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 283

第五节 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与规模 286

第六节 迁校卫岗与校园建设 288

第七节 党的建设和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组织 289

第三章 调整充实而又出现反复时期(1961—1966) 293

第一节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学校各方面关系 294

第二节 贯彻执行《高校工作条例》精神,整顿提高教学工作 298

第三节 科学研究工作的调整充实 300

第四节 开展“五反”、“社教”运动,实行半农半读制度 303

第五节 开展多种形式办学 308

第六节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311

第四章“文化大革命”十年与搬迁扬州时期(1966—1978) 314

第一节 红卫兵运动与停课闹革命 314

第二节 造反夺权与“派斗” 316

第三节 工宣队、军宣队进校,成立革委会 319

第四节 学校被迫撤并,搬迁到扬州 323

第五节 与苏北农学院合并为江苏农学院 324

第五章 拨乱反正振兴发展时期(1979—1984) 333

第一节 拨乱反正初见成效 333

第二节 南京复校 335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发展 337

第四节 科研工作的发展 344

第五节 学术交流与外事工作 349

第六节 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 350

第七节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351

第五篇 南京农业大学有特色、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发展阶段(1984—2011) 357

第一章 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时期(1984—1993) 357

第一节 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357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发展 359

第三节 科研工作 378

第四节 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 391

第五节 学术交流与外事工作 398

第六节 机关、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 404

第七节 民主党派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 413

第八节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416

第九节向“211工程”目标挺进 422

第二章 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转型时期(1994—2004) 425

第一节 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制定“十五”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 425

第二节 转变管理体制,调整领导班子 428

第三节 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430

第四节 科研条件与管理工作 451

第五节 师资队伍 461

第六节 交流与合作 467

第七节 物质保障 470

第八节 党群工作 477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建设时期(2004—2011) 489

第一节 发展规划与校庆筹备 489

第二节 学科建设 495

第三节 人事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 503

第四节 人才培养 512

第五节 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 551

第六节 条件建设与后勤保障 575

第七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 585

第八节 党的建设与干部工作 601

第九节 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616

第六篇 立足新起点 共谋新篇章(2011— ) 639

第一章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提出的背景 639

第一节 校行政领导班子换届 639

第二节 党政合力共谋发展 639

第三节 校领导集中调研 640

第四节 正式确定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 641

第五节 修订《“十二五”发展规划》 642

第六节 启动“钟山学者”建设计划 643

第七节 起草《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决定》 644

第八节 落实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 645

第二章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内涵 647

第一节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意义 647

第二节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总体要求 648

第三节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主要任务 651

附录 661

附录1南京农业大学演变示意图 661

附录2南京农业大学学院与行政机构设置(2012) 662

附录3南京农业大学各院、系、本科专业设置 663

附录4南京农业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目录 665

附录5毕业生统计 674

附录6历任教师和毕业生中当选为1948年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678

附录7 1952年后院(校)党、政负责人任职时间表 680

附录8南京农业大学1994—2011年主要科技成果获奖项目表 684

附录9国家和部省批准的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究所(室)表 697

本卷后记 70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