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王桐龄中国史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桐龄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608301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 王桐龄中国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 1
第一章 定义 1
第一节 历史之范围 1
第二节 历史之种类 2
第三节 历史与国家之关系 3
第四节 中国旧史学之缺点 4
第五节 中国史之命名 9
第二章 中国史上之种族 11
第一节 中国民族之分布 11
第二节 汉民族之特性 14
第三节 历代户口之消长 58
第三章 中国史上之地理 69
第一节 中国地势大略 69
第二节 历代史域之伸缩 76
第三节 历代帝都之地点 79
第四节 历代地方行政区域之变迁 88
第四章 中国史上之年代 95
第一节 中国史年代之确数 95
第二节 历代之纪年法及岁首 98
第三节 历代之纪元法及年号 99
第四节 干支纪年法 103
第五节 中国史时代之区分 103
本论 111
第一编 上古史 汉族胚胎时代 111
第一期 传说时代 111
第一章 中国文化之发源地 111
第二章 太古之神话 114
第三章 黄帝之治绩 118
第一节 黄帝之外征 118
第二节 黄帝之内治 119
第三节 黄帝子孙之相续 121
第四节 黄帝子孙之蕃衍 123
第四章 太古时代开化之程度 125
第五章 三皇五帝说 127
第二期 唐虞三代时代 134
第一章 唐虞之郅治 134
第一节 尧之事迹 134
第二节 舜之事迹 135
第三节 洪水说 139
第四节 三苗之征服 141
第二章 夏之兴亡 143
第一节 夏初之内治 143
第二节 夏初之外征 144
第三节 夏统之中绝及其中兴 144
第四节 夏之衰亡 145
第三章 商之兴亡 147
第一节 商初之内治 147
第二节 中叶之兴衰 148
第三节 商之衰亡 150
第四章 西周之兴亡 152
第一节 周室勃兴之原因 152
第二节 周初之内治 154
第三节 周初之外患 159
第四节 西周之衰亡 161
第五章 西周之文化 163
第一节 制度 163
第二节 礼教 171
第三期 春秋战国时代 176
第一章 王室之陵夷与霸权之消长 176
第一节 东周之式微 176
第二节 齐桓晋文之霸业 177
第三节 秦晋之争霸 178
第四节 晋楚之争霸与弭兵会 178
第五节 吴越之争霸 179
第二章 封建制度之破坏与地方集权制度之发达 182
第三章 世家之专横与主权之凌替 185
第一节 鲁三桓 185
第二节 齐田氏 186
第三节 晋六卿 186
第四章 周末学术之隆盛 189
第一节 学术勃兴之原因 189
第二节 诸家之派别 192
第三节 孔道不行之原因及其结果 203
第五章 战国七雄之对峙 206
第一节 晋之衰亡与韩赵魏之建国 206
第二节 齐之衰亡与田齐之建国 208
第三节 越之衰亡与楚之强大 208
第四节 燕之勃兴 209
第六章 六国之衰亡与秦之一统 211
第一节 商鞅之富强策 211
第二节 苏秦之合纵策 213
第三节 张仪之连衡策 214
第四节 列国之内讧与秦人势力之膨胀 216
第五节 列国对秦之抵抗策 220
第六节 范雎之远交近攻策 222
第七节 秦之统一周室之衰亡与列国之颠覆 223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代之文化 228
第一节 制度 228
第二节 礼教 231
第二编 中古史 汉族全盛时代 237
第一期 秦汉时代 237
第一章 秦始皇之统一政策 237
第一节 秦始皇之内治 237
第二节 秦始皇之外征 238
第三节 秦始皇之神仙思想 239
第二章 秦之衰亡 244
第一节 二世之昏庸 群雄之蜂起 244
第二节 钜鹿之战 245
第三节 沛公入关 246
第三章 楚汉之争 248
第一节 项籍之专横 248
第二节 汉兵之东下 249
第三节 垓下之战 251
第四章 汉初之封建问题 255
第一节 汉初封建之由来 255
第二节 吕氏之乱 256
第三节 济北王兴居之乱 258
第四节 淮南王长之跋扈 258
第五节 七国之乱 259
第五章 汉初之对外关系 263
第一节 汉与匈奴之关系 263
第二节 汉与南越之关系 266
第三节 汉与闽越及东瓯之关系 267
第四节 汉与西南夷之关系 269
第五节 汉与朝鲜之关系 271
第六节 汉与西域诸国之关系 272
第六章 武帝之内治 275
第一节 儒学之奖励 275
第二节 法学家与经济学家之登庸 276
第三节 巫蛊之狱 277
第七章 外戚之擅权 280
第一节 吕氏之专横 280
第二节 薄昭之骄恣 281
第三节 窦后之擅权 田蚡之专横 281
第四节 卫氏之盛衰 钩弋夫人之无罪赐死 282
第五节 上官桀安之乱 霍氏之盛衰 282
第六节 宣帝之内治 284
第七节 弘恭石显之祸 285
第八节 王氏之祸 286
第八章 新莽之篡 288
第一节 王莽之家世及其登庸事迹 288
第二节 王莽之中废 傅太后之专横 董贤之嬖宠 289
第三节 西汉末年之儒学思想 王莽之矫诬 290
第四节 王莽之弑逆及其篡立 292
第九章 王莽之末路 295
第一节 莽之复古 296
第二节 莽大臣之内乱 298
第三节 莽之家祸 299
第四节 莽之外交 299
第五节 莽之衰亡与盗贼之蜂起 300
第六节 昆阳之战 302
第十章 光武之中兴 306
第一节 光武之家世及其举义事迹 306
第二节 平河北之乱 307
第三节 平赤眉之乱 310
第四节 光武初年群雄割据之形势 宗室诸王之破灭东方之平定 312
第五节 西方之平定 隗嚣公孙述之破灭 窦融之归附卢芳之远窜 315
第十一章 东汉初年之内政 320
第一节 光武之内政 320
第二节 明帝之内政 324
第三节 章帝之内政 326
第十二章 东汉初年之外交 327
第一节 东汉对匈奴之关系 327
第二节 东汉对西域诸国之关系 328
第三节 东汉对乌桓之关系 336
第四节 东汉对鲜卑之关系 337
第五节 东汉对羌之关系 338
第十三章 外戚宦官势力之消长 342
第一节 马氏之放态 343
第二节 窦宪之专横 343
第三节 邓太后之临朝 邓氏荣华之始末 345
第四节 安帝之昏庸 耿宝阎显之倾轧 群小之弄权 347
第五节 梁冀之跋扈 349
第十四章 外戚与清流之结合及其对宦官之冲突 352
第一节 宦官之恣横 353
第二节 东汉之士风 355
第三节 第一次钩党之狱 361
第四节 第二次钩党之狱 362
第五节 党狱之余波及其结果 364
第十五章 东汉之衰亡 366
第一节 黄巾贼之乱 367
第二节 十常侍之乱 368
第三节 董卓之乱 370
第四节 凉州诸将之乱 372
第十六章 秦汉时代之文化 375
第一节 制度 375
第二节 学术 385
第三节风俗 392
第四节 宗教 395
第五节 实业 397
第二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399
第一章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之形势 399
第一节 地方政府势力发达之原因 400
第二节 河北之形势 袁绍公孙瓒之冲突 401
第三节 河南山东江北之形势 曹操之势力扩张 吕布袁术之破灭 402
第四节 袁曹之竞争 公孙瓒袁绍之破灭 405
第五节 南方之形势 曹操之南攻 张绣刘琮之降 孙刘之联合 赤壁之战 407
第六节 关中之形势 韩马诸将之变 410
第七节 西南之形势 刘备取益州 刘备孙权分荆州 曹操取汉中 411
第八节 曹操之专横 耿韦之举义 412
第九节 刘备取汉中 关羽之败没 孙刘之分离与孙曹之联合 413
第十节 孙权取岭南 曹丕之篡 414
第二章 三国之分离及其合并 415
第一节 昭烈之绍统 猇亭之战 415
第二节 魏主丕之南侵吴魏之分离与吴蜀之复合 415
第三节 诸葛亮之南征 416
第四节 诸葛亮之北伐 417
第五节 公孙氏之破灭 魏取辽东 419
第六节 司马懿之专横 曹爽王凌之死 420
第七节 东兴之役 诸葛恪之死 421
第八节 司马师昭之专横 曹芳曹髦之废弑 毋丘俭文钦诸葛诞之举义 422
第九节 黄皓之弄权 钟邓之入寇 蜀汉之亡 423
第十节 钟邓之内讧 司马炎之篡 424
第十一节 孙綝之专横 孙皓之暴虐 羊陆之交欢 吴之衰亡与晋之一统 425
第三章 晋室衰乱之原因 428
第一节 诸王之典兵 武帝之荒淫与惠帝之庸暗 429
第二节 士风之雕弊 430
第四章 贾后之乱与八王之乱 436
第一节 贾后之乱 436
第二节 赵王伦之乱 437
第三节 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长沙王又之乱 439
第四节 东海王越范阳王虓之乱 440
第五章 五胡十六国之乱 443
第一节 前赵之勃兴与西晋之沦灭 444
第二节 两赵之冲突与前赵之灭亡 448
第三节 前燕之勃兴与后赵之沦灭 452
第四节 前秦之勃兴与黄河流域之一统 455
第五节 前秦之衰亡与黄河流域之瓦解 461
第六章 东晋之中原恢复策 467
第一节 元帝之昭统 467
第二节 祖逖之北伐 468
第三节 王敦之乱 468
第四节 苏峻之乱 469
第五节 康穆之幼冲 何庾之辅政 470
第六节 桓温之西征 成李氏之兴亡 470
第七节 桓殷之构衅 桓温之北伐 桓温之废立 472
第八节 谢安之相业 谢玄之武功 473
第九节 会稽王道子之弄权 王恭殷仲堪之跋扈 474
第十节 桓玄之乱 475
第七章 刘裕之武功与中原之恢复 480
第一节 刘裕第一次北伐 南燕之兴亡 480
第二节 卢循之乱 481
第三节 谯纵之乱 482
第四节 后秦之势力扩张 后凉之兴亡 南凉北凉西凉之建国 483
第五节 刘裕第二次北伐 后秦之衰亡 485
第八章 后魏之勃兴与黄河流域之一统 487
第一节 拓跋珪之复国 487
第二节 后魏之西侵 匈奴刘氏之兴亡 488
第三节 后魏之东侵 后燕之衰亡与北燕之建国 489
第四节 道武帝之内政 490
第五节 夏之建国 491
第六节 西秦之建国 492
第七节 南凉之衰亡 493
第八节 西秦与夏之衰亡 493
第九节 北燕之衰亡 494
第十节 西凉之衰亡 495
第十一节 北凉之衰亡 495
第九章 南北朝之对峙 499
第一节 宋魏之冲突 500
第二节 魏之内乱 宗爱之弑逆 505
第三节 宋之内乱 506
第四节 魏之内乱 乙浑之专权 冯太后之弑逆 512
第五节 魏孝文帝之变法 513
第六节 齐魏之冲突 516
第七节 齐之内乱 517
第八节 梁魏之冲突 520
第十章 后魏之衰亡 522
第一节 后魏衰乱之原因 522
第二节 六镇之叛与河北关中之乱 525
第三节 胡太后之弑逆 河阴之变 527
第四节 梁之北侵 元颢入洛 528
第五节 尔朱荣之伏诛 尔朱世隆之弑逆 高乾之举义 529
第六节 高欢之举兵 尔朱氏之族灭 530
第七节 高欢之叛逆 孝武帝之西迁 魏室之分裂 530
第十一章 梁室之衰亡 533
第一节 梁室衰乱之原因 533
第二节 侯景之乱 535
第三节 侯景伏诛 湘东岳阳之冲突 537
第四节 江陵之陷 陈霸先之篡 538
第十二章 北周北齐之竞争与黄河流域之一统 541
第一节 东魏之亡与北齐之篡 541
第二节 西魏之亡与北周之篡 542
第三节 北齐历代之内乱 543
第四节 宇文护之专权 北齐之衰亡与黄河流域之一统 545
第十三章 陈隋之竞争与南北之一统 547
第一节 陈宣帝之篡 547
第二节 周宣帝之昏暴 杨坚之篡 548
第三节 后梁之衰亡 549
第四节 陈之衰亡 550
第十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之文化 555
第一节 制度 555
第二节 学术 564
第三节 风俗 570
第四节 宗教 578
第五节 实业 583
第三期 隋唐时代 584
第一章 隋之治乱 584
第一节 隋文帝之内治 585
第二节 隋炀帝之弑逆 589
第三节 隋炀帝之奢侈 592
第四节 隋炀帝之外交 595
第五节 隋室之衰亡 群雄之蜂起 597
第二章 唐室之勃兴 601
第一节 唐高祖之起兵 602
第二节 隋炀帝之末路 603
第三节 群雄之灭亡 唐室之一统 604
第三章 临湖之变 608
第四章 唐初之内治 610
第五章 唐初之外征 614
第一节 平东突厥 614
第二节 平铁勒 615
第三节 平西突厥 616
第四节 平高昌 616
第五节 平龟兹 617
第六节 吐火罗之内属 617
第七节 昭武九姓诸国之内属 618
第八节 吐谷浑之内乱 618
第九节 党项之内属 620
第十节 吐蕃之内属 620
第十一节 平高丽及百济 621
第十二节 印度之征服 623
第六章 女宠之乱政 626
第一节 武后之乱 627
第二节 韦后之乱 633
第三节 太平公主之乱 633
第四节 杨妃之宠与安史之乱 634
第七章 藩镇之跋扈 646
第一节 藩镇握兵之由来 646
第二节 德宗之初政 648
第三节 建中之乱 650
第四节 德宗中叶以后之政治 653
第五节 元和之治 654
第八章 宦官之专横 660
第一节 宦官弄权之由来 高力士杨思勖之宠幸 660
第二节 李辅国之乱政 660
第三节 程元振鱼朝恩之乱政 661
第四节 元载之擅权 662
第五节 白志贞之误国 神策中尉枢密使之设置 663
第六节 吐突承璀之宠幸 陈弘志之弑逆 664
第七节 王守澄之专权 刘克明之弑逆 665
第八节 宋申锡之窜 甘露之变 665
第九章 朋党之倾轧 670
第一节 牛李结怨之始 672
第二节 李逢吉之专政 673
第三节 李宗闵之专政 677
第四节 李训郑注之专政 李德裕李宗闵之左迁 679
第五节 郑覃陈夷行杨嗣复李珏之倾轧 680
第六节 李德裕之相业 681
第七节 牛李党党魁之末路 686
第八节 宣宗之内政 688
第十章 外患之侵陵 691
第一节 新罗之统一与朝鲜半岛羁縻权之丧失 691
第二节 渤海之勃兴与满洲羁縻权之丧失 693
第三节 契丹之勃兴与内蒙古东部羁縻权之丧失 694
第四节 回纥之勃兴与外蒙古羁縻权之丧失 695
第五节 吐蕃之崛强与西藏西康青海新疆羁縻权之丧失 696
第六节 南诏之勃兴与云南羁縻权之丧失 698
第十一章 内乱之踵作 705
第一节 庞勋之乱 705
第二节 黄巢之乱 706
第十二章 唐室之衰亡 710
第一节 朱李之交恶 710
第二节 朱玫李昌符之乱 711
第三节 张濬之覆军 711
第四节 杨复恭之乱 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之乱 712
第五节 刘季述之乱 崔胤之召外兵 朱李之冲突 713
第六节 朱全忠之篡 714
第十三章 隋唐时代之文化 718
第一节 制度 719
第二节 学术 731
第三节 风俗 743
第四节 唐代风俗及于后世之恶影响 745
第五节 宗教 746
第六节 实业 755
第三编 近古史 汉族衰微时代 759
第一期 辽、宋、金时代 759
第一章 五代之更迭 759
第一节梁、晋之冲突 760
第二节 唐晋之更迭 前蜀之衰亡与后蜀之建国 764
第三节 后晋与契丹之冲突 767
第四节 后汉、后周之更迭 北汉之建国 769
第五节 吴之衰亡与南唐之篡立 闽楚之衰亡 湖南周氏之建国 后周与宋之更迭 771
第二章 宋室之勃兴 780
第一节 宋初之内治 780
第二节 宋初之外征 783
第三节 金匮之盟 789
第三章 宋初对辽之关系 792
第一节 高梁河之役 792
第二节 岐沟之役与陈家谷之役 792
第三节 澶渊之役 794
第四节 真宗之矫诬 796
第四章 宋初对夏之关系 798
第一节 李继迁之叛 798
第二节 元昊之叛 799
第三节 契丹增币问题 800
第四节 元昊之请和 801
第五章 仁宗之内治 803
第一节 庄献太后之临朝 803
第二节 郭后之废与范、吕之争 804
第三节 庆历党议 806
第四节 王则之乱 807
第五节 侬智高之乱 808
第六节 文彦博、富弼、韩琦之相业 808
第七节 濮议 809
第六章 神宗之变法自强 811
第一节 神宗变法之动机 811
第二节 神宗之内政改革 815
第三节 神宗之外部经营 823
第七章 新旧党之倾轧 827
第一节 旧党内阁之成立 新法之废止 新党之左迁司马光、吕公著内阁 吕大防、范纯仁内阁 828
第二节 旧党之内讧 830
第三节 新党之复活及其报复 旧党之贬窜孟后之废 章惇内阁 832
第四节 混合内阁之成立 新党之左迁 孟后之复位韩忠彦、曾布内阁 834
第五节 变态新党之出现 党人碑之设立孟后之复废 蔡京内阁 835
第八章 北宋衰乱之原因 838
第一节 徽宗之弊政 838
第二节 方腊之乱与宋江之乱 840
第九章 北宋之衰亡 841
第一节 恢复燕云议 841
第二节 金人第一次南侵 种师道之人援 李纲之城守 844
第三节 金人第二次南侵 汴京之陷落徽、钦之北狩 849
第十章 高宗之南渡 853
第一节 高宗之嗣统 李纲之防守策黄潜善、汪伯彦之阻挠 853
第二节 高宗之南奔 河南淮北之陷落 856
第三节 苗刘之变 黄天荡之战 858
第四节 富平之败 吴玠、吴璘之守蜀 858
第五节 伪齐之兴废 860
第十一章 秦桧之主和 862
第一节 和议之动机 863
第二节 秦桧之进身 863
第三节 王伦之议和 865
第四节 金人之败盟 顺昌之捷 郾城之捷 866
第五节 岳飞之狱 868
第十二章 海陵王之南侵 871
第一节 完颜亮之弑逆 871
第二节 采石之战 872
第三节 符离之溃 873
第四节 金世宗、宋孝宗之治 874
第十三章 伪学之禁 876
第一节 伪学之禁以前,王学派与程学派之倾轧 876
第二节 道学之禁 879
第三节 光宗之内禅 韩侂胄之进身 880
第四节 伪学之禁 朱熹之免官 赵汝愚之冤死吕祖俭、蔡元定、吕祖泰之远窜 881
第五节 伪学之禁之取消 884
第十四章 韩侂胄之北伐 886
第一节 北伐之动机 886
第二节 吴曦之叛 887
第三节 韩侂胄之伏诛 和议之成立 887
第十五章 金室之衰亡 889
第一节 金室衰乱之原因 889
第二节 蒙古之南侵 891
第三节 金人之南侵 李全之叛 892
第四节 史弥远之废立 894
第五节 汴京之陷落 金哀宗之殉国 894
第十六章 西夏之衰亡 896
第一节 西夏之汉化 896
第二节 夏、金之互讧 896
第三节 西夏之衰亡 897
第十七章 南宋之衰亡 898
第一节 收复三京议 899
第二节 孟琪之守楚 余玠之守蜀 899
第三节 史嵩之之专政 900
第四节 丁大全之专横 贾似道之擅权 900
第五节 襄樊之陷 902
第六节 临安之陷 恭宗之北狩 903
第七节 崖山之溃 904
第十八章宋、辽、金时代之文化 907
第一节 制度 907
第二节 学术 928
第三节 风俗 942
第四节 宗教 945
第二期 元时代 948
第一章 蒙古之勃兴 948
第一节 成吉思汗之家世 949
第二节 蒙古勃兴以前,四围诸国之形势 949
第三节 蒙古内部之统一 950
第四节 蒙古外部之征伐 951
第二章 元初之内乱 956
第一节 蒙古内乱之远因 957
第二节 阿里克布克之乱 958
第三节 海都之乱 锡喇勒济脱脱木儿之乱与纳延之乱 959
第三章 元初之外征 964
第一节 后高丽之臣服 964
第二节 日本之征伐 965
第三节 缅之征伐 968
第四节 占城、安南之征伐 968
第四章 元室衰乱之原因 971
第一节 历代天子之更迭与大臣之专横 971
第二节 财政之困难 975
第三节 喇嘛之暴横 978
第四节 种族上之轧轹 979
第五节 天灾之流行 981
第五章 元室之衰亡 983
第一节 群雄之蜂起 983
第二节 托克托之南征 984
第三节 群雄之角逐 985
第四节 元室诸将之内讧 987
第五节 太子阿裕锡哩达喇之专权及其对博啰特穆尔之冲突 988
第六章 元代之文化 992
第一节 制度 992
第二节 学术 997
第三节 风俗 1002
第四节 宗教 1003
第五节 实业 1007
第三期 明时代 1009
第一章 明室之勃兴 1009
第一节明室之统一 1010
第二节 北元之末路 1011
第三节 明初之内治 1013
第四节 胡蓝之狱 1014
第五节 文字狱 1016
第二章 亲藩之构难 1018
第一节 靖难之变 1018
第二节 高煦之乱 1020
第三章 明初之外征 1022
第一节 朝鲜之降附 1022
第二节 鞑靼之征伐 1023
第三节 卫拉特之征伐 1024
第四节 乌梁海、朵颜、三卫之设置 1025
第五节 哈密诸卫之设置 1025
第六节 贵州之开拓 1026
第七节 安南之叛服 1026
第八节 海外诸国之交通 1030
第四章 宦官之乱政 1033
第一节 宦官握权之由来 1033
第二节 仁宣之治 1034
第三节 王振之擅权 麓川之役 土木之变 1035
第四节 英宗之复辟 曹石之乱 1037
第五节 汪直之擅权 万贵妃之专宠 1038
第六节 孝宗之治 1040
第七节 刘瑾之擅权 武宗之荒淫 衰濠之变 1040
第五章 士论之激昂 1045
第一节 明初之士风 1045
第二节 孝庄皇后合葬裕陵议 1047
第三节 大礼议 1048
第四节 严嵩之弄权 1051
第六章 外患之纷扰 1053
第一节 朵颜三卫之南侵与大宁之沦没 1053
第二节 土鲁番之东侵与哈密之沦没 1053
第三节 鞑靼之中衰与卫拉特之南寇 1054
第四节 鞑靼之复兴与河套之沦没 1056
第五节 倭寇之猖獗 1058
第七章 言路之多事 1061
第一节 张居正夺情议 1062
第二节 建储议 1063
第三节 梃击案 1066
第四节 东林党之成立 1068
第五节 矿税之虐政 1069
第六节 楚宗、妖书、京察三案 1070
第七节 言官对阁臣之诋诬 1070
第八节 东林党与宣昆党及齐党、楚党、浙党之倾轧 1071
第九节 三案之争论 1074
第八章 宦官与阉党之结合及其对东林党之冲突 1077
第一节 魏忠贤之专横 东林党之末路 1078
第二节 魏忠贤之伏诛 党人之昭雪 1081
第九章 朝鲜之役 1083
第一节 有明中叶以前对日本之交涉 1084
第二节 丰臣秀吉之西侵与中日之冲突 1085
第十章 辽东之役 1088
第一节 满洲之家世 1089
第二节 满洲内部之统一 1089
第三节 辽东之陷落 1090
第四节 孙承宗、袁崇焕之守辽西 1091
第十一章 明室之衰亡 1094
第一节 流贼之蜂起 1094
第二节 后金之南侵 袁崇焕之冤死 1095
第三节 明廷剿抚之失机 流寇之大炽 1097
第四节 清太宗之南侵 卢象升之战死 1098
第五节 北京之陷 毅宗之殉国 1100
第六节 福王之绍统 马阮之弄权 1103
第七节 吴三桂之乞师 清兵之南侵南京之陷 福王之被虏 1104
第八节 浙闽之陷 唐王聿键之殉国 1105
第九节 广东之陷 唐王聿?之败没 1106
第十节 广西云、贵之陷 桂王之败没 1107
第十二章 明代之文化 1111
第一节 制度 1111
第二节 学术 1120
第三节 风俗 1125
第四节 宗教 1126
第五节 实业 1129
第四编 近世史 西力东渐时代史 1133
第一期 清室勃兴时代 1133
梁序 清代政治与学术之交互的影响 1133
序论 1164
第一节 近世史之参考书 1164
第二节 近世史之特殊局面 1166
第三节 清室兴亡之原因 1167
本论 1169
第一章 清初之外征 1169
第一节 朝鲜之征服 1169
第二节 内蒙古之征服 1170
第二章 清初之内治 1174
第一节 入关后之设施 1174
第二节 清初诸王之内治 1175
第三节 清初对汉民之高压政策 1178
第四节 鳌拜之专权与圣祖初年之高压政策 1180
第三章 三藩之乱 1184
第一节 三藩之起源 1184
第二节 撤藩议 1185
第三节 吴藩之变 1186
第四节 王辅臣之变 1187
第五节 耿藩之变 1188
第六节 尚藩之变 1189
第七节 陕甘之平定 1189
第八节 广西之平定 1190
第九节川、湖、云、贵之平定 1191
第四章 台湾之内属 1195
第一节 台湾开辟小史 1195
第二节 郑成功小传 1196
第三节 郑氏之兴亡 1197
第四节 朱一贵之乱 1200
第五节 林爽文之乱 1201
第五章 西力东渐之?矢 1203
第一节 葡人之东渐 1203
第二节 西人之东渐 1206
第三节 荷人之东渐 1207
第四节 英人之东渐 1209
第五节 基督教之输入 1210
第六章 清初对俄之交涉 1213
第一节 清俄接触之始 1213
第二节 清俄之交际及其冲突 1214
第三节 尼布楚条约 1215
第四节 恰克图条约 1216
第五节 恰克图增订商约 1218
第七章 准噶尔之役 1220
第一节 准噶尔之起源 1220
第二节 喀尔喀之内属 准噶尔之东侵 1221
第三节 乌兰布通之战 1222
第四节 昭莫多之战 1223
第五节 噶尔丹之末路 1223
第六节 阿拉善蒙古之内属 1224
第八章 西藏之内属 1226
第一节 黄教之起源 1226
第二节 第巴桑结之挑衅 1228
第三节 策妄阿布坦之扰藏 1229
第九章 康熙时代之内治 1231
第一节 学术之提倡 1231
第二节 治河之绩与南巡北巡西巡之典 1237
第三节 大臣之植党 1239
第四节 诸王之倾轧与储位之废立 1240
第五节 康熙时代之文字狱 1241
第十章 青海之内属 1244
第一节 青海和硕特之起源 1244
第二节 罗卜藏丹津之叛 1245
第十一章 西南夷改土 归流之役 1247
第一节 西南各省土司之由来 1247
第二节 鄂尔泰改土归流议 1248
第三节 台拱之变 1250
第十二章 雍正时代之内治 1252
第一节 庶政之革新 1252
第二节 年羹尧之狱与隆科多之狱 1256
第三节 雍正时代之文字狱 1257
第四节 世宗侦察之严密 1260
第十三章 天山北路之内属 1263
第一节 雍正时代西方之用兵 1263
第二节 准噶尔之内乱 1265
第三节 伊犁之平定 1267
第四节 阿睦尔撒纳之叛 1267
第五节 乌梁海之内属 1271
第六节 土尔扈特之归化 1271
第十四章 天山南路之内属 1274
第一节 天山南北路之形势 1274
第二节 回教徒之东渐 和卓木之建国 1276
第三节 大小和卓木之变 1277
第四节 黑水营之战 1278
第五节 乌什之变 1279
第六节 张格尔之乱 1280
第七节 玉素普之乱 1281
第八节 七和卓木之乱 1282
第十五章 葱岭以西诸国之内属 1283
第十六章 缅甸之役 1290
第一节 缅衅之起源 1290
第二节 第一次缅征之役 1292
第三节 第二次征缅之役 1293
第四节 暹罗之内属 1295
第十七章 金川之役 1297
第一节 金川之形势 大小金川之起源 1297
第二节 第一次金川之役 1298
第三节 第二次金川之役 1299
第四节 金川难下之原因 1301
第十八章 安南之役 1303
第一节 安南建国小史 1303
第二节 安南之内乱 1304
第三节 孙士毅之丧师 1305
第十九章 廓尔喀之役 1308
第一节 廓尔喀之起源 1308
第二节 沙玛尔巴之挑衅 1308
第三节 福康安之出师 1309
第二十章 清室之理藩策 1311
第二十一章 乾隆时代之内治 1316
第一节 乾隆初年之宽猛相济法 1316
第二节 乾隆时代之文字狱 1318
第三节 高宗之右文 1326
第二十二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一 内政之腐败 1340
第一节 高宗之怠荒 1340
第二节 和珅之乱政 1348
第三节 官吏之贪黩 1351
第四节 吏治之败坏 1356
第五节 军官之豪侈 1358
第六节 财政之虚耗 1361
第七节 八旗生计之困难 1366
第八节 八旗满人之汉化 1370
第二十三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二 汉族之反动 1372
第一节 明末遗民文字之鼓吹与清廷对于汉族学者之压制 1372
第二节 满汉待遇之不平 1374
第三节 秘密会党之结合 1378
第四节 清初汉族之革命运动 1380
第二十四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三回族之反动 1383
第一节 河西之变 1383
第二节 马明心之变 1383
第三节 石峰堡之变 1384
第二十五章 清室衰乱之原因四苗族之反动 1386
第一节 湘、黔苗疆之形势 1386
第二节 石柳邓之乱 1388
第三节 傅鼐之苗疆善后策 1390
第四节 赵金龙之乱 1391
第二十六章 白莲教匪之乱 1393
第一节 白莲教之起源 1393
第二节 湖北教匪之起事 福宁之杀降 1395
第三节 四川教匪之起事 1397
第四节 永保、景安之失机襄贼之北窜与川楚教匪之会合 1397
第五节 襄贼之东西驰突 明亮之坚壁清野策齐王氏、姚之富之败死 1398
第六节 勒保之邀功 诸将之泄沓罗其清、冉文俦之败死 1401
第七节 庙谟之革新 勒保、永保之失机冷天禄之败死 1402
第八节 张汉潮、张均德之败死 魁伦之失机嘉陵江、梓潼河之陷 马蹄冈之战 1404
第九节 甘肃之肃清 教主刘之协之伏诛王廷诏、徐天德之败死 1406
第十节 三省之肃清 教匪之歼灭 1407
第十一节 宁陕新兵之变 1411
第二十七章 东南海疆之乱 1414
第一节 艇盗之扰 1414
第二节 蔡牵之乱 1415
第二十八章 天理教匪之乱 1420
第一节 李文成之变 1420
第二节 林清之变 1421
第三节 天理教匪之平定 1422
第二十九章嘉、道两朝之内治 1423
第一节 仁宗之优柔 1423
第二节 宣宗之谨慎 1425
第三节 仁宗之去奢 宣宗之崇俭 1426
第四节 宣宗之偏听 曹振镛之逢迎士风之丕变 穆彰阿之弄权 1428
第五节 将帅之欺罔 1430
第六节 军政之废弛 1433
第七节 军需之糜费 1434
第八节 河患之频仍 1435
第九节 官吏之奢华 帑藏之虚耗 1437
第十节 官吏之舞弊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