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学史 古代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人学史  古代卷
  • 尚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0757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学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孙维炎 1

第一编 先秦--多元人学模式的创构时代 1

前言 5

第一章 先秦儒家人学的创立与演变 5

第一节 孔子对儒家伦理人学的缔造 5

一 以“仁”为本的学术主旨 5

二 “复礼”、“执中”的道德实践思想 9

三 支离的人性论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启迪 13

第二节 孟子对儒家人学的创造性发展 17

一 对人性的道德界定及其理论意义 18

二 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 21

三 仁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25

第三节 《易传》对儒家天人之学的建构 29

一 兼含“三才”而归于人学的易道 31

二 “崇德广业”的人生境界 33

三 刚以进取、慎以守身的生活态度 37

第四节 荀子对儒家人学的改塑 40

一 人性与道德背反的“性伪之分” 41

二 “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 42

三 “隆礼”、“重法”的双重规范 46

第五节 《大学》、《中庸》的人学思想 50

一 《大学》的内圣外王思想 51

二 《中庸》的“中和”、“至诚”思想 54

第二章 道家老庄学派的人学思想 63

第一节 《老子》守柔处弱的贵族人学 63

一 与道“玄同”的虚静心态 65

二 “无为”的生活方式与施政原则 71

三 《老子》人学特征概观 77

第二节 庄子破除“物化”的逍遥人学 80

一 对“人为物化”现象的提示 81

二 “齐物”、“坐忘”的“无已”境界 85

三 安时处顺的“无为”境界 91

四 “无待”于物的逍遥境界 94

第三章 墨翟、韩非的人学思想 98

第一节 墨翟的平民人学 98

一 “兼爱”、“互利”的道德平等精神 98

二 道德理想的宗教证明 104

三 对儒家命定论的宗教批判 107

四 墨子与孔子人学同异 109

第二节 韩非“以利为心”的人学思想 113

一 “自为”的人性与人伦关系 114

二 对道德历史性和道德悖论的揭示 116

三 扬法治、抑德治的人性论证明 118

第二编 汉至唐--儒家人学的昌盛与危机时代 127

第四章 汉代的道家人学与儒家人学 129

第一节 《淮南子》对道家人学的发展 129

一 以道家统御诸家的学术风貌 129

二 清静本性的失落与复归 132

三 保真与养生的主从关系 137

四 “通而无为”与“塞而无为”之辩 140

第二节 董仲舒对汉代儒家人学的开拓 143

一 “人理副天道”的天人观 146

二 道德禀赋与道德人格的判别 148

三 三纲五常说和“正谊明道”论 152

第三节 扬雄的人学思想 157

第四节 王充的人学思想 164

一 对天人感应的系统批判 166

二 气禀人性论及其困惑 172

三 对儒家命定论的重构 176

第五章 魏晋儒、道人学的融和与冲突 180

第一节 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思想 181

第二节 阮籍、嵇康对道家人学的发展 187

一 阮籍“超世遗俗”的人格理想 187

二 嵇康的“越名教任自然”思想 189

第三节 裴頠尊儒抑道的“崇有”思想 194

第四节 郭象融合儒道的“逍遥义” 199

一 “逍遥义”的独化论基础 200

二 “足性”即“逍遥”的人生论 202

三 “逍遥义”中的道德内涵 206

第六章 隋唐儒、释、道三教人学的关系 208

第一节 佛教、道教对儒家人学的冲击 208

第二节 隋唐儒家学者折衷三教的倾向 216

第三节 重建儒家人学的先声 219

一 韩愈的道统论和性情三品说 219

二 李翱对儒家性命学说的重建 222

第三编 宋至清中期--儒家人学的重构与批判时代 225

第七章 周敦颐、张载对道学人论的开创 230

第一节 周敦颐对道学人论的开源作用 230

第二节 张载对道学人论的创建 234

一 人性二重性的观点 236

二 “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理论 241

三 “民胞物质与”的道德境界 243

第八章 程朱理学人论的创立与完成 247

一 “天人一本”的人生境界 248

第一节 程颢的人学思想 248

二 天赋心性论及其困惑 251

三 去私主敬的修养方式 253

第二节 程颐的人学思想 253

一 天理人欲之辩 256

二 心性辩析及心性层次理论 260

三 行本于知的知行观 264

四 持敬守中的修养论 268

第三节 朱熹对理学人论的系统化建构 272

一 “理一分殊”的天人之学 272

二 对张、程心性论的融和与发展 277

三 存理灭欲、仁统四端的伦理思想 282

四 道德理性与道德实践“相须”并举思想 285

第九章 心学人论的形成和极端化发展 288

第一节 陆九渊对心学人论的创立 288

一 心、理同一的道德归宿 290

二 “先立乎其大”的道理知识论 292

三 道德自足的精神幸福观 295

第二节 王守仁对心学人论的系统建构 299

一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300

二 “致知格物”的心学诠释 306

三 “合一并进”的知行观 311

第三节 李贽对心学人论的发挥与超越 315

一 破除道学、融通三教的学术主张 316

二 “仁义”与“势力”双重禀性思想 320

三 主体意识的独立自抉 323

第十章 事功之学对道学人论的冲击 330

第一节 陈亮的人学思想 330

第二节 叶适的人学思想 335

一 统贯天人的“中庸”之道 337

二 对道学心性论的批判 341

三 “以利和义”的义利观 345

一 罗钦顺对程朱人学的修正 347

第一节 罗钦顺、王廷相的人学思想 347

第十一章 后期道学中气论学者的人学思想 347

二 王廷相的气禀人性论及其困惑 350

第二节 王夫之对道学人论的重构 354

一 “日生日成”的人性迁移论 356

二 天人合一的心性关系论 359

三 天理人欲相统一思想 362

四 行先知后的知行观 364

第十二章 颜元、戴震对道学人论的批判 370

第一节 颜元对道学人论的批判 370

一 性形俱善、义利统一思想 370

二 重习行、倡实学的济世主张 375

第二节 戴震对儒家人学的重构 379

一 对程朱理本论及理气之辩的否证 380

二 道德禀赋与生存欲望相统一思想 383

三 在理欲观上的破与立 389

后记 39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