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 新版本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新版本
  • 赵明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16326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 新版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绪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1

第一节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狭义科学社会主义 1

一 广义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特征和理论体系 1

二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9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8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 18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0

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31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5

一 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到恩格斯逝世的近半个世纪内,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35

二 科学社会主义在列宁主义阶段的新发展 38

三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1

四 当代的新问题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43

第四节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46

一 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46

二 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 48

第一节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53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53

一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53

第一编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 53

第一章“代替论” 53

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 53

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 55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不了其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命运 58

一 现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情况及其原因 58

二 现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并没有改变其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63

第三节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66

一正确认识与处理“必然代替”与“必须利用”的关系 66

二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69

三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曲折性 72

第二章“阶级论” 75

——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 75

第一节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75

一 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 75

二 无产阶级的阶级特征 77

三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80

四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并未改变 82

第二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86

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86

二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 89

三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92

第三章“革命论” 96

——无产阶级革命 96

第一节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含义及必然性 96

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 96

二 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 98

三 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的理论 99

第二节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02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02

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104

三 和平夺取国家政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 106

第三节革命形势和革命的主观条件 110

一 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条件的科学含义 110

二 革命形势是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基础 112

一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115

第一节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15

第四章“革命专政论” 115

——无产阶级革命专政 115

二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 118

第二节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阶段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类型的国家政权 120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含义、特征及其实质 120

二 无产阶级专政类型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126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30

第三节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133

一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镇压国内敌对势力的反抗,防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侵略,保卫祖国和革命建设的成果 133

二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清除剥削阶级的反动影响 135

三 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7

第五章“革命政党论” 139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39

第一节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139

一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139

二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143

一 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45

第二节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领袖 145

二 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148

三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有自己的革命领袖 149

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作风 152

一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52

二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54

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党内斗争和党的团结 158

一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158

二 必须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 159

三 正确处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关系 162

第六章“革命战略策略论” 163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163

第一节党的战略和策略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63

一 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 163

二 要准确把握党的战略与策略、战略指导与策略指导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65

第二节制定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战略和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客观依据 168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的指导思想 168

二 时代的基本特征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的客观依据 170

三 革命的实践经验是制定党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172

第三节制定和实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战略与策略的基本指导原则 173

一 必须把当前的革命斗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173

二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打击反动顽固势力 175

三 必须坚持战略上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77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预见和设想 183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与特征 183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 183

第七章“本质论” 183

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183

第二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183

二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188

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191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8

一 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98

二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已初步显示了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203

第一节建设有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依据 206

一 建设有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206

第八章“特色论” 206

——建设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6

二 建设有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08

三 建设有各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依据 209

第二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211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11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15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 223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 227

一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基本特征 227

第九章“发展论” 22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整体性 227

二社会主义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231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发展 233

一 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性划分的依据 233

二 社会主义各国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实践和探索 237

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0

一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244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性发展 244

二 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是社会主义全面性进步的必然要求 248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性与整体性发展是有机统一体 251

一 阶段性是整体性发展的阶段性 251

二 整体性是阶段性发展的整体性 253

现代化经济建设 256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256

一 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是成熟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256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和 256

第十章“建设论”(一) 256

二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形成的两条根本途径 258

第二节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260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科学含义 260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262

第三节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前提和基本指导原则 266

一 必须及时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266

二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69

三 必须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 270

四 必须从本国特点出发,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建设道路 274

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275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 27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75

第十一章“建设论”(二) 275

二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与历史联系 278

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281

第二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284

一 健全代表制民主 284

二 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8

三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人民的直接民主 290

一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92

第三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 292

二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创造物质文化条件 294

三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295

第十二章“建设论”(三) 298

——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2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 298

一 文化概念的一般含义 298

二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含义 300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30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307

第二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07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311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315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319

第十三章“改革论”(一) 322

——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22

第一节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 322

一 改革的科学含义 322

二 现实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 324

第二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35

一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35

二 改革的任务——实现传统体制的根本转换 337

第十四章改革论(二) 34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341

第一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内容 341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科学含义 341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和紧迫性 343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345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性质 345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348

第三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基本要求 352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352

二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352

第十五章“改革论”(三) 358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358

第一节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58

一 政治体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358

二 传统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 361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367

第二节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369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369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372

第三节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原则 377

一排除各种干扰,积极审慎地进行改革 377

二 注重探索试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378

三 把握全局效应,有机结合与配套地进行改革 380

四 维护安定团结,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改革 381

一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384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社会 384

第十六章“开放论” 384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开放 384

二 现实社会主义各国实行对外开放的迫切性 386

第二节坚持民族独立和实行对外开放 390

一 殖民地、半殖民地条件下的“门户洞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 390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是在民族完全独立、国家主权完整的基础上,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391

第三节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394

一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 394

二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指导原则 398

第十七章“社会力量结构论” 400

——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的 400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400

第一节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是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 400

一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特点 400

二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对整个社会实现领导 402

第二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的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404

一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基本依靠力量的工人阶级 404

二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基本依靠力量的农民 405

三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基本依靠力量的知识分子 408

四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基本依靠力量的人民军队 410

第三节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依靠各族人民大团结,搞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事业 413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413

二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任务 415

三 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418

四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中努力团结和依靠各宗教界人士,充分调动广大宗教人士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421

一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依靠和基础 425

第四节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和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25

二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社会主义发展、建设、改革事业中最广泛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427

三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 429

四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430

第十八章“执政党论” 434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工人阶级执政党 434

第一节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含义及主要特征 434

一 工人阶级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执政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434

二 工人阶级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 436

一 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 439

第二节必须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439

二 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 442

三 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内容 444

第三节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正确制定与实施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战略和策略 449

一 工人阶级执政党应特别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449

二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和策略理论的基本内容 451

三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策略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战略、策略的异同点 452

四 工人阶级执政党正确制定与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策略的指导原则 454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性质和原则 456

一 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对外政策 456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及政策 456

第十九章“对外关系论” 456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当代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准则 461

三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出发点 465

四 独立自主是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467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任务 470

一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积极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关系 470

二 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72

三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74

三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74

三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74

主义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 478

第二十章“自由王国论” 478

第三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成长为共产——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78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478

一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人类发展的两种历史状态 478

二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过程 479

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自由王国 480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481

第二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481

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483

第二十一章“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论” 485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特征 485

第一节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 485

一 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 485

二 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联系和区别 48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特征 487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见和设想 487

二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特征 489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 492

重要国际条件 492

第一节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及其实质 492

一 完整、准确地理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含义 492

第二十二章“国际论” 492

二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493

第二节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在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中的地位与作用 495

一 全世界实现了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才能彻底完成 495

二 一国不能建成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国际条件 496

第一节共产主义形成的特点和条件 500

一 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特点 500

第二十三章“奋斗论” 500

——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 500

二 共产主义社会形成的条件 502

第二节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 511

一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511

二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首要前提 512

三 完成现实任务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直接道路 514

四 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备条件 51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