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文地质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水文地质手册
  • 河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四大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15038·新234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85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8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水文地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质基础 1

第一节 地质年代与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

一、地质年代表 1

二、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

(一) 1:100万 1

(二) 1:50万,1:20万,1:10万 1

(三) 1:5万,1:2.5万,1:1万 1

第二节 地貌 5

一、地貌类型的划分 5

我国山地高度分类表 7

平原等级表 8

海深等级表 8

中国海岸地貌基本类型表 8

二、河谷地貌形态类型 9

(一) 河谷类型的划分 9

(二) 河漫滩的主要类型 10

(三) 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 11

三、黄土地区地貌形态类型 12

(二) 地貌形态类型 13

四、干旱地区荒漠类型与地貌形态类型 13

(一) 荒漠的类型 13

五、冰川地貌形态类型 15

六、岩溶地貌形态类型 18

第三节 第四纪地质 20

一、第四纪堆积物成因类型 20

几种常见的第四纪堆积物鉴别表 21

二、第四纪的划分 22

中国部分地区第四纪冰期划分对比表 23

(一) 松散岩石分类 24

三、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分类及野外鉴别 24

(二) 砾石类土和砂类土的肉眼鉴别方法 25

(三) 粘性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方法 26

第四节 坚硬岩石的分类及其特征 27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27

矿物的硬度等级表 29

比较硬度表 29

(一) 沉积岩分类 30

二、沉积岩的分类及其特征 30

(二)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32

石灰岩--白云岩、碳酸盐岩--砂岩、碳酸盐岩--粘土岩分类表 32

三、岩浆岩的分类及其特征 39

(一) 各种类型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39

(二) 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41

四、变质岩的分类及其特征 42

(一) 变质岩的分类 42

(二) 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 44

(一) 褶曲要素 45

第五节 地质构造 45

一、褶曲 45

(二) 褶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46

二、断层 51

(一) 断层要素 51

(二) 断层的类型及其特征 53

(三) 构造岩的类型及其特征 55

(二) 裂隙的统计与制图 56

(一) 裂隙的类型及其特征 56

三、裂隙、劈理 56

(三) 劈理的类型及其特征 60

(四) 劈理的应用 61

四、地质力学基本知识 63

(一) 构造形迹与结构面 63

(二) 构造形迹的序次和等级 63

(三) 构造体系的类型和构造型式 68

(四) 构造体系的联合和复合关系 68

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 69

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 69

第二章 水文地质基础 69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 69

三、水在岩石中存在形式及其特征 71

四、水的物理性质的有关资料 72

(一) 水的主要理化常数 72

(二) 水的导热系数(λ) 72

(三)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μ) 72

(四) 水的运动粘滞系数(γ) 73

第二节 控制地下水形成的气象、水文因素 74

一、气象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74

(一) 空气的湿度 74

(二) 大气降水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表示 75

(三) 蒸发的形式与影响因素 77

(四) 气象基本要素的综合表示方法 78

(二) 流量过程线中地下水补给的分割 80

径流率与径流深换算关系表 80

(一) 径流的表示方法 80

二、水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80

第三节 岩石的某些物理和水理性质 82

一、岩石的空隙线 82

(一) 岩石空隙的成因类型 82

(二) 岩石空隙的形式 83

(三) 岩石空隙性的参考数值 83

二、松散岩石水理性质的参考数值 84

三、一些岩石的热性质 86

(一) 地下水主要类型 87

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87

第四节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87

(二) 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88

(三) 我国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 90

(四) 裂隙水的水文地质类型 92

(五) 岩溶水的主要水文地质类型 93

(六) 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94

二、泉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96

(一) 地下水按温度的分类 98

一、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 98

第五节 地下水水质 98

(二) 地下水按矿化度的分类 99

海水的化学成分表 99

(三) 地下水按酸碱度的分类 99

(四) 地下水按硬度的分类 100

(五) 地下水按放射性分级 100

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常数(λ)和半衰期(T)表 100

天然水中铀、镭和氡的含量表 101

(一) 水中存在物质与水的颜色的关系 102

二、地下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 102

(六) 地下水按耗氧量的分类 102

(七) 地下水按卫生条件的分类 102

(二) 地下水透明度的野外分级 103

(三) 气味的强度等级 103

(四) 水中存在物质与口味的关系 103

(五) 引起味觉的盐类近似浓度 104

三、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 104

四、水化学分析成果的审查 106

(一) 舒卡列夫分类 108

五、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 108

(二) 布罗茨基分类 109

(三) 阿廖金分类 109

(四) 皮帕尔图解法 110

六、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 112

(一) 常用化合物的分子量、当量、比重 112

(二) 地下水硬度换算 115

(三) 几种难溶物质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116

(四) 不同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118

一、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形态 119

(五) 不同pH值的水中各种弱酸存在的形式 119

第六节 地下水的运动 119

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 120

三、地下水流态的判定方法 120

第三章 水文地质调查 123

第一节 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23

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23

(一) 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 123

(二) 冲积平原区 123

(三) 冲积、湖积平原区 124

(四) 山间河谷平原区 124

(五) 山间冲积、湖积盆地 125

二、戈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25

(一) 山前戈壁平原区 125

(二) 山前细土平原区 126

(三) 沙漠、盐漠、盐湖区 126

(二) 河谷平原区中的黄土台塬 127

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27

(一) 黄土高原(黄土丘陵区与黄土塬区) 127

四、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28

(一) 沉积岩分布地区 128

(二) 火成岩分布地区 128

(三) 变质岩分布地区 129

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29

(一) 裸露型地区 129

六、滨海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30

(一) 滨海平原和大河河口三角洲地区 130

(三) 埋藏型地区 130

(二) 覆盖型地区 130

(二) 岛屿、半岛和狭窄的滨海平原区 131

七、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131

第二节 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 132

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132

(一) 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132

(二) 对地质构造的观察与描述 133

(三) 对第四纪地层的观察与描述 134

(四) 对地貌的观察与描述 136

(五) 对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 136

实测地层剖面数据计算表 137

地层真厚度计算公式表 137

倾角换算表 138

剖面垂直比例尺放大后,岩层倾角大小歪曲结果表 139

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 139

(一) 水井、钻孔的调查 139

民井调查记录表 140

(二) 泉的调查 141

(三) 岩溶水点(包括地下河)的调查 141

泉水调查记录表 142

(四) 矿坑的调查 143

(五) 老窑的调查 143

矿坑(老窑)调查表 144

(六) 地表水体(河流、湖泊)的调查 145

第三节 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的一些专门方法 145

一、航空照片的地质解译 145

(一) 地形要素的解译 147

(二) 地貌及第四纪沉积物的解译 148

(三) 基岩岩石性质的解译 159

(四) 构造解译 163

二、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167

(一) 水文地质指示植物调查方法 168

(二) 地植物分布参考资料 170

三、岩溶地区洞穴调查 173

(一) 洞穴调查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73

(二) 洞穴调查中应用的测量方法 174

第四节 基岩山区的找水途径 175

一、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 175

二、基岩区找水途径 181

(一) 变质岩地区 181

(二) 火成岩地区 183

(三) 沉积岩地区 186

三、民谚与地下水 196

(一) 采取水样的基本要求 202

二、水样的采取、保存和送验 202

一、水质分析项目 202

第五节 水、土、岩样的采取 202

(二) 水样的保存和送验要求 204

三、含某些不稳定成分的水样采取方法 205

四、土、岩样试验项目选择 206

第六节 水文地质常用图例符号 208

一、岩石图例 208

(一) 沉积岩(物) 208

(二) 岩浆岩 210

(四) 其他 212

(三) 变质岩 212

二、地质构造图例 213

三、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图例 215

四、实际材料图及其它控制性水点图例 219

五、水文地质图图例 222

(一) 岩层富水性图例 222

(二) 地下水矿化度图例 224

(三) 水化学图(潜水化学类型图)图例 225

(四) 含水层的分布界线 226

第四章 水文地质钻探 227

第一节 水文地质钻探工作 227

一、水文地质钻孔类型与钻孔结构 227

(一) 水文地质钻孔类型 227

(二) 不同类型勘察对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技术要求 228

(三) 水文地质钻孔的孔身结构与单孔设计 228

二、常用钻机(打井机)基本性能 232

(一) 常规口径岩心管、套管及其接头(YB235-70) 234

一、水文地质钻探用的岩心管、套管 234

第二节 管材与滤水管 234

(二) 大口径岩心管、套管及其接头(YB235-70) 235

二、常用井管的特性及规格 237

(一) 选择井管(包括实管和滤水管)的原则 237

(二) 各种井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37

(三) 常用井管的规格 238

三、常用过滤器类型及规格 243

(一) 过滤器的作用与类型 243

(二) 不同含水层适用过滤器类型 244

(三) 常用过滤器的规格 245

(一) 过滤器长度和直径的选用 259

四、过滤器设计参考资料 259

(二) 滤水孔尺寸的确定 260

(三) 过滤器垫筋尺寸和缠丝间距 262

(四) 常用过滤器包扎材料规格 264

(一) 下管前的探孔、冲孔、换浆 267

二、填砾 267

(二) 下管方法 267

一、下管 267

第三节 下管、填砾、止水、洗井 267

(一) 填砾的质量要求 268

(二) 砾料围填高度的确定 271

(三) 填砾用量计算 273

(四) 填砾方法的选择 274

三、止水 274

(一) 止水材料与止水方法 274

(二) 止水质量检查方法 278

(一) 常用洗井方法 280

四、洗井 280

(二) 活塞洗井的注意事项 283

第四节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岩心编录 283

一、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项目及要求 283

二、岩心编录 284

(一) 岩心编录程序 284

(二) 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 285

(三) 含水层的判断 285

第五章 水文地质物探 286

第一节 电测深法 286

一、常用符号意义 286

二、电测深法的实质和电测深曲线类型 291

(一) 电测深法的实质和应用条件 291

理想纯水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率表 292

地下水电阻率与矿化度的关系表 293

常见岩石介质电阻率变化范围表 293

(二) 电测深曲线类型 293

(一) 测网布置的原则 296

三、电测深的野外工作方法 296

(二) 供电电极距和测量电极距的选择 297

(三) 电测深法的装置排列 297

四、电测深曲线的定性解释 300

(一) 地电断面的划分 300

(二) 定性解释图件的绘制及分析 302

五、电测深曲线的定量解释 306

一、电剖面法的装置与应用 307

第二节 电剖面法 307

二、电剖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310

(一) 测网布置 310

(二) 电极距的选择 310

三、对称电剖面曲线的解释 311

(一) 对称电剖面资料的表示方法 311

(二) 典型的对称电剖面曲线解释 313

四、典型联合剖面曲线的解释 315

岩溶地区电探曲线特征与岩溶地质现象的关系表 318

(一) 电极系的类型和表示方法 320

一、视电阻率测井法 320

第三节 电测井法 320

(二) 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分析和应用 321

二、自然电位测井法 326

(一) 划分含水层 326

(二) 划分咸淡水界面 327

(三) 确定地下水矿化度 327

三、井液电阻率法 332

(一) 扩散法 332

(二) 提捞法和注入法 334

第四节 磁法、重力法 334

一、磁法 334

(一) 柱状或脉状磁性地质体上方的磁异常 335

(二) 球形磁性地质体上方的磁异常 336

(三) 在接触线上的垂直磁异常 336

二、重力法 337

(一) 在密度较围岩小的球状地质体上的重力异常 338

(三) 在背斜上的重力异常 339

(二) 在密度较围岩大的脉状地质体上的重力异常 339

(四) 在断层上的重力异常 340

第六章 野外水文地质试验 341

第一节 抽水试验 341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及其类型 341

(一) 抽水试验的目的 341

(二) 抽水试验的类型 341

(一) 观测孔的布置原则 343

二、抽水试验的方法与要求 343

(二) 抽水试段的划分原则 348

(三) 抽水试验的落程 349

(四) 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和稳定标准 349

(五) 水位、水量的观测 352

(六) 抽水试验中的排水要求 353

三、抽水试验的设备与安装 353

(一) 抽水设备的选择 353

(二) 空气压缩机抽水 354

(三) 空气压缩机在深水位的抽水方法 360

(四) 抽水设备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361

四、抽水试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与处理 367

五、抽水试验资料的综合整理 369

(一) 现场整理 369

(二) 室内整理 373

第二节 压水试验 375

一、压水试验的方法与要求 375

二、压水试验的设备 378

三、资料整理 379

第三节 钻孔注水试验 380

第四节 试坑渗水试验 382

一、试坑渗水试验的方法 382

二、根据渗水试验资料计算岩层渗透系数 384

第五节 地下水实际流速的测定 385

第六节 连通试验 389

一、连通试验的目的与试验段(点)的选择原则 389

二、连通试验的方法及其应用 389

三、连通试验的资料整理 390

常用空气压缩机性能表 391

本章附表 391

BA型水泵规格性能表 392

DA型水泵规格性能表(丝扣连接) 398

SD型深井水泵主要技术规格表(法兰盘连接) 407

JD型深井泵规格性能表(丝扣连接) 409

J型和TJ型井用水泵性能表 410

一、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基本涵义 412

(一)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类 412

二、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412

第一节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一般概念 412

第七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412

(二) 迅速变化的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413

三、地下水的动态成因类型 414

四、地下水均衡方程式 415

(一) 水均衡的一般方程式 415

(二) 各类地区地下水的均衡表达式 416

第二节 地下水动态观测与均衡试验工作的组织和进行 422

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不同阶段的目的与任务 422

(一) 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布设 424

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的组织和进行 424

(二) 地下水动态观测点的设置 425

(三) 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及观测次数的确定 426

(四) 地下水水位统一测量 427

(五) 地下水开采量的调查统计 427

三、地下水均衡试验工作的组织和进行 428

(一) 地下水均衡区和均衡试验场地的选定原则 428

(二) 地下水均衡试验长期观测工作的主要设施 428

(三) 地下水均衡试验工作的进行 429

四、利用水动力学法分析测定潜水均衡要素 430

第三节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试验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31

一、地下水水位、水头压力、水温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31

(一) 地下水水位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32

(二) 压力水头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37

(三) 地下水温度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38

二、孔(井)泉涌水量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41

三、流量查算表 450

三角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查算表 452

梯形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查算表(堰底宽b=1米) 457

矩形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查算表 459

b=50厘米时矩形堰水头高度与流量查算表 460

缩径管涌水量查算表(一) 461

缩径管涌水量查算表(二) 462

缩径管涌水量查算表(三) 463

孔板流量计流量换算表(D=153毫米) 464

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E值表 470

(一)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和主要仪器设备 472

四、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和仪器设备 472

(二) 地下水水样采取的工具和方法 473

五、潜水基本均衡要素的观测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474

六、包气带温度和湿度动态的观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475

第四节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试验观测资料的整理 476

一、报表的编制 476

二、地下水均衡试验资料的分析和相关曲线的绘制 477

三、多年动态曲线及综合曲线的绘制 480

第五节 地下水动态预测 480

一、简易类推法 480

二、相关分析法 481

三、周期分析法 483

四、地下水动力学法 485

五、地下水均衡法 486

第八章 水文地质计算 489

第一节 常用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489

一、导水系数、渗透系数、水压(水位)传导系数、储水系数和越流系数的确定 489

(一) 根据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和越流系数 489

(二) 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水压(或水位)传导系数、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储水系数和越流系数 498

(三) 渗透系数的经验数值 532

(四) 非均质岩系(或岩体)渗透系数的整理 533

(五) 计算示例 534

二、影响半径的确定 543

(一) 根据计算公式确定影响半径 543

(二) 影响半径的经验数值 546

(三) 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546

(四) 引用半径(ro)与引用影响半径(Ro) 547

三、补给带宽度的确定 549

(一) 根据等水位(水压)线图确定补给带宽度 549

(二) 根据单孔抽水资料确定给水度 550

(一) 实验室法 550

(二) 根据影响半径换算补给带宽度 550

四、给水度的确定 550

(三) 根据计算公式确定补给带宽度 550

(三) 指示剂法 552

(四) 给水度的经验数值 552

(五) 根据非稳定流有限差分方程式计算给水度 553

(六) 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确定给水度 555

五、水跃值的确定 555

第二节 地下水集水建筑物涌水量计算 557

一、管井涌水量计算 557

(一) 稳定流承压井水流阻力Re的计算 557

(二) 稳定流承压浅井涌水量的计算 566

(三) 非稳定流承压井水流阻力Re的计算 568

(四) 根据涌水量方程式推算管井涌水量 582

(五) 非层流稳定流完整井涌水量的计算 587

二、干扰井群涌水量计算 590

(一) 稳定流承压完整井群涌水量的计算 590

(二) 非稳定流承压完整井群涌水量的计算 600

(三) 非稳定流承压井群涌水量的近似计算 606

(四) 各种类型井群系统的外部水流阻力值Rc的近似计算 614

三、水平集水建筑物涌水量的计算 622

四、辐射井涌水量计算 630

五、大厚度含水层中分层取水井组的涌水量计算 638

本章附表 641

零阶虚宗量第一类贝塞尔函数Io(X)表 641

函数?表 643

潜水非均匀方程式中的函数?(η)表 650

误差积分函数Ф(α)和erfc(α)表 655

双曲正弦、余弦、正切函数表 657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矿坑涌水量预测 662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662

一、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662

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原则 663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选用 664

(一) 集中开采地段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选用 664

(二)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选用 665

第二节 集中开采地段可开采量的评价 666

一、开采试验抽水法 666

(一) 小于径流量的开采试验抽水 666

(二) 大于径流量的开采试验抽水(单位储存量法) 667

(三) 开采试验抽水--水动力学法 669

二、水力学法 673

(一) 分析、图解法 673

(二) 干扰井水位削减法 674

(三) 区域降落漏斗法 677

三、水动力学法 678

(一) 断面法 679

(二) 补给带法 680

(三) 测压法 681

四、水均衡法 683

五、相关分析法 687

(一) 直线相关 687

(二) 曲线相关 690

(二) 下降泉 696

六、集中排泄点可开采量的评价 696

(一) 地下暗河发育地区 696

(三) 上升泉 700

七、模型法 700

(一) 电模拟法 700

(二) 数学模型法 701

八、水文地质比拟法 701

一、水文图成因分解法 702

(一) 潜水与河水无水力联系时 702

第三节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702

(二) 潜水与河水有水力联系时 704

(三) 潜水与河水有水力联系以及无水力联系混合补给时 705

(四) 潜水与承压水混合补给河流时 705

二、水均衡法 706

三、水动力学法 711

(一) 开采含水层为潜水层,并有大气降水补给时 712

(二) 开采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含水层顶底板为绝对隔水层时 713

(三) 主要开采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顶板为弱透水的潜水层时 714

(一) 根据地下水开采模数 715

四、模型法 715

五、水文地质比拟法 715

(二) 根据地下径流模数与地表径流模数之比值 716

第四节 矿坑涌水量计算 716

一、相关分析法 717

二、水文地质比拟法 717

三、水均衡法 719

四、分析计算法 721

(一) 竖井涌水量计算 721

(二) 狭长水平坑道涌水量计算 721

(三) 坑道系统涌水量计算 731

(四) 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 732

五、模型法 736

六、矿床疏干计算 736

本章附表 758

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Φ值表 758

第一节 各种供水的用水量标准 760

一、居住区生活用水量标准 760

第十章 地下水的开发与保护 760

二、牧区牲畜饮水半径及饮水定额 761

牲畜饮用水有害离子含量极限表 762

三、工矿企业生产用水量参考资料 762

四、我国几种主要作物全生育期内田间需水量的变化范围 764

北方五省冬小麦灌溉制度参考表 765

第二节 水质标准与水质评价 766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766

国外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表 767

(一) 锅炉用水水质评价 771

二、工业用水的水质标准和水质评价 771

(二) 冷却用水水质评价 772

(三) 水对混凝土侵蚀性鉴定标准 773

(四) 不同企业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774

三、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774

(一) 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 779

(二) 盐碱害类型双项灌溉水质评价指标 780

(三) 灌溉用水危害类型的划分 780

(五) 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参考资料 781

(四) 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水质标准(参考指标) 781

(六) 肥水的水质评价 783

肥水含氮量与灌水量折合化肥量换算表 784

四、矿水水质标准 785

五、水质受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指标 786

(一) 水质受污染的一般指标 786

(二) 地下水受污染的一些指标 787

(三) 地面水水质卫生要求 787

(四)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789

(一) 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适用范围 790

第三节 地下水的取水建筑物 790

一、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适用范围与常见形式 790

(二) 群众开采利用地下水的常见形式 791

(三) 辐射井设计参考资料 795

(四) 渗渠位置的选择与平面布置 798

(五) 大厚度含水层中分段取水井组的配置 799

二、增大取水井出水量的方法 800

(一) 增大取水井出水量的一般方法 800

(二) 增大取水井出水量的专门方法 804

(三) 几种常见形式“对口抽”对比表 805

三、井淤防治与井管防腐 807

(一) 井淤原因 807

(二) 井淤原因的初步判断及可能的清淤方法 808

(三) 井管的防腐及处理 810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 811

一、地下水开采规划原则 812

(一) 平原井灌区开采井规划原则和方法 812

(二) 城市、工业开采井的规划与布局 815

二、地下水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816

(一) 污染来源与污染途径 816

(二) 防护和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一般措施 818

(三) 防治水质污染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818

三、水源地的卫生防护 820

(一) 设置水源卫生防护带 820

(二) 水源井的安装与保护 820

四、地下水开发利用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 821

一、人工补给地下水的方法和设施 822

第五节 地下水的人工补给 822

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地段和水源的选择 824

三、水井人工回灌 825

(一) 水井人工回灌的装置 825

(二) 水井人工回灌的方法 829

(三) 水井人工回灌常见事故的处理 830

附录 832

一、常用字母读音表 832

(一) 统一公制计量单位表 833

二、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表 833

(二) 单位换算表 834

三、面积、体积计算表 839

四、常用数学用表 843

(一) 常用对数表 843

(二) 自然对数表 847

(三) 三角函数表 850

五、其它 855

(一) 海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存在形式表 855

(二) 化学元素周期表 85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