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
  • 董宝良,周洪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17521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教育思想 教育 流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上编 9

第一章 经世致用教育思潮 9

第一节 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形成 9

一、社会背景 10

二、思想渊源 16

一、求人才,变革科举 19

第二节 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19

二、要真知,讲求实学 22

三、弃偏见,师夷长技 26

第三节 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8

一、斩榛辟莽,开创了学以经世致用的新风气 29

二、师夷长技,开启了学习西学的先声 31

三、承先启后,开拓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河 32

第二章 洋务教育思潮 37

第一节 “自强”、“求富”的追求和洋务教育思潮的勃兴 37

一、洋务教育思潮勃兴的社会历史条件 37

二、洋务教育思潮勃兴的思想基础 40

三、洋务教育思潮勃兴的内在动力 41

第二节 洋务教育思潮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42

一、西文教育思潮与外语学堂的建立 42

二、西艺教育思潮与军事和技术学堂的开设 44

三、留学教育思潮与留学生的派遣 45

第三节 洋务教育思潮的核心思想及其根本特征 49

一、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9

二、“中体西用”的根本特征 50

第四节 洋务教育思潮的历史影响 53

一、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教育指导思想,为传统教育打开了一扇吸收新学气息的天窗 56

二、将培养目标由培养封建士大夫改为造就懂外语、会科技的洋务人才 56

三、第一次改变了以前清一色的“中学”课程,增添了“西学”内容 57

四、促使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与新学制的产生 58

第三章 维新教育思潮 60

第一节 维新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60

一、维新教育的宣传及理论形成阶段 60

二、维新教育主张的实践 63

第二节 早期维新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65

三、维新教育思潮的骤息 65

一、设置近代新型学校 66

二、西学的登堂入室 68

三、女子与男丁并重 70

第三节 后期维新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72

一、治天下决定于教学 72

二、派游学以养成有用之才 76

三、师范为群学之基 78

四、欲强国必由女学 80

第四节 维新教育思潮的特质 83

一、教育救国的宏大志愿 83

二、托古改制的理想蓝图 84

第五节 维新教育思潮的历史作用 86

一、学制系统雏形的形成 86

二、促进了新观念的传播 87

三、提高了对教育作用与地位的认识 89

一、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91

思潮的兴起 91

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与民主革命教育 91

第四章 民主革命教育思潮 91

二、民主革命教育思潮的兴起 93

第二节 民主革命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96

一、抨击封建专制教育 96

二、批判改良主义教育 98

三、宣扬民主平等教育 99

四、倡导和谐发展教育 101

第三节 民主革命教育思潮的主要特征 103

一、革命性 104

二、民主性 105

三、社会性 106

第四节 民主革命教育思潮与民初教育改革 107

一、颁布新的教育宗旨,取代清末的五项宗旨 108

二、制定实施“壬子·癸丑学制”, 109

取代清末的“壬寅·癸卯学制” 109

三、颁行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标准,取代前清所订标准 111

四、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裁撤贵胄学校,增设社会教育司 112

第一节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114

一、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原因 114

第五章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114

二、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17

第二节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120

一、主张教育必须符合共和精神 120

二、批判孔道儒教,反对尊孔 125

三、主张“言文一致”、“文学革命”,反对读经 130

四、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反对教育的等级化 135

第三节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与评价 138

一、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139

二、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的评价 142

第六章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45

第一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145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形成的原因 146

二、早期对实用主义教育的宣传与介绍 148

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高潮与回落 150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153

一、关于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教育自身无目的”与“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154

二、关于教育与儿童——“儿童是中心” 157

三、关于教育与生活、社会的关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160

四、关于课程、教材与教法——“活动”、“经验”、“做中学” 163

第三节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168

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168

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评价 175

第七章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 177

第一节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177

一、三民主义教育思潮之滥觞 178

二、“党化教育”的改弦易辙 180

三、三民主义教育思潮的本质 183

第二节 三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187

一、基本内容 187

二、主要特征 197

第三节 在三民主义教育思潮影响下的国民政府 200

教育管理体制 200

一、大力推行训育制度 200

二、实行军事化的学生管理 201

三、颁布大量教育管理法规 203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 206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的萌生 206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 206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 214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的转轨 21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221

一、提倡真正的劳苦大众的教育 222

二、主张教育为民族救亡服务 224

三、以科学内容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 22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的历史作用 230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231

二、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配合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234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潮为新中国教育建设作好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235

下编 238

第九章 军国民教育思潮 238

第一节 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兴起及其发展 238

一、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兴起 239

二、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发展 243

第二节 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245

一、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 245

二、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 250

三、重视学校体育 253

四、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 255

第三节 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意义及其影响 259

一、军国民教育思潮的意义 259

二、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影响与评价 260

第十章 美感教育思潮 264

第一节 美感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264

一、清末美感教育问题的提出 265

二、民初美感教育思潮的产生 266

三、“五四”以后美感教育思潮的勃兴 267

第二节 美感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268

一、美育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不二法门 269

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和超功利性的特性 272

三、以美育代宗教 274

四、美感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277

第三节 中华美育会与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展 280

一、中华美育会的成立 280

二、中国现代美育的开展 281

第四节 美感教育思潮的影响 282

一、促进了现代美感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 283

二、美育成为教育方针的组成要素 284

三、美感教育思潮的局限 285

第十一章 职业教育思潮 287

第一节 职业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演进 287

一、清末职业教育的萌生 288

二、民初职业教育思潮的兴起 291

三、1917年后职业教育思潮的高涨 296

四、20年代中期以后职业教育思潮的转化 300

第二节 职业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304

一、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 305

二、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313

三、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316

第三节 职业教育思潮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318

一、职业教育思潮丰富了近代中国的教育理论 319

二、职业教育思潮完善了近代中国的学制体系 322

三、职业教育思潮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学校建设 325

第十二章 教育独立思潮 329

第一节 教育独立思潮勃兴的原因 329

一、教育经费的导火索 330

二、教育独立的理论基石 332

三、教育行政独立试验及消退 333

第二节 教育独立思潮的主要观点 334

一、教育独立的理由 334

二、教育事业当交与教育家办理 337

三、教育行政独立 339

四、教育经费独立 343

一、教育独立思潮的影响 346

第三节 教育独立思潮的影响与评价 346

二、教育独立思潮的评价 349

第十三章 平民教育思潮 355

第一节 平民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356

一、平民教育思潮的思想基础 356

二、平民教育思潮的胚芽 358

三、平民教育思潮的酿成 359

四、平民教育思潮的兴盛及流变 360

第二节 资产阶级教育家的平民教育观 362

一、平民教育与改造社会 362

二、平民教育的“整个的人”目标 365

三、彻底根除国民劣根性 368

第三节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的见解 371

一、“以人就学” 371

二、“以学就人” 372

第四节 平民教育社的主张 374

一、抨击少数人“独占的教育” 376

二、实现平民政治的基础 377

三、养成独立人格 378

四、实施平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80

一、平民教育的对象 383

第五节 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平民教育观 383

二、多设教育机关 385

三、批判平民教育救国论 387

第六节 平民教育思潮的影响与评价 391

一、中国历史上首次重视平民问题 391

二、有助于民主的实现和社会进步 392

三、开工农教育之先河 393

四、平民教育思潮的缺憾 395

一、科学教育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398

第十四章 科学教育思潮 398

第一节 科学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398

二、科学教育思潮的发轫 400

三、科学教育思潮的形成 402

四、科学教育思潮的高涨 404

五、科学教育思潮的落实 407

第二节 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408

一、倡行科学教育,批判传统教育 409

二、注重科学内容的传授,尤重科学方法、态度和精神的提倡 413

三、尊重理性,反对盲从 418

四、培养研究科学的人才,用科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421

第三节 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及评价 423

一、科学教育思潮的影响 423

二、科学教育思潮的评价 425

第十五章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429

第一节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演变过程及其思想渊源 429

一、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演变过程 429

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 432

一、留法俭学会与勤工俭学运动 434

第二节 留法俭学会、工读互助团与工读运动 434

二、工读互助团与国内工读运动 439

第三节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442

一、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 442

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特征 450

第四节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历史贡献与评价 452

一、工读思潮具有鲜明的民主精神,对于封建旧教育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452

二、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命题,并作了可贵的探索 453

三、工读运动开创了我国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之先河,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普及教育路子 454

四、工读运动造就了一大批革命领袖和其他各类杰出的人才 455

第十六章 乡村教育思潮 457

第一节 乡村教育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457

一、乡村教育思潮的萌生期 458

二、乡村教育思潮的发展期 460

三、乡村教育思潮的试验期 462

第二节 生活教育派的主张 463

一、乡村教育必须进行根本改造 463

二、要联合社会势力举办乡村教育 465

三、乡村教育要以“生活教育论”为指导思想 467

第三节 平民教育派的主张 469

一、从事乡村建设,担负民族再造的重大使命 469

二、针对“愚、贫、弱、私”,实行“四大”教育 471

三、采取“三大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473

第四节 职业教育派的主张 475

一、实行划区试验乡村职业教育 475

二、主张“大职业教育主义” 477

三、从“富教合一”到“教富政合一” 478

一、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必须进行乡村建设 481

第五节 乡村建设派的主张 481

二、强调人格培养,注重精神陶炼 483

三、兴办乡农学校,培养乡村建设人才 485

第六节 乡村教育思潮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487

一、重视下乡为广大农民办学,从教育思想上开阔了新视野,为中国教育开拓了新领域 488

二、将重视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为农村普及教育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 489

三、为知识分子自觉地为农民服务,与农民相结合开拓了新路 489

第十七章 生产教育思潮 491

第一节 生产教育思潮的缘起与变迁 491

一、生产教育思潮形成的原因 491

二、生产教育思潮的变迁 493

第二节 民生教育派的活动与主张 498

一、中国民生教育会的成立与民生教育运动的开展 498

二、民生教育派的生产教育主张 500

第三节 职业教育派的生产教育主张 504

一、职业教育与生产教育 504

二、职业教育派关于生产教育的主张 506

第四节 生活教育派的生产教育主张 507

一、陶行知对生产教育的提倡 507

二、生活教育派关于生产教育的主张 508

第五节 政府派的生产教育主张 513

一、蒋介石对生产教育的重视与提倡 514

二、陈果夫、程天放的生产教育主张 515

第六节 生产教育思潮的影响与评价 519

一、生产教育思潮的影响 519

二、生产教育思潮的评价 522

第十八章 生活教育思潮 524

第一节 生活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525

一、生活教育思潮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525

二、生活教育思潮的演进过程 528

第二节 生活教育派的基本主张 534

一、“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 535

二、“生活即教育” 539

三、“社会即学校” 543

四、“教学做合一” 545

第三节 政府派的生活教育主张 549

一、“生活教育是叫人们光大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 551

二、“生活教育之目的,在养成国民独立生活之技能”,“并加以严格之精神训练” 552

四、在现有的国民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特设—生活教育阶段 553

三、生活教育的任务是救弱、救穷和救国民道德堕落 553

第四节 教育界其他人士的生活教育主张 554

一、“生活是教育” 555

二、“做学教合一” 556

三、“身心并用手脑合一” 558

四、生活教育应“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实施” 559

第五节 生活教育思潮的影响与评价 561

一、生活教育思潮的影响 562

二、生活教育思潮的评价 568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57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