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泽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0382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5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7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1
第一章 商与西周神佑王权政治思想 1
第一节 商代上帝和祖先崇拜与王权思想 2
一、上帝的权威和祖先崇拜 2
二、王权专制思想 4
第二节 周公尊天敬德保民思想 6
一、敬天思想和对殷代上帝观念的修正 7
二、敬德保民慎罚思想 9
第三节 天子独尊思想 12
第四节 西周后期对王专权的修正 14
一、邵公论弭谤 14
二、伯阳父论“和”、“同” 15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由崇尚神明转向世俗的政治思想与百家争鸣 17
第一节 春秋时期政治思潮综述 18
一、关于天人关系与政治的指导思想 18
二、对“民”在政治成败中地位的新认识 21
三、君主专制思想的强化 25
四、关于礼、法、刑、政在治国中作用的新认识 30
五、关于用人与成败 36
第二节 战国时期政治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39
第三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44
第一节 孔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及其对专制制度的维护 45
一、政治理想与统治者的自我认识 45
二、伦理政治与安于专制秩序 50
三、守旧的边际平衡式的政治思维 57
第二节 《中庸》、《大学》的修身治国思想 63
一、关于修身之道 64
二、修身治国平天下 66
第三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69
一、人性善说和伦理思想 70
二、仁政说 77
三、论君臣与君民关系 80
四、王道、霸道与统一 85
第四节 荀子的礼治思想 87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性恶论和对性的改造 88
二、礼治、法治和人治 92
三、道义分析与道高于君 97
四、富国与富民 100
第四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108
第一节 慎到的以势行法思想 108
一、贵势与天子为天下说 109
二、尚法贵公论 112
三、“尚法不尚贤”与“君无事臣有事”的驭臣之术 115
第二节 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119
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24
第三节 《商君书》的耕战和法治思想 124
二、耕战思想 127
三、法治思想 130
第四节 韩非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 136
一、韩非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137
二、君利中心论 142
三、势、法、术与君主绝对专制主义 144
四、言轨于法、以吏为师、禁绝百家 151
第一节 《老子》法自然的无为政治思想 155
第五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155
一、道与法自然 156
二、无为政治 160
三、弱用之术 165
四、小国寡民说 172
第二节 《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173
一、人性自然说与回到自然中去的主张 174
二、对桎梏人自然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观念的批判 179
三、政治主张与理想社会 188
一、顺天合人与循理用当原则 196
第三节 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政治思想 196
二、法断与审形名 199
三、文武、德刑、刚柔并用之术 203
第六章 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周的专制主义 206
第一节 刑政、政长的起源和社会政治的基本矛盾 207
第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说 210
第三节 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 213
第四节 尚贤说、节用说、非政说 216
第一节 以“轻重”治国说 221
第七章 《管子·轻重篇》的商业治国理论 221
第二节 关于市场规律的认识与理论 225
第三节 垄断货币和主要商品以从中取利 228
第四节 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解决社会各种矛盾 233
第八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237
第一节 阴阳、五行说概述 237
第二节 邹衍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循环理论 239
第三节 《月令》天人相应的政治程式化理论 242
第一节 皇帝至上理论的极度发展 246
第九章 秦朝皇权专制思想 246
第二节 皇帝极欲与重罚主义 249
第三节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51
第十章 汉初黄老政治实践及其理论与儒法的新发展 254
第一节 黄老政治思想的实践与《淮南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254
一、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 255
二、《淮南子》无为政治思想 256
第二节 儒家政治思想面向实际的新发展 267
一、陆贾的仁义与无为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267
二、贾谊尊仁义、行礼法思想和治安策 271
第三节 晁错的尚法与重农战思想 278
第十一章 西汉中期的“独尊儒术”和关于政治指导思想的争论 281
第一节 “独崇儒术”与汉武帝的“杂王、霸”政治思想 281
一、西汉中期的政治状况和关于政治指导思想的争论 281
二、“独崇儒术” 283
三、汉武帝的杂霸政治术 286
第二节 《春秋·公羊传》的“大一统”政治思想 292
一、《公羊传》和“公羊学” 292
二、《公羊传》的“大一统”政治学说 293
第三节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政治论 301
一、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 302
二、君权至上和天谴说 304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306
四、道的永恒与经、权、更化 309
第四节 《盐铁论》中的仁义与权利之争 311
一、盐铁之议与《盐铁论》 311
二、《盐铁论》中的仁义与权利之争 313
三、贤良文学对社会政治弊端的揭露批判 316
一、昭、宣时期儒学的政治地位 318
第五节 汉元帝尊儒 318
二、汉元帝尊儒 319
第十二章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时期的政治思潮与王莽的复古改制思想 322
第一节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时期的政治思潮 322
一、关于统治者自身调整的种种议论 323
二、关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种种议论 329
三、关于社会向何处的种种议论 333
第二节 王莽的复古改制政治思想 337
一、更受命 337
二、复古改制思想 341
第十三章 东汉时期儒学的神秘化与反谶纬思潮 345
第一节 《白虎通》名教与神学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345
一、天、天伦、天子一体论 346
二、以阴阳五行为构造的宇宙社会模式论 349
三、名教与神学的结合——三纲六纪 351
第二节 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与时命政治观 353
一、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人生观 354
二、社会历史偶然论与时命政治观 356
第一节 王符以“德主刑辅”为特点的政治批判思想 361
第十四章 汉末三国时期政治思想的多元趋势 361
一、“德政加于民” 362
二、崇“明君” 365
三、“尊贤任能” 367
四、“明法禁” 371
第二节 仲长统重人事、轻天道和加强皇权的政治思想 373
一、“人事为体,天道为末” 373
二、变化的历史治乱观 375
三、加强皇权的治国方略 377
第三节 《太平经》中的善恶观与太平理想 381
一、“兴善止恶”论 382
二、君臣民“并力同心”说 385
三、“尊道重德”的治国思想 390
四、“太平”理想 392
第四节 名理思潮 395
一、名实问题 395
二、才性问题 399
三、圣人与致太平 402
四、刘邵的名理学政治思想 405
第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佛、道的政治思想 412
第一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 412
一、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思想 413
二、阮籍和嵇康的“越名教”政治思想 419
三、裴?的崇有论与无为政治思想 424
四、郭象“存在即合理”的政治思想 428
五、玄学政治思想的特点 436
第二节 佛教的政治思想 437
一、佛教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影响和贡献 438
二、佛教与名教的关系 444
第三节 道教的政治思想 447
一、论儒道关系 448
二、道释关系 452
三、道教与现实社会政治的关系 456
第十六章 隋唐时期儒学的复兴与道统观的发展 460
第一节 隋唐时期儒学的复兴 461
一、兴王道、正礼乐 464
第二节 王通兼融儒、道的政治思想 464
二、爱民厚生 467
三、守道无私的君臣理论 468
四、以清静无为为本的治国方策 469
第三节 贞观统治集团重民举贤的政治观 471
一、贞观统治集团与贞观之治 471
二、居安思危 473
三、论君臣 474
四、政在得人 479
五、民为水,君为舟 481
第四节 韩愈的道统说与尊君思想 483
一、排佛树儒的道统学说 484
二、尊君抑民的专制主义理论 488
第五节 柳宗元的国家政体论 490
一、论君主、国家的起源 491
二、论国家政体 492
三、柳宗元的社会批判思想 495
第六节 晚唐道家对黑暗政治的批判 498
一、《无能子》对圣人和纲常的批判 498
二、罗隐的明君论 503
第十七章 北宋时期关于富国强兵的各派思想 508
第一节 李觏的富国强兵政治思想 509
一、礼和王霸道同质论 510
二、义利统一说 511
三、救弊之术 512
四、强本节用 514
五、“强兵”主张 517
第二节 王安石“改易更革”政治调节思想 518
一、天、道自然与“性不可善恶言” 519
二、“改易更革”论 521
三、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523
四、生财与理财 524
五、“改易更革”的归宿 526
第三节 苏洵的“强政”思想 527
一、强化君威 528
二、整饬吏治 530
三、御将治兵 532
四、御外安内 533
第四节 司马光“尊君御臣”和反变法政治思想 534
一、尊君 534
二、御臣 537
三、爱民 540
四、反对王安石变法 541
第十八章 两宋理学思潮的政治意义 543
第一节 理学基本论题及其政治意义 545
一、理 545
二、理—分殊 548
三、性 553
四、进修之术 556
五、理欲之辨和义利之辨 562
第二节 理学诸子的政策思想 570
一、变革和师古 571
二、德治 572
三、仁政 573
四、刑杀 576
五、宗法、分封和井田 577
六、求贤才 580
第十九章 南宋事功思潮及邓牧的“平等”政治思想 581
第一节 陈亮“倡事功”政治思想 581
一、倡事功 582
二、王霸杂用论 584
三、论君臣 586
四、辨和战 589
第二节 叶适注重功利的政治主张 591
一、功利、道义并立论 592
二、独断与分权相结合 593
三、德治 594
四、用贤 597
五、御侮 600
第三节 邓牧的“平等”政治理想 601
第二十章 元代“用夏变夷”思潮与理学的官学化 605
第一节 “用夏变夷”思潮与汉蒙文化交融 605
第二节 理学的官学化 613
第一节 朱元璋的安民治吏、强化集权政治思想 618
第二十一章 明代的集权、专制政治思想与“平等理想”初潮 618
一、利用“华夷”和“天命”观念论证明朝政权合法性 620
二、安民、恤民宽和政策 621
三、重视选才、重用儒生 625
四、严整吏治 628
五、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强化集权 630
第二节 张居正“尊主庇民”政治思想 633
一、振纪纲,重诏令 634
二、核名实,课吏治 635
三、抑豪强,固邦本 638
四、禁私学,抑异说 641
五、“治体用刚” 643
第三节 王守仁“心学”的政治意义 644
一、心的学说与“天下一家”理想政治 645
二、 致良知”与“破心中贼” 650
三、“知行合一”与政治道德实践 655
第四节 王艮、何心隐以“平等”为特色的政治理想 657
一、王艮的“人人君子”理想政治 657
二、何心隐以“师友”为核心的理想政治 663
第五节 李贽追求政治平等和发展个性的政治思想 669
一、平等观 670
二、童心说 673
三、私利论 676
四、理想人格与理想政治 678
第六节 东林党人以政治调节为特色的政治思想 680
一、东林党人的兴起 680
二、东林党人的政治主张 682
三、东林党人的政治立场及思想特点 689
第二十二章 清代具有启?因素的政治思潮与君主专制思想的极端化 690
第一节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与启蒙思想因素 691
一、人民为国家主人论及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692
二、宰相理政、学校议政论 694
三、整顿吏治和阉官 697
四、授田、重定税法与改钱法 699
第二节 顾炎武改变君主专制的设想 702
一、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 703
二、改变君主集权体制的设想 703
三、《生员论》关于人才制度的改革 706
第三节 王夫之的社会进化观和华夷之分的政治思想 709
一、破除复古主义的历史进化观 710
二、井田与土地自由并行主张 712
三、华夷论 713
四、伦常神圣论 713
第四节 吕留良、唐甄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715
一、吕留良对君权的批判 715
二、唐甄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718
一、康熙对儒学的提倡和实践 724
第五节 清王朝的统治思想 724
二、雍正的绝对君主专制思想 729
第六节 龚自珍的社会批判与封建自救思想 734
一、疾呼衰世已到,劝诫朝廷改革自强 735
二、人才兴亡论 737
三、《平均》和《农宗》的思想 740
第七节 魏源的改良论与开放思想 743
一、“经世致用” 743
二、对清代政治的检讨和改良方案 747
三、师夷制夷、应变图强的开放思想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