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稿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史稿
  • 上海师范大学等九所院校《中国哲学史稿》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2088·90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1

第一节 商周时期哲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1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宗教天命思想 6

第三节 “阴阳”、“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8

一、《易经》中阴阳、八卦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8

二、《洪范》《国语》中“五行”元素论的萌芽 19

第四节 无神论思潮的兴起 22

一、对上帝的诅咒 22

二、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23

三、对天命论的初步否定 24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 2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和哲学斗争的特点 26

第二节 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2

一、“道”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实质 33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8

第三节 孔子的唯心主义哲学 42

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政治伦理思想 43

二、“畏天命”和“敬鬼神而远之”的天命观 49

三、“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的认识论 50

四、“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 53

第四节 墨子的哲学思想 56

一、“兼以易别”的社会政治思想 57

二、“非命”说与“天志”观及其矛盾 60

三、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及其经验论的特点 62

第五节 孟子的唯心主义哲学 64

—、“制民之产”的仁政学说和王霸之辨 64

二、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 69

三、“尽心、知性、知天”的世界观和“求放心”的认识论 72

第六节 庄子的相对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74

一、“齐是非”、“齐万物”的相对主义 75

二、“齐物我”的主观唯心主义 80

第七节 惠施、公孙龙的“坚白”“同异”之辨 83

一、惠施《历物》“十事”及其“合同异”的相对主义倾向 84

二、公孙龙的“离坚白”和客观唯心主义 89

第八节 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和逻辑理论 94

一、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95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97

三、建立了古代逻辑学理论体系 101

第九节 《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03

一、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 104

二、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108

第十节 荀子对先秦哲学的总结及其对唯物主义的发展 110

一、“隆礼重法”的社会政治思想 110

二、“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15

三、“缘天官”和“征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18

四、性恶论和道德观 122

第十一节 韩非的“法治”学说和对先秦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发展 126

一、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学说 126

二、朴素的进化历史观 129

三、“自为”人性论和后天道德观 131

四、功用主义的参验论 134

五、朴素的辩证法 137

六、“体道”、“履理”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40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144

第一节 两汉时期哲学思想的演变及其特点 144

第二节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体系 147

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147

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 151

三、性三品说 152

四、“三统”、“三正”的循环论历史观 154

第三节 王充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思想 157

一、“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158

二、唯物主义的形神论和战斗的无神论 163

三、注重效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66

四、进步的历史观和命定论思想 169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 174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演变和哲学斗争的特点 174

第二节 王弼的玄学唯心主义 178

一、“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 179

二、“忘言”、“忘象”、“得意”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182

三、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思想 185

第三节 裴頠、欧阳建反玄学的唯物主义思想 187

一、裴頠的“崇有”论 187

二、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191

第四节 范缜的反佛斗争和《神灭论》的唯物主义思想 194

一、佛教的传播和范缜的两次反佛大论战 194

二、《神灭论》的基本思想 199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207

第一节 隋唐时期哲学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 207

第二节 佛教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210

一、天台宗和唯识宗 212

二、法藏和华严宗 214

三、慧能和禅宗 219

第三节 韩愈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225

一、“道统”论和反佛斗争 226

二、“性三品”说 228

三、“天命”论和“圣人”史观 230

第四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32

一、柳宗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 233

二、柳宗元的进步历史观 235

三、刘禹锡的万物“乘气而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 239

四、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和无神论思想 242

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思想 245

第一节 宋明时期哲学的产生和哲学斗争的特点 245

第二节 张载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48

一、“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48

二、“一物两体”的朴素辩证法 251

三、“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的认识论 252

四、“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和“民吾胞”的伦理观 254

第三节 二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 257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道”和“理” 258

二、格物致知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260

三、性善才恶的唯心主义人性论和存天理、去人欲的禁欲主义伦理观 262

第四节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 264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和太极 264

二、格物致知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270

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先验主义人性论和存天理、去人欲的禁欲主义道德论 273

四、唯心主义的天理史观 276

一、“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278

第五节 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 278

二、“存心、养心、求放心”的认识论 280

三、陆九渊与朱熹的两次争辩 282

第六节 陈亮注重功利的唯物主义思想 284

—、道“行于事物之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84

二、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辨 286

第七节 叶适“务实”的唯物主义思想 289

一、“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290

二、“内外交相成”和有的放矢的认识论 292

三、从思想渊源上对唯心主义理学的批判 294

第八节 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 295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 296

二、“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蒙昧主义认识论 299

第九节 王廷相反理学的唯物主义思想 303

一、“理根于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304

二、“气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306

三、“博干外”、“精于内”、“讨诸理”、“达于事”的认识论 309

第七章 明末清初的哲学思想 312

第一节 明末清初哲学的产生和哲学斗争的特点 312

一、“太虚即气,絪组之本体”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316

第二节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和对古代唯物主义的最高发展 316

二、“分一为二”与“合二以一”的辩证法思想 321

三、“能必副其所”和“行则知之”的认识论 325

四、“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330

第三节 戴震反理学的唯物主义哲学 333

一、“气化流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334

二、“理存乎欲”的伦理观 336

第八章 近代哲学思想 339

第一节 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339

第二节 龚自珍、魏源的哲学思想 347

一、龚自珍的变易思想及其唯心主义 349

二、魏源的辩证法思想与“及之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53

第三节 洪秀全的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因素 357

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因素 358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 361

第四节 康有为的“变易”思想与“大同”思想 364

一、进化的“变易”思想 367

二、空想的“大同”思想 370

三、自然观的唯物主义倾向和仁爱哲学 373

第五节 严复的唯物主义进化论和经验论 376

一、唯物主义的进化思想 379

二、“即物实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382

三、天赋人权自由论与历史局限性 387

第六节 章炳鳞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向唯心主义的转变 389

一、唯物主义的进化自然观 391

二、认识来源于客观的反映论 395

三、“自贵其心”的主观唯心主义 399

第七节 孙中山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403

一、唯物主义的进化自然观 406

二、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410

三、民生史观的唯心主义实质 41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