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知识论
  • 金岳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20158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95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9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知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Ⅰ. 知识论是甚么 1

A. 知识论底对象 1

B. 知识底可能问题 2

C. 知识底限制问题 4

Ⅱ. 知识论与别的学问底分别 6

A. 各种不同的学问 6

B. 知识论与记载学底分别 8

C. 知识论与科学底分别 9

D. 知识论与心理学 13

Ⅲ. 本书所要陈述的知识论 16

A. 态度上的种种 16

第一章 知识论底出发方式 20

Ⅰ. 从甚么地方论起 20

A. 材料问题 20

B. 能 21

C. 所 24

D. 内容的所 26

Ⅱ. 直接或间接地由官觉出发 28

A. 直接间接问题 28

B. 所谓觉底问题 29

C. 暂从不同的觉说起 31

D. 在不同的觉中去找官觉 34

Ⅲ. 从甚么原则出发 37

A. 思想上的攻守问题 37

B. 无可怀疑原则底引用 40

C. 以前类似的出发方式 43

D. 现代类似的出发方式 45

Ⅳ. 此出发方式缺点之一,不能得非唯主的共同 49

A. 唯主学说底共同 49

B. 唯主学说底真假 52

C. 唯主与非唯主的共同底分别 55

D. 何以要非唯主的共同呢? 59

Ⅴ. 此出发方式缺点之二,对外物底看法 62

A. 所谓外物 62

B. 对于外物之有的安排 65

C. 推论底困难 67

D. 建立外物底困难 70

第二章 本书出发方式底理由 73

Ⅰ. 对上章出发方式底批评 73

A. 接受命题底态度 73

B. 无可怀疑 78

C. 无可怀疑原则与自我中心观 81

D. 人类中心观和自我中心观底不妥处 84

Ⅱ. 知识论者底要求 87

A. 理解底要求 87

B. 所要理解的对象 90

C. 知者与被知底实在感 93

D. 实在感不能抹杀 96

Ⅲ. 被知的底实在感底分析及满足此感底理论上的条件 99

A. 被知的底独立存在感 99

B. 性质底独立感 102

C. 被知中的彼此各有其身的绵延的同一性 105

D. 理论底真正感底分析 108

Ⅳ. 本书底出发方式 112

A. 有效原则 112

B. 实在主义 115

C. 如何的命题有效 119

D. 本书底出发方式 121

第三章 所与或知识底材料 125

Ⅰ. 正觉底分析 125

A. 正觉底定义 125

B. 正常的官能者 127

C. 客观底呈现 130

D. 正觉关系 134

E. 肯定正觉之有 137

Ⅱ. 客观底解释 139

A. 本观或自观 139

B. 无对或绝对中的本来 142

C. 有对或相对的本来 144

D. 客观的呈现底说法 147

Ⅲ. 内在外在关系(关系总论在后) 148

A. 内在关系论 148

B. 全体与部分 150

C. 关系与性质 152

D. 改变关系底推论 154

E. 官能种与外物类二者底内在关联 157

F. 官能者与外物底关系 159

G. 外物 160

Ⅳ. 官觉 163

A. 所谓官觉 163

B. 官觉关系 166

C. 官觉呈现 168

Ⅴ. 校对 173

A. 校对底宗旨 173

B. 能随时校对的官能活动 175

C. 不能随时校对的官能活动 180

D. 知识底基本材料是所与 183

第四章 收容与应付底工具 186

Ⅰ. 所与底收容或应付 186

A. 收容与应付 186

B. 收容与应付底趋势与工具 188

Ⅱ. 习惯 190

A. 所谓习惯 190

B. 习惯不限于官觉者也不限于官觉 192

C. 习惯与官觉 194

D. 官觉中的习惯 195

Ⅲ. 记忆 197

A. 记忆是否习惯底继续 197

B. 记忆底成分(以最后一例的记忆为主体) 199

C. 记忆与收容所与 201

D. 记忆与其它的趋势 203

Ⅳ. 想象 204

A. 想象底成分 204

B. 想象底用处 206

C. 想象与官觉 207

Ⅴ. 意志与注意 209

A. 所谓意志 209

B. 所谓注意 211

C. 意志底影响 212

D. 意志与官觉 214

Ⅵ. 相信与归纳 216

A. 所谓相信 216

B. 相信底普有 217

C. 避害反应 219

Ⅶ. 语言 220

A. 所谓语言 220

B. 语言底交通性 221

C. 语言与所与 223

D. 社会的收容与应付工具 225

Ⅷ. 抽象 226

A. 所谓抽象的 226

B. 所谓抽象 229

C. 抽象的底用处 232

D. 抽象底重要 235

第五章 认识 238

Ⅰ. 官能与认识 238

A. 官能底特点 238

B. 认识 240

C. 认识中的经验成分 242

D. 工具底引用 244

Ⅱ. 所与底分别 246

A. 现实底分别 246

B. 官觉者底区别 248

C. 所与底分别 250

D. 所得与所与底符合问题 252

Ⅲ. 关系 254

A. 何以提到关系 254

B. 所谓关系 256

C. 所与中的关系 258

D. 关系底重要 260

Ⅳ. 性质 261

A. 何以提出性质 261

B. 所谓性质 263

C. 所与中的性质 264

D. 关系与性质 266

Ⅴ. 个体底绵延 269

A. 所谓个体 269

B. 性质底相似 271

C. 关系底一致 273

D. 推论问题 275

Ⅵ. 官觉与认识底社会性 278

A. 所谓社会性 278

B. 趋势中的社会性 280

C. 官觉与认识对象底社会性 281

D. 官觉与认识底社会性和知识底客观性 283

第六章 思想 286

Ⅰ. 心 286

A. 心字底各种用法 286

B. 在哲学上的心 288

C. 思想之官的心 290

D. 心与思想 292

Ⅱ. 思想 294

A. 思想能力底活动 294

B. 思与想 297

C. 动与静 301

D. 思想动静底混合 304

Ⅲ. 想象 307

A. 想象中的关系与想象底时间关系 307

B. 相象与记忆底分别及想象底原料 310

C. 想象底内容 313

D. 想象底对象 316

IV. 思想底相联 319

A. 所谓思想底相联 319

B. 联想联思底原则 321

C. 联想联思底符号化 323

D. 联想或联思力 325

E. 联想联思底重要 327

Ⅴ. 思议 330

A. 思议历程底关系与意念底关联 330

B. 思议底原料 332

C. 思议底内容 335

D. 思议底对象 338

Ⅵ. 思议底结构 341

A. 意念与概念 341

B. 意念底意义 344

C. 意念底图案与历程中的内容 347

D. 概念底结构 350

第七章 摹状与规律 354

Ⅰ. 摹状成分 354

A. 意念底摹状与规律 354

B. 所谓摹状 356

C. 抽象的摹状与特殊的形容 358

D. 摹状方式 362

Ⅱ. 规律成分 364

A. 所谓规律 364

B. 规律与时间 366

C. 接受方式底引用 368

D. 意念无真假 372

Ⅲ. 规律与摹状不能分离 374

A. 先后问题 374

B. 无规律不能摹状 377

C. 无摹状不能规律 380

D. 二者底综合 383

IV. 治变 385

A. 意念底取舍 385

B. 个体底变更 387

C. 意念底取舍不随个体底变更 390

D. 以不变治变 393

Ⅴ. 先天先验 395

A. 所谓先天先验 395

B. 无先天的形成经验的接受方式 398

C. 意念底先验性 401

D. 完全变更与先验底意念 403

Ⅵ. 逻辑 406

A. 先天的命题 406

B. 关于逻辑命题底种种 409

C. 逻辑命题中的思想律 412

D. 思议原则 414

第八章 接受总则 417

Ⅰ. 体谟底问题与归纳原则 417

A. 休谟底问题 417

B. 归纳原则 419

C. 二者底问题 421

Ⅱ. 归纳原则与秩序 424

A. 归纳原则底解释 424

B. “A--B”与历史总结 426

C. “A--B”与自然律 429

D. 所谓秩序 432

Ⅲ. 归纳原则与时间 435

A. 归纳原则底分析 435

B. 现在与t? 437

C. 前件底内容 439

D. 后件底真假值 442

Ⅳ. 归纳原则底永真 444

A. 归纳原则底真假值 444

B. “时间打住”这一假设 446

C. 时间不会打住 449

D. 归纳原则为先验原则 451

Ⅴ. 归纳原则是接受总则 453

A. 接受方式与归纳原则 453

B. 量底增加与质底改进 456

C. 所与底自由或自然 458

D. 化所与为事实 460

Ⅵ. 秩序问题 463

A. 休谟问题中的秩序 463

B. 所与底秩序 466

C. 意念底结构与事实底秩序 468

第九章 自然 471

Ⅰ. 呈现与本然的现实 471

A. 呈现底观 471

B. 所与底观 473

C. 本然的现实 476

D. 呈现与本然的现实 479

Ⅱ. 本然与自然 482

A. 官觉类底共同世界 482

B. 各官觉类底特别世界 485

C. 各官觉者底特殊世界 487

D. 本然与自然 489

Ⅲ. 自然与经验 492

A. 经验 492

B. 所谓自然界在经验中 495

C. 所与能 497

D. 自然与经验 499

Ⅳ. 自然律 502

A. “自然律”底解释 502

B. 固然的理底性质 504

C. 自然律底发现与科学 507

D. 自然律底支配 510

Ⅴ. 自然界底种种 514

A. 自然史 514

B. 自然与归纳 516

C. 种种等等,形形色色,这这那那 518

第十章 时空 521

Ⅰ. 本然的时空 521

A. 本然底时空 521

B. 手术论 523

C. 对于手术论底批评 525

D. 个体与非个体的时空 528

Ⅱ. 自然时空底架子与川流或居据 531

A. 自然的时空 531

B. 川流的时间 534

C. 架子的时间 536

D. 居据的空间 538

E. 架子的空间 541

Ⅲ. 关于时间的种种 543

A. 有量与无量 543

B. 时间终始问题 546

C. 时间与分割 548

D. 终始先后与川流及架子 550

Ⅳ. 关于空间的种种 553

A. 与时间同样的问题 553

B. 真空问题 555

C. 侵入问题 558

D. 空间底这与那 560

Ⅴ. 时空意念 562

A. 时空意念非先天形式 562

B. 时空意念底摹状 564

C. 时空意念底规律 567

D. 川流或居据底度量 570

E. 川流或居据底秩序 572

补遗 574

第十一章 性质、关系、东西、事体、变、动 577

Ⅰ. 性质 577

A. 性质底定义 577

B. 性质与呈现 579

C. 性质底分类 581

D. 个体底性质 584

Ⅱ. 关系 587

A. 关系底定义 587

B. 关系与呈现 590

C. 关系底分析 592

D. 冲突问题 595

E. 关系底分类 598

Ⅲ. 东西 600

A. 东西底定义 600

B. 东西与所底分割 603

C. 东西底分析 606

Ⅳ. 事体 608

A. 事体底定义 608

B. 事体与所与 610

C. 事体底分析 612

Ⅴ. 变 614

A. 变底定义 614

B. 变不可能底说法 616

C. 变与呈现 620

Ⅵ. 动 622

A. 动底定义 622

B. 动底可能问题 624

C. 动与所与 627

Ⅶ. 本章所论的接受方式 629

A. 静的安排 629

B. 动的安排 632

C. 章后语 632

第十二章 因果 636

Ⅰ. 区别几句关于因果的话 636

A. 因必有果果必有因 636

B. 一切都各有其因果关系 638

C. 甲因必有乙果 640

D. 特别的因果关联 642

Ⅱ. 因果的居间问题及空间问题 644

A. 无间说 644

B. 有间说 647

C. 空间问题 650

Ⅲ. 因果间底时间问题 652

A. 因果底先后 652

B. 因果不能同时说 654

C. 果可以先于因说 657

D. 先后底不同的意义 660

E. 因先果后说 663

Ⅳ. 因果底背景问题 665

A. 问题所在 665

B. 因果关系底可靠性与用处 668

C. 背景不是整个的世界 670

D. 所谓同样的背景 672

Ⅴ. 因果间底必然问题 675

A. 问题所在 675

B. 因果底现实与它靠得住与否底问题 677

C. 必然与固然 679

D. 背景与因果底靠得住 681

E. 特殊的现实底或然 683

第十三章 度量 687

Ⅰ. 度量问题 687

A. 何以论度量 687

B. 度量所牵扯的 689

C. 单位与标准单位 691

D. 运用单位的方法 693

Ⅱ. 时空底度量 695

A. 时底度量 695

B. 空间底度量 697

C. 其它的度量 699

Ⅲ. 质量问题 701

A. 质与量 701

B. 以度量形容性质 703

C. 结果或影响 705

D. 无所谓化质为量 707

Ⅳ. 度量底精确问题 709

A. 度量底中立与客观 709

B. 度量底准确 711

C. 武断成分 717

D. 度量不武断 719

Ⅴ. 约俗学说底理论 722

A. 问题 722

B. 这问题与手术论 724

C. 度量底根据 726

D. 不同的度量制度 729

E. 度量成一系统 731

第十四章 事实 733

Ⅰ. 自然与事实 733

A. 自然底类型性 733

B. 自然与时空 735

C. 事实与自然的时空 736

D. 事实与判断 738

Ⅱ. 事实与东西和事体 741

A. 事实与东西 741

B. 事实与事体 745

Ⅲ. 事实与普遍 748

A. 问题之所以发生 748

B. 普遍的命题之所表示 749

C. 普遍命题之所肯定 752

D. 没有普遍的事实 754

Ⅳ. 事实与正负 756

A. 真的正负命题之所表示或肯定 756

B. 真的负的普遍命题 757

C. 负的特殊的命题 759

D. 没有负事实 761

Ⅴ. 事实与将来 763

A. 关于未来底种种 763

B. 以某特殊的现在为根据底将来 764

C. 将来的自然项目 766

D. 没有将来的事实 768

Ⅵ. 事实与知识 769

A. 事实与经验 769

B. 无不知道的事实,从知识类说 771

C. 有不知道的事实,从一类中任何一知识者说 773

Ⅶ. 事实与理论 775

A. 事实与意念图案 775

B. 理论与发现事实 778

C. 事实有秩序 780

D. 事实底硬性 782

第十五章 语言 785

Ⅰ. 字 785

A. 官觉呈现 785

B. 样型和凭借底分别 787

C. 样型与意义 789

D. 字与共相 791

Ⅱ. 字底蕴藏 794

A. 字底蕴藏 794

B. 情感上的寄托(甲) 796

C. 情感上的寄托(乙) 798

D. 情感上的寄托(丙) 799

Ⅲ. 语言文字文法 801

A. 字底配合法 801

B. 文法 803

C. 句子 805

D. 表示命题的句子 807

Ⅳ. 翻译 809

A. 情感上的寄托与意念上的意义 809

B. 翻译 811

C. 翻译与意义及情感 813

D. 文学哲学上的翻译 815

Ⅴ. 思想与语言 819

A. 独立与否底问题 819

B. 想像与语言文字 821

C. 思议与语言文字 824

D. 命题与语言文字 828

第十六章 命题、证实和证明 831

Ⅰ. 导言 831

A. 定义与主词 831

B. 特殊的命题 833

C. 有时代或地域底限制的普遍命题 836

D. 普遍命题 837

E. 命题显现与命题 840

Ⅱ. 事实语言命题 842

A. 语言与命题 842

B. 命题与事实 845

C. 命题与事实底关系 847

D. 事实语言命题底三角关系 850

E. 命题独立于任何官觉类底任何知识者 852

Ⅲ. 命题与判断 854

A. 判断不是命题 854

B. 判断底分析 856

C. 命题底断定 859

D. 判断底对错 861

Ⅳ. 命题底证实 864

A. 判断底对象 864

B. 特殊命题底证实 867

C. 表示历史的特殊命题底证实 869

D. 限于时地的普及命题底证实 872

E. 普遍命题底证实 874

Ⅴ. 命题底证明 877

A. 概念底图案或理底结构 877

B. 证明底分析,普遍命题底证明 879

C. 证明底分析,特殊命题底证明 882

D. 证明底所得 884

第十七章 真假 887

Ⅰ. 不同的真假说 887

A. 融洽说 887

B. 有效说 889

C. 一致说 892

D. 符合说 894

Ⅱ. 真假学说所要注意点 896

A. 形上与形下底分别 896

B. 程度问题 899

C. 真假不相对于特殊的时地 901

D. 真假不相对于知识类 904

Ⅲ. 符合是真假底定义 907

A. 真假说仍不能离开符合 907

B. 照像式的符合 910

C. 符合说所牵扯的鸿沟 912

D. 符合底说法 915

Ⅳ. 符合底标准 918

A. 融洽 918

B. 有效 923

C. 一致 927

Ⅴ. 符合感底时空性和超时空化性 932

A. 对错真假与时间 932

B. 标准底时间性 934

C. 标准底超时空化 937

Ⅵ. 知识底进步和真理底完成 941

A. 知识底进步 941

B. 各方面的意念图案 944

C. 意念图案底推翻,修改,凝固化与形成 947

D. 知识与真理 95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