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聚合物共混改性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聚合物共混改性
  • 吴培熙,张留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18058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聚合物共混改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基本概念 1

1.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发展概况 2

1.3 聚合物共混方法及目的 4

参考文献 6

第2章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7

2.1 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基本特点 7

2.1.1 二元体系的稳定条件 7

2.1.2 聚合物-聚合物二元体系相图 9

2.1.3 增容作用及增容方法 12

2.2 聚合物-聚合物相容性理论 13

2.2.1 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理论的现状 13

2.2.2 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判据 14

2.3 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分离机理 22

2.3.2 旋节分离(SD) 23

2.3.1 成核和增长机理(NG) 23

2.3.3 含结晶性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 25

2.4 研究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方法 28

2.4.1 玻璃化转变法 29

2.4.2 其他方法 31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36

3.1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37

3.1.1 单相连续结构 37

3.1.2 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40

3.1.3 相互贯穿的两相连续形态结构 42

3.1.4 含结晶聚合物的共混物的形态特征 42

3.2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层 47

3.2.1 界面层的形成 47

3.2.2 界面层厚度 48

3.2.4 界面层的性质 49

3.2.3 两相之间的粘合 49

3.3 相容性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50

3.4 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对形态结构的影响 52

3.4.1 制备方法的影响 52

3.4.2 流动参数的影响 52

3.5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测定方法 57

3.5.1 概述 57

3.5.2 光学显微镜法 58

3.5.3 电子显微镜法 59

参考文献 60

第4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63

4.1 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与其纯组分性能之间的一般关系 64

4.1.1 均相共混物 64

4.1.2 单相连续的复相共混物 65

4.1.3 两相连续的复相共混物 67

4.2.1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和力学松弛 68

4.2 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及力学松弛性能 68

4.2.2 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 72

4.2.3 聚合物共混物的弹性模量及力学松弛特性 75

4.3 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强度 79

4.3.1 聚合物的形变 79

4.3.2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变 90

4.3.3 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强度 95

4.4 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 98

4.4.1 增韧机理 99

4.4.2 影响橡胶增韧塑料冲击强度的因素 103

参考文献 107

第5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其他性能 109

5.1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流变特性 109

5.1.1 模型 110

5.1.2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分散状态 114

5.1.3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的粘度 116

5.1.4 聚合物共混物熔体流动中的弹性效应 122

5.2 聚合物共混物的透气性和可渗性 126

5.2.1 聚合物的透气性和可渗性 126

5.2.2 聚合物共混物的透气性 129

5.2.3 聚合物共混物的可渗性 132

5.3 聚合物共混物的密度以及电学、光学、热性能 133

5.3.1 聚合物共混物的密度 133

5.3.2 聚合物共混物的电性能和光性能 134

5.3.3 聚合物共混物的热膨胀系数 135

参考文献 135

第6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相关设备 137

6.1 制备方法概论 137

6.1.1 物理共混法 137

6.1.3 IPN法 140

6.1.2 共聚-共混法 140

6.2 物理法共混过程原理 141

6.3 混合状态的描述 143

6.4 粉料(干粉)共混的设备 146

6.4.1 高速捏合机 146

6.4.2 Z形捏合机 147

6.5 熔体共混的设备 147

6.5.1 开炼机 147

6.5.2 密炼机 148

6.5.3 单螺杆挤出机 148

6.5.4 双螺杆挤出机 156

6.6 造粒机 158

参考文献 160

第7章 增容剂及其在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 161

7.1 前言 161

7.2.1 非反应型增容剂的作用原理 162

7.2 增容剂的作用原理 162

7.2.2 反应型增容剂的作用原理 164

7.3 增容剂的类型及一般制法 165

7.3.1 增容剂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165

7.3.2 增容剂的一般制法 166

7.4 增容剂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应用实例 170

7.4.1 在聚烯烃系列共混物中的应用例 170

7.4.2 在聚酰胺(PA)系列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例 173

7.4.3 在其他聚合物共混物中的应用例 174

参考文献 175

第8章 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177

8.1 聚乙烯的共混改性 177

8.1.1 高密度聚乙烯与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 178

8.1.2 聚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 180

8.1.3 聚乙烯与氯化聚乙烯的共混 183

8.1.4 聚乙烯与橡胶类物质的共混 186

8.1.5 聚乙烯与聚酰胺的共混 188

8.1.6 聚乙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 190

8.1.7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改性 191

8.1.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共混改性 194

8.2 聚丙烯的共混改性 195

8.2.1 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共混 195

8.2.2 聚丙烯与乙-丙共聚物的共混 198

8.2.3 聚丙烯与其他弹性体的共混 201

8.2.4 聚丙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 203

参考文献 205

第9章 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 207

9.1 聚氯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的共混 208

9.1.1 PVC/EVA共混物的生产 208

9.1.2 PVC/EVA共混物的性能与用途 210

9.2.1 E-VA-CO三元共聚物的特点 214

9.2 聚氯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CO(E-VA-CO)共聚物的共混 214

9.2.2 PVC/E-VA-CO共混物的生产方法及成型 216

9.2.3 PVC/E-VA-CO共混物的性能 217

9.2.4 PVC/E-VA-CO共混物的应用 219

9.3 聚氯乙烯与氯化聚乙烯(CPE)的共混 220

9.3.1 PVC/CPE共混物的生产 220

9.3.2 PVC/CPE共混物的性能与用途 221

9.4 聚氯乙烯与丁腈胶(NBR)的共混 224

9.4.1 PVC/NBR共混物的生产 224

9.4.2 PVC/NBR共混物的性能与用途 225

9.5 聚氯乙烯与ABS树脂的共混 227

9.6 聚氯乙烯与MBS树脂的共混 229

9.7 聚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的共混 232

9.7.1 ACR树脂的类型及特点 232

9.7.2 加工助剂型ACR与PVC共混的改性作用 233

9.7.3 抗冲型ACR与PVC共混的改性作用 235

9.8 聚氯乙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 236

参考文献 239

第10章 聚苯乙烯系列聚合物的共混改性 241

10.1 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的共混改性 241

10.1.1 聚苯乙烯的共混改性 241

10.1.2 AS树脂的共混改性 242

10.1.3 K树脂的共混改性 243

10.2 高抗冲聚苯乙烯及其共混改性 243

10.2.1 机械共混法生产HIPS 244

10.2.2 接枝共聚-共混法生产HIPS 244

10.2.3 HIPS的性能与应用 251

10.2.4 新型HIPS的开发 252

10.3 ABS树脂及其共混改性 253

10.3.2 接枝共聚-共混法生产ABS 254

10.3.1 机械共混法生产ABS 254

10.3.3 ABS树脂的性能与应用 257

10.3.4 新型ABS树脂 260

10.3.5 ABS树脂的共混改性 263

参考文献 269

第11章 聚酰胺的共混改性 272

11.1 聚酰胺与聚乙烯、聚丙烯的共混 272

11.2 聚酰胺与ABS树脂的共混 276

11.3 聚酰胺与弹性体的共混 277

11.4 聚酰胺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共混 278

11.5 聚酰胺与芳香族聚酯的共混 280

11.6 聚酰胺与聚苯醚以及非晶聚酰胺与橡胶的共混 281

11.7 聚酰胺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 283

11.8 不同品种聚酰胺之间的共混 285

参考文献 286

12.1 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 287

第12章 聚酯树脂的共混改性 287

12.1.1 不同种类聚碳酸酯之间的共混 288

12.1.2 聚碳酸酯与聚乙烯的共混 289

12.1.3 聚碳酸酯与ABS树脂的共混 291

12.1.4 聚碳酸酯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 293

12.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混改性 299

12.2.1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 299

12.2.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乙烯共聚物的共混 301

12.2.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弹性体的共混 302

12.2.4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其他共混物 302

12.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共混改性 304

12.3.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烯的共混 304

12.3.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弹性体的共混 305

12.3.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其他聚酯的共混 306

12.4 聚(邻苯二甲酸-二酚基丙烷)酯的共混改性 306

12.4.2 U-树脂与氟树脂的共混 307

12.4.1 U-树脂与PET的共混 307

参考文献 309

第13章 环氧树脂的共混改性 311

13.1 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311

13.1.1 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改性环氧树脂 312

13.1.2 液体无规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317

13.1.3 液体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改性环氧树脂 320

13.1.4 丁腈羟-异氰酸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 322

13.1.5 端羟基聚丁二烯改性环氧树脂 323

13.1.6 硅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325

13.1.7 液态聚硫橡胶改性环氧树脂 325

13.1.8 聚醚弹性体改性环氧树脂 327

13.2 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 329

13.2.1 聚砜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 329

13.2.3 丙烯酸类树脂改性环氧树脂 330

13.2.2 聚醚亚胺树脂(PEI)改性环氧树脂 330

13.3 环氧树脂改性的一些新动向 331

13.3.1 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 331

13.3.2 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改性环氧树脂 332

参考文献 334

第14章 其他重要聚合物的共混改性 336

14.1 聚苯醚的共混改性 336

14.1.1 PPO/PS共混物 336

14.1.2 PPO/PA共混物 337

14.1.3 PPO与PBT、PPS及PTFE等的共混物 338

14.2 聚苯硫醚的共混改性 339

14.2.1 PPS/PA共混物 339

14.2.2 PPS/PS共混物 340

14.2.3 PPS/PC共混物 340

14.2.4 PPS的其他共混物 341

14.3 聚甲醛的共混改性 342

14.4 氟树脂的共混改性 345

14.5 酚醛树脂的共混改性 346

参考文献 349

第15章 新型聚合物共混物--互穿网络聚合物 351

15.1 IPN的类型、合成及标注 352

15.1.1 类型及合成 352

15.1.2 命名与标注 356

15.2 形态结构 358

15.2.1 形态结构形成的理论 358

15.2.2 形态结构的基本特点 362

15.2.3 影响形态结构的主要因素 363

15.3 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物理及力学性能 370

15.3.1 玻璃化转变及松弛性能 370

15.3.2 力学性能 375

15.4 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应用 378

15.4.1 橡胶与塑料改性 378

15.3.3 热稳定性 378

15.4.2 片状成型料和反应注塑 380

15.4.3 离子交换树脂及压渗膜 381

15.4.4 减震阻尼 381

15.4.5 皮革改性 382

15.4.6 粘合剂、涂料及其他 382

15.4.7 现状及前景 383

参考文献 386

附表1 聚合物英文名称缩写一览表 388

附表2 国外生产的一些重要的聚合物共混物一览表 391

附表3 一些常见液体的溶解度参数δ 395

附表4 一些常用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δ 396

附表5 一些聚合物之间的界面张力系数 397

附表6-1 一些聚合物对的相容情况 398

附表6-2 一些相容或部分相容的三元体系 399

附表7 聚合物的渗透系数 39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