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度哲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印度哲学史
  • 黄心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0804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哲学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印度哲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章 导言 1

一、印度概说 1

二、印度哲学史概观 5

(一) 古代哲学 6

(二) 中世纪哲学 10

三、印度哲学的基本特征 17

四、研究印度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20

五、印度哲学与中国 27

第二章 吠陀中的哲学思想萌芽 30

一、《梨俱吠陀》时代 30

二、名称和内容 32

三、多神论与一神论 34

四、哲学思想萌芽 40

五、社会伦理思想 47

第三章 奥义书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50

一、时代 50

二、名称 51

三、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心思想 55

(一) 梵我同一 55

(二) 轮回解脱 61

四、素朴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62

五、对立的时空观 66

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阵营、两条路线的斗争--邬达罗迦与耶若婆佉 69

第四章 沙门思潮 76

一、沙门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76

二、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78

三、 六师 的哲学和社会思想 85

(一) 富兰那·迦叶的道德否定论 86

(二) 阿耆多的唯物论 87

(三) 婆浮陀的七要素说 88

(四) 拘舍罗的命定论 89

(五) 散惹耶的不可知论 90

(六) 尼乾子的多元实在论 92

四、对 六师 的评价 92

五、 六师 在我国的影响 96

一、名义和史料 98

第五章 顺世派的哲学 98

二、哲学和社会思想 101

(一) 基本特征 101

(二) 自然观 102

(三) 认识论 105

(四) 社会伦理思想 107

三、顺世论的历史发展线索 110

四、在中国的影响 116

一、名义和史料 121

第六章 生活派(邪命外道)的哲学 121

二、生活派的历史发展线索 123

(一) 前期的生活派 123

(二) 后期的生活派 128

三、哲学和社会伦理思想 131

(一) 命定论 131

(二) 原子论 133

(三) 宇宙观 135

(四) 认识论 139

四、余论 140

一、名义、史料 142

第七章 耆那教的哲学 142

(一) 非一端论 144

二、哲学思想 144

(二) 世界观 145

(三) 认识论 152

三、宗教和社会思想 158

四、耆那教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影响 163

第八章 佛教哲学 167

一、分期和史料 167

(一) 佛陀的生平 170

二、原始佛教 170

(二) 原始佛教的宗教哲学思想 171

三、部派佛教 196

(一) 成立的时代 196

(二) 佛教的结集 198

(三) 统一佛教的派别分裂和原因 198

(四) 部派佛教所争论的主要问题 204

四、大乘佛教 215

(一) 兴起的时代 215

(二) 大乘思想的特性 216

(三) 大乘佛教兴起时期的经典和思想 218

(四) 大乘的主要派别--中观派与瑜伽行派 223

五、密教 255

(一) 兴起的时代 255

(二) 派别和经典 256

(三) 哲学思想 259

六、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及其原因 262

第九章 数论派的哲学 266

一、 婆罗门教系统诸派哲学形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派别斗争情况 266

(一) 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268

二、 数论派的哲学 268

(二) 数论的起源和发展 274

三、古典数论的二元论学说 284

(一) 世界观 284

(二) 认识论 297

(三) 社会伦理学说 300

(四) 古典数论的社会作用 302

四、简短的结论 302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304

第十章 瑜伽派的哲学 304

二、瑜伽的起源和发展 307

(一) 早期瑜伽 307

(二) 古典瑜伽 312

(三) 后期瑜伽 323

三、瑜伽与佛教的关系及其在我国的影响 325

四、对瑜伽的几点评价 331

第十一章 胜论派的哲学 336

一、名称、经典和主要思想家 336

二、胜论的起源与发展 339

(一) 原始胜论 340

(二) 古典胜论 341

(三) 后期胜论 341

三、古典胜论的世界观 342

(一) 原子论 342

(二) 范畴论(句义论) 345

(三) 因中无果论 355

(四) 简单的结论 356

四、认识论 358

五、社会伦理思想 360

六、胜论在中国的影响 361

第十二章 正理派的哲学和逻辑思想 365

一、正理派的起源与演变 365

二、十六谛义论 370

三、认识论 374

(一) 认识的定义和分类 374

(二) 知觉 375

(三) 推理 376

(四) 类比 382

(五) 证言 382

(六) 真理的标准 383

四、自然观 384

五、社会伦理思想 386

六、正理论的近代影响 387

第十三章 弥曼差派的哲学 390

一、名义、史料 390

二、弥曼差的起源和发展 391

三、认识论 397

四、世界观 400

(一) 范畴论 400

(二) 无前 与无神论 402

(三) 言语不灭论 403

五、弥曼差的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的斗争 410

六、社会伦理思想 415

第十四章 吠檀多派的哲学 418

一、名义、史料和主要思想家 418

(一) 《梵经》的哲学思想 420

二、吠檀多哲学的主要派别及其分野 420

(二) 乔荼波陀的不二论 425

(三) 商羯罗的不二论 429

(四) 罗摩努阇的制限不二论 440

(五) 摩陀婆的二元论 452

(六) 尼跋迦的二元不二论 461

(七) 筏罗婆的纯粹不二论 462

三、吠檀多的现代影响 463

附录一:印度哲学史年表 465

附录二:梵汉译名对照 47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