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装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服装学概论
  • 李当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29391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服装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服装? 1

一、基本概念 3

二、基本性质 6

(一)衣与人的关系 6

(二)服装的物质性与精神性 7

1、服装的物质性(实用性,科学性) 7

2、服装的精神性(装饰性,象征性) 7

三、服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0

(一)服装学与服装教育 20

1、服装学的建立 20

2、服装学与我国的服装教育 20

(二)服装学的研究对象 21

(三)服装学的研究方法 22

(四)服装学的研究领域 22

第二章服装的起源与目的——为什么要穿衣? 29

一、裸态时代 29

二、服饰的始创 31

三、服装起源的诸学说 35

(一)生体保护说 35

1、气候适应说 36

2、身体保护说 36

(二)人体装饰说 37

1、护符说 37

4、性差说 38

2、象征说 38

3、审美说 38

(三)羞耻说 40

四、服装的目的 40

(一)生理卫生的目的 41

(二)生活行动的目的 41

(三)装饰审美的目的 41

(四)道德仪礼的目的 41

(五)标识类别的目的 42

(六)扮装拟态的目的 42

1、长纤维时代 47

(二)天然纤维的活用 47

(一)纤维以前 47

一、衣料简史 47

第三章服装的分类——穿什么? 47

2、纺、绩技术的发明 48

3、短纤维的利用 48

(三)纺织技术的机械化 48

(四)人造纤维的发明 49

二、衣料的种类及性能 52

(一)原料类别 52

(二)服用类别 52

1、衣物上的区分 52

1、从原料上分 53

(三)织造类别 53

2、制作上的区分 53

3、着装上的区分 53

4、性能上的区分 53

2、从形态上分 54

3、从织纹组织上分 54

4、从设计类别上分 54

5、从染法上分 54

6、从用途上分 54

(四)纤维的种类 54

(五)衣料的性能 54

2、附属品 59

4、携带品 59

3、装饰品 59

1、衣服 59

(一)从机能上分 59

三、衣物的分类 59

(七)从制作方式上分 60

(六)从历史性上分 60

(五)从民族性上分 60

3、扮饰别 60

2、制度别 60

1、职能别 60

(四)从社会性上分 60

3、气象别 60

2、地域别 60

(三)从气候上分 60

4、部位别 60

3、着装别 60

2、性别 60

1、年龄别 60

(二)从人体上分 60

1、季节别 60

(一)形态依存型 61

(二)形态固定型 61

四、衣物形态上的分类 61

(八)从材料上分 61

五、服装形态的分类 62

(一)从着装方式上分 62

1、佩戴型 62

2、系扎型 62

3、挂覆型 62

4、缠裹型 62

5、垂曳型 62

6、贯头型 62

7、包裹型 62

8、体形型 62

3、紧缚型、开放型 63

4、前开型、前封型 63

2、贴身型、宽松型 63

1、接体型、离体型 63

5、覆盖型、裸出型 63

6、分离型、一体型 63

(四)从服装外形上分 63

(二)从着装状态上分 63

6、重叠型、单衣型 63

5、硬衣型、软衣型 63

4、后出型、裾引型、夸肩型、夸臀型 63

3、上重下轻型、上轻下重型 63

2、膨大型、缩小型 63

1、轻装型、重装型 63

(三)从覆盖状态上分 63

3、贯头型 64

5、体形型 64

4、前开型 64

1、腰布型 64

2、挂布型 64

(五)小川安朗的五种基本服装形态 64

第四章人体着装和服装的机能——如何穿衣? 67

一、人体与衣 67

(一)人体的基本构造和体型 67

(二)体型的区分 74

1、成长引起的体型变化 90

(三)体型的变化 90

2、动作引起的体型变化 92

(四)体表面积 96

5、手部表面积 97

9、足部表面积 97

8、小腿部表面积 97

6、躯干部表面积 97

7、大腿部表面积 97

4、胳膊表面积 97

3、颈部表面积 97

2、头部表面积 97

1、体表面积 97

(五)人体生理现象与衣 98

1、气候感觉 98

2、体温调节 98

3、出汗 99

4、快感带 100

5、最佳气候 100

二、人类的穿衣行为 101

1、包裹 102

(二)着装方法 102

2、装饰 102

3、遮盖 102

3、脱衣 102

2、着装状态 102

1、穿用 102

(一)着装行为 102

(三)着装状态 103

(四)服装的容积 103

三、服装的机能 103

(一)机能的划分 103

(二)防护机能 104

1、防寒机能 104

2、防暑机能 111

3、防雨防风机能 113

4、护身机能 114

5、防止服饰对人体的危害 114

(三)适应机能 115

1、动作适应 115

2、环境适应 116

3、住居适应 116

(四)审美机能 116

1、形态美和色彩美 116

2、静态美和动态美 117

(五)容仪机能 118

4、材料质感标识 119

3、色彩标识 119

2、数量标识 119

(六)标识机能 119

1、形态标识 119

5、标识内容 120

(七)扮饰机能 120

(八)耐久机能 121

1、机能耐久 121

2、构造耐久 122

3、材质耐久 122

第五章服装变迁及其规律——如何变化? 125

一、服装变迁的形式 125

2、服装的人为设定 126

3、服装的分支派生 126

(一)服装的发生 126

1、服装的自然发生 126

二、服装的生态性变化 126

4、服装的外来移植 127

(二)服装的成长 127

1、服装的进化 127

2、服装成长的状况 127

(三)服装的盛衰变化 128

1、服装的流动 128

2、服装的盛衰 128

6、服装的退化、消亡 129

5、服装的分化 129

4、服装的固定 129

3、服装的转变 129

三、服装的历史性变迁 130

(一)内因与外因 130

(二)气候的制约 130

(三)文明的移行 131

(四)政治变革 131

(六)法规的统制 132

(七)服装与宗教 132

(五)经济的转变 132

(八)思潮的反映 133

(九)战乱、和平的影响 133

(十)科学技术的发达与服装的关系 133

(十一)实际生活的诱导 133

四、服装的地域性变迁 134

(一)民族(俗)服装的发生 134

1、地方性的自然发生 134

2、独自习俗的形成和保存 135

1、孤立隔绝环境的影响 135

3、内部成熟 135

4、民族(俗)服装的残存 135

(二)民族(俗)服装的发展和演变 135

3、地方性的人为设定 135

2、地方性的分支流入 135

5、民族服装与国际服装的共存 136

五、服装的规律性变迁 136

(一)顺应环境的规律 137

(二)内因优越的规律 139

(三)优势支配的规律 139

(四)模仿流动的规律 140

(五)渐变习惯化的规律 141

(六)逆行变化的规律 141

(八)表衣脱皮的规律 142

(七)竞进反转的规律 142

(九)形式升级的规律 143

(十)格式下降的规律 143

(十一)系列分化的规律 143

(十二)不用退化的规律 143

(十三)无缘类同的规律 144

(十四)性别对立的规律 147

(十五)融合、消化的规律 149

(十六)停滞残存的规律 149

(十七)孤立烂熟的规律 149

(十八)不变固定的规律 150

(十九)础型复归的规律 150

(二十)国际同化的规律 150

(一)何谓设计 153

一、设计的概念 153

第六章服装设计——如何搞设计? 153

(二)设计的种类 154

(三)设计与诸科学 155

(四)设计的三个阶段 155

(五)服装设计的概念 158

(六)设计的条件 159

1、服装设计的条件 159

2、成衣设计的条件 160

二、设计者的知识结构 160

1、点的意义 162

(二)点 162

(一)形态的分类 162

三、设计美的形式原理 162

2、点的构成 163

(三)线 164

1、线的意义 164

2、直线 165

3、直线的构成 165

4、曲线 167

5、曲线的构成 169

(四)面 170

1、面的意义 170

2、正方形 170

5、三角形的构成 172

3、正方形的构成 172

4、三角形 172

6、圆 173

7、圆的构成 173

8、曲面 175

(五)立体 175

(六)形态美的形式原理 176

1、反复、交替 176

2、节奏 177

3、渐变 177

4、比例 177

5、对称 180

6、平衡 181

7、对比 181

8、调和 181

9、支配、从属及统一 181

(七)错视及其利用 182

1、角度、方向的错视 182

2、分割的错视 184

3、对比的错视 184

4、上部过大的错视 186

5、反转错视 186

7、错视的矫正和利用 188

四、服装色彩的美学原理 188

6、其他错视 188

(一)色彩学基础知识 189

1、色彩的产生 189

2、色彩的混合 190

3、色彩的三属性 191

4、色立体 191

5、心理的色彩现象 193

6、色彩调和 199

(二)服装色彩的特性 202

(三)服装配色的美学原理 202

2、色彩面积的比例 203

1、色彩性格的调和 203

3、色彩的统一和变化 204

4、色彩平衡 204

5、色彩节奏 204

6、色彩的关联性 205

7、色彩的强调和点缀 205

8、色彩间隔 205

9、肤色——不可忽视的条件色 205

(四)服装配色的社会作用 206

五、设计的方法 207

(四)转换法 208

(五)变更法 208

(三)反对法 208

(六)加、减法 208

(七)结合法 208

2、优点列记法 208

3、希望点列记法 208

1、缺点列记法 208

(一)观察法 208

(二)极限法 208

(八)联想法 209

(九)追踪法 209

第七章流行与时代——服装流行的奥秘 213

一、工业革命浪潮掀起的波澜 213

(一)工业革命 214

(二)工艺美术运动 214

(四)分离派 215

(三)新艺术运动 215

二、近代设计的出发点——包浩斯 216

三、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设计师 217

(一)波尔·波阿莱 217

(二)“苛苛”夏耐尔 218

(二)斯查帕莱莉 220

四、迪奥尔和他的时代1947~1957 220

五、抽象化、轻便化时代1958~1962 225

六、短装化时代1963~1967 226

七、高级成衣时代 1968~1972 228

八、石油冲击和宽松式时代1973~1977 229

九、础型复归和多样化时代1978~1988 230

十、今后流行的预测 231

附录:国外著名设计师简介 233

1、查尔斯·夫莱戴里克·沃斯 233

2、波尔·波阿莱 233

3、“苛苛”夏耐尔 233

4、克里斯特巴尔·巴伦夏加 234

5、斯查帕莱莉 234

6、鲁希安·鲁伦 235

7、罗贝尔·培盖 235

8、克里斯羌·迪奥尔 235

9、伊夫·圣·洛朗 236

10、皮尔·卡丹 237

11、基·拉·罗修 237

12、马尔克·葆安 237

13、尤贝尔·德·基邦希 237

14、杰克·法特 238

15、阿里克斯·葛莱 238

16、尼娜·莉奇 239

17、杰拉尔·佩帕尔 239

18、埃玛尼埃尔·翁加罗 239

19、皮尔·巴尔曼 239

23、安德莱·克莱究 240

22、莱蒙·巴尔巴 240

21、米歇尔·郭玛 240

20、简·帕特 240

24、菲利普·布耐 241

25、帕苛·拉邦奴 241

26、简·路易·谢莱尔 241

27、埃玛纽埃尔·卡昂 241

28、简奴·朗邦 241

29、安东尼奥·戴·卡斯蒂奥 241

30、玛丽·克万特 242

31、阿戴尔·辛普逊 242

32、森英惠 242

33、山本耀司 242

38、小筱弘子 243

40、川久保铃 243

39、小筱美智子 243

34、三宅一生 243

37、小筱顺子 243

36、君岛一朗 243

35、山本宽斋 243

41、芦田淳 244

42、高田贤三 244

43、乔·阿玛尼 244

44、瓦伦蒂诺 244

45、卡尔万·克拉印 24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