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文化交流学 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跨文化交流学  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
  • 关世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2895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跨文化交流学 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 1

第一部分 绪论 3

引言 3

一、密切跨文化交流时代的出现 3

二、时代需要跨文化交流知识 4

第一章 文化与交流 7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学的诞生 7

一、传播学 7

二、传播学的新分支——跨文化交流学 8

三、80年代以来的发展 11

一、跨文化交流学的对象 14

二、文化 14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与交流 14

三、交流 24

第二章 跨文化交流的模式与特点 43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的模式 43

一、文化和交流的关系 43

二、跨文化交流的模式 46

三、跨文化交流的表现形式 49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的特点 53

一、跨文化交流的特点 53

二、跨文化交流学中所注意的问题 62

第三章 构筑跨文化交流学的各种理论 67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学涉及的学科 67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学的各种理论 70

第一节 不同文化群体心理差异的成因 81

第二部分 从文化的要素看跨文化交流 81

第四章 文化与感知 81

第二节 文化与感知 83

第三节 文化与信息选择 89

第五章 文化与思维方式 94

第一节 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 94

一、不同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94

二、形成一种思维习惯的原因 99

第二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102

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102

二、应当说明的问题 118

一、思维方法的差异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碍 120

第三节 思维方式与跨文化交流 120

二、思维方式对信息编排的影响 122

三、中英文在记叙文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124

四、中英文在议论文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128

第六章 跨文化交流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9

第一节 世界观、人生观 149

一、世界观 149

二、人生观 152

第二节 价值观 154

一、价值观的定义和要素 154

二、价值观的特点和分类 157

三、中外文化价值观的异同 162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作用的基本法则 174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74

第三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跨文化交流 174

三、价值观在同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作用的异同 175

四、缓和矛盾、解决冲突的基本办法 175

第七章 跨文化交流中的定型观念和归因 180

第一节 定型观念 180

一、定型观念及其形成 180

二、定型观念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185

第二节 归因 186

一、归因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186

二、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及社会归因理论 190

三、归因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影响 192

一、风俗习惯 196

第一节 社会规范与跨文化交流 196

第八章 社会规范、物质文化与跨文化交流 196

二、道德规范 198

三、法律规范 199

四、宗教规范 203

第二节 物质文化与跨文化交流 204

第三部分 从交流的过程看跨文化交流 211

第九章 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渠道和反馈 211

第一节 信息与文化 211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 211

二、信息与编码 214

第二节 渠道与文化 215

一、文化对传播渠道的影响 215

二、直接式渠道和间接式渠道 217

第三节 反馈与文化 219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反馈 219

二、负反馈原理与跨文化交流 220

第十章 跨文化交流的语言符号系统 223

第一节 语言与感知 223

第二节 语言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227

一、语音与跨文化交流 228

二、语义、词汇与跨文化交流 230

三、句法与跨文化交流 241

四、语用与跨文化交流 243

五、一种语言内的变异与多样性 246

一、翻译 249

第三节 语言的翻译 249

二、语种的选择 254

三、译员的使用 254

第十一章 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言语语 259

第一节 非言语语概述 259

一、非言语语的研究概况 259

二、非言语语的成分 260

三、非言语语的功能 262

四、非言语语交流与语言语交流的关系 263

第二节 非言语语与文化 263

一、文化对非言语语的影响 263

二、文化对非言语语的词义和语用 265

第三节 人体语 267

一、人体语与语言语的区别 268

二、面部表情 272

三、目光接触与凝视 273

四、手势语 275

五、体态语 279

六、副言语 283

七、寂静沉默 285

八、气味 286

九、相貌与服饰 287

第四节 时间语 288

一、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观念上的差异 288

二、直线式时间观念与环形时间观念 289

三、单向时间习惯与多向时间习惯 290

第五节 空间语 292

一、人际活动空间 292

二、固定空间 294

三、半固定空间 296

四、空间的朝向 297

第六节 其他非言语语 298

第七节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299

第十二章 交流者之间的关系 304

第一节 交流与交流者掌握彼此符号系统的关系 304

一、知己不知彼——知己不知彼 304

二、知己知彼——知己不知彼 305

三、知己知彼——知己知彼 306

第二节 跨文化交流中的彼此了解 307

一、彼此了解 307

二、缩小盲目区、未知区和隐蔽区,扩大开放区 309

一、交流者的意图 311

第三节 交流者的意图及对交流的影响 311

二、意图对交流的影响 312

第四节 跨文化交流的几种进行方式 313

一、自我中心型 313

二、控制对方型 314

三、平等对话型 314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交流的不同层次 319

第十三章 跨文化人际交流 319

第一节 人际交流和人际交流能力 319

一、人际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19

二、人际交流能力日益重要 321

第二节 影响人际交流的心理因素 322

一、常见的心理障碍 322

二、影响交流的其他心理因素 325

第三节 交流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330

第四节 东西方在人际交流上的差异 332

一、 交流方式上的差异 332

二、 友谊关系上的差异 337

第五节 交流后的心理反应——文化休克 339

一、文化休克 339

二、重返本文化休克 342

第六节 交流后异文化对个人文化特征的影响 343

一、交流中影响个人文化特征的因素 344

二、涵化过程 348

三、个人对异文化的态度及对社会的影响 349

一、群体和组织的多样性 355

第十四章 跨文化组织交流 355

第一节 群体和组织的基本概念 355

二、划分组织的角度 356

三、一个人属于多种组织,担任多种角色 357

四、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357

第二节 组织内的交流 358

一、交流的方向 358

二、交流的形式 359

三、组织中的观点领袖 362

四、交流人数与交流效果 363

五、组织内跨文化交流的特点 364

一、跨文化组织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371

第三节 组织之间的交流 371

二、中、美、日商业洽谈上的特色 373

第四节 跨文化交流与组织的文化变迁 376

一、跨文化交流是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 376

二、吸收借用外来文化的规律 378

三、组织吸收借用外来文化的过程 383

四、指导变迁 386

第十五章 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390

第一节 国际传播的研究对象 390

一、国际传播的渠道 390

二、国际传播的信息发出者 391

三、国际信息的内容 392

第二节 国际传播中的国家 394

一、国家主权 394

四、国际传播主要研究的问题 394

二、国家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395

三、国际文化交流、国际传播与对外政策 396

四、国际传播与国际经济 398

第三节 世界各国的传播体系 401

一、国际传播与各国传播制度 401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传播体系 402

三、西方国家的传播体系 404

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体系 406

五、国际传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06

第四节 “世界信息和交流新秩序” 408

一、战后国际间信息交流的特点及“信息自由流通” 408

二、发展中国家为建立“世界信息和交流新秩序”的斗争 411

第五节 80年代以来传播技术的新进展 414

一、交流手段日益加速发展的趋势 414

二、80年代以来传播技术的新进展 415

三、新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影响 419

第六节 冷战结束后国际传播的总趋势 421

一、当今国际传播的特点 421

二、发展中国家文化面临的问题 423

第七节 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传播的宏观调控 426

一、制定合理的国内政策 427

二、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431

三、利用国际组织的作用 432

四、解决好“堵”与“兴”的辩证关系 433

附录:各国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国际直接电视广播所应遵守的原则 4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