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下
  • (美)D.H.哈姆谢尔著;《通信系统工程手册》翻译组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4·1518
  • 出版时间:1976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通信系统工程手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设计顺序 37 1

10.峻工 36 5

5.备用设备 3 10

目录 11

有线线路的类型 11

1.引言 11

第十一章 明线和电缆的传输特性 11

2.明线 11

3.多对电缆 12

4.专用设施 13

传输特性 13

7.电阻 13

6.电缆的一次参数 13

5.一般介绍 13

8.电容 14

9.电感 15

10.漏电导 15

12.由一次参数计算二次参数 16

11.从二次参数计算一次参数 16

13.相位延迟、传播速度、波长和包络延迟的计算 18

传输线的二次参数 19

14.衰减 19

15.相移 20

16.特性阻抗 21

17.一般介绍 22

18.加感线圈间距 22

加感 22

20.截止频率 23

21.加感电缆的传输参数 23

19.加感线路的终接 23

电缆和明线的传输方面的考虑 26

22.二线制线路 26

23.反射损耗与线路振鸣边际 27

24.负阻抗增音机 28

25.四线制线路 28

27.雷电 29

明线和电缆传输中的干扰 29

26.一般介绍 29

28.大气静电干扰 30

29.热噪声 30

30.电力线的感应 30

31.串话 30

参考文献 31

第十二章 数据传输设备 33

1.概述 33

终端设备 33

2.穿孔纸带和磁带装置 33

3.转换器 34

4.卡片-传输终端机 34

5.标记识别数据卡 37

6.直接用键盘输入数据 37

7.数据传输适用的低、中速信道特性 38

传输信道及设备 38

8.低、中速数据传输信道的差错概率 40

9.宽带数据传输信道 40

10.调制-解调器(或数传设备)的使用 41

11.反向信道的工作 47

维护方面的考虑 47

12.数据传输中有特殊价值的测试设备 47

差错控制 49

13.基本考虑 49

数据收集和数据传输系统 50

14.DATASPEED数据传输装置 50

16.电传机交换业务(TWX)在数据传输中的使用 51

15.用户电传报(Telex)网路用来传输数据 51

18.宽带交换业务 52

17.数据电话(DATA-PHONE) 52

19.自动数字网(AUTODIN) 53

20.IBM数据收集和数据传输系统 56

21.美电公司1A型数据选择呼叫系统 62

22.ITT7300型自动数据交换机(ADX) 62

23.柯林斯(Collins)数据中心 64

24.“控制数据”8050型电报和数据交换系统 64

25.尤尼法克490实时系统 65

26.GSA高级记录系统 66

27.其它的数据传输系统 67

第十三章 闭路电视 68

原理 68

1.基本特性 68

2.电视传输的特点 69

3.闭路电视的用途 70

系统 71

4.闭路电视的传输 71

5.共用系统 72

6.传输导线 73

7.放大器 74

8.视频传输 75

10.控制 76

11.经济性 76

实际传输 76

12.终端设备 76

9.分支装置 76

13.一般传输要求 77

14.均衡 78

15.测试 80

参考文献 81

2.管理 84

第十四章 电力线载波系统 84

1.电力传输线 84

引言 84

3.系统的考虑 84

5.目的 85

与电力线的耦合 85

4.设计考虑 85

6.高压耦合电容器 86

7.额定电压 86

8.保护 86

9.耦合电容器-电位装置 87

10.线路调谐器 87

11.谐振式线路调谐器 87

13.相-相间调谐 89

14.线路陷波器 89

12.宽带式线路调谐器 89

16.保护设备 90

17.调谐 90

15.线路陷波器的额定值 90

18.阻抗特性 91

19.线路陷波器的应用 91

传输线特性 92

20.载波的传播 92

21.特性阻抗 93

22.衰减和载波频率响应 94

23.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96

24.噪声与干扰 97

25.测量 100

电力电缆载波 101

架空地线载波 101

27.概述 101

26.高压电力电缆 101

28.绝缘地线与相线相比 102

30.导线 102

31.交叉换位 102

29.绝缘 102

32.线路耦合和保护设备 103

33.载频特性 104

35.电力线载波设备 105

36.单工 105

37.双工 105

38.语言加单音工作 105

39.调频 105

34.载波终端设备 105

电话 105

40.调幅 106

41.单边带 106

42.调整 106

43.传信 106

载波用于继电保护 107

44.概述 107

46.相位比较导引继电方式 107

45.方向比较导引继电方式 107

48.转移跳闸继电方式 108

遥测和控制 108

49.设备 108

47.许可跳闸继电方式 108

50.遥测 109

51.监控 109

52.远程报警系统 110

参考文献 110

53.负载频率控制 110

第十五章 高频通信 112

引言 112

传播 112

1.电离层 112

2.频率 115

3.噪声 123

4.多径 127

5.衰落 128

6.吸收 129

7.电离层突然扰动(SID)和太阳喷火 132

8.极光区 132

11.失真 133

10.信噪比 133

9.到达方向 133

频率 134

12.可用率 134

13.利用 136

14.无线电波传播预报 138

天线 139

15.概述 139

16.天线场地 139

17.菱形天线 140

19.水平半波振子天线 142

18.鱼骨形接收天线 142

20.其他天线 143

21.分集接收天线 145

22.发射用传输线 146

25.电报 147

业务类型 147

23.接收用传输线 147

24.接收用天线共用器 147

27.电话 148

28.传真和无线电传相 148

26.数据通信 148

29.信噪比和可靠性 150

多路的划分 152

30.频分制 152

31.时分制 154

32.相分制 155

电码 155

发送机 158

33.概述 158

34.移频键控(FSK)发射机 159

35.双边带发射机 161

36.独立边带或单边带发射机 161

37.超外差接收机 162

38.独立边带或单边带接收机 162

接收机 162

监控和维护 163

国际组织 165

39.国际电信联盟(ITU) 165

40.国际电信联盟谘询委员会 166

42.国际科学无线电联合会(URSI) 167

41.国际电信联盟的国际频率注册局 167

参考文献 167

引言 170

第十六章 无线电中继通信 170

基本传播因素 170

1.一般特点 170

3.视距 171

2.自由空间 171

4.大气的波动 172

5.对流层散射 173

6.卫星转发器 173

7.功率及噪声电平的规划方法 174

8.无线电中继通信与其它通信手段的比较 174

10.美国军用标准 175

9.国际电话电报谘询委员会和国际无线电谘询委员会的标准 175

运用要求和性能标准 175

11.美国工业标准 176

12.系统的设计方法 176

将标准转换成系统和设备的技术规格 176

13.噪声单位和噪声指标 177

14.调制噪声的改进 178

15.调制系统的比较 184

16.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 185

17.调频系统的路际串音 187

18.视距传输的通路损耗 194

19.传输线和天线 199

20.超视距通路损耗 201

21.一般性的考虑 204

可靠性和维护 204

22.元件故障率 205

23.电源方面的考虑 207

24.监视和报警系统 209

25.运用统计学 211

费用的典型数据 213

场地选择和通路的剖面图绘制 215

参考文献 218

4.工业用无线电业务 220

第十七章 移动无线电台 220

2.海上移动业务 220

3.公共安全无线电业务 220

1.移动电台业务的分类 220

6.国内公用无线电业务 221

7.频率分配 221

移动电台设备 221

8.移动设备的机箱结构 221

5.陆上运输电台业务 221

9.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标准和制造厂商规格 222

10.晶体管化 222

12.电源电压 223

14.车辆的噪声干扰 223

13.电压调整 223

11.电子管式设备 223

15.脉冲噪声熄灭装置 224

基地电台设备 225

16.发射机和接收机组 225

17.天线和传输线 226

18.控制设备 227

19.空腔滤波器 228

接收机 230

20.灵敏度 230

21.噪声系数 231

23.选择性 232

22.截获效应 232

24.音频静噪 232

25.脉冲响应 233

26.多频工作 233

发射机 234

27.振荡器 234

28.音频限幅器 234

29.相位调制器 235

30.倍频器 236

31.功率放大器 236

天线 236

32.基地台天线 236

33.移动台天线 238

34.干扰的减小 238

35.雷电保护 239

36.自由空间传播 239

电波传播 239

38.光滑球面地传播 240

37.平面地传播 240

39.阴影区损耗 241

40.电离层散射损耗 241

41.对流层散射 242

42.基地台之间的传播损耗 242

43.基地台-移动台之间的传播损耗 242

射频干扰 242

44.干扰的类型 243

45.接收机的选择性和调制边带干扰 243

48.接收机和发射机的互调杂散信号响应 244

47.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寄生信号响应和寄生辐射 244

46.接收机灵敏度降低和发射机噪声 244

49.人为的辐射装置干扰 245

51.单频单工系统 246

50.通信范围 246

移动系统的设计 246

53.双频基地双工系统 247

54.移动中继系统 247

52.双频单工系统 247

56.“脊骨”系统 248

55.双频双工系统 248

57.移动电话系统 249

58.明线传输系统 249

个人用或便携式电台 250

59.个人用或便携式接收机 250

60.个人用或便携式发射机 251

61.天线 251

62.电源 252

64.无线电传话(喊人)系统 252

63.设备附件 252

66.单音振荡器 253

选择性传信和控制 253

65.个人用双向系统 253

67.音频接收机 254

68.单音音频系统和频移音频系统 256

69.同时制单音编码系统 256

70.序列制单音编码系统 256

72.移动电话系统 257

71.单音静噪系统 257

参考文献 258

73.个人用无线传话(喊人)系统 258

第十八章 选址通信系统 260

选址通信系统概述 260

1.前言 260

2.选址通信(雷德系统)的优点 261

3.调制和编址方法 262

4.雷德设备举例 265

5.使用转发器的大型雷德系统 267

雷德系统设计考虑 270

6.地址矩阵 270

7.雷德系统的自干扰 272

8.雷德系统带宽的考虑 275

参考文献 278

9.总结 278

1.概述 279

第十九章 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及其确定 279

管理因素 279

2.国际规则 285

3.国家规则 287

具体业务的频率的选定 291

4.固定业务 291

5.包括无线电导航的航空和航海业务 294

6.陆上移动业务 299

7.广播业务 303

8.对干扰的保护措施 305

第二十章 通信系统的电源 306

1.范围和功能 306

2.电源设备的类型 306

引言 306

主要的电源部件 307

3.蓄电池 307

4.变换设备 309

电源站 312

6.直流电源站 312

7.交流电源设备 316

8.专用电源设备 321

第二十一章 线缆安装 323

通信电缆和明线的类型 323

1.铅包电缆 323

4.自挂式多线对 324

3.自挂式电缆(8字形组合吊线电缆) 324

2.塑料电缆 324

5.电缆的外护层 327

6.电缆芯线色标 329

7.同轴电缆 329

8.电缆盘 330

9.通信导线 330

系统工程 330

10.线缆的一般设计 330

11.路由选择 332

12.系统的组成 332

13.架空作业 333

14.地下管道 340

15.电气防护 342

20.明线 343

19.地下管道电缆 343

16.电话中心局的设备 343

17.架空电缆 343

18.埋地电缆 343

建议采用的防护措施 343

21.用户话机 344

22.专用分交换机(暴露地区) 345

第二十二章 电话中心局的设计与配置 346

机房与设备的规划 346

1.长远的基本规划 346

2.进度表 346

土地和机房 346

3.选址 346

4.机房设计考虑 348

电话中心局设备 350

5.交换系统的发展 350

6.一个典型的纵横制系统 354

参考文献 360

前言 361

通信站站址 361

1.一般考虑 361

第二十三章 无线电终端站 361

2.经济考虑 362

3.初步研究 362

4.实地考察 363

9.地基挖掘 364

8.站址的土方修整 364

7.进站通路 364

5.概述 364

站址场地平整 364

6.现场勘测 364

机房 365

11.一般考虑 365

12.设计考虑 365

13.其它的必备设施 366

14.供暖和通风 366

通信站的规划 367

15.概述 367

16.应考虑的因素 367

17.室内设备的设计要求 368

18.室外设备的设计要求 369

21.设计考虑 371

电源设备 371

20.概述 371

22.蓄电池的特殊考虑 372

接口要求 372

23.概述 372

24.电话 372

25.电源 372

26.其它 372

环境方面的考虑 372

27.规划考虑 372

28.环境参数 373

建设与后勤供应 373

29.一般要求 373

33.概述 374

通信系统或通信站工程的实施 374

34.设备的安装和性能检验 374

30.设备和材料的装卸 374

31.人员的后勤工作 374

32.设施和水电供应 374

海外和边远地区的考虑 375

35.概述 375

36.后勤供应及材料、服务和设施的可用性 375

37.环境和地形问题 375

38.法律、社会和技术问题 375

参考文献 376

工程计划 377

1.基本计划 377

引言 377

第二十四章 通信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377

2.建造规划 378

设备的维护 379

3.室外线路维修 379

4.室内设备的维护 381

5.传输维护 383

业务工作的实施 384

6.操作与管理 384

7.业务工程设计 385

参考文献 386

附录一 英制公制单位换算表 387

附录二 中国线规与近似美规、英规对照表 388

附录三 普阿松公式表 38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