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浦兴祖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0698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1

序 王邦佐 1

前言 浦兴祖 1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1

第一节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政体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和主要原则 6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发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17

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

全国人大的地位、组成与任期 21

全国人大的职权 25

全国人大的会议 26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38

第四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专门委 38

员会 38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组成和任期 38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40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机构 45

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 51

第五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 54

立法 54

立法权限 54

立法原则 56

立法程序 61

第六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8

中国的行政区划 68

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75

地方各级人大的会议与工作机构 79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84

第七节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84

委员会 84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建立 84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 85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所属机构 88

第八节人民代表 93

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93

人民代表的权利 95

人民代表的义务 102

第九节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6

理顺共产党组织与人大的关系 106

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 109

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11

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113

第四章选举制度 117

第一节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17

选举与选举制度 117

革命根据地民主选举的经验 120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122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126

普遍原则 126

平等原则 128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130

秘密投票的原则 132

第三节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 134

主持选举的机构 134

划分选区与选民登记 136

提出、确定与介绍候选人 139

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142

人民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146

第四节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150

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151

完善候选人的介绍办法 152

采用多种方式划分选区与选举单位 153

某些地区可继续扩大直接选举范围 153

深化对选举的认识 154

第五章国家元首制度 156

第一节当代中国元首制度的演变 156

国家元首概述 156

当代中国元首制度的演变 158

国家主席设置的恢复 161

第二节国家主席的职权与地位 163

国家主席的职权 163

国家主席的任期与地位 167

第六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172

第一节国家行政制度概述 172

国家行政及其制度 172

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75

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置原则 179

第二节国务院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184

国务院的地位 184

国务院的组成与任期 186

国务院的职权 187

第三节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190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沿革 190

国务院行政机构的类别 195

第四节 国务院的行政立法 200

制定行政法规 201

规定行政措施 205

制定行政规章 207

第七章 国家行政制度(中) 210

第五节省级人民政府 210

省级人民政府的地位 210

省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与任期 212

省级人民政府的职权 213

省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 215

省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19

第六节地级市人民政府 220

地级市人民政府在中国城市政府体系中的地位 220

地级市人民政府领导县政府的行政体制 223

地级市人民政府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225

地级市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 227

县级人民政府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228

第七节县级人民政府 228

撤县建市与市领导乡、镇的行政体制 231

县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 232

县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233

第八节乡级人民政府 235

第八章国家行政制度(下) 238

第九节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体制 238

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238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 241

首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244

第十节国家行政监督制度 246

行政监督的地位与作用 246

中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 248

中国行政监督的基本途径 251

第十一节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260

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260

当前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264

第一节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概述 271

司法制度的涵义 271

第九章司法制度 271

人民司法制度的历史发展 272

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相互关系 276

第二节审判制度 279

人民法院的组织、职权与领导体制 279

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与其他人员 283

审判工作的主要原则和制度 285

第三节检察制度 292

人民检察院的设置、人员与领导体制 292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其行使程序 298

检察工作的主要原则 302

人民军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06

第十章军制度 306

第一节人民武装力量是国家政权的柱石 306

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 308

人民武装力量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311

第二节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与组织体制 313

人民武装力量的最高统辖机关 313

人民武装力量的组织体制 317

人民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20

第三节人民武装力量的政治工作制度 323

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与原则 323

党委领导制度 325

政治委员制度 327

政治机关制度 329

军内民主制度 331

中国兵役制度的基本特点 333

第四节兵役制度 333

现役的平时征集与战时动员 337

民兵与预备役部队建设 339

军官服役与军衔制度 343

第十一章干部人事制度 348

第一节干部人事制度概述 348

干部与干部人事制度 348

干部人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50

干部管理的基本原则 353

干部管理的组织体制 357

第二节干部人事管理的各项具体制度 360

任用与培训制度 360

考核与奖惩制度 367

晋升与去职制度 372

调配与交流制度 376

工资与福利制度 379

离休、退休与退职制度 382

第三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385

干部人事制度必须改革 385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 387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392

第十二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96

第一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 39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39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40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402

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 406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则 406

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与名称 409

民族自治地方内的各民族关系 410

自治机关的性质和组成 414

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14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416

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和帮助 419

第十三章人民直接参与制度 424

第一节人民直接参与制度概述 424

人民直接参与的涵义及条件 424

人民直接参与的内容 426

人民直接参与的形式 428

第二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429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 429

职工代表大会的组成和职权 432

职工代表大会的会议与机构 435

第三节人民信访制度 438

人民信访制度的历史发展 438

信访者的权利、义务和信访投向 441

信访的接待和处理 445

第四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48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448

居(村)民委员会的组成和任务 451

居(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机构 454

第十四章政党制度 457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57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5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 459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462

第二节中国的各民主党派 475

各民主党派概况 475

各民主党派的组织结构 479

各民主党派的活动方式 481

多党合作的历程 485

第三节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485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 489

多党合作的特点和优点 492

第十五章政治协商制度 495

第一节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495

政治协商制度的涵义与特点 495

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 495

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497

第二节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 501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 501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503

第三节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 506

人民政协的组成 506

政协全国委员会 509

政协地方委员会 512

特别行政区是国家结构的特殊形式 515

第十六章 特别行政区制度 515

第一节特别行政区和“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515

“一国两制”构想的社会历史条件 516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 520

“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522

第二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实践 525

“一国两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 525

“一国两制”与澳门特别行政区 533

“一国两制”和台湾回归祖国 537

附: 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的国家 542

机构系统简图 542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系统简图 542

1954年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系统简图 543

1975年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系统简图 543

1978年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系统简图 544

1982年宪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系统简图 54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