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茂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1085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77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选官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 1
序 言 1
第一章 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到奴隶社 1
会的世卿制 1
第一节从禅让制到传子制 1
第二节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9
第三节西周的宗法制 12
第四节世卿与任贤 16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 19
第一节春秋时期的选贤任能制 19
第二节士的崛起冲破了世官世禄制度 28
第三节战国时期的军功入仕和选贤任能 30
第四节战国时期的养士和客卿 39
第三章 两汉的察举和辟除征召 50
第一节刘邦的选贤任能 50
第二节察举选官制的确立 53
第三节辟除 66
第四节征召 69
第五节汉代的其他入仕途径 72
一、任子制 72
二、赀选制 75
三、计吏拜官 77
四、以材力入官 78
五、以技艺入仕 79
第六节汉代官吏的任用方式 82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 86
制 86
第一节曹操对选举制度的改革 86
第二节九品中正选官制 92
第三节南朝限年察举的选官制 101
第四节北朝沿袭九品中正选官制 104
第五章 隋——科举取士制的创立 110
第一节杨坚知人善任 110
第二节隋代废九品中正设分科选举制 112
第六章 唐——科举选官制度的形成 116
第一节常科 117
第二节制科 124
第三节投卷及其流弊 126
第四节考试与录取 139
第五节复试与授官 146
第六节武举 150
第七节其他 151
一、南选 151
二、宗室补官 152
三、僧道科目 152
第八节滥选 153
第七章宋代——科举制的完善 169
第一节重文轻武——宋代的基本国策 169
附唐、五代登科一览表 169
第二节 通向科举的重要途径——宋代的学校 171
第三节科举考试的革新 176
第四节反复变化的取士方法 189
第五节进士科的考试 193
一、三级考试制度 193
二、新进士的授职 204
第六节宋代的制科诸科和武科考试 208
一、制科 208
二、词科 213
三、童子科 216
四、武举 217
第七节繁官杂吏 219
附宋代登科总目 234
第八章 辽金——科举制的沿续 234
附辽金登科总目 246
第九章 元代——科举制的衰落时 246
期 246
第一节立学校 248
第二节设科举 251
第三节官吏的考核 257
附元代登科表 260
第十章 明代——科举制的鼎盛时 260
期 260
第一节荐举 261
第二节学校 266
一、国子监 266
(一)官生与民生 268
(二)分堂课业 271
(三)监生历事 273
(四)监生种类 274
(五)贡生 275
(六)国子监学规 276
(七)明初监生的任用 279
二、地方学校 283
第三节 科举 287
一、乡 试 289
二、会试 292
三、殿试 294
第四节馆选 296
第五节武学与武科 297
第六节科场情弊 300
一、举子作弊 300
二、权贵操纵考官的录取 301
三、以皇帝的好恶决定去取 304
第七节授官制度与官吏考课 305
一、授官制度 305
二、官吏考课 309
第八节明代的致仕制度 313
第九节整顿吏治 315
附 明代状元、会元、登科人数一览表 325
第十一章清代——科举制度的衰亡 325
第一节 清初满洲贵族在政治机构中的特权地位 325
第二节选官政策的改变 326
第三节清代的科举考试 330
一、小试 330
(一)县试 330
(二)府试 333
(三)院试 333
二、乡试 356
(一)三场试艺 367
(二)整肃场规,严防奸弊 370
(三)试卷评阅 374
(四)发榜 376
(五)复试 379
(六)磨勘试卷 382
三、会试 387
四、殿试 392
五、朝考 406
六、举子劣迹 412
附清代各科状元、会元、录取人数一览表 425
第四节清代的其他科目 425
一、制科 425
二、武科 434
三、翻译科 445
第五节科举制度的废止 446
第十二章君权论 456
第一节原始时代的君位传授 456
第二节君主制度的建立 458
第三节皇权的发展与没落 461
第四节皇位的继承 474
第五节余论 514
第十三章宰相论 517
第一节宰相制度的起源 517
第二节宰相制度的沿革 520
第三节相权与君权之间的相互消长 537
第四节宰相的选任制度 543
第五节余论 566
第十四章将帅论 569
第一节古代的兵制及将帅的由来 569
第二节君权与将权的相互关系与制约 576
第三节将帅的选任制度 584
第四节余论 592
第十五章宦官论 594
第一节非官之“官”的特种奴才——宦官的身份 594
及起因 594
第二节 从奴仆到封侯拜爵——宦官集团的形成 597
第三节心腹取代功臣——宦官掌禁军 608
第四节宦官愚弄皇帝——主奴关系失调 610
第五节 内廷官洋洋大观——庞大的宦官机构 614
第六节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宦官代“天” 619
行事 619
第七节求官仕宦的捷径——自动阉割当太监 632
第八节 宦官凌驾百官之上——明朝灭亡的教训 636
第九节主奴归位——宦官被挤出官场 639
第十节余论 644
第十六章外戚论 646
第一节外戚干政的缘由 646
第二节 吕后临朝称制与外戚擢居高位 647
第三节文、景、武、昭、宣,外戚各擅权 650
第四节“裙带官”飞黄腾达与西汉灭亡 654
第五节亲者严、疏者宽——马皇后等正确对待外 662
戚升迁 662
第六节败坏选官制,外戚重操国柄——东汉由盛 667
转衰 667
第七节余论 673
第十七章 关系论 674
第一节血缘关系与选官制 675
第二节皇帝的近亲关系与选官制 677
一、后妃亲 677
二、外姻亲 681
第三节 门生故旧关系与选官制 682
第四节 民族地域关系与选官制 685
第五节主仆关系与选官制 689
第十八章党争论 692
第一节 东汉党人反宦官擅权的失败——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692
第二节 科场案引起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始 699
末 699
第三节 王安石改革选举制度与保守派的反攻 706
复旧 706
第四节 阉党、东林党、浙党等在任官用人上的 711
残酷斗争 711
第五节余论 717
第一节从推举贤材到尚贤政治 719
第十九章贤材论 719
第二节贤材的鉴别与任用 724
第三节选拔贤材是选官制度的核心 731
第四节余论 739
第二十章荐举论 741
第一节荐举是封建王朝的一种重要选官途径 741
第二节荐举制的利弊得失 755
第二十一章科举论 761
第一节科举制产生的社会背景 761
第二节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763
第三节用八股文取士的原因 770
第四节余论 774
后记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