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装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当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6510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服装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服装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4.被服 1
5.成衣 1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什么是服装 1
一、基本概念 1
1.衣裳 1
2.衣服 1
3.服饰 1
7.时装 2
6.服装 2
10.制服 3
9.高级成衣 3
8.高级时装 3
11.裁剪法 4
12.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 5
14.服装表演 6
13.原型裁剪 6
(一)衣是人的第二皮肤 8
二、基本性质 8
1.服装的物质性 9
(二)服装的物质性与精神性 9
2.服装的精神性 10
图1-2复活节岛女性身体前后的刺青纹样 11
图1-3裸态装身与覆盖装身的比较 11
图1-6头部变形——用夹板使婴儿头变形的中美洲的奇奴克妇女 12
图1-4瘢痕文身(盛装的黑人姑娘) 12
图1-5头部变形——头盖骨的变形 12
图1-9身体变形——1600年的铁制紧身胸衣 13
图1-7头部变形——用夹板使头部变形的中美洲妇女 13
图1-8身体变形——克里特岛发现的女神像 13
图1-10身体变形——1886年的紧身胸衣的广告 14
图1-11身体变形——紧身胸衣对女体的影响 14
图1-12身体变形——像蜂一样细腰的巴布亚人 15
图1-13身体变形——我国清代妇女的缠足 16
图1-14身体变形——欧洲四个不同时期的女装形态 17
图1-15人类的覆盖装身——缠腰布 17
图1-16人类的覆盖装身——小围裙 17
图1-17人类的覆盖装身——裙子 18
图1-19人类的覆盖装身——斗篷、披肩 18
图1-18人类的覆盖装身——卷衣 18
图1-22人类的覆盖装身——直身长袍 19
图1-20人类的覆盖装身——丘尼克(筒形长袍) 19
图1-21人类的覆盖装身——背心 19
图1-23人类的覆盖装身——中国的袍服 20
图1-24明代《三才图会》所绘的十二章纹样 22
(一)服装学与服装教育 23
三、服装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3
2.我国的服装教育 23
1.服装学的建立 23
(二)服装学的研究对象 24
(三)服装学的研究方法 25
第二章 服装的起源与目的人类为什么要穿衣? 25
(四)服装学的研究领域 25
图1-25小川安朗的服装学体系 27
一、裸态时代 28
图2-1南方古猿 29
图2-2北京猿人 29
二、服饰的始创 30
图2-3西班牙东部崖壁画中的人物形象 32
图2-6西班牙东部崖壁画中“围着腰布的女人” 32
图2-4西班牙东部崖壁画中穿吊钟形裙子的“舞女们” 32
图2-5西班牙东部崖壁画中“母与子”的形象 32
图2-7西班牙东部崖壁画中“穿半截裤的男子” 33
图2-8北非中部塔希里岩壁画中“戴面罩的女人” 33
图2-9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彩绘纺轮 34
图2-10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刻花对鸟纹骨梭 34
图2-11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各种编、纺织物印痕 35
图2-12江苏吴县草鞋山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葛布 36
三、服装起源诸学说 36
(一)生体保护说 37
1.气候适应说 37
2.人体保护说 37
(二)人体装饰说 38
1.护符说 38
3.审美说 39
2.象征说 39
4.性差说 39
图2-13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男子(用布把阴茎包起来呈管状,用皮带系在腰里) 40
图2-14安东尼奥·诺瓦盖罗肖像(蕉枉尼·巴奇斯塔·莫罗尼作于1565年) 41
图2-15刚果妇女臀部装饰的“耐葛比” 42
图2-16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安德莱克莱究受刚果妇女的“耐葛比”启发设计的结婚礼服 42
(三)羞耻说 42
四、服装的目的 44
1.两种方向 45
图2-17不同文化形态下表现出的羞耻部位的差异(左侧是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的舞女,右侧是伊斯兰教文化圈中的舞女) 45
(一)生理卫生的目的 45
2.服装种类及其特色 46
(四)道德仪礼的目的 46
(三)装饰审美的目的 46
1.方向 46
2.服装种类及其特色 46
2.服装种类及其特色 46
2.服装种类及其特色 46
(二)生活行动的目的 46
1.两种方向 46
1.方向 46
1.方向 47
2.服装种类及其特色 47
(六)扮装拟态的目的 47
(五)标识类别的目的 47
1.方向 47
2.服装种类及其特色 47
第三章 服装的分类穿了些什么 51
一、衣料简述 51
(一)纤维以前 51
(二)天然纤维的利用 51
1.长纤维时代 51
2.纺、绩技术的发明 52
(三)纺织技术的机械化 52
3.短纤维的利用 52
(四)人造纤维的发明 53
(一)原料类别 56
二、衣料的种类及性能 56
1.衣物上的区分 57
(二)服用类别 57
2.性能上的区分 57
3.着装上的区分 57
5.从染法上分 58
(三)织造类别 58
4.功能上的区分 58
1.从原料上分 58
2.从形态上分 58
3.从织纹组织上分 58
4.从设计类别上分 58
6.从用途上分 58
(四)纤维的种类 58
(五)衣料的性能 60
三、衣物的分类 63
(一)从机能上分 63
1.衣服 63
2.附属品 63
3.装饰品 63
4.携带品 63
(四)从社会性上分 64
3.着装别 64
4.部位别 64
1.职能别 64
(三)从气候上分 64
1.季节别 64
2.地域别 64
3.气象别 64
2.制度别 64
3.扮饰别 64
(五)从民族性上分 64
(二)从人体上分 64
1.年龄别 64
2.性别 64
2.半成形类 65
(六)从历史性上分 65
(七)从制作方式上分 65
(一)从成形程度上分 65
四、衣物形态上的分类 65
3.成形类 65
(二)从成形状态上分 65
1.形态依存型 65
(八)从材料上分 65
1.非成形类 65
2.形态固定型 66
五、服装形态的分类 66
(一)从着装方式上分 66
1.佩戴型 66
2.系扎型 66
3.挂覆型 66
4.缠裹型 66
5.垂曳型 66
6.贯头型 66
7.包裹型 67
8.体型型 67
(二)从着装状态上分 67
1.轻装型、重装型 67
2.膨大型、缩小型 67
图3-119世纪60年代的女装(重装)与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轻装) 67
图3-2文艺复兴时期的男女装形态上的对比 68
3.上重下轻型、上轻下重型 68
4.后出型、裾引型、夸肩型、夸臀型 68
图3-3非洲霍屯都族妇女的凸臀与19世纪末西欧流行的“巴斯尔”样式 69
图3-4后下摆曳地的女装(19世纪末) 69
5.硬衣型、软衣型 70
6.重叠型、单衣型 70
图3-5夸张肩部的男装(16世纪) 70
图3-6夸张肩部的女装(1825—1850) 70
图3-7夸张臀部的18世纪女装 71
图3-8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衬裙式女装(1795—1803) 71
(三)从衣与人体的关系上分 72
1.接体型、离体型 72
2.贴身型、宽松型 72
3.紧缚型、开放型 72
4.前开型、前封型 72
5.覆盖型、裸出型 72
6.分离型、一体型 72
图3-9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广袖衣裙、帔帛、执拂尘的女子 72
(四)从服装外形上分 73
图3-10西洋服装史上女装外形的变迁 78
4.前开型 79
5.体形型 79
(六)现代服装的用途分类 79
第三章 人体着装与服装的机能如何穿衣 79
(五)小川安朗的五种基本服装类型 79
1.腰布型 79
2.挂布型 79
3.贯头型 79
图3-12不同用途的现代女服(二) 83
图3-11不同用途的现代女服(一) 83
图3-14不同用途的现代女服(四) 84
图3-13不同用途的现代女服(三) 84
图3-15不同用途的现代女服(五) 85
图3-16男子西式礼服 86
一、人体与衣 88
(一)人体的基本构造 88
(二)体型的三要素 88
图4-1人体骨骼结构(正面) 89
图4-2人体骨骼结构(背面) 90
图4-3人体骨骼结构(侧面) 91
图4-4人体表层肌肉(正面) 92
图4-5人体表层肌肉(背面) 93
图4-6(a)骨骼相同、体型相异的例子(男性) 94
(三)体型的分类 94
图4-7人体各部的皮下脂肪厚 95
图4-6(b)骨骼相同、体型相异的例子(女性) 95
图4-8克莱奇玛的三种体型分类 96
图4-9女性人体的纵切断体型 97
图4-10女性人体的横切断体型 97
图4-11女性体干的横切断体型 98
(四)人体比例与体型 98
图4-12女性标准型、消瘦型、肥满型的横切断体型之比较 98
图4-14人的唇型的分类 99
图4-15人的耳、鼻型分类 99
图4-13人的脸型分类 99
图4-16建筑家、画家LeCorbusier'的人体比例模式图 100
(五)体型上的人种差 100
图4-17Zeising的人体比例模式图 100
图4-19Fritz的人体比例标准图(以脊柱长为基准) 101
图4-18古埃及的人体比例 101
图4-20米罗岛的维纳斯的计测值及其比例 102
(六)体型上的地域差 103
图4-21Cousin的八头身比例 103
图4-22Straz的人体比例 103
图4-23不同人种的侧面头像比较 104
图4-24不同人种的人体比例比较 105
图4-25不同人种身体各部比例的比较 105
图4-26人各年龄段体型变化比较 106
(七)体型上的年龄差 106
图4-28少年儿童的身体成长与比例 107
图4-27新生儿与成人的比较 107
(八)体型上的左右差 108
图4-30颜面的左右差 109
(九)体型上的性差 109
图4-29横断体型上表现出的左右差 109
图4-32男女皮下脂肪厚的年龄变化 110
图4-31男女背部体型的比较 110
图4-33男女侧面体型的比较 111
图4-34男女标准体型的比较 111
(十)体型观察 112
图4-35男女骨盆的比较 112
图4-36女性侧面体型 113
图4-37男性侧面体型 114
图4-38美国女性侧面体型年龄段区分 115
图4-39不同体型的衣服原型(一) 115
图4-39不同体型的衣服原型(二) 116
图4-40女性下肢的体型差 116
图4-41女性躯干的四种类型 117
图4-42女性乳房形状分类 117
图4-43肩关节可动域 118
(十一)动作引起的体型变化 118
图4-44股关节可动域 119
图4-45颈椎可动域 119
图4-46胸椎、腰椎可动域 120
图4-47膝关节可动域 120
图4-48肘关节可动域 121
图4-49脚腕关节可动域 121
(十二)体型的抽象表达与成衣号型表示 121
图4-50手腕关节可动域 121
图4-51运动引起的皮肤变化 122
(十三)体型的立体表现与服装人台的开发 125
图4-52美国的女体人台 139
图4-53法国的女体人台 139
图4-54日本KYPRIS的A体型人台和Y体型人台 140
图4-55日本KYPRIS准裸体人台和分腿人台 141
图4-56日本AMIECA公司的女体人台 142
2.着装状态 143
(一)着装目的与着装心理 143
1.求变心理与求同心理 143
2.追求容仪化的心理与追求安易化的心理 143
3.自我扩张的心理 143
(二)着装行为 143
1.穿用 143
3.脱衣 143
二、人类的着装行为 143
3.遮盖 144
(四)人体的方向性与着装状态 144
1.包裹 144
3.前方性 144
4.后曳性 144
2.装饰 144
1.上方性 144
2.下方性 144
(三)着装方法 144
5.左右性 145
图4-57人体的上方性 145
图4-58人体的下方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鞋“乔品”chopin,最高者可达50cm) 146
(五)脱衣行为 146
1.脱衣的目的 146
2.脱衣方法 147
3.脱衣类别的划分 147
4.从自然裸态到脱衣裸态 148
三、服装的机能 149
(一)服装机能的分类 149
(二)服装的机能与相关的学科领域 150
1.服装的适应气候机能 152
(三)服装的防护机能 152
图4-59气流与快感温度的关系 153
图4-60感觉温度图表 154
图4-61快感带图 154
图4-62人体各部出汗量比率(供试体中A~D为男子,E~J为女子) 157
图4-63衣服内的人工气候层 158
图4-64含气率近似的材料的热传导度和厚度的关系 160
2.服装的护身机能 168
(四)服装的适应机能 169
1.人体的运动机能与服装的动作适应规律 169
图4-65哥特式建筑与同期的女装造型 171
2.服装的环境适应规律 171
3.服装对于住居的适应 171
图4-66洛可可时期的室内装饰与同时期的女装 172
图4-6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那高耸的烟囱与同时期男子戴的礼帽 172
(五)服装的审美机能 172
1.形态美 173
2.色彩美 174
图4-68男女西服领子和驳头处的角 174
3.动态美 174
(六)服装的容仪机能 175
(七)服装的标识机能 175
1.形态标识 176
3.色彩标识 176
4.材料质感标识 176
5.标识内容 176
2.数量标识 176
(八)扮饰机能 177
图4-69假装的巫师(法国西南部的洞窟壁画) 178
2.构造耐久 178
3.材质耐久 178
第四章 服装的变迁及其规律如何变化? 178
(九)耐久机能 178
1.机能耐久 178
一、服装变迁的形式 180
二、服装的生态性变迁 180
1.服装的自然发生 181
2.服装的人为设定 181
3.服装的分支派生 181
(一)服装的发生 181
4.服装的外来移植 182
图5-1布莱扎(blazer)之树 182
2.机能的成长 183
(三)服装的盛衰变化 183
(二)服装的成长 183
1.形态的成长 183
1.服装的流动 184
5.服装的分化 184
6.服装的退化、消亡 184
2.服装的盛衰 184
3.服装的转变 184
4.服装的固定 184
(一)内因与外因 185
三、服装的历史性变迁 185
(二)气候的制约 186
(三)文明的移行 186
(四)政治变革 187
(五)经济的转变 187
(六)法规的统制 187
(七)宗教的影响 188
(八)思潮的反映 188
(九)战乱、和平的影响 188
(十)科技的作用 188
四、服装的地域性变迁 189
(十一)实际生活的需求 189
2.地方性的分支流入 190
(二)民族(民俗)服装的发展和演变 190
(一)民族(民俗)服装的发生 190
2.独自习俗的形成和保存 190
1.地方性的自然发生 190
3.地方性的人为设定 190
1.孤立隔绝环境的影响 190
4.民族(民俗)服装的残存 191
五、服装的规律性变迁 191
5.民族服装与国际服装的共存 191
3.内部成熟 191
(一)顺应环境的规律 192
(二)内因优越的规律 194
(三)优势支配的规律 195
(四)模仿流动的规律 195
图5-2西欧青铜时代的衣服(丹麦出土,公元前2500—1500年) 195
(六)逆行变化的规律 196
(五)渐变惯化的规律 196
(七)竞进反转的规律 197
图5-3哥特式时期的男鞋“波兰那” 198
(八)表衣脱皮的规律 198
(九)形式升级的规律 198
图5-4现代中央安弟斯印第安人的“乓乔”(poncho,贯头衣) 199
(十)格式下降的规律 199
(十一)系列分化的规律 199
(十二)不用退化的规律 200
(十三)无缘类同的规律 200
图5-5贯头衣的形式分化 200
图5-6面纱的无缘类同现象 201
图5-7高底鞋的无缘类同现象 201
图5-9泰拉戴尔菲葛岛的奥纳族(露肩的男人与全身包裹着的女人) 202
图5-10非洲刚果男女服装上的对立(男子系腰绳,女子穿草裙) 202
(十四)性别对立的规律 202
图5-8高底鞋的无缘类同现象 202
图5-11拜占庭时代的皇帝与皇后 203
图5-13巴比伦国王的长袍 204
(十五)融合消化的规律 204
图5-12女性特征的男子装束 204
(十六)停滞残存的规律 204
(十七)孤立烂熟的规律 204
(十八)不变固定的规律 205
(十九)础型复归的规律 205
(二十)国际同化的规律 205
(一)何谓设计 206
第六章 服装设计如何进行设计? 206
一、设计的概念 206
(二)设计的种类 207
图6-1人、自然、社会的三角关系与设计 207
(三)设计与诸学科 208
(四)设计的三个阶段 208
图6-2设计与诸学科之间的关系 209
图6-3各种设计与诸学科之间的关系 210
图6-4服装设计与诸学科之间的关系 211
二、服装设计与服装设计师 212
(一)服装设计的概念 212
(二)服装设计的条件 212
3.什么地方穿 213
1.什么人穿 213
2.什么时候穿 213
4.什么场合穿 214
5.为了什么穿 214
(三)服装设计的过程 214
图6-5现代成衣企业运作体系图 217
(四)巴黎高级时装店的组织结构及其设计、经营方式 217
1.高级时装店的组织结构 217
图6-6现代成衣生产程序图 219
图6-7工作室中的高级时装设计师迪奥尔与专属模特儿 220
图6-8“巴伦夏加”高级时装店的组织结构 221
2.高级时装店的经营方式 222
(五)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 223
1.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223
图6-9迪奥尔1953年发表的“郁金香形” 225
2.设计师的人格魅力 225
(一)形态的分类 226
(二)点 226
1.点的意义 226
三、设计美的形式原理 226
2.点的构成 227
图6-10点的构成(一) 228
图6-11点的构成(二) 228
(三)线 228
1.线的意义 228
2.直线 228
图6-12点在服装上的运用 229
图6-13直线的三种形态 229
图6-14直线的构成(一) 230
3.直线的构成 230
图6-15直线的构成(二) 230
图6-16直线的构成(三) 231
4.曲线 231
5.曲线的构成 232
图6-17相交直线的视觉引力 232
图6-18折线的视觉引力 232
1.面的意义 233
(四)面 233
图6-19直线的构成在服装上的应用 233
图6-20几何学曲线 234
图6-21自由曲线 234
图6-22曲线的构成 234
图6-23面的诞生和形成 234
2.正方形 235
3.正方形的构成 235
4.三角形 235
5.三角形的构成 235
6.圆 235
图6-24正方形的轻重感 235
图6-25正方形的构成 236
7.圆的构成 237
8.曲面 237
图6-27三角形的构成 237
图6-26三角形 237
(五)立体 238
图6-28圆的构成 240
图6-29立体的形成 240
(六)形态美的形式原理 240
1.反复、交替 240
图6-30反复 241
3.渐变 241
2.节奏 241
图6-31节奏 242
4.比例 242
图6-32数列的比例关系 243
图6-33根矩形 243
图6-34黄金分割 244
5.对称 244
7.对比 245
8.调和 245
6.平衡 245
9.支配、从属及统一 245
(七)错视及其利用 246
1.角度、方向的错视 246
图6-35角度的错视 247
2.分割的错视 247
图6-36分割的错视 247
3.对比的错视 248
图6-37对比的错视(一) 248
图6-38对比的错视(二) 249
图6-39上部过大的错视 250
4.上部过大的错视 250
图6-40反转的错视 250
5.反转的错视 250
图6-41视觉不统一的表现 250
7.错视的利用 251
四、服装色彩的美学原理 251
6.其他错视 251
图6-42发型与脸型 251
(一)色彩学基础知识 252
1.色彩的产生 252
图6-43色彩的认识与表现过程 252
2.色彩的混合 253
3.色彩的三属性 254
4.色立体 254
图6-44孟谢尔色立体 255
5.心理的色彩现象 256
图6-45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及其单色三角形(一)、(二) 258
6.色彩调和 262
图6-472色相调和 263
图6-48色相分离调和 263
图6-46等值色环 263
图6-50补色对菱形 264
图6-49等间隔3色相调和 264
(三)服装配色的美学原理 265
(二)服装色彩的特性 265
1.色彩性格的调和 266
2.色彩面积的比例 266
3.色彩的统一和变化 267
5.色彩节奏 267
4.色彩平衡 267
9.肤色——不可忽视的条件色 268
8.色彩间隔 268
7.色彩的强调与点缀 268
6.色彩的关联性 268
(四)服装配色的社会作用 269
五、服装设计的方法 270
1.弥补缺点 270
2.发扬优点 270
3.寻求新的市场需求 270
(一)调查研究法 270
(四)转换法 271
(二)极限法 271
(三)逆向思维法 271
(五)变更法 271
(六)加减法 271
(九)追踪法 272
(八)联想法 272
(七)综合法 272
第七章 流行与时代服装流行的奥秘 272
一、流行的概念 273
(三)流行的过程 274
(二)流行与模仿 274
(一)流行与习惯 274
二、流行的本质 274
(四)流行的要素 275
(五)流行的周期性 275
三、流行的预测 276
图7-120世纪女装裙长的周期性变化 276
(三)人为创造的流行 278
(一)自然回归型的流行 278
(二)不规则的流行 278
四、流行史上的三个阶段 279
(一)产业革命前的流行 279
(二)近代社会市民的流行 279
(三)现代社会的流行 279
(一)西梅尔的“下滴论” 280
(二)水平流动论 280
五、流行的领导者 280
(三)下位文化层革新论 281
(四)大众选择论 281
六、最近几种流行现象的剖析 282
(一)“薄、透、露”现象与裸露文化 282
图7-2西欧中世纪的男女装 284
(二)女装流行新动向——50年代样式的复兴 287
图7-3克里斯羌·迪奥尔1947年2月发表的“新样式” 289
图7-4克里斯羌·迪奥尔的“新样式”及其衣服的内部构造 290
(三)名人效应与服饰流行 290
图7-5克里斯羌·迪奥尔1952年发表的作品 291
(四)牛仔装文化风行全球的奥秘 293
1.牛仔装的诞生——从开始就具有国际性 293
2.牛仔装的普及——从劳动服到时装 294
3.设计师与牛仔装 296
(五)环保意识与“生态学热”——一个不容忽视的流行倾向 297
2.新的节俭意识 298
1.回归自然,返朴归真 298
1.一场耐人寻味的争论 299
2.两度辉煌,三次危机 299
(六)巴黎高级时装业的兴衰与20世纪的女装流行 299
3.这杆大旗不能倒 301
4.高级时装业的存在意义 302
(七)历史的机遇——中国服装业将进入“腾飞期” 303
附录 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师简介 307
参考文献及书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