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指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指南
  • 霍仲厚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1415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含义 2

(一)实验动物的标准 2

(二)实验动物的标准化 2

(三)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管理 2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

(一)实施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是促进生命科学进步的基础 3

(二)实施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是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 3

(三)实施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 3

(四)实施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要求 4

三、我国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与实验动物的立法 4

(一)实验动物立法所存在的问题 4

(二)转变观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构建实验动物标准化、社会化、商品化的立法框架 6

第二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的沿革 6

一、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6

二、国内外实验动物标准化进展 7

(一)国外实验动物标准化发展情况 7

(二)国内实验动物标准经发展情况 9

第三节 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体系 11

一、国家管理体系 11

二、军队管理体系 12

(一)军队三级管理机构 12

(二)军队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权力 12

(三)军队区片分委会和单位动管会(组)的职责及权限 13

第二章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的质量管理 14

第一节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的要求 14

一、一般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的要求 14

(一)选址及总体设计的要求 14

(二)工艺布局与流程的设计要求 19

(三)施工的基本要求 23

(四)验收的基本要求 28

二、特殊动物实验设施的建筑要求 30

(一)生物性危险及有害因素污染类动物设施的特点 30

(二)生物性危险及有害因素污染防护设施的建筑要求 35

(三)放(幅)射污染防护动物实验设施的建筑要求 36

第二节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设施中的常用设备 38

一、空调设备 38

(一)空调方式 38

(二)空气净化设备 40

二、热源设备 41

三、供电设备 41

四、节能设备 42

五、煤气设备 42

六、供水排水设备 42

七、通讯设备 42

八、污物处理设备 42

九、消毒与灭菌设备 43

十、微生物控制饲育设备 43

十一、环境监测设备 43

第三节 实验动物笼架具要求 45

一、繁育用实验动物笼架具的质量要求 45

(一)塑料笼盒的质量要求 45

(二)金属笼箱的质量要求 46

(三)笼架的质量要求 46

(四)饮水器的质量要求 46

(五)层流架的质量要求 46

(六)隔离器的质量要求 46

(七)垫料的质量要求 47

二、常用实验动物笼架具 47

(一)饲育小鼠用笼具 47

(二)饲育大鼠用笼具 48

(三)饲育豚鼠用笼具 48

(四)饲育仓鼠及笼具 48

(五)饲育兔用笼具 49

(六)饲育猫用笼具 49

(七)饲育犬用笼具 49

(八)饲育猴类用笼具 49

三、实验动物代谢笼具 50

四、运输用实验动物笼具 50

第四节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0

一、实验动物设施外环境条件的要求 50

二、实验动物设施内环境条件的要求 51

(一)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的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51

(二)通风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3

(三)系统内压差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4

(四)系统内洁净度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4

(五)光照度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6

(六)噪声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7

(七)有害气体(氨)的检测及技术要求 57

第五节 实验动物设施与设备的运行管理 63

一、管理组织及管理人员的配置 63

(一)饲养繁殖生产人员 63

(二)实验室和手术室的管理人员 64

(三)机械设备管理人员 64

(四)其它管理人员 64

二、动物和饲料的采购管理 64

三、饲养管理 65

四、清洁卫生管理 66

(一)普通级系统设施的卫生管理 66

(二)屏障系统设施的卫生管理 66

(三)进出设施的物品(含动物)卫生管理 68

(四)无菌工作服的管理 68

(五)常用消毒灭菌技术管理 71

五、房屋及设备的管理 73

(一)房屋的管理 73

(二)设备的管理 73

六、其它管理 74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 75

第一节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方法 75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75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及命名 75

(二)实验动物的繁殖方法 77

二、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 79

(一)近交系动物的遗传质量标准 79

(二)近交系小鼠、大鼠遗传监测的方法及实施 80

(三)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操作规程 81

小鼠生化标记检测操作方法细则 83

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操作方法细则 91

(四)近交系小鼠、大鼠皮肤移植检测操作规程 99

第二节 实验动物疾病控制及微生物学监测规程 101

一、实验动物等级的划分与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分类 101

二、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 101

三、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标准 102

四、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检测的实施 105

五、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操作规程 107

(一)实验动物细菌学检测方法 107

(二)实验动物病毒学检测方法 134

(三)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方法 150

第三节 实验动物营养要求与饲料的质量管理 158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要求 158

(一)实验动物营养物质的分类 158

(二)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159

二、实验动物饲料配合的技术要求 160

(一)实验动物饲料的配合原则 160

(二)实验动物饲料的配合方法 160

三、实验动物饲料质量标准 166

(一)感观标准 166

(二)营养成分标准 166

(三)实验动物饲料中重金属及污染物质的控制标准 168

(四)实验动物饲料中微生物控制标准 168

四、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检测 169

(一)实验动物饲料质量监测程序 169

(二)原料质量检测 170

(三)粉料质量检测 171

(四)颗料饲料的质量检测 173

五、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检测方法 174

(一)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174

(二)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测定 175

(三)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176

(四)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177

(五)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 178

(六)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测定 178

(七)饲料中钙和磷的测定 178

(八)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180

(九)鱼粉的检测方法 183

(十)饲料中热能的测定 185

(十一)饲料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187

(十二)饲料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换算 195

第四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 197

一、小鼠的质量管理 197

(一)小鼠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197

(二)常用近交系小鼠及特点 199

(三)近交系小鼠的繁育技术 200

(四)突变系小鼠的繁育技术 202

(五)封闭群小鼠的繁育技术 206

(六)杂交一代(F1)小鼠的繁育技术 208

(七)小鼠饲育管理的操作规程 209

(八)小鼠的疾病控制 210

二、大鼠的质量管理 212

(一)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12

(二)常用近交系大鼠的生物学特性 212

(三)近交系大鼠的繁育技术 213

(四)突变系小鼠的繁育技术 213

(五)封闭群大鼠的繁育技术 214

(六)大鼠饲育管理的操作规程 214

(七)大鼠常见疾病及防制 215

三、家兔的质量管理 217

(一)家兔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17

(二)常用兔及特点 218

(三)兔的繁育技术 218

(四)兔常见疾病及控制 220

四、豚鼠的质量管理 224

(一)豚鼠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24

(二)常用豚鼠及生物学特点 225

(三)豚鼠的繁育技术 226

(四)豚鼠饲育管理的操作规程 226

五、地鼠的质量管理 230

(一)地鼠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30

(二)常用地鼠及生物学特点 232

(三)地鼠的繁育技术 232

(四)地鼠饲养管理的操作规程 232

(五)地鼠常见疾病及控制 233

六、实验犬的质量管理 234

(一)实验犬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34

(二)常用犬及生物学特点 236

(三)实验犬的繁育技术 237

(四)实验犬饲育管理的操作规程 237

(五)实验犬常见疾病及控制 240

七、实验猪的质量管理 243

(一)实验猪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43

(二)常用实验猪及生物学特点 245

(三)实验猪的繁育技术 245

(四)实验猪饲育管理操作规程 245

(五)实验猪常见疾病及控制 246

八、猫的质量管理 250

(一)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51

(二)常用猫及生物学特点 251

(三)猫的繁育技术 251

(四)猫的饲育管理操作规程 252

(五)猫常见疾病及控制 253

九、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 254

(一)用于实验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及特点 254

(二)恒河猴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55

(三)恒河猴的繁育技术 256

(四)恒河猴的疾病及控制 262

十、其它种类实验用动物的管理 263

(一)鱼类 263

(二)蟾蜍和青蛙 263

(三)家鸽 264

(四)鸡 264

(五)树鼩 264

(六)马、牛、羊 265

第四章 动物实验技术管理 267

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 267

一、动物实验质量管理的标准 267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267

三、质量管理的基本程序 268

四、动物实验条件和人员的管理 269

五、动物实验室文件、资料的管理 269

六、动物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271

第二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要求 281

一、选择原则的要求 281

二、选择项目的要求 282

(一)动物因素 282

(二)实验、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 284

(三)动物实验过程中的施加因素 285

三、选择方法的要求 285

(一)一般性选择的要求 285

(二)特殊研究中常用实验动物选择的要求 285

第三节 动物实验的常用操作技术 289

一、捉拿、保定技术要求 289

(一)大、小鼠 289

(二)兔和猫 289

(三)豚鼠 290

(四)犬 290

(五)猴 290

(六)羊 290

(七)猪 290

(八)蛙类 291

(九)禽类 291

(十)鱼类 291

(十一)其它大动物 291

二、试验物品给予技术的要求 292

(一)大、小鼠 292

(二)兔、猫、犬、猴 293

(三)豚鼠 294

(四)猪、马、牛、羊 294

(五)蛙类 294

(六)禽类 294

(七)鱼类 294

三、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技术要求 295

(一)血液采集技术的要求 295

(二)动物体内各种液体的采集技术 298

四、麻醉技术的要求 300

(一)针刺麻醉 300

(二)全身麻醉 301

(三)麻醉的注意事项 303

五、术部准备的要求 303

(一)健康检查的要求 303

(二)动物脱毛的要求 304

(三)术部消毒的要求 305

六、安死术的要求 305

(一)安死术的方法 305

(二)安死术的实施原则 306

七、尸体检查及内脏标本采集、检查技术要求 306

(一)尸体的外部检查技术 306

(二)尸体内脏器官采集技术 307

(三)尸体内脏器官的检查技术 308

第四节 实验外科的技术要求 309

一、实验外科的环境及设备要求 309

(一)实验外科的环境要求 309

(二)实验外科的仪器设备要求 309

二、实验外科的管理 310

(一)实验外科手术人员的管理 310

(二)实验外科手术室的管理 310

三、实验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 310

(一)实验外科手术的准备 310

(二)实验外科手术的无菌操作原则 313

(三)实验外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 313

(四)术后动物的护理 317

四、常用的神经、血管和器官的分离技术 318

(一)颈部解剖和神经、血管、气管的分离方法 318

(二)股部解剖和神经、血管的分离方法 320

(三)其它部位神经、血管的分离方法 322

第五节 动物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的要求 323

一、动物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 323

(一)实验人员的消毒净化 323

(二)实验器材物品的消毒净化 325

(三)实验动物的净化 328

二、隔离器的无菌操作技术 329

(一)隔离器的灭菌 329

(二)隔离器的检漏 329

(三)灭菌罐的使用方法 329

(四)隔离器内外物品的传递 330

(五)隔离器的管理 331

三、超净生物层流架的无菌操作技术 331

(一)超净生物层流架的消毒 331

(二)超净生物层流架的操作 331

(三)超净生物层流架的管理 331

第六节 实验观察的管理 332

一、实验前适应性观察管理 332

二、实验后适应性观察管理 332

三、实验记录的管理 333

第七节 动物实验的安全管理 334

一、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334

(一)人员健康的管理 334

(二)外伤、化学药物损伤的防护 335

(三)辐射和紫外线的防护 335

二、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 335

(一)人畜共患病的防护 335

(二)动物健康的管理 337

(三)隔离检疫的安全管理 337

第五章 军队实验动物工作人员资格认可参考标准 339

第一节 军队实验动物工作人员资格认可管理办法(试行) 339

一、总则 339

二、资格认可的基本条件 339

(一)政治条件 339

(二)学历、资历条件 339

(三)外语条件 340

(四)技术水平条件 341

(五)健康条件 344

三、资格认可的评审机构 345

四、资格认可的评审办法 345

五、附则 346

第二节 关于编制《军队实验动物工作人员资格认可管理办法(试行)》的说明 346

一、资格证书与职称的区别 346

二、资格证书与学历的区别 346

三、开展资格认可工作的意义 347

第三节 军队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考试大纲(参考) 347

一、高级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考试科目 347

(一)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历史与趋势 347

(二)实验动物标准化管理 347

(三)实验动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347

二、高级非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考试科目 349

(一)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349

(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349

三、中级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考试科目 350

(一)实验动物标准化及质量管理 350

(二)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术 350

(三)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 351

四、中级非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考试科目 352

(一)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 352

(二)实验动物环境学技术 352

(三)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 352

五、初级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考试科目 352

(一)绪论 352

(二)实验动物解剖和生理学 352

(三)实验动物育种和繁殖学 353

(四)实验动物医学 353

(五)实验动物营养学 354

(六)饲育管理知识和技术 354

(七)动物实验技术 354

(八)犬、猫、猪的特征及饲养管理基础知识 355

(九)禽、鸟类的特征及饲养管理基础知识 356

(十)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特征及饲养管理基础知识 357

(十一)鱼类、两栖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及饲养管理基础知识 358

附录一 本指南所引用的法规性文件 359

附录二 军队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361

附录三 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 364

附录四 实验动物常用的各种生物学数据 372

附录五 中英对照索引 441

参考文献 45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