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3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3卷
  • 刘林元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1712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3

第一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第一章 中国无产阶级哲学的产生是中国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3

第一节 中国无产阶级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

一、、会的需要,历史的呼唤 3

二、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最初在中国的传播 8

第二节 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转变 13

一、朴素的农民感情,远大的救国抱负 14

二、茫乎未定的思想观点,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 18

三、严肃的思考,认真的抉择 27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条件 35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具体历史条件 35

第二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35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38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思想斗争条件 40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41

一、毛泽东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41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42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48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革命形势和任务 48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49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和初步成熟 55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历史条件 55

二、党的政治策略之正确解决的哲学基础——《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56

三、党的军事策略之正确解决的哲学基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哲学思想 63

四、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论》 71

五、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矛盾论》 77

第三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展开 85

第一节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哲学活动 85

一、刻苦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 86

二、提倡研究哲学要面向实际 87

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普及 88

第二节 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思想保证 90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党历史经验的最高结晶 91

二、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基本点 95

第三节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经验,形成系统的军事哲学 99

一、全面客观地分析战争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进程,适时地实行战略转变 100

二、深刻阐明战争中人的自觉的能动性 105

第四节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一整套符合国情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思想 112

一、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制定战略和策略 113

二、坚持独立自主是处理内外关系的根本原则 114

三、统一战线中的联合与斗争 116

四、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 118

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119

第五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22

一、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性质,阐明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纲领 122

二、批判各种错误倾向,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 127

三、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131

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贯彻于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文艺理论 133

第六节 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37

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 137

二、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 138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正确的领导路线和指导思想获得贯彻的根本保证 141

四、着眼矛盾分析,倡导辩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44

第四章 建国初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147

第一节 过渡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运用 147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影响 147

二、反对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151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158

第二节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中的辩证法 165

一、根本指导思想中的辩证法 167

二、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中的辩证法 170

三、管理方法中的辩证法 172

四、对外关系中的辩证法 177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深刻阐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80

一、矛盾仍旧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 18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183

三、正确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88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哲学思考 200

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200

二、提倡认真读书,总结经验教训 202

三、七千人大会——从认识路线上进行总结 208

四、认识中的两个飞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216

第五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时期的恢复和发展 223

第一节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3

一、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思想解放的直接产物 223

二、“实事求是”和“两个凡是”是两条根本对立的思想路线 228

三、着眼于特点和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31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34

第二节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237

一、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 23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240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40

三、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43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6

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247

二、正确认识我国特殊的国情 251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54

第四节 在改革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56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258

二、根据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认识,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59

第五节 提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理论,丰富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容 265

一、运用社会生活中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关系的原理,阐明了两种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辩证关系 265

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部诸方面的关系 268

第六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 270

第七节 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73

第六章 战后苏联东欧哲学演变概述 283

第一节 苏联东欧哲学演变的历史过程 283

一、苏联东欧哲学演变的开始 283

第二编 欧洲原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和现状 283

二、哲学内在危机的爆发和哲学的新演变 287

第二节 苏联东欧哲学演变的总体特征 289

一、从“决定论”到“决定论”与“人本论”的分立再到寻找它们的合题 289

二、逐渐向人学主题转变和跟进 294

三、从封闭走向开放 302

第一节 对哲学的总体思考 30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 305

第七章 前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30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312

第二节 对历史观的重新理解 318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同一 318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324

第三节 对认识论的科学分析 329

一、主体与客体 329

二、认识结构与科学革命 334

第四节 对现代西方哲学态度的转变 339

一、“批判”时期 340

二、“批判地分析”的时期 341

三、“建设性批判”时期 342

一、布莱德会议与哲学界的分裂 345

第八章 南斯拉夫、波兰、民主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45

第一节 南斯拉夫:“实践派”和“辩证唯物主义派”的争论 345

二、“实践论”与反映论 349

三、异化与非异化 356

四、“人道主义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 362

第二节 波兰:沙夫哲学思想的变迁 368

一、“沙夫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368

二、对象化、异化和自我异化 376

三、对社会主义的哲学反思 380

第三节 民主德国:“实践唯物主义”的始末 384

一、实践概念的再探讨 38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再探讨 38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命运 395

第三编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演变 403

第九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发生及其思想基础 403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 403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403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原因 405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演进 409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原则 413

一、方法论上的总体性原则 413

二、主客体互动的历史辩证法 419

三、强调个体主体实践的能动性 421

一、阶级意识决定论 424

第三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关注点 424

二、争夺文化领导权的革命新策略 426

三、乌托邦:社会主义从科学到空想的倒退 428

第十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逻辑 432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人本主义 432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时代背景 432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理论来源 434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本质 435

第二节 “重新发现”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437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问世 437

二、只有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439

三、人的个体生存与超越性本质 445

四、总体的人的远景 449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异化观 451

一、物化与异化 451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的新特点 454

三、异化的异化 456

第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倾向 459

第一节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形成 459

一、“非斯大林化”与“人道主义化” 459

二、“保卫马克思”的簇新旗帜 461

第二节 理论的转向:反人道主义 464

一、捍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 464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产生与“认识论断裂” 467

三、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学”阐释 469

四、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本主义 471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主义倾向 474

一、阿尔都塞与结构主义方法 474

二、普兰查斯与社会政治结构论 477

三、德拉-沃尔佩与“科学辩证法” 480

第十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发达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 484

第一节 另一种转向:从哲学思辨到社会批判 484

一、变化中的社会历史现实 484

二、社会批判理论 486

一、科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490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动力结构和社会结构 490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社会结构 493

三、社会阶级结构的转换 495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 497

哲学反思 497

一、合理性背后的阶级统治 497

二、工具理性与交往合理化 500

三、科学技术是最大的意识形态控制 502

第四节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新战略” 504

一、资本主义制度对无产阶级的“同化” 504

二、谁是新的革命主体 506

三、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新道路 50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