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体育通史 第3卷 1840-1926年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罗时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ISBN:978750093365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体育运动史-中国-1840~1926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体育通史 第3卷 1840-1926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上编 晚清时期的体育(1840—1911年) 7
第一章 影响近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主要社会思潮 7
第一节 洋务思潮 8
一、洋务思潮的兴起 9
二、洋务思潮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理论 16
(一)中国社会发展的机遇理论 16
(二)中国社会发展的自强理论 17
(三)中国社会发展的求富理论 19
(四)中国社会发展的人才理论 20
三、洋务思潮促进了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 22
第二节 维新思潮 25
一、维新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28
二、维新思潮影响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理论 31
(一)提出了社会制度建设问题 31
(二)提出了中国人的现代化问题 33
三、维新思潮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35
(一)学校体育的产生 35
(二)女子体育的出现 37
第二章 近代西方体育在军队的传入与传播 39
第一节 太平军中的西洋兵操 40
第二节 湘军、淮军中的西洋兵操 45
一、湘军中的西洋兵操 45
二、淮军中的西洋兵操 48
第三节 新建陆军与自强新军中的西洋兵操 51
一、新建陆军中的西洋兵操 51
二、自强新军中的西洋兵操 54
第四节 军事学堂中的兵操教育 56
一、天津水师学堂中的兵操教育 57
二、天津武备学堂中的兵操教育 58
三、江南水师学堂中的兵操教育 58
第三章 近代西方体育在学校的传入与传播 60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学校体育课的出现 61
一、晚清学校体育的早期尝试——书院体育 61
二、《奏定学堂章程》的体育要求 64
三、晚清学校体育的基本特点 67
第二节 体育专门学校与学校体育师资培养 69
一、人才匮乏的矛盾 69
二、政府的救急措施——师范学校增设体育专修科 71
三、革命团体和个人创办体育专门学校 73
第三节 教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77
一、教会学校的体育教育理念与形式 79
二、教会学校的运动训练与比赛 83
第四章 近代西方体育在社会的传入与传播 85
第一节 早期在华外侨的体育活动 85
一、外国商人的体育活动 85
二、外国军人的体育活动 90
第二节 留学生、出使人员与近代西方体育 92
一、首批留美学生对近代西方体育的传播 93
二、清末留欧学生对近代西方体育的传播 95
三、清末留日学生对近代西方体育的传播 97
四、出使人员对近代西方体育的传播 102
(一)郭嵩焘所记述的近代西方体育 102
(二)张德彝所记述的近代西方体育 104
(三)洪勋所记述的近代西方体育 105
第三节 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 106
一、建立体育组织机构 107
二、宣传和推广体育运动 108
三、组织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运动比赛 111
四、培训体育人才与修建体育场馆 11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体育大众传播与体育经济活动萌芽 114
一、体育大众传播 114
二、体育经济活动萌芽 121
(一)体育服装的生产与销售 122
(二)体育器材用品的销售 124
(三)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124
(四)体育基金会活动 126
第五章 中国早期的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 129
第一节 早期的体育组织 129
一、以推动近代体育在中国传播与发展为宗旨的体育组织 129
(一)完全由在华侨民创办的体育组织 130
(二)由西人与华人共同创办的体育组织 132
(三)全部由华人创办的体育组织 134
二、在合法名义下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体育组织 137
第二节 早期的运动竞赛 139
一、学校运动会 139
二、校际运动会 141
三、省市运动会 142
四、旧中国第1届全国运动会 144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46
一、奥运传入中国的最早时间 146
二、中国人的早期奥运情结 148
三、最初的奥运会活动模仿 151
第六章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的演变与发展 153
第一节 传统娱乐体育的演变与发展 153
一、棋戏 153
二、摔跤 156
三、溜冰 159
第二节 传统养生体育的演变与发展 159
一、导引养生的演变与发展 160
二、行气养生的演变与发展 163
三、静坐养生的演变与发展 165
第三节 传统练武体育的演变与发展 167
一、武艺的开展 167
二、武术的发展 173
第四节 时令节日中的体育活动 177
一、龙舟与风筝 178
二、舞狮与舞龙 181
三、秋千与拔河 183
下编 民国初年与北京政府时期的体育(1912—1926年) 187
第七章 影响近代体育初期发展的主要社会思潮 187
第一节 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 187
一、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187
二、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91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91
(二)教育家群体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98
三、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205
(一)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205
(二)童子军的兴起 207
(三)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209
第二节 民主与科学思潮 212
一、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的历史条件 213
二、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体育主张 214
(一)陈独秀论体育 214
(二)李大钊论体育 216
(三)毛泽东论体育 217
(四)恽代英论体育 218
(五)周恩来论体育 220
(六)杨贤江论体育 221
三、民主与科学思潮对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223
(一)促进了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 223
(二)促进了体育基础学科理论的发展 226
第三节 国粹文化思潮 228
一、国粹文化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 229
二、国粹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30
(一)马良的国粹体育 230
(二)蒋维乔的国粹体育 231
三、国粹文化思潮对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 233
(一)武术走进学校课堂 233
(二)加快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与改造 237
四、鲁迅对国粹体育的批判 238
第八章 近代学校体育的初期发展 241
第一节 “壬子癸丑学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242
一、对小学校体育的要求 242
二、对中等学校体育的要求 245
三、对师范学校体育的要求 246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双轨制 246
第三节 学校兵操的废除 251
一、兵操废存之争 252
二、1922年的教育改革(“壬戌学制”) 254
三、《课程标准纲要》中的体育规定 254
第四节 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255
第九章 近代社会体育的初期发展 263
第一节 城市民众的体育活动 263
第二节 民间组织的大型比赛 265
一、上海万国竞走与上海万国足球赛 265
二、上海万国运动会与上海埠际足球赛 266
三、上海与天津的万国篮球赛 267
第三节 妇女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268
一、近代女子体育的产生 269
二、女子体育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272
(一)女子体育的形成 272
(二)女子体育的初步发展 276
第四节 体育的大众传播与体育经济活动 277
一、体育刊物的出版与发行 277
二、体育图书的出版 279
三、体育经济活动 280
(一)体育服装的生产与销售 280
(二)体育器材的生产与销售 281
(三)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萌芽 284
第十章 近代竞技体育的初期发展 286
第一节 省市运动会 286
一、天津市运动会 286
二、湖南省运动会 287
三、四川省运动会 289
四、广东省运动会 291
第二节 大区运动会 297
一、华北区运动会 297
二、华中区运动会 302
第三节 全国运动会 307
一、第2届全国运动会 307
二、第3届全国运动会 310
第四节 远东运动会 314
一、参加第1届远东运动会 315
二、承办第2届远东运动会 317
三、参加第3届远东运动会 322
四、参加第4届远东运动会 326
五、承办第5届远东运动会 329
六、参加第6届远东运动会 336
七、参加第7届远东运动会 340
第十一章 建立体育组织 345
第一节 政府的体育行政管理组织 345
第二节 非政府的体育行政管理组织 346
一、中华业余体育联合会 346
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348
第三节 体育学术研究组织 354
一、北京体育研究社 354
二、上海中华武术会 356
三、华东八大学体育联合会 357
第十二章 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改造 359
第一节 对“静坐”问题的讨论 359
一、“静坐”问题讨论的缘起 359
二、因是子静坐法 361
三、关于“因是子静坐法”的论争 363
第二节 关于《中华新武术》 366
一、《中华新武术》的创新与不足 367
二、围绕《中华新武术》问题的讨论 367
大事记 370
主要参考文献 377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