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 杜时忠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1888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 1

第一章 五对概念辨析 20

一、自然与人 20

(一)自然 20

(二)人 21

二、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 22

(一)自然科学 22

(二)人文学科 24

(三)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区别 28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31

(一)科学文化 32

(二)人文文化 34

(三)两种文化的区别 35

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37

(一)科学精神 37

(二)人文精神 40

五、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46

(一)科学主义 46

(二)人本主义 50

六、关于两种教育 55

(一)概念厘定 56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57

第二章 两种教育的历史考察——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62

一、古代:人文教育的主导地位 62

(一)古典人文教育的产生 62

(二)科学教育处于自然形态 69

(三)文艺复兴:古典人文教育的“再生” 70

二、近代:两种教育的斗争 73

(一)科学教育的成长与扩张 73

(二)人文教育的衰落与抗争 83

三、现代:科技教育的主导地位 87

(一)“二战”以前:教育革新运动与古典文科教育运动 88

(二)“二战”以后:两大思潮影响下的教育改革 91

四、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 93

第三章 两种教育观——科学主义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 96

一、两种教育的对比 96

(一)教育理想 102

(二)教育目标 104

(三)教育内容 105

(四)教学方法 109

(五)教师观 110

二、原因探析 112

(一)两种生产、两种阶级与两种教育 112

(二)两个世界、两种主义与两种教育观 114

三、评论 120

(一)哲学基础 120

(二)基本教育主张 126

第四章 走向融合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130

一、事实与价值的融合 130

(一)历史的经验 131

(二)价值事实——沟通事实与价值的桥梁 137

二、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139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作用 140

(二)理性与非理性的互补 142

三、对科学发展的反思与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144

(一)科学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 146

(二)对科学发展的反思: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 154

(三)根本方向:科学人文主义 157

四、社会变革 161

(一)社会转型对人的更高要求: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发展 161

(二)全球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 163

(三)社会发展模式的嬗变:从单一到综合 165

五、文化发展:从分裂走向融合 168

(一)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汇流 170

(二)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 172

第五章 当代教育的辩证历程 177

一、对60年代教育改革的反思与批判 177

(一)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修正与批判 178

(二)对学问中心课程的批判 184

(三)对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批判 188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 190

(一)心理学领域的革命 190

(二)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195

(三)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与内涵 202

三、学校人性化运动 205

(一)学校教育的危机 205

(二)思想理论基础 206

(三)基本改革主张 211

四、走向融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214

(一)“回到基础”——对学校人性化运动的批判 214

(二)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两种教育并重 216

(三)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时代需要新的教育哲学 222

第六章 两种教育在中国 228

一、中国古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229

(一)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229

(二)道德至上——中国人文精神的特质 231

(三)教育——道德理想主义的实践 236

(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41

二、科学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教育 244

(一)中国科学主义的形成 245

(二)中国唯科学主义的特质 250

(三)教育万能——唯科学主义的梦想 253

(四)科学教育的制度化 256

第七章 两种教育学与两种教育研究 265

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266

(一)“科学”说 266

(二)“哲学”说 268

(三)“综合”说 268

(四)历史地完整地把握教育学 269

二、教育学的存在依据 274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277

(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前提和过程 280

三、两种教育研究的融合 286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依据 288

(二)教育人文研究的依据 293

(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教育学” 300

(四)超越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人文研究的二歧对立 302

第八章 走向融合的教育模式 311

一、通才教育 311

(一)历史发展 311

(二)基本特点 313

(三)课程体系 315

(四)教学方法 317

(五)问题讨论 318

二、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教育 320

(一)STS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321

(二)STS教育模式 324

(三)问题讨论 329

主要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4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