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经济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化经济学
  • 厉以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580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文化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文化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5

第一节 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谈起 5

一、文化产品 5

二、两个“交易”过程 7

三、无论是一个“交易”过程还是两个“交易”过程,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都不会消失 10

第二节 文化产品使用价值的社会评价 15

一、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评价 15

二、文化产品使用价值与一般商品使用价值的区别 18

三、如何评价和看待文化产品的使用价值? 20

第三节 文化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23

一、文化产品创作者投入的成本 23

二、资源配置效率和文化产品生产单位的资源配置调整 26

三、第三种效率概念的提出:X效率和文化产品的生产状况 28

四、文化产品的溢价问题 32

第四节 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效益 34

一、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效益的判断和测定 34

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是否需要对文化产品生产有阶段性的要求 36

三、腐蚀人们心灵的因素很多,能简单地归咎于文化产品的负面社会效益吗? 38

第二章 文化产业 40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产业”? 40

一、文化产业的经营主体 40

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43

三、文化产业能不能是中性的产业? 45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和我们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46

一、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一:高新技术化 46

二、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二:规模经济化 48

三、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三: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 49

四、文化产业的国际走势之四:垄断化 51

五、我们对文化产业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52

第三节 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54

一、文化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54

二、文化产业和居民收入上升过程中的社会购买力 57

三、文化产业和社会就业的增长 58

四、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赢 60

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和GDP的新内容 61

第四节 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4

一、文化产业和群众性的创意、创新、创业 64

二、文化产业和城镇化的新阶段 65

三、文化产业和社会养老保障 72

四、文化产业和绿色经济 74

五、文化产业和社会和谐红利的涌现 76

第三章 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 80

第一节 中国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回顾 80

一、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 80

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81

三、新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85

四、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88

五、文化启蒙的意义 90

六、文化创新的意义 91

第二节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94

一、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94

二、“五四运动”的由来及其伟大意义 95

三、西学东渐 97

四、社会变革的继续探索 101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04

第三节 文化启蒙有待继续,文化创新有待深入 106

一、新文化运动只是暂时告一段落,它仍继续进行 106

二、文化启蒙远未完成 108

三、文化创新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109

四、21世纪中国的新文化靠人民群众继续创新 113

五、为什么在文化经济学中必须增添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的内容? 119

第四章 文化调节 122

第一节 三种调节出现的顺序 122

一、经济学的使命:研究资源有效配置 122

二、市场调节 125

三、政府调节 128

四、道德力量调节 133

第二节 关于第三种调节的进一步论述 136

一、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 136

二、社会大动乱时期的实际情形 137

三、非交易领域内的调节 138

四、三种调节不一定是彼此冲突的,它们更可能是互补的 141

五、以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管理和行会组织为例 144

第三节 效率的两个基础 148

一、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 148

二、效率的道德基础 149

三、超常规效率 152

四、道德力量调节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调节 155

第五章 文化包容 159

第一节 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 159

一、世界的多样性 159

二、文化的多元性 162

三、一种文化是不是会并入另一种文化? 165

四、中国古代文化融合的基础 167

第二节 文化包容的内涵 173

一、通婚是文化包容的一个重要标志 173

二、谋生之道 175

三、置产的可能性 176

四、仕途 177

第三节 文化包容的意义 178

一、文化包容是文化融合的前提 178

二、以佛教的中国化为例说明文化包容范围的扩大 181

三、怎样看待中国历史上打击寺院势力的举措? 183

四、民生政策是关键 185

五、宗教冲突和民族隔阂的化解 187

六、城镇化在文化包容方面的促进作用 191

第六章 文化自信 196

第一节 文化自信的意义 196

一、什么是文化自信? 196

二、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198

三、认同和文化自信 199

第二节 对人力资本概念的全面了解 203

一、人力资本概述 203

二、人力资本的累积就是文化的累积 206

三、再论文化自信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208

第三节 培育年轻一代的创新精神 210

一、从效率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谈起 210

二、伟大的实践:让数以千百万计的农民成为创业者和创新者 212

三、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216

第四节 新型的企业家群体 220

一、企业家的定义 220

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222

三、关于第三次分配的讨论 223

四、第三次分配的社会经济意义 225

五、第三次分配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228

六、企业文化和企业自信 229

第七章 文化制衡 234

第一节 道德制衡和文化制衡是同义语 234

一、道德制衡的含义 234

二、道德制衡的作用 236

三、为什么道德制衡就是文化制衡? 238

第二节 “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 240

一、“经济人假设”的含义 240

二、“社会人假设”的含义 241

三、“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的长期并存 244

四、关于家族企业“两本账”的分析 246

五、“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并存情况下的文化制衡 249

第三节 小业主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均衡 252

一、社会的亢进因素和抑制因素 252

二、小业主思想的作用 254

三、企业家精神的作用 257

四、对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力的再认识 259

第四节 文化制衡的持久性 264

一、不同年龄的人对文化的认识差距 264

二、不同职业的人对文化的认识差距 268

三、对文化制衡持久性的进一步认识 273

第八章 文化和管理的最高境界 275

第一节 共同命运观的提出 275

一、共同命运观的含义 275

二、超越利益的考虑 277

三、起点公平性和结果公平性 281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283

第二节 管理的三个原则 288

一、强制原则及其效应 288

二、激励原则及其效应 289

三、适应原则及其效应 291

四、管理的最高境界 293

第三节 管理和人 297

一、人不是为了生产,生产是为了人 297

二、关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化 299

三、生活质量提高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301

四、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03

五、对“幸福”的进一步认识 305

六、经济学应该是社会启蒙和社会设计的科学 307

七、重温管理学的使命 310

第九章 文化和经济持续发展 313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313

一、再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313

二、怎样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315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资源配置 317

四、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319

第二节 现实原则和宏观经济持续发展 321

一、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 321

二、多目标问题的提出 323

三、社会经济二元结构和制度结构分析 326

四、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 328

第三节 经济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分析 333

一、社会心理分析的意义 333

二、“社会承受力”的限界 335

三、个人偏好和共同行为准则 338

四、如何看待个人行为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差距? 341

第四节 再论文化在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44

一、文化和市场竞争 344

二、文化和政府管理 347

三、让文化成为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350

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信心 352

第十章 文化传承和文化共享 355

第一节 文化传承 355

一、从韦伯的理论谈起 355

二、文化的演进和文化的传承 357

三、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 360

四、潜在需求和潜在供给向现实需求和现实供给的转化 362

第二节 共享是一种文化 365

一、共享的含义 365

二、收入分配差距合理性的讨论 367

三、社会不安定的累积过程和文化共享 369

四、休闲娱乐同样是文化共享的组成部分 372

第三节 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 374

一、家族企业的继承制 374

二、家族企业的管理人或经理人的选择 378

三、人力资本奉献和利润共享制度 381

第四节 共享作为一个目标将持续存在 384

一、文化共享的目标 384

二、试论“社会的安全阀” 386

三、试论道德重整 390

四、试论社会信任重建 392

后记 395

附录 厉以宁有关文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著作目录 39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