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物权法论
  • 陈华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8141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754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778页
  • 主题词:物权法-法的理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物权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权总说 1

第一节 物权的名称、涵义与特性 1

一、物权名称的源起与在立法上的确立 1

二、物权的涵义:对各种学说的考量与分析 4

三、物权的特性 6

第二节 物权的肇源与罗马法、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 16

一、物权观念与物权制度的肇源 16

二、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物权观念 19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 21

一、物权与债权二元权利体系的形成 21

二、物权与债权的具体界分 25

三、物权功用的变迁与物权和债权的交错 28

第四节 物权与知识产权、继承权 29

一、物权与知识产权 29

二、物权与继承权 31

第二章 物权法的特性、发展趋势与中国物权法和民法典物权编的制定与编纂 33

第一节 物权法的特性 33

一、物权法为私法 33

二、物权法为财产法 34

三、物权法为强行法 35

四、物权法具有固有法的性质 35

五、物权法具有公共性 37

第二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37

一、物权法的国际化 38

二、物权类型的增加 39

三、物权关系中的意思自治 40

四、用益物权的消长 40

五、物权的价值化 41

六、所有权的社会化 42

七、担保物权功能的强化与担保形态的多样化 42

八、环境生态的保护 44

第三节 中国物权法与民法典物权编的制定和编纂 44

一、中国物权立法的回眸 44

二、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47

三、中国民法典物权编的编纂 49

四、《物权法》的体系 49

五、我国物权法的法源(“渊源”) 50

六、《物权法》的基本理念 54

第三章 物权的客体与一物一权原则 57

第一节 物权的客体及其分类 57

一、作为物权的客体的物 57

二、与物权有关的物的主要分类 58

第二节 一物一权原则 67

一、涵义与存在理由 67

二、一物的判定与一物一权原则的发展 68

第四章 物权的效力 71

第一节 概要 71

第二节 排他效力 72

第三节 优先效力 74

一、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74

二、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76

第四节 追及效力 79

第五节 物权请求权 80

一、概要 80

二、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82

三、物权请求权的周边:物权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 83

四、基于定限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85

五、物权请求权的其他问题 86

第五章 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的类型 89

第一节 物权法定原则 89

一、物权法定原则及其存在理由 89

二、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效果 93

三、关于物权法定主义的缓和 94

四、物权法定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 98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 99

一、物权的学理分类 99

二、大陆法系一些国家或地区民法典上的物权类型 103

三、我国的物权类型 109

第六章 物权变动 111

第一节 概要 111

一、物权变动的涵义与形态 111

二、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 113

第二节 物权变动 113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13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23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 124

一、公示原则 124

二、公信原则 141

第四节 物权行为 144

一、物权行为的源起与评述 144

二、物权行为的基础法理 147

三、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理论 151

四、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理论 152

第五节 物权消灭的原因 167

一、混同 167

二、抛弃(放弃) 169

三、其他原因 170

第七章 所有权通说 171

第一节 所有权的涵义与功用 171

一、所有权的涵义 171

二、所有权的功用 177

第二节 所有权的变迁与演进 180

一、所有权权源的变迁与演进 180

二、所有权的观念与制度的变迁 182

第三节 所有权的类型 191

一、国家所有权 191

二、集体所有权 193

三、私人所有权 194

四、对社会团体所有权的保护 194

第四节 所有权的权能 194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195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198

第五节 所有权的限制 198

一、私法对所有权的限制 199

二、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 201

三、征收与征用 202

第六节 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 203

一、所有物的返还请求权 204

二、所有权妨害排除请求权 210

三、所有权妨害预防(防止)请求权 212

第七节 取得时效 214

一、概要 214

二、取得时效的基本法理 214

三、我国的时效取得问题 223

第八章 土地空间权 224

第一节 概说 224

第二节 土地空间权的基本理论 226

一、土地空间权的涵义与类型 226

二、土地空间权的体系 228

三、空中权 237

四、地中权(地下空间利用权) 239

五、土地发展权 240

六、不动产证券化 241

第九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43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本理论 243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源起与名称 243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涵义 244

三、业主的界定 250

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性与种类 251

第二节 专有权 253

一、专有权的含义 253

二、专有权的客体——专有部分 253

三、专有部分的范围 254

四、专有权的内容 257

五、业主作为专有权人的法律责任(Ⅰ):停止侵害、排除妨害与损害赔偿 261

六、业主作为专有权人的法律责任(Ⅱ):将业主自区分所有权共同体关系中驱逐(即剥夺业主的区分所有权) 262

第三节 共有权 274

一、共有权的涵义与特性 274

二、共有权的客体——共有部分 276

三、共有权的内容 282

四、业主作为共有权人的法律责任 284

第四节 业主的成员权 285

一、业主的成员权的涵义、特性与形成基础 285

二、业主成员权的内容 287

第五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Ⅰ):涵义、内容与方式 289

一、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的涵义与内容 289

二、管理方式 292

第六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Ⅱ):管理规约 293

一、概要 293

二、管理规约的订立、变更或废止 295

三、管理规约应规范的事项 301

四、管理规约的效力 303

五、原始管理规约(业主临时公约)的公平性及其效力 304

六、小结 308

第七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业主管理团体(Ⅰ):业主大会 309

一、业主大会的性质与业主的权利和义务 310

二、业主大会会议形式、会议召集与表决权计算 313

三、业主大会的决议方法与决议效力 316

第八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业主管理团体(Ⅱ):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与其他管理人 321

一、业主委员会 321

二、物业服务企业与其他管理人 322

第九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修缮 323

一、概要 323

二、专有与约定专用部分的修缮 326

三、共有与约定共有部分的修缮 333

四、区分所有建筑物修缮费用的来源或取得 341

第十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修复:以日本法为视角的分析与借镜 344

一、概要 344

二、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小规模一部灭失的修复 345

三、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大规模一部灭失的修复 349

四、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修复制度对我国的借镜:检讨、建构及完善 354

第十一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356

一、概要 356

二、重建的要件 359

三、业主间及业主与第三人间权益的调整 364

四、重建合意的成立与重建主体的厘定 368

五、小区内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 369

六、区分所有建筑物一部灭失的复旧(修复)与重建 371

七、区分所有建筑物遭受灾害全部灭失时的再建与重建 372

八、小结 374

第十章 相邻关系 375

第一节 相邻关系总说 375

一、相邻关系的涵义、功用与权源 375

二、相邻关系的法性质及与地役权的区别 377

三、相邻关系与建筑法、城市计划法和区域计划法的关联 379

四、相邻关系的演变 380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 381

一、土地相邻关系 381

二、建筑物相邻关系 388

第十一章 动产所有权 393

第一节 善意取得 393

一、善意取得的涵义与肇源 393

二、善意取得的“极端法”与“中间法”立场 395

三、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397

四、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404

第二节 遗失物的拾得 406

一、涵义与法性质 406

二、遗失物拾得的要件 407

三、拾得遗失物的效力 409

四、遗失物规则对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隐藏物的准用 411

第三节 先占 411

一、先占的涵义与法性质 411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 412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 414

四、我国民事立法应认可先占制度 414

第四节 添附 415

一、添附的涵义与旨趣 415

二、附合 416

三、混合 419

四、加工 421

第五节 货币所有权 425

一、货币为一种特殊的物 425

二、货币所有权 425

三、孳息的所有权取得 427

第十二章 共有 428

第一节 概说 428

一、共有的涵义与演进 428

二、共有的特性、成立及类型 429

三、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界分 430

第二节 按份共有 432

一、按份共有的源起与涵义 432

二、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 434

三、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 441

第三节 共同共有 442

一、共同共有的涵义与法性质 442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 444

三、共同共有的效力 445

四、共同共有的消灭 447

五、共同共有物的分割 447

第四节 准共有 448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总说 449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449

一、用益物权的涵义 449

二、用益物权的取得、丧失与变更 451

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452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特性与功用 453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类型体系 456

一、域外民法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中的用益物权 456

二、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 458

第十四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460

第一节 概说 46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涵义与特性 46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征收 461

三、关于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及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 462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462

一、依法律行为而取得 462

二、依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464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464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 464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 467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467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原因 468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469

第十五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470

第一节 概说 470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涵义与特性 47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上权)的沿革与内容 471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473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474

一、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474

二、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475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义务 476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476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 478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478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原因 478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480

第十六章 宅基地使用权 482

第一节 概说 482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 482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性 482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和流转 484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484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485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 486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486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 487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487

一、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因由 487

二、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488

第十七章 地役权(含不动产役权构建) 489

第一节 概说 489

一、地役权的涵义 489

二、地役权的法制史脉络与功用 492

三、地役权的特性 496

四、地役权的分类 497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499

一、基于法律行为取得地役权 499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取得地役权 500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 501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501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与义务 503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504

一、地役权的消灭原因 504

二、地役权消灭的法律效果 505

第五节 不动产役权制度的构建 505

一、概要 505

二、建立我国不动产役权的必要性 506

三、自己不动产役权(所有人不动产役权)制度的价值与确立 508

四、小结 511

第十八章 担保物权总说 513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基本法理 513

一、担保物权的涵义 513

二、担保物权的本旨 514

三、担保物权的特性 514

四、担保物权的效力 516

五、担保物权的功用与价值 517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类型 518

一、各国家或地区物权法上的担保物权 518

二、担保物权的分类 520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其他问题 523

一、物的担保(物权的担保)与人的担保 523

二、关于金钱担保 524

三、担保物权的消灭 524

第十九章 抵押权 525

第一节 概说 525

一、抵押权的涵义 525

二、抵押权的特性 527

三、抵押权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德国、瑞士的抵押权可能对我国抵押权的影响 528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530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抵押权 530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抵押权 533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一) 534

一、抵押权担保债权的范围 534

二、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的范围 536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二) 539

一、抵押物的用益权 539

二、设定多个抵押权的权利 540

三、于抵押物上为他人设立用益权的权利 540

四、出让抵押物的权利 541

第五节 抵押权的效力(三) 542

一、抵押权人的顺位权 542

二、对抵押权的处分权 547

三、抵押权的保全权 550

四、抵押权人的物权请求权 552

五、抵押权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554

六、抵押权的实行 554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 558

一、主债权消灭 558

二、抵押物灭失 558

三、抵押权的实行 558

四、因除斥期间的经过而消灭 558

第七节 特殊抵押权(Ⅰ):最高额抵押权 559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涵义与特性 559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功用与缺陷 561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设立 562

四、最高额抵押权的变更 564

五、最高额抵押权的转让 564

六、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的确定 565

七、最高额抵押权的实行 567

八、最高额抵押权的消灭 568

第八节 特殊抵押权(Ⅱ):共同抵押权 568

一、涵义 568

二、共同抵押权的基本原则 569

三、共同抵押权的设立 570

四、共同抵押权的效力 570

第九节 特殊抵押权(Ⅲ):财团抵押权、浮动抵押权与证券抵押 571

一、财团抵押权 571

二、浮动抵押权 572

三、证券抵押 575

第十节 特殊抵押权(Ⅳ):所有人抵押权(以德国、瑞士法为视角的分析与借镜) 577

一、概要 577

二、所有人抵押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一):以德国法上的所有人土地债务与后发的所有人抵押权为中心 578

三、所有人抵押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二):以瑞士法上的空位(空白)担保位置制度为中心 584

四、所有人抵押权与民法诸规则的关系 585

五、所有人抵押权的比较法总结:寻求共识 589

六、所有人抵押权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检讨、建构及完善 589

第二十章 质权 592

第一节 概说 592

一、质权的涵义与特性 592

二、质权的法制史脉络与立法例 593

三、质权的分类 595

第二节 动产质权 596

一、动产质权的意义 596

二、动产质权的取得 598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600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 610

五、最高额质权 611

第三节 权利质权 611

一、权利质权的基本法理 611

二、票据质权 613

三、债券质权 616

四、存款单质权 618

五、仓单质权 619

六、提单质权 621

七、股权质权 622

八、基金份额质权 625

九、知识产权质权 626

十、应收账款质权 628

第二十一章 留置权 631

第一节 概说 631

一、留置权的涵义 631

二、留置权的法性质 632

三、留置权与其他类似权利的界分 633

第二节 留置权的法制史脉络、立法成例与功用 635

一、留置权的法制史脉络与立法成例 635

二、留置权的功用 637

第三节 留置权的取得 637

一、留置权取得的积极要件 638

二、留置权取得的消极要件 642

第四节 留置权的效力 643

一、留置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 643

二、留置权的效力所及标的物的范围 643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 644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义务 646

五、留置权与动产抵押权、质权的竞存 647

六、留置权的实行 647

七、留置权的消灭 648

第五节 境外比较法上的其他留置权 650

第二十二章 非典型担保 652

第一节 概说 652

第二节 让与担保 653

一、让与担保的涵义与法律特性 653

二、让与担保的演进与功用 654

三、让与担保的有效性 656

四、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 657

第三节 假(临时)登记担保 658

一、假登记担保的含义 658

二、假登记担保的法性质 659

三、假登记担保的设立 659

第四节 所有权保留 660

一、所有权保留的意义与法制史脉络 660

二、所有权保留的功用、构成与法性质 662

三、所有权保留的设立 662

四、所有权保留中买受人的期待权 662

五、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的取回权 665

第二十三章 占有 667

第一节 概说 667

一、占有的涵义 667

二、占有的主体 670

三、占有与相关概念的界分 670

四、占有的功能 671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占有状态的推定与占有状态的变更 673

一、占有的分类 673

二、占有状态的推定 679

三、占有状态的变更 680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 682

一、占有的原始取得 682

二、占有的继受取得 682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685

一、占有权利的推定 685

二、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687

第五节 占有的保护 690

一、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 691

二、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 694

第六节 占有的消灭与准占有 697

一、占有的消灭 697

二、准占有 698

附录一 中国物权法的意涵与时代特征 701

引言 701

一、中国引进和建立物权制度体系之初 702

二、中国1949—1956年对物权法的基本肯定与之后至80年代末对物权法的否定 706

三、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物权法的复兴 708

四、中国《物权法》对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效果 710

五、中国《物权法》的时代特征 718

结语 725

附录二 我国民法典物权编立法研究 727

一、物权法定原则的缓和与谨慎 728

二、物权变动规则的维系、完善与对《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相关规定的吸纳 730

三、所有权规则的丰富、扩展与完善 731

四、用益物权规则的修订、扩展与完善 740

五、担保物权规则的改定与完善 744

六、占有制度及其规则的丰富与完善 747

七、结语 747

主要参考文献 748

后记 75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