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土工程西湖论坛系列丛书 岩土工程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龚晓南,杨仲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2596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岩土工程西湖论坛系列丛书 岩土工程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概论 1
1.1 岩土工程变形控制理念及发展态势 1
1.2 地基承载力和地基稳定性 2
1.3 变形控制设计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5
1.4 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6
1.5 变形控制设计理论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6
1.6 复合地基按变形控制设计 10
1.7 岩土工程变形控制的技术措施 13
1.8 发展展望 14
2地铁岩土工程变形控制理论与实践 15
2.1 地铁主要岩土工程变形问题和变形控制论 15
2.1.1 地铁主要岩土工程变形问题 15
2.1.2 控制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16
2.1.3 结构变形是目前岩土工程直接易测的数字指标 17
2.1.4 地铁岩土工程变形特点 17
2.1.5 工程变形控制论 18
2.2 地铁岩土工程变形控制理论 20
2.2.1 地铁岩土工程变形控制内容与流程 20
2.2.2 控制内容简析 20
2.2.3 关键性控制原则 23
2.3 明挖法车站或区间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24
2.3.1 设计理论 25
2.3.2 变形控制主要方法 27
2.3.3 监测与工程效果信息反馈方案 29
2.4 逆作法车站或区间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29
2.4.1 设计理论 29
2.4.2 监测与工程效果反馈方案 30
2.4.3 变形控制措施 31
2.5 轴力伺服内支撑的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31
2.5.1 基本原理 31
2.5.2 变形控制主要方法 33
2.5.3 变形控制效果工程案例分析 34
2.6 盾构法隧道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40
2.6.1 设计理论 40
2.6.2 变形控制主要方法 43
2.6.3 监测方案 47
2.6.4 变形控制效果工程案例分析 48
2.7 矿山法隧道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50
2.7.1 设计理论 50
2.7.2 变形控制措施 51
2.7.3 监测实施 53
2.7.4 案例分析 54
2.8 近接隧道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57
2.8.1 设计理论 57
2.8.2 变形控制主要方法 61
2.8.3 既有运营隧道综合监控量测技术 64
2.8.4 变形控制效果工程案例分析 64
2.9 顶管法隧道工程变形控制方法 67
2.9.1 顶管法简介 67
2.9.2 预测变形主要方法 68
2.9.3 变形控制主要方法 70
2.9.4 监测方案 71
2.9.5 变形控制效果工程案例分析 73
3邻近地铁设施的软土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设计与实践 78
3.1 引言 78
3.2 软土工程特性——以上海软土为例 79
3.2.1 上海土层层序 79
3.2.2 土性描述 79
3.2.3 软土工程特性 80
3.2.4 软土工程问题 82
3.3 邻近地铁设施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 83
3.3.1 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指标 83
3.3.2 邻近地铁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指标 84
3.4 邻近地铁设施的基坑工程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86
3.4.1 分坑实施设计方法 86
3.4.2 坑内土体加固设计方法 89
3.4.3 设置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 90
3.4.4 设置隔断墙法 93
3.4.5 承压水控制 93
3.4.6 土方分块开挖设计 96
3.5 工程实例 98
3.5.1 基坑工程概况 98
3.5.2 环境条件 98
3.5.3 工程地质条件 98
3.5.4 基坑支护方案 99
3.5.5 基坑开挖对邻近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 104
3.6 结语 110
4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设计原理、方法与工程实践 113
4.1 概论 113
4.1.1 桩的基本概念 113
4.1.2 影响桩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特性的因素 114
4.2 目前桩基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17
4.2.1 目前桩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方法 117
4.2.2 目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121
4.3 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设计的目标 124
4.3.1 控制总沉降量 125
4.3.2 限制差异沉降 125
4.3.3 避免出现倾斜 125
4.3.4 保证桩土和承台共同工作 126
4.3.5 减小工后沉降 127
4.4 试验研究及分析 128
4.4.1 试验工作内容 128
4.4.2 试验分析 130
4.4.3 本次试验的一些结论 141
4.5 桩基础的沉降变形控制设计 142
4.5.1 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设计思路 142
4.5.2 影响桩基础沉降变形的主要因素 142
4.5.3 不同桩基础沉降变形控制设计 147
4.6 沉降控制的工程案例 150
4.6.1 灌注桩后注浆 150
4.6.2 劲性复合桩(组合桩) 152
4.7 结论和建议 159
5桩基础设计理论变革:从强度控制设计到变形控制设计 161
5.1 绪论 161
5.2 减沉桩基础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163
5.2.1 减沉桩基础设计概念 163
5.2.2 减沉桩基础的设计方法 165
5.2.3 工程应用 172
5.3 长短桩组合桩基础(杨敏,1997[37]) 178
5.4 按变形控制设计高层建筑桩基础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181
5.4.1 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182
5.4.2 桩筏基础极限承载力与整体安全度分析 185
5.4.3 基于变形控制设计的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应用实例 198
5.5 基于变形控制原则的桩基础设计指南 212
5.6 结束语 215
6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变形控制设计实践与探讨 220
6.1 前言 220
6.2 深圳地区常见地层条件 220
6.2.1 人工填土层 220
6.2.2 淤泥层 221
6.2.3 黏性土和砂层 221
6.2.4 残积层 221
6.2.5 基岩 221
6.3 深圳地区深基坑常用支护形式 221
6.4 工程项目资料 224
6.5 统计数据分析 226
6.5.1 地层条件 226
6.5.2 支护形式 226
6.5.3 插入比、支撑刚度系数和围护系统刚度 227
6.5.4 位移和沉降 227
6.6 深圳地区岩土参数及数值分析 228
6.6.1 深圳地区常见土层参数 228
6.6.2 基于HSS模型的深圳地区土层参数及应用 231
6.6.3 HSS模型参数应用 232
6.7 结语 238
7超高层建筑基础沉降控制设计与实践 240
7.1 前言 240
7.2 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控制要求 240
7.3 基础总沉降控制 242
7.3.1 上部结构荷载 242
7.3.2 基础底板厚度 243
7.3.3 桩型合理选择与优化设计 244
7.3.4 沉渣控制与后注浆技术 246
7.4 基础差异沉降控制 247
7.4.1 优化上部结构体系 247
7.4.2 利用上部结构刚度作用 248
7.4.3 优化桩基布置 249
7.5 工程实例 251
7.5.1 中央电视台CCTV新台址 251
7.5.2 天津117大厦 252
7.6 结语 254
8岩体隧道变形精细化分析方法与应用 258
8.1 概述 258
8.2 隧道围岩地层参数的精细化采集 260
8.3 隧道围岩地层的连续分析模型与方法 264
8.4 隧道围岩地层的非连续分析模型与方法 267
8.4.1 块体理论 267
8.4.2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268
8.5 典型工程应用 271
9软土盾构隧道变形控制分析方法与应用 283
9.1 概述 283
9.2 盾构隧道衬砌的精细化设计方法 284
9.2.1 盾构管片衬砌的精细化设计方法 284
9.2.2 盾构管片接缝防水的精细化设计优化 291
9.3 软土盾构隧道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 296
9.3.1 微扰动控制原理 297
9.3.2 适用于软土地层盾构微扰动分析的本构模型 299
9.3.3 软土地层盾构微扰动施工控制体系 302
9.3.4 典型工程应用——盾构侧穿重要建筑物工程中的应用 306
9.4 盾构隧道长期变形分析 310
9.4.1 渗漏水引起的变形分析 310
9.4.2 渗漏水引起的沉降解析方法 313
9.5 结论 315
10高填黄土路堤及结构物沉降计算 318
10.1 概述 318
10.2 高填黄土路堤实用沉降计算及修正方法 319
10.2.1 高路堤一维沉降计算方法 319
10.2.2 考虑侧向变形的高路堤沉降计算修正 320
10.3 高填黄土路堤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321
10.3.1 考虑蠕变的沉降计算方法 321
10.3.2 次固结系数的确定方法 321
10.4 高填黄土路堤涵洞沉降分析 323
10.4.1 高填黄土路堤涵洞沉降影响因素数值仿真分析 323
10.4.2 EPS材料对高填黄土路堤涵洞沉降影响离心模型试验分析 329
10.5 高填黄土路堤沉降控制措施 331
10.5.1 减小路堤沉降措施 331
10.5.2 高路堤沉降纵向影响及预留量的计算 332
10.5.3 沉降控制技术 333
10.5.4 沉降监测技术 333
10.6 高填黄土路堤涵洞沉降减沉措施 334
10.6.1 高填黄土路堤涵洞减沉机理 334
10.6.2 高填黄土路堤涵洞减沉设计方法 334
10.7 小结 336
11地基的变形控制设计 338
11.1 概述 338
11.2 地基变形控制设计的案例 338
11.3 地基沉降计算的切线模量法 342
11.3.1 地基沉降计算的原位土切线模量法 343
11.3.2 原位土的双曲线割线模量法 347
11.3.3 原位土的任意曲线的切线模量法 348
11.3.4 原位土切线模量法在桩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350
11.3.5 简化的土的沉降本构模型 351
11.3.6 工程应用 352
11.3.7 小结 354
11.4 按变形控制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355
11.4.1 前言 355
11.4.2 地基承载力取值的双控原则 355
11.4.3 现有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分析 356
11.4.4 地基承载力的正确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363
11.4.5 小结 370
11.5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变形协调法 371
11.5.1 引言 371
11.5.2 基于桩土位移协调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374
11.5.3 工程实例应用 376
11.5.4 小结 382
11.6 结论 382
12道路工程中复合地基沉降与稳定控制设计理论及方法 385
12.1 前言 385
12.2 道路工程中复合地基沉降分析理论 385
12.2.1 研究现状 385
12.2.2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 386
12.2.3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分析方法 387
12.3 道路工程中复合地基稳定分析理论 394
12.3.1 研究现状 394
12.3.2 路堤下复合地基的渐进破坏过程 396
12.3.3 路堤下复合地基中桩体破坏模式的差异性 399
12.3.4 考虑桩体破坏模式差异的路堤下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 400
12.4 算例及工程实例分析 402
12.4.1 路堤下复合地基沉降分析 402
12.4.2 路堤下复合地基稳定分析 403
12.5 结论 406
13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设计理论与实践 409
13.1 引言 409
13.2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及设计理念 411
13.2.1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411
13.2.2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理念 413
13.3 高速铁路路基荷载特性及计算方法 415
13.3.1 高速铁路路基面上的竖向设计荷载 416
13.3.2 路基面上的动荷载特性及估算方法 417
13.4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422
13.4.1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组成 422
13.4.2 列车动荷载长期作用引起的路基变形计算方法探讨 424
13.5 高速铁路路基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及沉降性状 428
13.5.1 高速铁路路基软土地基加固方法简介 428
13.5.2 桩网、桩筏及桩板结构路基沉降变形性状 431
13.5.3 桩网、桩筏及桩板结构沉降计算方法 432
13.5.4 工程实例 434
14水利涵闸的变形控制设计 438
14.1 穿堤涵的变形控制问题 438
14.1.1 换填处理 438
14.1.2 桩基处理 439
14.1.3 地基处理后涵顶荷载问题 439
14.1.4 不同基础形式沉降引起的穿堤涵的问题 440
14.1.5 泵房不同基础形式引起的变形问题 440
14.2 穿堤水闸的变形控制问题 441
14.2.1 软基中的浮运闸 441
14.2.2 软基水闸的桩基础问题 441
14.2.3 复合地基的应用 441
14.3 软土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442
14.4 考虑侧向变形的软土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 444
14.4.1 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沉降 444
14.4.2 侧向变形引起的沉降计算 445
14.4.3 e-p曲线的简易求取方法 446
14.4.4 工程案例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