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耕作品系列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杨耕作品系列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
  • 杨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2553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耕作品系列 危机中的重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历史哲学:从缘起到后现代 1

一 历史哲学的形成及其合法化 1

二 现代历史哲学的三大流派及其异同 6

三 后现代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12

第一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19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概念的由来及其实质 19

二 唯物主义历史观属于历史哲学范畴 26

三 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范畴 30

四 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生长点 34

五 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 38

第二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理论基础的演变 42

一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历史进程 42

二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逻辑 50

三 《哲学的贫困》: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58

四 马克思、恩格斯走向唯物史观道路的同与异 64

五 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演变 69

第三章 社会和自然 78

一 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与现实基础 78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82

三 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 86

四 实践活动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92

五 人对自然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99

六 实践:人类社会和人类世界的本体 104

第四章 个人和社会 109

一 “有生命的个人”“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的个人” 109

二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114

三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16

四 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及其关系 120

五 “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 123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社会有机体的特征 127

一 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 127

二 “社会有机体”的内涵 131

三 考察社会有机体的四种角度 136

四 社会有机体的运行规律 141

第六章 社会结构和实践活动 145

一 社会结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和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145

二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7

三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151

四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155

第七章 社会历史过程和“自然历史过程” 163

一 问题的提出 163

二 何谓“自然历史过程” 165

三 经济规律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然规律 168

四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历史过程相似 171

五 社会发展中的自然形态与派生形态 174

六 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进程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 178

七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82

第八章 历史规律的形成和特征 186

一 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 186

二 历史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189

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194

四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对历史规律的否定及其失误 200

第九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人文取向 207

一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依据 207

二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实现进程 212

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全面实现 217

四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文取向:从片面的人向全面的人的发展 223

第十章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东方社会的命运 232

一 “世界历史”范畴的界定 232

二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234

三 从世界历史到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39

四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242

五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方法论意义 246

六 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 249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方法的历史性转换 255

一 社会科学方法的独立化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255

二 社会科学方法的六大范式及其特征 261

三 社会科学方法的历史性转换与唯物史观的实践反思方法 266

四 社会科学方法的历史性转换与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方法 270

第十二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275

一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课题设计 275

二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资料分析 280

三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模型解释 285

第十三章 科学抽象法:社会研究的根本方法 289

一 “科学抽象法”的内涵 289

二 科学抽象法的基本环节:起点范畴、中介范畴和终点范畴 292

三 科学抽象法的根本原则: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295

四 科学抽象法的具体运用: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 298

第十四章 “从后思索法”:历史认识论的根本特征 302

一 “从后思索法”的提出 302

二 “从后思索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05

三 “从后思索法”的基本内容 308

四 “从后思索法”的现代意义 311

附录一 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访杨耕博士 316

附录二 建构哲学空间 雕塑思维个性——访杨耕博士 323

附录三 哲学理论主题的根本转换与理论空间的重新建构——在日本一桥大学的演讲 334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