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1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1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
  • 侯泉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8458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构造地质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1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科学哲学与地质学思维 1

1.1 范式与科学革命 2

1.1.1 范式 2

1.1.2 科学革命 5

1.2 范式的启示与地球科学哲学 7

1.3 地质学的思维方式 8

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地球科学革命与启示 11

2.1 地槽学说回顾 11

2.2 地槽学说的挑战 13

2.2.1 来自魏格纳的挑战 13

2.2.2 来自大陆地质的挑战 16

2.2.3 来自海洋地质的挑战 17

2.2.4 来自磁学和古地磁学的挑战 24

2.2.5 来自地震学的挑战 25

2.3 地球科学革命的兴起——新的综合、新的范式 26

2.3.1 洋盆历史:海底扩张说 26

2.3.2 大西洋两侧的计算机拼合 27

2.3.3 瓦因-马修斯-莫莱假说 28

2.3.4 球体表面构造发育规则 29

2.3.5 地震学与板块构造 34

2.3.6 板块构造与造山作用 37

2.4 启示和思考 38

2.4.1 创新是科学进步的原动力 38

2.4.2 新领域为地球科学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40

2.4.3 领域交叉和学科交叉是创新的生长点 41

2.4.4 科学家个人和优秀团队是科学创新的决定性力量 42

2.4.5 技术进步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条件 42

2.4.6 学术交流是科学创新的催化剂 42

思考题 43

参考文献 43

第3章 板块构造学概论 46

3.1 板块构造的基本理念 46

3.1.1 地球的圈层结构 46

3.1.2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 46

3.2 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 51

3.2.1 离散型板块边界 51

3.2.2 转换型板块边界 56

3.2.3 汇聚型板块边界 60

3.2.4 汇聚型板块边界的主要构造单元 62

3.2.5 汇聚型板块边界的应力分析 71

3.3 重要的构造单元 71

3.3.1 (深)海沟及其沉积物 71

3.3.2 增生楔 73

3.3.3 增生地体 81

3.4 弧前域的沉积盆地 85

3.4.1 海沟盆地 86

3.4.2 增生楔顶盆地 88

3.4.3 弧前盆地 92

3.5 弧背盆地与弧后盆地 97

3.5.1 弧背盆地 97

3.5.2 弧后盆地 101

3.5.3 弧背盆地与弧后盆地的形成机理讨论 103

3.6 被动大陆边缘 103

3.6.1 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圈闭 106

3.6.2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类型和沉积过程 107

3.6.3 被动大陆边缘的油气资源 109

3.6.4 广阔的深海平原 111

3.6.5 深海平原的沉积物 112

3.6.6 大洋传送带上的相变化 115

3.7 板片窗构造 117

3.7.1 板片窗构造的概念与特征 117

3.7.2 板片窗的形成 118

3.7.3 板片窗构造的岩浆作用 120

3.7.4 板片窗构造的变质作用 122

3.7.5 板片窗构造的成矿作用 122

3.7.6 问题讨论 123

思考题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4章 板块构造学各论 130

4.1 蛇绿岩及其就位 130

4.1.1 大洋岩石圈的形成 130

4.1.2 蛇绿岩的基本特征 133

4.1.3 蛇绿岩的就位方式 140

4.1.4 蛇绿岩概念的发展及类型 143

4.1.5 问题讨论 146

思考题 150

4.2 大洋拆离断层与大洋核杂岩 151

4.2.1 大洋拆离断层 151

4.2.2 大洋核杂岩的特征 153

4.2.3 大洋核杂岩的岩石构成 154

4.2.4 大洋核杂岩的发育机制 155

4.2.5 大洋核杂岩的分布 156

4.2.6 问题讨论 157

思考题 157

4.3 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 157

4.3.1 火成岩形成的基本理念 157

4.3.2 汇聚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 159

4.3.3 离散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 168

思考题 173

4.4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 174

4.4.1 变质作用的基本理念 174

4.4.2 变质岩与构造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 179

4.4.3 俯冲带的高压变质作用 180

4.4.4 高压变质岩的折返就位 183

4.4.5 高压变质岩的保存 186

4.4.6 岛弧区的变质作用 187

4.4.7 离散边界的变质作用 188

4.4.8 转换边界的变质作用 190

思考题 190

4.5 板块构造与地震 190

4.5.1 全球地震活动分布规律 190

4.5.2 地震与贝尼奥夫带 194

4.5.3 深源地震机理讨论 196

思考题 199

4.6 热点与地幔柱 199

4.6.1 基本观念 199

4.6.2 热点与地幔柱的提出 200

4.6.3 热点和地幔柱的特征和演化 203

4.6.4 地幔柱岩浆的形成 207

4.6.5 大洋地幔柱 208

4.6.6 大陆地幔柱 216

4.6.7 地幔柱的有关争论 220

4.6.8 古老地幔柱的鉴别 222

思考题 223

4.7 威尔逊旋回 223

思考题 234

参考文献 235

附录1 造山带研究21问 246

附录2 我国关键区域构造问题 252

参考文献 255

附录3 糜棱岩与片岩和片麻岩的比较 257

后记 2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