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美)Sami Tabbane著;李新付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7113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历史和发展 1
1.1.1 第一阶段:理论基础 1
1.1.2 第二阶段:开发和应用 1
1.1.3 第三阶段:移动业务大众化 3
1.1.4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3
1.2.2 无线链路的波动性 5
1.2.1 频谱受限 5
1.2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差别 5
1.1.5 设备开发 5
1.2.3 用户接入点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6
1.3 频谱和标准化管理 6
1.3.1 国际组织 6
1.3.2 欧洲组织 7
1.3.3 美国的一些组织 7
1.4 本书主要内容 8
参考文献 10
附录1A 步段及其对应业务和应用 10
第2章 移动无线环境的传播特性 11
2.1 基本天线单元 11
2.1.1 天线的主要特性 12
2.1.2 常用天线 14
2.1.3 天线间的互耦 16
2.1.4 设计和选择天线时需要考虑的参数 16
2.1.5 接收功率的推算 17
2.2 移动信道中电波的传输 17
2.2.1 传输路径损耗 18
2.2.2 植物引起的损耗 19
2.2.3 大气层引起的损耗 20
2.2.4 绕射和菲涅尔区 20
2.2.5 多径 20
2.2.6 时延扩散 21
2.2.7 瑞利衰落 25
2.2.8 多谱勒频移 28
2.2.9 室内环境中的传输特性 29
2.2.10 密集市区环境中的传播 30
2.2.11 小结 30
2.3 干扰和噪声 31
2.3.1 噪声 31
2.3.2 干扰 31
2.4 传播预测模型 33
2.4.1 统计法 34
2.4.2 精确的预测方法和射线跟踪(或发射)法 39
2.5 小结 43
2A.1.2 散弹噪声 44
2A.2 外部噪声源 44
2A.1.3 闪烁噪声 44
2A.2.1 大气噪声 44
2A.1.1 热噪声 44
2A.1 内部噪声源 44
附录2A 影响信号接收的噪声 44
2A.2.2 银河系噪声 45
2A.2.3 人为噪声 45
附录2B 分贝 45
附录2C 平地传输公式的确定 45
参考文献 47
3.1.1 定义--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 49
3.1 多址方式 49
第3章 接入-无线信道定义和信道接入 49
3.1.2 频分多址 52
3.1.3 时分多址 53
3.1.4 码分多址 56
3.1.5 结论 64
3.2 随机接入协议 65
3.2.1 无时隙和无载波检测协议 66
3.2.2 载波检测协议 67
3.2.3 无检测时隙协议 71
3.2.4 基于预约帧协议 73
3.3 结论 75
附录3A TDMA系统效率测量 75
附录3B 一些随机接入协议的吞吐率 76
参考文献 77
第4章 消除信道缺陷 78
4.1 用于传输系统的结构 78
4.1.1 传输系统的回顾 78
4.1.2 调制 79
4.1.3 误码控制:ARQ和FEC 83
4.1.4 均衡 90
4.1.5 交织 92
4.2 分集技术 93
4.2.1 微观分集技术 93
4.2.2 宏观分集技术 96
4.3 自适应天线 96
4.3.1 阵列天线 96
4.3.2 智能天线 97
4.3.3 空分多址技术(SDMA) 98
4.3.4 阵列天线的优缺点 100
4.4 结论 101
参考文献 101
第5章 安全 103
5.1 定义和一般性问题 103
5.1.1 问题的复杂性 103
5.1.2 内部和外部保护 104
5.1.3 攻击和安全问题的由来 104
5.1.4 在OSI模型中定义的安全服务和机制 105
5.2 保密问题 106
5.2.1 保密等级 106
5.2.2 数据保护 106
5.3 保护方法 107
5.3.1 通信的保密性:密码和加密 107
5.3.2 利用隐地址定位的保密性 113
5.3.3 接入安全:完整性和鉴权 114
5.3.4 签名和电子签名 117
5.3.5 一些反欺诈的方法 118
5.3.6 结论 120
5.4 安全性能实现的例子 120
5.4.1 在CT2和DECT系统中的鉴权 120
5.4.2 在蜂窝系统中的鉴权 122
5.5 结论及未来系统的安全特性 125
附录5A 保密密钥的分发 126
参考文献 128
第6章 蜂窝系统的资源管理 129
6.1 历史回顾 129
6.2 蜂窝概念 130
6.2.1 频率复用 130
6.2.2 复用距离和区群中的小区数 131
6.2.3 系统容量 140
6.2.4 链路预算 141
6.3.1 跳频 145
6.2.5 小结 145
6.3 系统扩容技术和网络通信质量的改善 145
6.3.2 断续传输和分组传输模式 146
6.3.3 功率控制 147
6.3.4 动态信道分配 149
6.4 蜂窝系统的基本结构 150
6.4.1 网络子系统NSS 151
6.4.2 BSS 151
参考文献 154
第7章 蜂窝系统规划和工程实施 156
7.1 蜂窝网络规划要素 156
7.1.1 网络规划过程的重要性 156
7.1.2 网络规划的目的和所遇到的问题 156
7.1.3 覆盖目的 157
7.1.4 主要步骤 158
7.2 业务量估计基础 158
7.2.1 业务量的预测 159
7.2.2 服务质量参数 164
7.2.3 小区半径的确定 166
7.2.4 确定GSM网络规模的处理过程 167
7.2.5 小结 168
7.3 蜂窝网络的规划阶段 169
7.3.1 无线规划 169
7.3.2 固定网络规划 176
7.3.3 小结 180
7.4 系统调试 181
7.4.1 小区和网络的识别参数 182
7.4.2 小区选择参数 182
7.4.3 链路控制参数 183
7.4.4 功率控制参数 183
7.5 蜂窝网络的扩容 183
7.5.1 增加新的信道 184
7.5.2 信道借用(channel borrowing) 185
7.5.3 小区复用模式的修正 185
7.5.4 小区分裂 187
7.5.5 小区扇区化 188
7.5.6 向下倾斜辐射(Down-Tilting) 188
7.5.7 小区分层 189
7.5.8 微蜂窝技术的发展趋势 190
7.5.9 扩容方法的比较 191
7.6 小结 191
附录7A 通信质量 192
附录7B 爱尔兰公式 193
附录7C 爱尔兰表举例 194
参考文献 196
第8章 移动性管理 196
8.1 无线移动管理:切换过程 198
8.1.1 切换的基本原理 199
8.1.2 切换过程的重要性 199
8.1.3 切换过程的不同阶段 200
8.1.4 从网络方面来看切换的类型 206
8.1.5 切换过程的评价 207
8.1.6 切换过程的业务量 210
8.1.7 模拟系统中的切换过程 210
8.1.8 第二代系统中的切换 211
8.1.9 第三代系统中的切换 211
8.1.10 总结 212
8.2 网络移动性:小区选择和漫游 212
8.2.1 小区选择/重新选择处理过程 212
8.2.2 位置管理 214
8.2.3 固定通信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移动性管理:通用个人电信(UPT)概念 224
8.3 小结 226
附录8A 第三代系统中的位置管理方法 226
8A.1 无记忆的方法 227
8A.1.1 数据库结构 227
8A.1.2 固定网络结构的优化 227
8A.1.3 位置区与寻呼区相结合 227
8A.2 基于记忆的方法 228
8A.1.5 一种减少信令交换的方法 228
8A.1.4 多层位置区(Multilayer LAs) 228
8A.2.1 用于动态位置区和寻呼区大小分配/调整的短期观测 229
8A.2.2 单个用户模式 230
8A.2.3 用户短期运动行为的预测 230
8A.2.4 移动性统计 230
附录8B UPT的主要特征 231
参考文献 232
第9章 专用移动无线电系统 237
9.1 PMR历史背景 238
9.1.1 定义和一般背景 238
9.1.2 基于用户需求的PMR类型 238
9.1.3 PMR用户和组织的分类 240
9.1.4 PMR的一般分类 240
9.1.5 按照运作方式的PMR网络分类 241
9.2 PMR业务 242
9.2.1 PMR特点 242
9.2.2 PMR所提供的业务 244
9.2.3 小结 245
9.3 传统的PMR系统 246
9.3.1 传统PMR系统的无线网络结构 246
9.3.2 传统PMR无线系统的弱点 250
9.4 集群无线网络 251
9.4.1 集群系统的历史 251
9.4.2 集群方式的效率 251
9.4.3 集群系统结构 251
9.4.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工程 256
9.4.5 TETRA 257
9.4.6 TETRAPOL 266
9.4.7 传统的PMR系统/模拟集群系统/数字集群系统比较 270
9.4.8 近距离商务无线电 271
9.5 PMR的进展 271
参考文献 271
第10章 无绳系统与应用 273
10.1.1 特性 274
10.1 基本原理和应用 274
10.1.2 应用 275
10.2 无绳系统举例 281
10.2.1 CT2 281
10.2.2 DECT 286
10.2.3 PHS 292
10.2.4 PSCS系统 294
10.3 总结 298
参考文献 299
第11章 寻呼系统 300
11.1 寻呼系统概念和基本原理 300
11.1.1 寻呼系统结构 301
11.1.2 寻呼系统信令方式 302
11.1.3 寻呼系统传输信道 303
11.1.4 寻呼系统业务 303
11.1.5 寻呼系统工程 304
11.2.1 Eurosignal寻呼系统 307
11.2 单向寻呼系统的例子 307
11.2.2 POCSAG 309
11.2.3 Ermes 312
11.3 小结 320
参考文献 321
第12章 蜂窝网络 323
12.1 第一代系统 324
12.1.1 Radicom2000系统 324
12.1.2 AMPS系统 328
12.1.3 NMT系统 330
12.2 第二代系统 334
12.2.1 GSM系统 334
12.2.2 D-AMPS系统 340
12.2.3 IS-95系统 341
12.2.4 个人数字蜂窝系统 347
12.3 小结 351
附录12A GSM各个阶段的功能 351
参考文献 353
第13章 无线数据网络 354
13.1 无线局域网 355
13.1.1 各类无线LAN系统 355
13.1.2 根据所用的技术分类 356
13.1.3 无线LAN的应用 357
13.1.4 HIPERLAN标准 358
13.1.5 802.11标准 363
13.1.6 结论 367
13.2 广域无线数据网 367
13.2.1 系统类型和演变 367
13.2.2 ARDIS 367
13.2.3 Mobitex系统 368
13.2.4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 372
13.2.5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376
13.3 结论 381
参考文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