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
  • 张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7139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

第一节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2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9

三、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 14

四、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的贡献 19

五、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追求“解放兴趣” 24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30

一、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 30

二、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贡献 35

三、19世纪数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44

四、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的教学论 51

五、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 58

一、课程的涵义 65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的涵义 65

二、教学的涵义 72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75

一、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分离 75

二、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二元论 79

三、20世纪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第一次努力:杜威的贡献与局限 82

四、20世纪课程与教学的重新整合:“课程教学”的理念 86

第二章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94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94

一、目标模式 95

二、过程模式 114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21

一、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121

二、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140

三、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144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150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150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 150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152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153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 153

二、“行为目标”取向 156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174

五、四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比较 181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182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 182

二、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 190

第四章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191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选择 191

一、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 191

二、课程选择的基本环节 209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210

一、教学方法的本质 210

二、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212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227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229

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 229

一、课程组织的涵义 229

二、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32

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 234

一、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 234

二、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 235

三、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 236

四、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236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237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38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57

三、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 280

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297

五、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301

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03

第四节 教学组织 314

一、班级授课组织 315

二、个别化教学组织 318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 326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30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 330

一、课程实施的涵义 330

二、课程实施的研究价值 334

第二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335

一、忠实取向 336

二、相互适应取向 338

三、课程创生取向 341

四、三种取向的比较及启示 344

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347

一、“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 347

二、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 350

三、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 351

第四节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353

一、课程变革的特征 353

二、学区的特征 354

三、学校的特征 356

四、外部环境的特征 357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358

二、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361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365

第六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 366

一、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366

二、从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 367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372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 372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 372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 373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375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方法 377

五、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 378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 381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381

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385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392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394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型 394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395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 403

一、评价的模式及其指标 403

二、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406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17

第一节 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417

一、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 417

二、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422

三、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447

四、中国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 463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66

一、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466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474

后记 48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