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哲学教程
  • 王宏波,李建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514782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哲学知识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编 导论 1

第一章 哲学与时代精神 1

第一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7

第二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

一、什么是时代精神 12

二、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6

三、现当代的时代精神与哲学 18

第三节 哲学思维的特点 20

一、哲学思维与实证科学思维的区别 21

二、哲学思维是反思性思维 22

三、哲学思维的基本作用 25

四、哲学思维是实证性思维的指南 26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发展特点 29

第二章 哲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29

一、三代经典中的哲学思想 30

二、春秋战国间诸子学派的哲学思想 34

三、秦汉以后的断代哲学思想 38

第二节 西方哲学的发展特点 44

一、西方古代哲学研究的本体论特点 44

二、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特点 47

三、西方现代哲学的科学内涵--实践论基础 50

一、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55

第三节 中西哲学的比较与融通 55

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实质 58

三、中西哲学的融通进程 60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的融通 6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作用 6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66

一、社会历史条件 66

二、科学技术前提 7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73

一、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 73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76

三、马克思主义对旧哲学的总体评价 7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80

一、科学地解决了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80

二、严密、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系 83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90

一、理解和改造当代世界的思想指南 90

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92

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4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95

第二编 客观实在论 100

第四章 实在问题简述 100

第一节 西方古典哲学的若干实在论观点 100

一、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100

二、唯心主义实在论的古典形式 105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若干实在论观点 107

一、“太极说” 107

二、“道本论” 109

三“气论” 111

第三节 当代科学实在论 113

一、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观点 114

二、反实在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18

三、逼真实在论和整体实在论 120

四、科学实在论的总体特点 123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实在观 126

第一节 实在问题的实质 126

一、 “瓮中之脑”与实在问题 127

二、实在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 128

三、理解实在问题的逻辑 130

第二节 物质与实在 133

一、物质与物质的东西 133

二、物质的惟一特性 135

三、列宁物质范畴的意义 137

第三节 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139

一、意识的形成过程 139

二、意识的本质 140

三、意识能动作用 143

一、实践实在性的基本依据 145

第四节 实践的客观实在性 145

二、实践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148

三、实践实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150

第六章 物质的存在方式 153

第一节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53

一、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 153

二、物质与运动的相互依存性 156

三、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160

第二节 物质运动的基本类型 161

一、迄今发现的物质运动方式的基本类型 162

二、物质运动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164

第三节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66

一、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167

二、空间、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68

三、空间、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171

第一节 辩证法思想简史 176

一、辩证法一词的最初含义 176

第七章 辩证法问题概述 176

第三编 辩证发展论 176

二、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 177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178

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79

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180

第三节 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182

一、矛盾概念的不同涵义 183

二、形式逻辑矛盾律与辩证法矛盾观的关系 185

三、形式逻辑关于矛盾的规定与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之间的主要区别 186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 190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系统的联系 190

一、普遍联系 190

二、系统联系 196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联系的关系 200

第二节 事物的发展与系统演化 201

一、运动、变化与发展 202

二、辩证的发展观 204

三、系统的发展与演化 205

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与系统的演化和发展的关系 20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 208

一、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209

二、系统论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 210

第九章 辩证范畴 212

第一节 范畴与辩证范畴 212

一、范畴的含义和特点 212

二、辩证范畴的特点 213

第二节 现象与本质 214

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215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216

第三节 偶然与必然 218

一、偶然与必然的含义 218

二、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 219

第四节 原因与结果 221

一、原因与结果的含义 221

二、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222

第五节 形式与内容 224

一、形式和内容的含义 224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226

一、可能与现实的含义 228

第六节 可能与现实 228

二、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230

第七节 整体与部分 231

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231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32

第一节 对立统一的规律 234

一、矛盾、矛盾的对立、同一及其关系 234

第十章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34

二、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23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39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246

一、质、量、度 246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24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252

一、辩证的否定 252

二、否定之否定 256

一、归纳问题的缘起 262

第一节 归纳问题 262

第四编 实践认识论 262

第十一章 认识问题简述 262

三、对因果关系的怀疑 266

第二节 划界问题 267

一、人类的认识能力及对现象的认识 267

二、人类的认识能力及对本质的认识 269

三、划界问题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 270

第三节 效用问题 272

一、效用与真理--詹姆士的见解 272

二、工具与真理--杜威的说明 274

三、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几点思考 275

第四节 语言问题 276

一、意义与真假 277

二、意义的确定方式与认识的范围 278

三、语言与交往 279

第五节 证伪问题 281

一、证实与证伪 281

二、猜测与反驳 283

三、波普以后的科学哲学 284

第一节 实践概念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289

一、实践概念在西方哲学中的发展与演变 289

第十二章 科学的实践观 289

二、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的认识 292

三、马克思主义对于实践的理解和阐释 294

第二节 实践是主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与桥梁 298

一、主体 299

二、客体 300

三、主客体的对立统一 301

第三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地位 303

一、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303

二、实践的基本要素 305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307

四、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308

第十三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312

第一节 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 312

一、两种不同的认识路线 313

二、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 315

三、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 317

第二节 认识的基本类型、层次及其关系 317

一、感性认识 319

二、理性认识 321

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22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324

一、从实践到认识 324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26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328

第四节 实践观念 330

一、什么是实践观念 331

二、实践观念的建构 334

三、实践观念的作用 336

第十四章 真理、价值与理想 342

第一节 真理 342

一、真理的客观性 343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44

三、真理的存在与检验 346

第二节 价值 349

一、价值是什么 349

二、价值的分类 351

三、评价 353

四、价值观念及其变革 356

第三节 理想及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359

一、真理的价值与价值真理 359

二、理想是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361

三、理想与真、善、美 364

第十五章 社会规律与社会理想 371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规律之谜 371

第五编 社会发展论 371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观 372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共同缺陷 377

三、唯物史观的诞生及其科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378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84

一、问题的提出 384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意义 386

三、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社会作用 389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规律与社会理想 391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91

二、社会和自然历史过程体现为人的自觉活动 394

三、社会理想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表现形式 397

第十六章 社会存在 409

第一节 生产方式 409

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内容 410

二、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411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417

第二节 地理环境 418

一、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力 419

二、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关系 420

三、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422

第三节 人口因素 424

一、人口因素与社会生产力 424

二、人口因素与社会生产关系 425

三、社会发展与人口调节 426

第四节 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规律 428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28

二、科技革命与生产方式运动的新特点 431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 432

四、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 43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结构 435

一、社会意识的含义、特点 435

第十七章 社会意识 435

二、社会意识的结构 438

第二节 宗教、道德 441

一、宗教 441

二、道德 445

第三节 政治法律思想 450

一、政治思想 451

二、法律思想 454

第四节 艺术与科学 456

一、艺术 457

二、科学 461

第五节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464

一、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 465

二、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联系 467

第十八章 社会形态 469

第一节 经济基础 469

一、经济基础的含义 470

二、阶级结构是经济基础的社会表现 471

三、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476

四、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发展趋势 478

第二节 上层建筑 480

一、上层建筑的含义 480

二、上层建筑的基本形式 481

三、国体和政体 482

四、社会形态及其方法论意义 484

第三节 社会形态矛盾运动的规律 485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85

二、上层建筑的基本作用 487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88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90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发展 493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规律 494

二、社会革命 496

三、社会改革 498

第一节 社会进步 503

一、社会进步的含义 503

第十九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503

二、社会文明的状态 505

三、社会进步与人类的解放 508

第二节 人的历史作用 509

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 509

二、个人的社会历史作用 510

三、个体和集体、个人与群众的交互作用 512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 516

一、人的本质 516

二、人的价值 520

三、人的全面发展 523

二、休谟的两种真理的理论 266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