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宪法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宪法学
  • 法学教材编辑部《宪法》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6067·57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宪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学概述 3

第一节 宪法学的对象 3

第一编 绪论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同资产阶级宪法学的根本区别 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11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 17

第二章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21

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1

第二节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28

第三节 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 36

一 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37

二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影响宪法内容的重要因素 40

一 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 47

第三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7

第一节 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7

二 资产阶级宪法的发展 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71

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宪法的产生 71

二 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 73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77

一 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制宪活动 77

二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89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92

一 国家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115

第一节 两种不同类型宪法对国家阶级本质的反映 115

第四章 国家阶级本质 115

第二编 国家制度 115

二 资本主义宪法掩盖国家阶级本质 118

三 社会主义宪法确认国家阶级本质 12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22

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122

二 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 127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135

四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 137

第三节 我国爱国统一战线 146

一 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146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149

一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15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 153

二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保证 156

第五章 政权组织形式 160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阶级本质的关系 160

一 政权组织形式决定于国家阶级本质 160

二 政权组织形式适应国家阶级本质的需要 164

第二节 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168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168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制 17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80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180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和发展 183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 185

四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 187

第六章 选举制度 19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 191

一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91

二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程序 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 206

一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06

二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程序 20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 216

一 我国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16

二 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 223

三 我国选举的组织、程序和办法 231

第七章 国家结构形式 241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241

第二节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结构形式 243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243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2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57

一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257

二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261

三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63

四 社会改革,民族繁荣 268

五 我国的行政区划 271

第八章 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制度 277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概念 277

第三编 经济制度 27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 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 284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 289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89

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89

二 全民所有制经济 293

三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295

四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298

五 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00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经济 302

第三节 公民的个人财产 303

第四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 305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13

一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 313

二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建设 315

三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建设 317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25

第十章 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25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人权和公民权 325

一 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提出和意义 325

二 资产阶级人权的理论和实践 328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与特点 333

一 资产阶级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333

二 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历史发展 346

一 苏联从建国初期到1936年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 34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346

二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发展情况 3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种类 351

一 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分类 351

二 公民的基本权利 352

三 公民的基本义务 355

第三节 公民权利义务的社会主义本质 356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60

第一节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是宪法对革命成果的确认 360

一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是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胜利成果 360

二 建国后四部宪法规定公民权利的发展变化 362

一 平等权 364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64

二 政治权利和自由 367

三 宗教信仰自由 370

四 人身自由 372

五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375

六 社会经济权利 376

七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381

八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383

九 婚姻、家庭、老人、妇女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384

十 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384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386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87

二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88

四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90

三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390

五 纳税的义务 391

第四节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公民权利义务的主要特点 392

一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392

二 公民权利义务的现实性 393

三 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395

四 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95

第五编 国家机构 401

第十三章 国家机构概述 401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性质和作用 401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机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4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408

第一节 代表机关的起源和发展 417

第十四章 代表机关 41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 420

一 议会的组织和组成 420

二 议会的立法权 425

一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29

三 议会的监督权 431

第三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机关 437

一 最高人民代表机关的名称和组成 437

二 最高人民代表机关的职权 439

三 最高人民代表机关的常设机关 442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46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46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53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457

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59

第十五章 国家元首 461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元首 461

一 资产阶级国家元首的形式 462

二 资产阶级国家元首产生的方法 463

三 资产阶级国家元首的任期和职权 465

第二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 469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体元首和集体元首 469

二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元首的产生、任期和职权 47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 473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 473

二 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制度 474

第一节 最高行政机关概述 477

第十六章 最高行政机关 47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478

一 内阁制政府 478

二 总统制政府 484

三 委员制政府 488

第三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 489

一 社会主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产生和发展 489

二 苏联1936年宪法对最高行政机关的规定 490

三 南斯拉夫等国最高行政机关的特点 49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95

一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历史发展 495

二 1982年宪法对国务院的规定 500

一 地方机关的概念 505

第一节 地方机关概述 505

第十七章 地方机关 505

二 地方机关的产生和发展 506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地方机关 508

一 地方议会和地方行政机关 508

二 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划分 516

第三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520

一 地方权力机关 521

二 地方行政机关 52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28

二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8

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40

四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548

第十八章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551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司法机关 551

一 资产阶级国家司法机关的产生和发展 551

二 资产阶级法院的性质和种类 554

三 两种不同法系的法院 558

四 资产阶级法院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60

第二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567

一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审判机关 567

二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机关 57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578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 578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检察机关 58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