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 沈金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531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IP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联机系统 1

1.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发展进程 1

1.1.2 计算机系统互连成网 3

1.1.3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 4

1.2 通信系统模型 5

1.2.1 通信系统模型概述 5

1.2.2 现代电信网 6

1.3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 10

1.3.1 计算机通信网的定义 10

1.3.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0

1.3.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0

1.3.4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技术 12

1.4.1 基本目标 14

1.4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应用及发展前景 14

1.4.2 支柱技术 15

1.4.3 网络融合 15

1.4.4 热门技术 16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8

2.1.1 分层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8

2.1.2 ISO/OSI参考模型 19

2.1.3 结构化分层功能 20

2.2 OSI参考模型功能简述 21

2.3 通信规程、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24

2.4 数据单元和数据传输流程 25

2.5 通信原语 27

2.6.1 TCP/IP分层体系结构 28

2.6 因特网TCP/IP协议栈和分层结构 28

2.6.2 TCP/IP模型的工作机理 29

2.7 标准化组织与机构 30

3.1 传输介质及其特性 35

3.1.1 线传输介质 35

3.1.2 软传输介质 38

3.2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41

3.2.1 数据通信基础 41

3.2.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42

3.2.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44

3.2.4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45

3.3 数据传输质量参数 46

3.3.1 传输损耗 46

3.2.5 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调制 46

3.3.2 信道容量 48

3.3.3 误码率和误组率 49

3.4 多路复用技术 50

3.4.1 时分复用 51

3.4.2 频分复用 52

3.4.3 码分多址 52

3.4.4 波分复用 53

3.5 传输系统 53

3.5.1 数字传输系统 53

3.5.2 模拟传输系统 58

3.6 通信接口特性 58

3.6.2 通信接口的电气特性 59

3.6.1 通信接口的机械特性 59

3.6.3 通信接口的功能特性 60

3.6.4 通信接口的规程特性 65

4.1 数据链路控制的基本概念 69

4.1.1 数据链路与数据电路 69

4.1.2 物理链路的基本结构 69

4.1.3 数据链路控制的功能 70

4.2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机理与分析 71

4.2.1 停止-等待协议 71

4.2.2 滑动窗口的流量控制方法 77

4.2.3 连续ARQ协议 79

4.3 差错控制 81

4.2.4 选择重传ARQ协议 81

4.3.1 循环冗余码的特性 82

4.3.2 循环冗作码的编码/译码 82

4.3.3 循环冗余码的纠检错能力 84

4.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 85

4.4.1 HDLC的基本特点 85

4.4.2 HDLC的帧结构 86

4.4.3 数据链路控制的操作 89

4.5 通信控制器 91

4.5.1 硬件系统结构 91

4.5.2 HDLC规程子集LAPB软件分析 92

4.5.3 接口服务程序 95

4.5.4 系统管理程序 96

5.1.1 交换节点的基本组成 98

5.1 交换基本原理 98

5.1.2 交换方式 99

5.2 交换基本原理 100

5.2.1 电路交换原理 100

5.2.2 报文交换原理 102

5.2.3 分组交换原理 103

5.3 X.25分组交换网 107

5.3.1 X.25接口规程 107

5.3.2 分组交换网性能指标 119

5.3.3 分组交换网的阻塞控制 121

5.4 帧中继 121

5.4.2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122

5.4.1 帧中继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122

5.4.3 帧中继的帧格式 124

5.4.4 帧中继的管理与控制 125

5.4.5 帧中继的呼叫控制 127

5.5 异步传送模式 128

5.5.1 ISDN概述 128

5.5.2 ATM网络技术 130

5.6 ATM交换网络结构 146

5.6.1 ATM交换结构基本功能 146

5.6.2 ATM交换结构分类 147

5.6.3 ATM缓存方式 151

5.7 ATM信令协议 152

5.7.1 ATM信令协议结构 153

5.7.2 ATM用户/网络接口信令 153

5.7.3 网络节点接口信令 156

5.7.4 呼叫/连接控制规程 158

5.7.5 ATM信令适配 161

6.1 局域网技术特征 163

6.1.1 局域网的基本特征 163

6.1.2 局域网的基本技术 164

6.2 局域网/城域网参考模型和标准 166

6.2.1 IEEE 802局域网/城域网参考模型 166

6.2.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169

6.2.3 IEEE 802局域网帧结构 170

6.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72

6.3.1 争用技术基础 172

6.3.2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74

6.3.3 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77

6.3.4 标记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81

6.3.5 无线局域网 182

6.4 以太网和以太交换 183

6.4.1 以太网 183

6.4.2 交换式以太网 186

6.4.3 虚拟局域网技术 187

6.5 高速以太网 188

6.5.1 快速以太网 188

6.5.2 100VG-Any LAN 188

6.5.3 千兆以太网 189

6.5.4 10 Gbit/s以太网 192

6.6.1 FDDI的特性 195

6.6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195

6.6.2 FDDI的4B/5B编码 196

6.6.3 FDDI双环自愈网 197

6.7 城域网和DQDB 197

7.1 因特网的分层模型 200

7.1.1 因特网与网络互连 200

7.1.2 因特网的分层模型 202

7.2 IP地址与域名系统 202

7.2.1 IP地址 202

7.2.2 域名与域名系统 207

7.3 网间互连子层 210

7.3.1 IP数据报 211

7.3.2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212

7.3.3 地址转换协议和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213

7.4 因特网路由器与寻径 214

7.4.1 路由器 214

7.4.2 因特网寻径 217

7.5 ATM承载IP业务解决方案 224

7.5.1 ATM承载IP业务解决方案分类 224

7.5.2 ATM承载传统IP模型 228

7.5.3 局域网仿真 232

7.5.4 MPOA 235

7.5.5 IP Switching 238

7.5.6 MPLS和TAG Switch 240

7.6 宽带IP网 245

7.6.1 IP over SDH 247

7.6.2 IP over WDM 247

7.6.3 IPv6 249

8.1 因特网传输层协议 252

8.1.1 传输控制协议 253

8.1.2 用户数据报协议 259

8.2 网络操作系统 259

8.2.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及其特点 259

8.2.2 常见的NOS 261

8.2.3 UNIX系统结构 262

8.2.4 NetWare的系统结构 262

8.2.5 网络操作系统Win NT 264

8.3.1 以大型机为中心的应用模式 266

8.3.2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应用模式 267

8.3.3 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 267

8.3.4 基于Web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 268

8.4 网络基本服务 270

8.4.1 Telnet 270

8.4.2 FTP 271

8.4.3 SMTP 271

8.4.4 HTTP 272

8.5 网络电话技术及其应用 272

8.5.1 网络电话的基本分类 272

8.5.2 网络电话系统的组成 275

8.5.3 网络电话应用的关键技术 276

9.1 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279

9.1.1 网络规划 279

9.1.2 网络设计 283

9.2.2 结构化布线系统 291

9.2 网络实施与网络测试 291

9.2.1 网络实施 291

9.2.3 网络测试 292

9.3 接入网 293

9.3.1 接入网基本概念 293

9.3.2 V5.x接口 295

9.4 用户接入方式 300

9.4.1 铜缆接入 300

9.4.2 基于光缆的接入网技术 303

9.4.3 无线接入 309

9.4.4 电话拨号接入 310

10.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15

10.1.1 网络管理的目标 315

10.1.2 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317

10.1.3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318

10.1.4 网络管理协议 320

10.2 电信管理网 324

10.2.1 TMN与电信网的关系 325

10.2.2 TMN的管理功能及管理分层 325

10.2.3 TMN的体系结构 326

10.3 网络安全技术 330

10.3.1 网络安全层次模型 330

10.3.2 数据保密技术 332

10.3.3 用户身份认证 335

10.3.4 访问控制 339

参考文献 34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