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伦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应用伦理学
  • 周纪兰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7201004409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伦理学,应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应用伦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7

一 什么是伦理学 7

(一)关于伦理学的定义 7

(二)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9

(三)伦理学的特点 12

二 人类历史上的伦理思想演变 14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思想体系 14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伦理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 20

(一)什么是应用伦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5

一 应用伦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其特征 25

第二章 应用伦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25

(二)应用伦理学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 26

二 学习和研究应用伦理学的意义 28

(一)学科本身的要求 29

(二)历史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30

(三)改革加速和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变化 32

(四)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34

三 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36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36

(三)坚持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 37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7

第三章 道德与道德价值 39

一 人之所以为人,就要讲道德 39

(一)什么是道德?人,为什么必须讲道德 39

(二)社会非道德倾向的产生及其根源 41

二 人生与幸福,幸福与美德 46

三 道德与美 54

(一)善,就是美 55

(二)美和丑是对立统一的 56

(三)美,既包含德性美,又包含气质美 57

四 道德价值 58

(一)什么是道德价值? 58

(二)道德价值的选择标准 60

(三)我们应该确立怎样的道德价值观? 68

第四章 人生价值、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72

一 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 72

(一)什么是人的本质 72

(二)人生价值 75

(三)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78

(一)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共产主义人生观? 81

二 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 81

(二)怎样培养和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85

三 理想、信念和实践 89

(一)什么是理想?人为什么必须有理想? 89

(二)80年代的青年应该有怎样的人生理想? 91

(三)从理想到现实,从现实到理想,有没有规律可循? 9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98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 99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 99

(二)什么是共产主义道德 101

(三)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102

(四)在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103

二 影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因素 104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104

(二)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106

(三)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都不够完善 108

(四)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 109

(五)还存在着封建残余的影响 110

(六)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都不够健全 112

(一)确立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 115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中心任务 115

(二)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117

(三)提倡文明行为,建立科学、文明、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 119

(四)抵制和批判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 120

四 道德建设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121

(一)道德与政治 121

(二)道德与文艺 122

(三)道德与宗教 122

(四)道德与法 122

(一)国民公德 123

一 国民公德及其意义 123

第六章 国民公德 123

(二)不同社会中的国民公德 124

(三)制定国民公德的意义 124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公德 125

(一)爱祖国 125

(二)爱人民 131

(三)爱劳动 135

(四)爱科学 136

(五)爱社会主义 138

三 国民公德教育 140

(一)“五爱”教育是基本品德教育 140

(二)“五爱”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141

第七章 职业道德 142

一 职业道德的内容与意义 142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 142

(二)职业道德的由来及其发展 142

(三)职业道德的特点 144

(四)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48

(五)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 150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职业道德建设 150

(一)基本任务 150

(二)基本特征 151

(三)当前的各种行业不正之风 152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 156

(一)工人道德规范 157

(二)农民道德规范 158

(三)商业道德规范 159

(四)科技道德规范 159

(五)医务道德规范 160

(六)军人道德规范 161

(七)司法道德规范 161

(八)服务行业的道德规范 162

(九)教师的道德规范 163

(十)干部的道德规范 163

第八章 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 165

一 爱情与爱情道德 166

(一)爱情及其基本属性 166

(二)爱情道德 171

(三)恋爱道德 174

(四)人类对爱情的认识过程 179

(一)婚姻及其道德基础 182

二 婚姻关系道德 182

(二)婚姻制度的演变 187

(三)自主婚姻与一夫一妻制 189

(四)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的特征 191

三 夫妻关系道德 194

(一)社会主义社会中夫妻关系的基本特征 194

(二)怎样调解夫妻冲突 197

四 家庭关系道德 201

(一)家庭的职能及其道德关系 201

(二)家庭生活中的旧道德残余 206

(三)创建文明家庭 208

第九章 公共生活道德 211

一 公共生活道德及其特征 212

(一)公共生活道德 212

(二)公共生活道德的来源与发展 212

(三)公共生活道德的基本特征 214

二 公共生活道德的内容 214

(一)提倡文明行为 215

(二)遵守公共秩序 217

(三)讲究公共卫生 219

(四)维护道德风尚 222

(一)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25

三 加强公共道德建设 225

(二)提倡谦虚礼让的精神 226

第十章 人际关系道德 229

一 人际关系与交往心理 229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29

(二)什么是交往心理 230

(三)个体内化与交往方式 231

二 人际影响和人际沟通 233

(一)人际影响 233

(二)人际沟通 233

(一)友谊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235

三 交友之道 235

(二)人生不可无友,交友必须慎重 236

(三)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242

(四)交朋友要慢,换朋友更要慢 247

四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249

(一)人与人是同志、朋友和兄弟 249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256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262

一 公共关系及其特征 268

(一)什么是关系 268

第十一章 公共关系道德 268

(二)什么是公共关系 269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270

(四)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273

二 公共关系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 275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性质 275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277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278

三 公共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279

(一)职工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279

(二)媒介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281

(三)消费者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283

(四)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 284

四 研究公共关系道德的意义 286

(一)有利于对外开放 286

(二)有利于经济管理 286

(三)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 287

(因)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288

(五)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 288

(六)有利于信息体制的改革 289

(一)什么是劳动态度 291

一 劳动态度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291

第十二章 对待劳动的态度 291

(二)劳动态度与道德的关系 292

二 劳动态度的历史演变 293

(一)原始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态度 293

(二)剥削阶级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态度 294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态度 296

三 关于劳动动因 299

(一)什么是劳动动因 300

(二)劳动态度中的道德因素 300

(一)培养劳动道德的三个阶段 304

四 劳动道德与劳动教育 304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308

第十三章 对待金钱和财产的态度 311

一 金钱和财产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311

(一)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311

(二)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313

(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杠杆 314

(四)调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关系的中介 316

二 金钱与道德的关系 317

(一)对待金钱的态度中的道德问题 318

(二)索取金钱的方式中的道德问题 319

(三)使用金钱方面的道德问题 321

(四)劳动人民对待金钱的态度 323

三 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324

(一)确立讲究经济效益的新观念 325

(二)提倡勤劳俭朴的美德 326

(三)发扬爱护公共财物的传统 327

(四)提倡勤劳致富的道德观 328

(五)提倡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329

一 妇女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330

第十四章 对待妇女的态度 330

(一)社会的始祖,人类的母亲 331

(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中的重要力量 332

(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半边天” 333

二 妇女解放运动 334

(一)妇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 334

(二)妇女解放问题 336

(三)当前在妇女解放中的困难 341

(一)要确立正确对待妇女的观念 344

三 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妇女 344

(二)要尊重妇女的尊严与人格 348

第十五章 对待权力的态度 349

一 权力与领导者的权力 349

(一)什么是权力 349

(二)什么是领导者的权力 350

(三)权力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351

(四)无产阶级的权力及其特征 354

二 政治体制改革对我国现存制度提出的种种问题 357

(一)权力过分集中 357

(三)保守、僵化的人事制度 358

(二)党政不分 358

(四)封建主义余毒的影响 359

三 体制改革对干部素质的要求 360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360

(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362

(三)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作风正派 362

(四)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 363

(五)密切联系群众 363

(二)准确地选拔干部 364

(一)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 364

四 怎样对待权力 364

(三)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366

(四)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考察和考核 366

(五)必须废除干部终身制 366

(六)怎样认识和对待权力 367

第十六章 对待科学与知识的态度 369

一 科学与知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370

(一)什么是知识 370

(二)科学知识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 370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 371

(一)通讯工具的普及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转变 373

二 现代科技发展对道德的影响 373

(二)家用电器的普及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375

(三)生物工程的革命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375

(四)生物工程的革命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376

(五)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377

(六)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中的人身依附关系 377

三 知识与道德的关系 378

四 对待科学与知识的正确态度 380

(一)尊重知识,尊重科学 380

(二)学习知识,追求知识 381

(三)爱惜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382

(四)不断更新和运用知识 383

第十七章 对待自然的态度 385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385

(一)人——自然界的特殊成员 386

(二)人对自然的实利主义态度 387

(三)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388

二 对待自然的态度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390

(一)关于“生态伦理学” 391

(二)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道德与法律 391

三 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393

(一)自然道德观的建立 394

(二)对待自然的基本道德准则 395

(三)运用法律和道德来保护自然 396

四 保护自然,造福后代 397

第十八章 对待生活的态度 403

一 对待生活的态度中的基本问题 403

(一)生活的意义 403

(二)何谓命运 406

(三)如何对待生与死 409

二 怎样对待逆境与顺境 410

(一)怎样正确地对待逆境 411

(二)怎样正确地对待顺境 415

(三)成功与失败的奥秘 416

三 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活观 423

(一)什么是生活观 423

(二)应该确立怎样的生活观 423

第十九章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人的社会化过程 429

一 道德教育 430

(一)道德教育及其目的 430

(二)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 430

(三)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432

(四)道德教育的意义 433

二 道德修养 435

(一)什么是道德修养 435

(二)道德修养的意义 436

(三)道德修养的方法 437

三 关于人的社会化 439

(一)人的社会化及人的社会化过程 439

(二)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440

四 人的一生是不断社会化的一生 446

(一)童年期的社会化 446

(二)青春期的社会化 448

(三)成年期的社会化 450

(四)老年期的社会化 452

第二十章 道德评价与道德制裁 454

一 关于道德评价的问题 454

(一)什么是道德评价 454

(二)道德评价的方式 455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评价的标准 458

二 关于道德制裁的问题 459

(一)什么是道德制裁 459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强制作用 460

(二)为什么要进行道德制裁 460

三 如何进行道德制裁 461

(一)道德制裁的意义 461

(二)如何进行道德制裁 463

第二十一章道德向何处去 468

一 传统道德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468

(一)时代的变化引起了信念系统的动摇 468

(二)科技发展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 470

二 应该怎样看待当今世界的道德变化 479

(一)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是并行不悖的 480

(二)道德进步的基本特征 481

(三)道德进步的基本方式 485

三 什么是道德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486

(一)关于道德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486

(二)认识和掌握道德发展规律的意义 488

四 道德向何处去 490

(一)一个真正平等、博爱、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491

(二)个人的全面、完整、自由地发展 492

(三)理想品德、理想人格的形成 494

(四)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劳动的进一步发展 494

(五)人类幸福与世界大同 494

精品推荐